第45章

“中国人的情况只能用‘糟糕’来形容,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击,一定可以重创中国人,甚至将中国人驱逐出朝鲜半岛!可惜我们的情况比中国人还‘糟’!”这是二十年后,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仔细检阅已公开的资料之后得出的结论之一,对于这个结论没有人表示怀疑,因为那是事实。

联合军南撤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即投入到追击中,“不能放虎归山!”俞登发出了这样的命令。所以战斗打的相当激烈,甚至可以说残酷。

一位参战的美军军官回忆说:“每当我们脱离中国人,刚准备休息一会时,中国人就出现了,中国士兵仿佛是不知疲惫的机械。”

当时的情况可谓混乱,正如一名韩国士兵回忆:“我们不知道友军在那里,向那里撤退,只知道向南走。

我们几乎承受了除核武器之外的所有武器的攻击,其中许多是自己人发射的,当然我们也多次对自己人开火。”

到7月25日止,联合国军已全部撤退至平壤以北地区,并在大同江以南地区建立起新的防线,这时志愿军也耗尽了力量,暂时停止追击,至此追击战结束。

联合国军为完成这次战略大撤退付出的代价确实不小,当许多部队退回已方阵线之后时,重装备基本损失光了。本已状况不佳的北朝鲜公路经过雨水的连续“冲洗”之后,变得泥泞不堪,这对于装备有大量重装备的联合军来说如同恶梦一般。连续数日的战斗,装备的完整率呈直线下降,公路可见因故障抛锚的车辆,加之零部件与油料等供应出现问题,许多装备被抛弃于路上。同时抛弃重装备还是阻止志愿军追击的好方法,因为志愿军要花费大量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去清除被抛弃于公路上的重装备,以便让志愿军自己的机械化部队通过,这正好给联合国军部队的撤退争取了时间。

除了损失许多装备之外,联合国军部队已经非常疲劳,许多人的身体状态很差,急需休息;还有人员伤亡也不小,如美军的第十山地师,该师越过三八线北上时,全师人员多达13000人,在战斗中许多人战死或被俘,更多的人是因伤等原因离开部队,现在在编的战斗人员只有7000人。实际上许多部队已失去战斗力,急需休整补充,根本无法立即发动反攻。

志愿军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只不过情况相对较好。双方都需要休整,可是双方都顾及不了这些,新的战役马上就要爆发!

7月26日的一整天,整个朝鲜战线陷入于平静之中,仅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因为双方正忙于休整备战,没有时间为争夺几块阵地浪费宝贵的时间,现在的问题是谁先准备好,谁就可以先发动进攻,就可以占据先机。大部分人正抓紧时间休息,只有后勤保障部队的人没有时间休息,相反还是加倍努力工作,因为大批人员与物资需要运送到前线,同时大批等着修理的武器装备让维修人员没有一时的休息之机。

美国总统布什也许是受不了舆论的压力,也许是对科舍尔失去了信心,于26日,下命撤销科舍尔的联合国军总司令一职,由马诺接任。马诺被军界视为一颗新星,才干突出,可惜这位意大利移民之后,对将要面对的对手一点也不了解,此前他与许多美国人一样根本不想了解中国,只知己不知彼,至于能否百战百胜就只是天知道了!

当科舍尔忙着向马诺移交指挥权之时,俞登正在睡觉,他已经好几天没有休息好。当他起床之时,第39集团军军长黄兴业与参谋长安瑞峰已经等候多时。他们刚从前线赶回来,与其说是来会报工作,还不如说是来“接受批评”的,第39集团军初期打的不错,可在后期追击敌人的过程中表现不佳,损失不小,其中有一个营是成建制损失的,一个加强步兵营的800多人,因孤军深入陷入包围,待增援部队赶到时已全部阵亡。

“你们是来请功吗?”见面的第一句,俞登就有点让黄兴业与安瑞峰受不了,

“不敢!”“不敢!”

“不敢?这仗你们是怎么打的?”俞登问道,还没等对方回答即继续说道:“没能全歼美2师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如果能早一点发觉,只要再提前半个小时完成包围,形式将大不一样。从这个事情上,我们应该能从中吸收不少教训。”“可以说初期你们打的不错,可是在后面,你们39军的表示真令我失望。我要求你们快速动行,可是你们为什么行动缓慢?”这时黄兴业欲有所答,可俞登没给他开口的机会,“因为下大雨,道路泥泞,你们的重装备行动不便,是不是?可是你们知道吗?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击溃敌人,等敌人有机会反击过来就麻烦了。”

“经过我的一再催促之后,你们的行动确实是快了,可是你们又犯了轻敌的毛病。一个加强营能击退敌人,并切入敌纵深十几公里?你们竟没有意识到其中有问题,结果这个营白白的损失光了。你们需要好好总结一下经验教训。相比之下,第*集团军的表现就相当令人满意,你们要向他们好好学一学。”

短暂的会面之后,俞登将黄兴业与安瑞峰送上返回前线的车,前线还需要他们,当他们返回时心中自然有着一番新的感受。

送走黄兴业与安瑞峰之后,俞登会见了第一集团军军长江泪,江泪是来领受任务的,他刚随第1师的部队到达丹东。说起来,俞登与江泪还算师生关系,俞登是江泪在国防大学进修时的老师之一。

“你来的可真快!一路辛苦了!”

“与美国人决战怎能少了第1集团军?如果我们再晚一点来,可能连口汤都喝不上。”

“听说你们一路上加油不付钱,只打张欠条,是吗?”

“这次是横跨好几个军区的大机动,我们拥有好几千台车辆,一路上不知要加多少油,如果按常规要办好一大堆手续,再到军用油库提取油料,不仅麻烦,还浪费时间。所以我让部队就近征集油料,不过就是先打张欠条,以后再还吧了。”

“结果沿线的加油站无论是私人的,还是国有的,全被你们横归一空,你们还对烟台与大连的海上轮渡实行军事管制。”

“为了能快一点赶到前线,只能从烟台渡海到大连,如果不实行军事管制,我整整一个集团军什么时候能过完?”

“如果不是战时,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骂你,可是你做的对,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台海前线赶来,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现在你们抓紧休息一下,准备入朝参战!”

“是!我们不是来观光的,是来与美国人拼命的!”

送走江泪之后,俞登又埋头工作,“如果敌人现在发动一场反击,结果会怎么样?”俞登突然问到旁边的李参谋,“那将是一场灾难!好在,敌人的情况比我们还差!”

“怎么说?”

“此时我军不仅疲劳,而且补给不足,据统计数字表明,大多数部队的弹药最多只有半个基数,不少战士手中只有30发子弹。”

“是的,不过你的数据是昨天的,我至少一天还有时间准备,可以储备发动一次进攻所需的弹药。如果情况允许,我将在27日发动新的进势!”

“是不是太急了?再等一等吧!”李参谋清楚的知道,仅仅一、二天时间根本储备不了多少物资。

“可惜形势不容我们再等!”

形势确实不容俞登再等,马诺虽对对手缺乏了解,但他绝不是无能之辈,马诺正在积极准备发动新的攻势以改变形势。为此他除了要求布什增兵之后,还千方百计的“挖潜”,想尽一切办法加速备战。除此之外,他向布什要求使用核武器,并在上任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示要使用核武器。

马诺公开要求使用核武器的言论立即中国的巨大反应,中国国家主席胡思考在记者招待会上宣传:“中国绝不屈服于某些国家的核威胁,我再次重申:中国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并不表示中国不会使用核武器。我已命令中国的核武器武装力量,一旦受到它国的核武器攻击,无论是一枚,还是一万枚核弹的攻击,立即使用中国拥有的全部核武器实施核反击!注意,我说的是全部!!”

中国的强硬态度,引发许多人对发生核战争的担忧,结果美国总统布什不得不公开表示:“我们不会使用核武器,也不考虑使用核武器的问题,除非美国受到敌对国家的核攻击!”还迫使马诺发表声明,宣称他有关使用核武器的言论仅是个人意点,不代表美国的政策。可是这没有减少人们对发生核战争的担忧,相反恐惧感是越来越强,本已不稳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中美两国在表面上采取的态度都非常强硬,可是暗中的议和活动一直没有停止,法国当地时间,26日晚,中美两国的秘密代表团就在巴黎郊外的一座别墅中举行了第一次正式会谈,可惜会谈很快破裂,两方根本谈不到一起去,不过双方同意第二天再次继续会谈,谁也不想轻易放弃和平努力。

对于第一次会谈的破裂,有人这样评价道:“布什派一位以‘支持*反华’出名,对中国缺乏了解的女士担任代表,她对形势的错误估计,使她在会谈中提出了中国人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不幸的是,中国人派出的代表显然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于是会议的破裂是很正常的事。好在,布什在了解到会议的情况之后,立即撤换了他的谈判代表,派了一个了解中国事情的先生,使得谈判得以顺利进行!”

在此后的日子里,双方谈判代表间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谈判多次出现几乎破裂的局面,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战场上的撕杀。战场上的每一个变化都直接影响着谈判桌上的每一次战斗,由于解放军在战场上不断取得的胜利,谈判的形势对于中国是越来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