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当台海与朝鲜的战火刚刚熄灭,在中国的西藏又发生了新的战火,第二次中印战争开始了!印军越过实际控制线侵入中国。西藏分子也乘机在西藏各地发动叛乱活动,然而这些叛乱活动很快被镇压下去,分裂分子不仅没有达到目的,相反还损失惨重,原因除了解放军准备充分之外,分裂活动不得人心也是重要因素。

8月初的天气只有能用“炎热”来形容,然而此时此刻,第5集团军军长张啸江根本没有一点“热”的感觉,相反他正一边喝着热茶,一边观赏着“雪景”,因为这里是海拔数千米的西藏高原某地,多年的高原生活让他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然而高原反应还是让他的身体反应不佳,不过这时的他心情不错。因为前方传来好消息,“曲细岗珠国国防军”在解放军边防部队的引诱下正一步步按他的计划进入预定的战场,“鱼”马上要上钩了!

这时他的耳是除风声之外,就是手指击打键盘的声音,那是他的政委周翔正在写作,周翔自称为一名历史学家,哲学家,还是一个还没有出名的文学家,曾写出不少的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可惜大多被出版社退了回来,仅出版过屈指可数的几篇作品,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写作,相反他还要加倍投入,用他的话是:“没有失败,那有成功?”这不又利用空闭时间写起来了。

“你能不能停下来!研究一下作战计划吧!”张啸江提出了一个不错的意见,可周翔不为之所动,反说道:“我是政委,抓部队政治工作,我已经完成了战前的宣传动员工作,现在军事问题应由你自已研究解决!”

“你真以为我军此战必胜吗?”

“当然,我军此战必胜!”

“凭什么?”

“就凭*喇嘛的本事,能组织一支真正的军队吗?所谓的曲细岗珠国国防军无论人员素质,还是装备,都无法与我军相比,我们还熟悉这里的地形,对手了如指掌,而对手对我们还缺少了解,”

“再加上一点,我军的士气也在你的努力下上升到了极点。”

当张啸江与周翔聊天之时,“曲细岗珠国国防军”司令索康正在苦思作战计划,他的手下则在喝酒庆功,

他们自越过中印边境以来,几乎没遭遇过什么大的战斗,解放军部队几乎一击即退,可谓连战连捷,向前推进了数十里。然而索康连一点乐观的想法都没有,这个曾在印度军校学习,后到美国西点军校深造,在印度军队中长期服役的中年人;凭借着经验和常识,他确信他的部队还没有与解放军主力相遇。“曲细岗珠国国防军”从出征到现在损失了将近300人,解放军的损失则要远远少于这个数字,与他们交手的中国部队明显缺少战斗到最后的决心,常常在阻击一段时间之后,自行放弃阵地撤退,还在撤退时带走了所有能带走的东西,每次扫描战场时,他们找到的多为解放军留下的大量弹壳和空空的罐头盒。他们攻占的几个小村子里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粒粮食,他们本以为能遇到些牧民,可实际上,一个也没有,显然中国人在撤退时将居民全部撤走了。这里本来人烟稀少的地区,现在几乎成了无人区。

索康认为这是解放军的阴谋,意图引诱他们进入伏击圈,这样的战术中国人曾不止一次使用过,因此他要求全军停止前进,准备防御。然而他的意见没有被接受,首先,索康的部下不同意,他们认为索康过于多虑,胆子太小。其次,“曲细岗珠国政府”也不同意,确切的说是不想放弃这次将中国人赶出西藏的机会,无论面对怎样的情况也不会同意放弃进攻。再次,印度人也不同意,曲细岗珠国国防军不过是印度人的一个傀儡,印度人不想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侵占中国西藏是印度人从没有放弃的梦。更为重要的是索康除了个人的猜测之外,根本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他的怀疑是正确地。潜伏于西藏地区的情报人员发回的情报显示,解放军的主力正急于在西藏各地平定叛乱,从内地增援西藏的解放军部队与武警部队多被派到各地负责人治安,没有向边境地区集结。美国人提供的情况也显示边境地区的并无解放军主力部队集结之迹象。

结果索康不得不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继续率领曲细岗珠国国防军向前推进,可是好几天过去了,情况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依然没有与解放军主力遭遇,这开始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这时后勤问题开始让他感到不安,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越少,这对于生活于高原地区的藏族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困难,可是他的部下是当年随*喇嘛流亡海外的藏族人,许多人长期生活于平原地区,对于高原环境早已失去原有的适应能力。高原反应不仅让人感到困难,运送物资的车辆也显得“有气无力”,加之地形越来越复杂,气候变化无常,道路越来越不好走,运送补给已经成为一件相当困难的事。现在两地之间的距离已经无法用公里来计算,而是时间来计算。

8月17日,索康率军攻克了解放军的一座军营--第34号军营。这次战斗算是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战斗,整个进行了7个小时才结束,最后索康采取迂回包抄的办法,守卫此地解放军在可能被包围的威胁下,被迫放弃阵地突围而去。索康没有下令追击撤退的解放军,而是让部队在此地构筑工事。他认为这段时间以来,他们推进的过快,与友军相距太远了,所带的补给品消耗的差不多了,部队也非常疗劳了。因此他决定在此等待友军以及补给品的到来,并借机让部队休整几天,同时他认为这里是一个位置很重要,有必要在这个地方修建一个据点。

第二天早晨,索康被人睡梦中叫起,并被告知:“我们被解放军包围了!”这让他已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昨天晚上,他得到最新情报是这一地区没有解放军主力,那可是美国人提供的,然而事实很快告诉他,他们确实被解放军的主力部队包围了。显然他此前接到的情报是假的,他们被解放军骗了。

可惜他们知道的太晚了,第5集团军已经将他们---曲细岗珠国国防军包围起来了。昨天晚间,第5集团军从潜伏地出发,在天亮之前占据了附近的各个要点,完成了对曲细岗珠国国防军的包围,此时包围内有曲细岗珠国国防军3000多人,这几乎是其全部。索康意志到这将是一场恶仗,因此他急忙请求附近的友军--印军火速增援,同时收缩防线,放弃了外围的次要阵地,他不想把防区铺的太大,好让解放军有机会实施分割包围,然后各个击破。

第5集团军军长张啸江此时已将指挥部转移到距此不远的一处高地上,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战场。这时全军部署完毕,对敌人的包围已经坚不可破,是发动进攻的时候了,然而他还是在犹豫不决,迟迟不下达进攻的命令,旁边的人有点不知所措,只有了解他的周翔知道他正在思考重大的问题。

“传我的命令:此战不得接受敌人的投降,不要一个俘虏,要将包围圈内的敌人全部杀光!”

“什么?将敌人全部杀光?”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的有点反应不过来了,这太出人意料之外了。

“大家想一想,”张啸江见大家有不解之色,于是解释道,“按照以前的战例,我们将俘获大约2000个俘虏,这2000个俘虏需要派多少个战士去看管?每天要消耗我们多少物资?我们眼前的是分裂分子,而不是敌对国家的军人,他们是否有资格获得战俘的待遇?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他们杀光!”

“还有他们都是分裂分子中的精英,让他们存在下去永远后患无穷!”这时一直保持沉默的周翔发言道,“为了不给中央增加麻烦,这一命令只得口头传达,不得留下任何记录,同时大家要立即忘记这个命令,但必须完全执行!”

“再补充一点,不愿执行此命令者可不参加战斗。”张啸江对命令最后的补充。

这一命令口头传达到战士们耳中时,许多人还以为听错了,这一命令可谓“史无前例”,与解放军优待俘虏的优良历史传统不符。然而没有一个人拒绝执行这一命令,战士们的态度是:“这是证明自己是一个男子汉的机会!”周翔组织的战前动员与宣传工作早在战士们心中之中培养出对分裂分子的怒火,并将“怒火”上升为“杀气”,欲将分裂分子全部杀光的想法早已产生。现在上级的命令不过是放开了战士的手脚,让他们无所顾及的去按心愿去行动。

索康指挥他的部下加紧修筑工事,这里是一处山间谷地,他们正处于谷地中间,四周地形开阔又无高大植被,如果没有工事的掩护,等于完全暴露于对方的火力之下。可惜几个小时下来他们就累得赶不动了,可工事才修了一点点,在高原地区,使用铁锹、镐头之类原始的工具修工事绝对是一件苦差事。

上午9点,第5集团军炮兵航空侦察队的战士用火箭将一架无人侦察机送上天空,这架无人侦察机可是解放军最新式的装备,通过无人侦察机的侦察,解放军全面掌握了守军的情况。

于是解放军炮兵开始“发言”,总攻进攻开始了!第5集团军的炮兵部队装备的炮只有两种,一种是63式107毫米火箭炮,另一种是新式130毫米榴弹炮。

63式107毫米火箭炮虽说是老装备,但它非常适合于高原山地战的要求,结构简单,重量很轻,维修方便。107毫米火箭弹的威力不大,但足够了,而且炮弹重量轻,装填起来并不困难。最重要的是射速,12发炮弹可以几秒钟内发射完毕,其火力密度之大,足以满足需要,这时其精度差的毛病反成了优点。

107毫米火箭炮的唯一缺点是射程短,这个问题是由新式130毫米榴弹炮来弥补的。这种新式130毫米榴弹炮不过是将牵引式130毫米榴弹炮与轮式运输车(就是那种北方工业集团为高原作战专门设计了越野运输车)组合起来加上一套自动装填系统,成为轮式自行火炮。发射新式火箭增程弹,射程可达30公里,这样的射程虽够了,还有130毫米榴弹的威力足以摧毁任何目标。

依靠精确的情报,新式130毫米榴弹炮首先轻松的摧毁了守军的炮兵阵地--守军的炮兵本来就少的可怜,结果几下子就被“送回老家”。接着又射击了其它几处目标,其中包括索康的指挥部,索康等人虽幸免于难,然而通信中心被摧毁了,索康与后方的联系中断了。

与此同时,107毫米火箭炮对守军的一线阵地实施齐射,数以百计的107毫米火箭弹对于缺少工事掩护的人员等于是屠杀,况且炮弹还按装了一种新式引信--这种引信可以保证炮弹在距地面仅几米的地方爆炸,这等于加强了炮弹的杀伤力。

炮击的同时,解放军步兵开始向前运动,结果立即受到守军的火力阻击,可惜守军的单兵素质太差,射击技术不过关,大多数子弹都打飞了,没构成什么威胁。况且解放军此时的目标不过是引诱敌开火,进行火力侦察,因此解放军没有什么伤亡,守军的火力点则因暴露被炮火摧毁不少。

炮兵虽有效的压制了守军,然而解决战斗最后还是依靠步兵,因此解放军步兵很快发动进攻。解放军步兵在历史上曾辉煌一时,虽然现代战争中步兵的地位下降了,可在高原山地战中步兵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快速灵活的动作、准确的射击、有效的组织、强大的火力、不怕死的战斗作风,让索康真正见识到解放军步兵的可怕!他这才真正感受到缺乏训练的可怕后果,然而已经太晚了!他的士兵已经不再听军官的命令,军官也无法指挥士兵,因为他们也和士兵一样不知道应该如何做。

索康希望附近的友军--印军能够及时增援,为他们解围,此时南面已经传来的激烈的枪炮声,显然援军与解放军交上火了,遗憾的是从激烈的枪炮声很快结束和解放军没有撤退或放松进势的迹象来看援军已经被击退,援军已经不可能及时赶来了。

这时所谓的“曲细岗珠国国防军”战士已经失去“英勇善战”的本色,有人放下手中的武器走出掩体,准备向解放军投降,结果立即被打死,最初索康还以为是他手下的人开枪击毙了这些“败类”,可是事实很快证明开枪者是解放军。

索康没有时间去考虑解放军为什么会向欲降者开枪,因为他意识到失败的命运已不可改变,他已经决定向解放军投降,在他看来投降并不是可耻的行为,只要能够活着,那么还会有机会回来复仇。可是当他派出的代表手持一面白旗,口中用生硬的汉语喊着“不要开枪!”“我们投降!”走出去掩体,结果立即被一发子弹结束了生命。直到种种求和、示降的努力全部以失败告终之后,索康才不得不面对这个早已显露出的事实--解放军拒绝接受他们的投降,意图是杀光他们。

一切能够活下去的希望都消失了,最后索康拔出自己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命令,与他的3000多名部下一起长眠于此地。2003年8月19日下午3点,所谓的“曲细岗珠国国防军”的最后一名战士开枪自杀,至此曲细岗珠国国防军全军覆没,参战人员无一生还。

曲细岗珠国国防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使*喇嘛立即晕了过去,被送于一家医院内接受抢救,可惜再高明的医生也不力回天,“情况并非任何医生、药物、医疗设备所能改变的,因为他--*喇嘛的精神已经崩溃了,失去了再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这是医院负责人在回答*喇嘛为什么会在入院7天之后死去的问题时说的。

*喇嘛的死对于西藏分裂势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们失去了精神领袖,心灵的支柱没有了。加之曲细岗珠国国防军的覆没,使西藏分裂分子中的青年精英损失惨重,西藏分裂势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而且这些损失几乎是无法恢复的,西藏流亡政府随之明存实亡,他们的那面“雪山狮子旗”也衰落了!胡思考从此不必为西藏分裂势力的存在而头痛了!

曲细岗珠国国防军的全军覆没使西方舆论界一片大哗,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中国政府派出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可惜调查组开始工作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近半年了。调查组在经过一年多的调查之后,宣传第5集团军当时确有非人道主义性的行为,为此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对此表示“遗憾”,可惜对有关责任人的调查工作直到战争结束数年之后才公布,并且以“查无实证”为由,拒绝将任何人送上法庭,仅给与第5集团军全军通报批评,记集体大过一次,勒令某些人退伍--被勒令退伍之人,不是已经退伍就是已经准备退伍的;解除了张啸江、周翔的职务---不过是找个借口让他们去休假,事后没多久即官复原职。之所以从轻发落是因为中国的老百姓确信这样做是正确地,视张啸江、周翔等人为英雄,这正所谓:“杀一人者获罪,杀万人者封侯!”给予有关人员“不痛不痒”的处分仅仅是出于应付海外舆论的目的,不过这里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解除了张啸江、周翔职务的

最主要原因是,张啸江在下达拒绝接受投降的命令之前没有向上报请示,犯了无组织、无纪律的错误,周翔则因此过程中没能尽其政委之职。

当然这些都是战争结束之后的事,此时战争还没有结束,收拾完“曲细岗珠国国防军”这头“肥牛”之后,张啸江又将目光叮上了“配菜”--印军,其实这才是真正的“主菜”。

注解:大雪国改成“曲细岗珠国”。曲细岗珠直译为“四木六岗”,泛指西藏及川、滇、甘、青等省藏族聚居的地区。是1959年在拉萨组成的第一个叛乱组织的名字。

叛军司令的名字用了“索康”,是当年跟随*叛乱的头目之一。全名叫“索康·旺清格来”,是当时西藏噶厦(政府)四大噶伦之一,地位仅低于*。

西藏流亡政府的旗子是“雪山狮子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