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军依协议开始撤军,将驻亚洲地区的兵力减少到战前的水平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开始撤军回国,只有第39集团军将被留下,该集团军将长期驻扎于北朝鲜,理由是北朝鲜政府有这样的要求,停火协议中也没有有关的限制,这时美国人才发现停火协议中有漏洞,已经没有办法补救了。中美两国从朝鲜半岛撤军行动并不快,一则是要撤出的兵力太多,需要大量时间,二则双方各有所想,美军将人员撤走,而将装备留下,中国则将部队从朝鲜撤出后部署于靠近中朝边境的地方。中印、中越发生军事冲突以后,撤军行动基本上中止了。以至于中美双方不得不对有关撤军的问题进行谈判,最后双方按协议将应撤出的部队撤走了,当然那已经是10月中旬了,前后用了2个多月时间。

停战之后,朴霖的部队被派到朝鲜南浦市驻扎,刚刚安顿下来,他就把自己部队中所有还是“光棍”的人都派出去,表面上是按志愿军总部的要求派人去支援朝鲜人民的战后重建工作,实际上他的指示是:“你们在战场上是英雄,情场上也应该是英雄,争取能带一个朝鲜新娘回家,把这当成命令去执行吧!”这可是朴霖的一片好心,中国国内的男女比例失调,要找个对象不容易,相比之下,在朝鲜找一个对象要相对容易多了。

有人带头,自然有人跟着行动起来,然而这必竟属于涉外性的问题,此事很快被放到胡思考的办公桌上,随着胡思考大笔一挥批示如下:“这是好事情,有利于加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接着各方面一路绿灯,许多志愿军官兵在朝期间为自已找到了一个异国的新娘,结下了一批又一批的异国姻缘,许多朝鲜新娘远嫁中国。

这一天,朴霖如同以前一样,把东西手中的工作推给了部下然后出去了,直到很晚才回来。

“你去那了?一天没见你的影。”朴霖回来之后,被吴涛撞见了,“你再不回来,我可是出去找你了。”

“我去扫墓去了。”

“扫墓?”

“是的,我是去祭祀先祖之墓。我的家族是几百年前从朝鲜移居中国的,所以我是朝鲜人的后裔,不过在朝鲜已经没有活着的亲人了,只有先祖之墓还在。”朴霖回答着,“我出去的时间内发生了什么事吗?”

“今天‘老头子’来电话了,电话上说已经决定你和高洁晋升上校,我则晋升少校,我们几个同时升官了,还有高洁很快要调走了。”

“高洁要调走?”

“是的,明天就走,她是空军的技术军官,空军方面要人了。”

“让她回去继续当技术军官?”

“不,听说是让她到空降兵部队当团长。”

“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结果,还有什么?”

“‘老头子’要你给他打电话,说是有事找你商谈。”

“好的,马上给我接‘老头子’。”

于是朴霖马上给“老头子”--蒋振学打电话,蒋振学说道:“有个任务想交给你,想干吗?”

“什么任务?”

“现在不能告诉你,等我们见面再说,马上把手中的工作安排一下,你的调令我马上办,快点到我这来吧!”

果然调令马上下来了,朴霖把手头的工作交待后就立即上路。等朴霖赶到蒋振学的家时,已经是午夜,此时蒋振学正坐在沙发上等着他。

“依据得到的情报,我估计了一下你到达的时间,事实证明我的计算正确。”这是见面后蒋振学说的第一句话,“想知道我为什么找你来吗?”

“当然是不平常的任务。”

“是的,我认为这个任务只有你最合适。”蒋振学短暂的停了一下然后说道:“前些日子‘东突分子’在新疆闹事,好在情况没有恶化,不过这提醒我们要彻底解决‘东突’问题。”

“派我到新疆去?”

“不,是去阿富汗。”蒋振学回答道,“‘东突分子’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来自国外的援助,因此要必须切断其与国外势力联系的通道。目前经阿富汗的通道是最麻烦的,阿全国正处于内乱之中,各派军阀混战,西方国家又借机插手。切断‘东突分子’经阿富汗通道的任务让我接下来了,不过我只能在后方指挥,还需要一个先锋官,你能帮我吗?”

“放心,我不会你失望。”

“好,明天你就出发去北京找有关的阿富汗问题专家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去阿富汗实地了解一下,希望你回来时,能拿出一套方案来。”

“我的权限是?”

“有关阿富汗的事情由我全权负责,我给予你行动的自由,唯一的限制是我们每年的活动经费不得超过3亿人民币。”

“每年的活动经费不得超过3亿人民币?”

“是的,中央不想把阿富汗变成一个‘无底洞’,别以为3个亿不是小数目,实际上我们的一切开支都在其中,包括你我的工资在内。”

“我想每年3亿应该差不多,经费的问题不大。对了,能不能把吴涛也调来?”

“不行,吴涛被俞登要去了。”

“为什么?”

“俞登正准备组建一支真正的空中突击部队,正需要人手。吴涛写的有关直升机使用的文章被他看上了,所以他死活也要把吴涛调到第50集团军。”

“第50集团军?”

“正在组建中的空中突击部队,看来吴涛有机会施展才华了!

“是的!”

当每个回国的志愿军官兵都受到人们热烈欢迎时,心情是多么的激动,然而吴涛及其部下在这个时候,感觉到的是一种“伤感”,俞登不仅看中了吴涛,也看中了这支部队,这支部队回国之后番号将被撤消,人员则依自愿进行分流。不愿留下的人将转入预备役,回家过以前的平民生活。愿意留下继续服现役的人将随吴涛一起编入正在组建的第50集团军。番号被撤消,人员分离,对于这些共同生活与战斗了数月的人们来说是无比痛苦的,然而他们又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因为他们是军人。

许多人最终选择了离开,因为他们的事业、家庭正需要他们回去,他们不愿长期离家,尤其是战争已经结束了。另一些人则决定离下,继续当兵。与每一个离开的人道别之后,吴涛率领自愿留下的200多人前往第50集团军报到。

俞登最初只从吴涛写的几篇文章,以及蒋振学的称赞中了解的,经过这场朝鲜战争之后,他完全相信吴涛是个难得的人才,尤其是在直升机使用方面,这正是组建空中突击军所最急需的。

有关直升机集中使用的理论经过朝鲜战场的实践之后,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因此解放军决定组建一支真正的空中突击军,这就是正在组建中的第50集团军,并由俞登兼任该集团军的军长,因为他要表现出对这个集团军的极端重视,于是解放军战斗序列中再次出现了第50集团军的番号。

俞登等人可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一代军官的代表,他们已经不再迷信于传统的人民战争理论,开始了新的探索。因为中国的情况与以前相比已有了极大的改变,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已基本上与世界强国并驾齐驱,已没有必要以人民战争来弥补装备的不足。现在中国已能根据战争的需要生产足够的现代化武器来装备部队。他们认为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来选择什么样的装备并极大地发挥这些装备的效能。他们认为现代战争的特点是机动,速战速决,主张进攻至上,现在完全可以御敌以国门之外。认为要取得胜利就不能怕花钱,因为国之存亡是不能用钱来计算的。

在诸多新的战争思想中,俞登属于直升机派的代表,这一派的特点是主张使用直升机。直升机的军事价值早已为各军事强国所认识,各国纷纷研究各种直升机,并组建起直升机部队,将直升机视为重要的装备,然而在直升机使用方面,依然处于分散使用以支援其它兵种的状态。当然人们对直升机使用的探索从来没有中止过,其中包括俞登等人提出的直升机集中使用理论。

这一理论类似于“闪电战”,认为直升机完全可以成为与坦克同等重要的决定性装备,直升机的优势在于:机动速度快,不受地形限制,这正是坦克无法与之相比的,遗憾的是目前直升机分散配置的方法限制这一优势的发挥。这一理论的出发点是:现代战争的特点是机动与速战速决,反对打阵地战与持久战。大部分直升机则应集中使用,投入进攻行动中。直升机群从战场上的空隙或者敌防御薄弱的地方快速切入敌纵深地区,直插敌人后方地区,消灭遇到的敌部队,如后勤、通讯等部队,破坏各种战争设施,并抢占重点。与此同时,装甲部队从正面对敌防线实施突破,由于突入敌后的部队已将敌人的整个防御体系打乱,所以我军可以快速切入敌纵深地区,接手直升机群攻占的地区或重点,从而发展与扩大胜利。同时,提出研发一种轻型空战直升机,用于分散配置于地面进攻部队,以对付敌直升机,由于是直升机是对付直升机的最有效的武器。

俞登把志愿军司令员的工作基本上交给了志愿军总部的参谋人员,而集中精力于第50集团军的组建工作,他要完成他的理想,反正朝鲜已经没有仗打了,因此志愿军总部内基本上见不到他。俞登首先把工作放在收集人才上,没有优秀的人才再好的装备也没有用。他从陆军航空兵总部把邢瑞调来担任集团军参谋长,还从国防大学将徐宇铮调来担任集团军政委,这可是一个优秀的政工人员加参谋。还从各部队抽调各级军官,还想把高洁也揽到手下。然而空军近水楼台先得月,以伞兵团长的职务成功地留住了高洁。

装备问题是困扰着俞登的最大问题。从陆军航空兵部队调来了大批直升机。直-10将成为直升机部队的利剑,当开路先锋。直-11担任空中侦察。直-8、米-17等用于担任运输任务。不过这些直升机并不能让人满意,直-10与直-11的性能虽能满足需要,但是缺少与之配合的直升机。没有适于运输突击步兵的直升机,按他的理论,需要由突击步兵担任抢占着陆点。这就要求运输突击步兵的直升机类似于装甲部队的步兵战车,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能够在敌人的火力下有较高人生存率,同时还有一定的攻击能力,以支援步兵。可惜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直升机,不得不在运输直升机上加装火箭弹等武器来代替。突击步兵抢占着陆点之后,运送重装步兵部队的重型运输直升机在着陆点着陆,扩大着陆点并在敌后进行至命的打击。目前中国还缺少所需的重型运输直升机,同时由直升机运送的重装部队虽然相对于重装步兵来说属于轻装部队,全部装备可直升机空运。但它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步兵,其主要装备是各种超轻型装甲车辆,然而这类装备中国还不多,而且性能也不尽人意。

不过这些并不能阻止他追求理想,装备不足可以制造,可以研制。中国和飞机制造企业已经开始按他的理论研制攻击运输直升机和重型运输直升机,同时改进直-10、直-11等,并大批生产。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等军工企业也开始了超轻型装甲车辆的研究改进工作。任何一种装备都可以研制,问题是性能能否被部队接受。这些装备何时能大批装备部队并投入使用也是一个未知数,不过这些问题还不是考虑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把部队训练出来,不是装备等人,而是人等装备。

俞登将原属第39集团军的第190机械化师调来,担任地面的突击部队。同时组建了陆航旅,第50集团军的全部直升机都被编入这个旅。同时组建了远程火力支援旅、防空旅、工兵旅、通信团的部队,还有2个步兵旅。其中第一步兵旅是突击步兵部队,第二步兵旅是重装步兵部队,现在所需的装备还没有,因此还是一支普通的步兵部队。

第一步兵旅下辖5个步兵营。吴涛率人赶到之后,立即受命以他们为基础组建第一步兵旅的第3营。吴涛带来的人虽多为骨干分子,但还不足,因此最初几天的工作是补充兵员和装备。新装备当然是最好的,不过部分装备还没有运到。补充来的人员都是从其它部队中抽调来的,素质相当不错,其中不少人还有实战经验,但是吴涛还是决定对这些人进行考察。所以没等人员和装备到齐就将部队从军营中拉到训练场上,开始实战性的训练,训练从排一级的作战开始,他认为这些人都是老兵,个人的军事素质没有什么大问题,问题是部队是新组建的,人员自从许多地方调来,当务之急是使他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训练中,所有被认为不合格的人员都将被淘汰出去。而吴涛的标准又非常高,每5个人中只能有一个人留下,因此他的部队一直在不断的淘汰与补充人员。当然留下的都是精兵,这也确保他的部队很快形成了战斗力。

吴涛这种一边训练一边补充的做法,令俞登非常满意,这符合他要求部队尽快形成战斗的指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俞登更加喜欢吴涛了,这时吴涛的军事才华也真正显现出现,尤其是在真升机集中使用方面,因此吴涛也成了俞登的参谋组核心人员。

当俞登干的正起劲时,来自的北京的一个电话将他招进了北京城,去参加国庆活动,这时他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又要到十、一。当他赶到北京时,大街上已显露出国庆的气氛,国庆本是年年都有,不过今年有所不同,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对于国庆似乎有了一种新的认识。由于国庆活动还没有开始,他决定先回家看一看,他很想重温一下在家休息的感觉,然而他刚刚到家,胡思考的电话也到了,于是在家没呆几分钟的他又匆匆赶到胡思考的办公室。

“欢迎你回来!”胡思考问候道,“我知道你刚刚到家,应让你在家休息几天,不过还是将你请来了。”

“看样子,有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俞登问道,“说吧!”

“中央军委已决定晋升你为上将,正式的命令过几天发布,我先恭喜你了。”

“这太突然了!我刚刚升中将。”

“以你在朝鲜战争上的表现,当上将并不为过。”胡思考又说道:“还有解除你的志愿军司令员的职务,同时任命你为南京军区司令员。”

“为什么?”

“关苍海辞职了,他要为7月12日的失利负责。”

“我可以拒绝新的任命吗?”

“不行,你是军人,你唯一的候选人。”胡思考没有给对方再说下去的机会,“国庆活动一结束,你马上去南京报到,解决台湾问题将是你主要的工作。”

“这样说来有关你要在台北过春节的传言是真的。”

“你没有信心吗?”

“不是,我保证让你在台北过春节,问题是什么时候动手?”

“11月或者12月,具体的日子由你定。反正台湾岛没长腿跑不了,什么时候动手是我们说了算。”

“是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打台湾今天不行,可以明天,问题是我担心美国方面。如果不是及时叫停,中美可能就要打起全面战争了。”

“放心,几位经济学家用脑袋担保:一周内美国股市必暴跌,那将引发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那时美国就顾不上台湾了。”

“不可能吧?就是出现经济危机也不足以让美国人放弃台湾。”

“让事实证明一切吧!”

9月30日,胡思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招待会,在京的军政要员,各国驻华使节都来参加了。胡思考发表了讲语,内容无外乎欢庆国庆之类的东西,与以往不同的只是有关台湾问题的内容没了,不过人们还是习惯性的报以掌声。招待会没有什么新意,不过人们还是从当天发布的有关晋升俞登为上将的命令中看出了点什么,此事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与之外的事,晋升俞登为上将本是预料之中的事,出兵朝鲜的功臣不升他升谁?只是在这个时候公布太意外了。

“国庆封将”使人们纷纷猜测其中之意,某西方报纸报道说:由于突然停战让军方非常不满,因此胡思考想借机向军方示好,国内某些人则认为这是一种表态,暗示中国今后“韬光养晦”的政策将出现改变。

除了某些关心国事者之外,大多数人已经将战争忘记了,认为和平已经到来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承认,台湾也不再大叫“独立”,现在最重要的事是享受国庆的7天长假。就在这和平与欢庆的气氛之中,俞登收拾好东西,上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