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开始装填!”

“装填完毕!”

“放!”随着叶知秋的一声命下,早已等候多时的炮手们,终于有利会开火了,于是反击正式成开始,此时是13日4点整。

各炮兵阵地顿时间闪烁出一簇簇白色的爆烟,并有桔红色的火光升起。声音稍迟才到,连成一片密不透风的巨响,夹带着炮弹划空的尖啸。炮弹在夜空中划出的彩色曳光弹道像疾风骤雨,又像直泻的瀑布。大、小金门先出现一些亮点、烟簇,接着,亮点变成火海,烟簇形成了烟雾。开始时人们还能听出连续的巨响,可后来就什么也分辨不出来了。

炮击是相当猛烈的,大量炮弹被倾泻在台军阵地上。与上次炮击金门时不同的是,这次使用的火炮最小口径是122毫米的火箭炮,以及152毫米口径的重型火炮,不过威力最大的当算大口径火箭炮。大口径火箭炮分为多种,口径多在300毫米左右,战斗部重达数百公斤,加上使用了许多新技术,使其威力非常大,一般情况下,只是一发命中就足以摧毁目标。

经过多年的详细侦察,解放军对金门守军的布防情况已经一清二楚,以及精心的布置,炮弹从开始就准确的落在了守军阵地上,尤其是炮兵阵地。先以122毫米火箭炮对目标区实施压制,然后152毫米炮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经过多年经营之后,大部分阵地都能承受住152毫米炮弹的轰击,因此真正据有决定性的还有大口径火箭炮弹。再坚固的工事只要命中几发战斗部重达数百公斤的大口径火箭弹,就是没有被摧毁,也没有用了,工事表面几乎被消去了一层,产生的大量碎石等将整个阵地埋在下面。不过工事过于坚固的,摧毁的多为表面部分,深埋地下的部分则保存较好,而大部分人员正都隐蔽在这些最安全的地方,所以人员伤亡不大,但上层部分被摧毁之后,把许多人埋在了下面,一时出不来了。

面对如此猛烈的炮击,金门竟然没有立即开炮还击,守军只接到了进入战备状态的命令,而命令中没有可以还击的内容。对于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炮弹的爆炸声使他们的心跳加快、紧张、恐惧,惊荒失措,仿佛又回到了1958的金门炮战。李纱早预料到解放军的行动,事先已让全体人员进行地下工事,因此人员伤亡不大。

由于对手迟迟不见行动,让他感到长夜难熬,到了下半夜,他让人弄了点酒来,与沈光明喝了起来,一是为消磨时间,二是为借酒消愁,必竟这场战争他不想打。当两人喝得正高兴时,炮击开始了。炮击开始后,指挥部内就有点显得混乱了,炮弹的爆炸声不断传来,不时还有地动山摇的感觉,这是大口径火箭弹穿入地下后爆炸引起的,这些都使人感到这里很不安全,虽然实际上这里是安全的。

李纱在简单的了解了情况之后,为想试探一下情况,命令几个阵地开火还击。没过多久他就发现情况不妙,不得不下令停止射击。因为只要一开火,马上就会引来更强大火力的压制,受命开火还击的那几个炮兵阵地,很快就被摧毁了。炮击结束之后,他到现场视察情况时才发现他们的工事并非坚不可摧,在大量炮弹的轰击之下,工事既使没有被摧毁,也无法使用了。

炮击行动在进行了近1个小时之后结束,原来弹药消耗的太快了,已经供应不上,而且炮管已经热的不能再发射了。不停的装填、瞄准、发射已经让战士们都累坏了,然而疲劳并没有影响到人们的斗志,人们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这时天也放亮了,打了半天的士兵们终于有机会欣赏一下自已的“杰作”。海风把岛上的硝烟吹向海面,形成了一道厚厚的灰黑色的烟墙,将整个金门都掩护着了,虽然能从烟墙的某个漏洞中看到金门,但样子已经不敢让人相信那是金门。与此同时,后勤部队将一车又一车的弹药运送到发射阵地上来,为下一次战斗做准备。

经过简单的统计之后,叶知秋相信自己的初步目标已经达到了,摧毁了全部重点目标。金门守军仅发射炮弹62发,造成解放军伤亡12人,其中阵亡2人,少量装备损失。现在金门除了少数的高炮和肩射的“毒刺”导弹之后,其它防空武器不是被摧毁,就是无法使用。同时作为情报收集站的作用也失去了,金门雷达系统被全毁。大部分炮兵阵地已经无法使用了,尤其是面对大陆方向的,同时能投入的炮兵兵力也不多,许多火炮不是与阵地一起被摧毁了,就是被埋在地下了,可以说金门已经失去了还手之力。由于仅以纯军事目标为打击对象,营房、居民住宅等根本没有受到攻击。此时李纱也是非常高兴的,虽然失去许多,但人员伤亡很小,总计伤亡320人,其中阵亡112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构筑的工事发挥作用。

炮击金门的同时,解放军也对马祖实同施了炮击。由于马祖离大陆较远处于一般的火炮射程之外,解放军除使用少量的大口径火箭炮外,还投入了威力不比大口径火箭炮差的武器——反舰导弹。这些反舰导弹都是老式的,已不适合现代战争的要求,正逐渐退出现役,不过用这些经过改装的导弹轰击地面目标还是很有效的。反舰导弹那重达数百公斤的战斗部击中目标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而且马祖守军明显缺少应有的防备,他们以为这里距大陆较远,炮弹打不到,结果他们为此付出血的代价,基本失去反击能力。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将许多人从梦中惊醒,许多厦门市民纷纷举目远望这壮观的景象,一时间炮击金门的消息传开了。事前接到通知的电视台立即转播了实况,此消息让人们感到了鼓舞,解放军终于有所行动!

当此消息传入赵京的耳朵时,他正在赶往机场的路上,他准备再次为出征的将士送行,对此他并不感到什么惊讶,这是预料之中的事,然而此事在他心中引起一次震动,提醒他金门与马祖的存在,那可是台湾的前哨阵地。

于是问他同行的欧阳涛:“金门与马祖是否守住?”

欧阳涛非常自信的回答道:“没有问题,经过多年经营那里早已固如金汤,并驻有重兵,我们的陆军绝不是吃素的。”

这些话多少让赵京感到一点安慰,不过他还是提出:“我们是不是应为守军做点什么?”

“不必了!他们不需要什么支援,再说我们支援他们什么?他们的物资弹药储备充足,兵力也足够了。反正战争很快就会结束!”

“也是,他们确实不急需什么,不过还是应该鼓励他们一下。”

于是台湾方面并没有为金门与马祖守军提供任何支援,仅给守军全体官兵发出表彰的通令。

这时赵京等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马上就要开始的空袭行动上。此时台空军战机已整装待发;飞行员们已吃过早餐,飞行不仅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因此空着肚子飞行可不行,现在飞行员们正进行出击的准备,穿飞行服、听取任务指示、研究作战方案等等;一切基本就绪!

开战第一天,大队长范德刚就受伤被俘对于第11大队长无疑是一个打击,然而这并没有影响该大队飞行员们的士气,引以为豪的战绩、让人引以为荣的军功章、丰厚的奖金足以让他们忘记了这一点。

该大队副大队长王明飞接替范德刚出任大队长一职,王明飞没想到自已刚刚当上副大队长没几天就能由副转正,自然高兴的不得了。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王明飞自然要在部下面前好好表现一下,同时也为了向手下证明一下自已的实力,他决定今天亲率大队出击,而且是第一个起飞。

与此同时,解放军也在准备,大战一触即发!

空军地勤人员正在忙碌着,飞行员则多已在飞机旁等候起飞命令。

“团长!什么时候出击?”姜凯涛的新僚机飞行员杨志问道,“不知道,等候命令吧!”姜凯涛回答的时候有点显得不自然,他已经是空12师的一名团长。他没有习俗别人称呼他为团长,这让他想起前任团长徐新跃,昨天徐新跃在战斗中不幸以身殉职。杨志一心渴望着战斗的机会,昨天他的好几位战友在战斗中牺牲了,他渴望着牺牲的战友报仇。

“小伙子,别急!战斗的机会多着,你应该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集中注意力,不要胡思乱想。”姜凯涛教导道,对于杨志他不免感到一点忧虑,让杨志担任他的僚机有点出于无奈,以前的僚机飞行员(27)在昨天的战斗中受伤住院,杨志虽是一名不错的飞行员,只是经验太少,而且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一起飞行过,相互间很不熟悉。

“团长,你放心吧!我不会拖你的后脚的,”杨志已看出姜凯涛的忧虑。

“听着,战斗中跟紧我,机灵着点。”

“是!”

此时,刘逸夫则望着座机不知在想着什么,他对歼-8F太熟悉了。当第一眼看到它时,它根本没能引起他的注意力,外表与普通的歼-8根本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一进入它的机舱,看过机舱内先进的仪器仪表之后,他相信该机一点不比F-16差,甚至更好,这也是他主动请命改飞这种新机的原因。

蓝语烟走过来向他报告情况。

还没等她开口他就问道:“准备好了?”

“是的,我们再次仔细的检查过了,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击?等候的感觉太难受了!我这才知道什么叫度日如年。”自从昨天下午转场这里之后,他们一处待命之中,苦等让他有点受不了,相比之下,她开朗一点:“我想不用再等多久了,马上就要天亮了!”

两人聊了起来,这时她突然问道:“你看,那边的几架飞机好象有点‘怪’。”原来她注意到不远处的一处停机坪上的几架“飞豹”,一大群地勤人员正在它们周围忙着,显然也在进行起飞准备。

然而她的话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他说道:“我昨天就注意到了,它们是昨天晚上飞来的,它降落时发出的声音有点与众不同,好象是采用了新式发动机,不过具体型号不明。我发现它的外型有点不同,于是想过去看一看,可是很远就被卫兵挡住,说是没有首长的命令,任务人不得靠近。”

这时她说道:“我也注意到了,当时想去看一看,结果被挡回来,后来我想打听一下,可惜谁也不了解他们的情况。”

就在这个时候,战斗警报响了。“太好了!终于等到头了!”说着刘逸夫顾不上与蓝语烟聊天,几步就登上自已的座机,准备起飞。

战斗警报一下达,各参战部队立即行动起来,其实所有人员早已都在各自的岗位旁等候,一场令下,立即各就各位,新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

刘逸夫率领的8架歼-8F最先起飞,紧接着的是那几架很“神秘”的“飞豹”,当这几架“飞豹”从停机坪向起飞跑道滑行的时候正好从蓝语烟面前经过,这给了她一个近距离观察的机会,她数了一下,共有6架“飞豹”,其外形与她所知的情况有许多细微的差别,最让她感到惊奇的是机冀下加挂的武器,除了反幅射导弹之外,还加挂有一种她从没有见过的型号,从其外型判断应为空对空导弹,不过个头太大了,难道是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她看到的确是超远程空对空导弹,而且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她所看到这些特别的“飞豹”来自空军试飞团,按常规试飞团是没有机会参战的,可是在试飞团中某些想上前线的人的极力鼓动下,试飞团领导以“在实战条件下试验新机的战斗力”为由给上级打了几份报告,要求组织一支部队上前线。不知什么原因,空军领导竟被说动了,批准了请求,于是试飞团立即组织了一个特别大队,并定名为“雷阵雨”大队,将正在试飞中的几架“飞豹”改进型带来——“飞豹”的国土防空型与电子战型。

台军空军出击之前,台军的信息战部队再次试图对解放军网络系统实施攻击,然而进展一直不顺利,已经尝试着采取了好几种攻击方法,可是每次都是毫无效果,这下可令台湾信息战部队的司令吴池大感不妙,他太困惑不解了,然而这一情况没有影响台军的作战计划。

台湾空军的战机已滑向起飞线,行动已经开始。今天的出击与昨天依然是一样的,小编队分散出击。赵京等人依然象昨天那样,亲临塔台目送出征的将士。

此时周韬的心情并不好,与其他人相比,他对于今天的行动不抱乐观的态度,然而他无力改变这一切,决策权不在他手中。现在他只能坐在空军作战指挥中心内观战。

果不出他所料,台空军战机群一起飞,解放军战机就接着起飞了,“中国人的反应变得快多了,看来这将是一场苦战了!”周韬对旁边的同事说道,然而很快他又改口说:“中国人想不战而逃吗?”原来他发现解放军战机升空后,没有一架战机飞向海峡上空,准备实施拦截作战,相反纷纷向内陆飞去,几乎是不战而逃。“这是为什么?中国人想干什么?”周韬内心之中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不过他的思考并没有影响空战的局势,第一批台军战机飞过海峡中线,又越过海岸线,进入大陆上空。

这时周韬大叫道:“上当了!”他想通的太晚了。这时解放军机群已经开始转向,与敌机对进。原来这是故意实施的后退,先实施后退,拉开了双方间的距离,将敌机引入内陆,然后机群实施转向,回过头来对敌实施反击。解放军机群很顺利的完成了转向机动,敌我双方距离较远,一时间无法实施攻击。待解放军机群完成转向机动,台湾机群已经越过了海岸线,整个作战空域也就随之向内陆延伸,台空军即陷入于困境之中。台空军认为台湾海峡上空的交战空域有限,不可能容下双方的全部战机,如果解放军在海峡上空实施拦截,则将是一场一对一的空战,凭借己方的质量优势,解放军必败。可现在整个作战空域已经向内陆延伸了,解放军有了发挥自己数量优势的机会,而且在后退的进程中,已经完成空中集结和战斗队形的展开,还抢占了有利的高度。

双方机群马上就要接触了,如果台湾空军此时返航就只能被追着打,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前进,原来的空袭计划变成了空战计划,空中形势对解放军十分有利。

诱使敌机在远离其基地的广阔空域内交战的目的达到了,下面就是动手“收获”了。几乎所有能够参战的飞机都出动了,不同型号的战斗机依照性能的不同被配置在不同的高度上,并保持相互间的间距很大,使得整个机群并不显得拥挤。相比之下,台军战机还象昨天一样,实施小编队分散出击,小编队相互靠近之后组成了大的机群,但显得得过于分散,还处于相对较低的高度上。

不过广阔的空域也令解放军的兵力显得相当分散,全部兵力无法同时投入战斗,而且不知什么原因,部分兵力被有意保留,没有投入战斗。相比之下,台湾空军兵力相对集中,而且质量较好,结果处于有利地位的解放军损失不小。这让许多台军飞行员有了信心,认为形势还是相当乐观的,依然相信胜利属于自己。

完成转向机动后,刘逸夫再次认真的检查一下各系统的情况,在确信绝对不会有问题之后,他打开了机载雷达。这是一种中国自行开发的机载雷达,原准备用在歼10上,可惜后来发现歼10上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供按装它,而且当时性能也达不到原订要求。经过改进的它被按装到歼-8F上,并且性能也有很大提高,它的确是最好的国产雷达,雷达一开机就轻松的捕捉到目标,目标的各种信息清楚显示于前面的液晶显示器上。

很快刘逸夫就跟踪到分配给他的敌机,并打开武器控制系统,目标是台湾的IDF型战斗机,此时两方的接近速度极快,可供搜索、攻击的时间很短。雷达顺利的锁定了目标,在距离目标80公里时,他使劲地按下外挂武器发射扳机。这时,只觉得机身轻微晃动了一下,看着导弹弹射离梁、点火、加速,喷着火焰飞了出去,与此同时他的队友也发射了导弹,他们发射了全部远程空对空导弹——16枚红光导弹,红光导弹就是传说中的霹雳12的最新改进型,其性能不次于任何国外的同类导弹。这些导弹取得非常好的战果,共击中了8架敌机,计有10枚命中目标,但仅击落了一架敌机,其余都是击伤,原来这些红光导弹的引信出了点问题,使导弹过早爆炸。

刘逸夫没有时间去注意导弹是否击中了目标,因为几架幻影-2000已经冲过来了。冲过来的是由第十一战斗机新任大队长王明飞带队的。王明飞抢先开火,可惜他发射的中程导弹无一命中目标。原来法国当年向台湾出售幻影-2000和配套的空对空导弹时,将有关技术资料送给了中国方面一份,因此解放军早已掌握了对付它的方法。双方迅速接近,近程格斗开始了,于是刘逸夫与幻影-2000间展开了近程格斗,很快他们都发现自已遇到了一个强敌,而最令王明飞感到吃惊的是,对手好象了解幻影-2000的性能,所用的战术也都是专门幻影-2000的,令他无法有效发挥出幻影-2000的性能特点。其实这并不奇怪,解放军飞行员早就飞过幻影-2000了,对其的了解并不比台湾飞行员少,对付它的战术早就研究出来了。凭借着头盔瞄准器与霹雳-9D的优异性能,刘逸夫逐渐占了上风,最终王明飞犯了一个小错误,被他找到机会,于是一枚霹雳-9D飞出。霹雳-9D的性能的确不错,霹雳-9D基本上与霹雳-9C相同,不过由于采取了最新的红外制导系统,性能有很大提高,有人称其为中国最好的近距格斗导弹,王明飞没能躲过这一击,不得不弃机跳伞,着陆后被俘。

今天的作战方案与昨天一样,幻影-2000因空战性能较好而担负掩护任务,F16、IDF处于中低空,发挥其中低空性能好的优势,负责实施轰炸。实际上,许多台湾飞行员放弃了轰炸,纷纷投入到激烈的空战之中,即便有机会,对地面目标的实施攻击,也要面对强大的地面防空火力。一名台湾飞行员回忆道:“太可怕了!四周都是炮弹爆炸后形成的黑云,我感到自己无处可躲。”

昨天的晚饭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也可以说是很丰盛的,可是刘海峰仅吃了几口,而且整个晚上几乎没睡觉,其实不仅仅是他,几乎第210防空旅的全体官兵都这样。昨天中午,亲眼目睹敌机轰炸后扬长而去,令他们感觉受到奇耻大辱,不由心中怒火冲天,一心想报仇雪恨。今天战斗警报下达,他们的神情为之一震,报仇的机会来了,然而此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直到眼看着太阳要升起的时候,才传来敌机已出动的消息。

“报告,雷达发现敌机4架正向我阵地飞来!”

“好,准备战斗,绝不能让历史重演!”随着刘海峰一声命下,第210防空旅进入战斗。

这次奉命轰炸4号机场的还是昨天轰炸过这里的那8架F-16,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不过路上受到解放军战斗机的拦截,最后只有4架F16按计划到达目标上空。

桂伟又是第一个进入轰炸航线,已经可以从座舱中看到机场的路道,他举目搜索着适合于攻击的目标,最后他将目标确定为停机坪上的一排战斗机,其实那是假目标——排列整齐的飞机模型,正待他准备投弹之时,突然发现从机场侧面的树林中升起一个快速移动的亮点,接着机上的报警器大叫,原因只有一个,飞机受到导弹攻击,他看到的亮光就是已发射的地空导弹,不待他采取措施,导弹就已击中他的飞机。雷达制导的地空导弹存在一个“通病”,导弹必须依靠于雷达进行制导,飞机上的报警系统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对制导雷达信号的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威胁。“钢管”导弹系统也必须使用雷达制导,不过设计人员采取了“特殊”的方式,“钢管”导弹发射时,地面制导雷达可以不开机,导弹依据发射前输入的信息飞向目标区,直到导弹飞出一段距离后,地面制导雷达再突然开机,让漫无目的飞行的导弹接获目标信号,修正误差飞向目标,这时敌机才会发现自已被制导雷达锁定,从而大大缩短了敌机的反应时间。

第一架F16被当场击落,飞行员立即跳伞;第二架F16的飞行员亲眼目睹了第一架F16的导弹击中的瞬间,然后他也发现自已受到导弹攻击——“钢管”导弹系统据有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他刚反应过来就被导弹击中,“钢管”导弹的速度太快。第三架F16立即转向,准备脱离导弹的攻击半径,可惜刚刚转过弯来,就被导弹打得凌空开花;第四架F16好一点,先后躲过2枚导弹,但没有躲过最后一枚,也就是第3枚导弹的攻击。

第210防空旅一举击落4架F16,总算报仇雪恨了!人们脸上笑容随之出现,然而几分钟后,笑容又消失了,恢复以前的样子,原来他们将己方的一架歼-7击落,造成误击事件。其实误击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实际上在混战之中,误击事件时常发生,敌我识别至今依然是各国军队面临的一大难题。

台湾飞行员除要面对空中的战斗机,地面的防空火力之外,还要面对强大的电子干扰网。这几年解放军在东南沿海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战场建设,其中建立地面电子干扰网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地面电子干扰网由多个地面干扰站组成,一旦这些地面干扰站开始工作,将形成巨大的电子干扰网。这种干扰是不分敌我的,任何飞机一旦进入电子干扰网中就会发现他们与基地,甚至相互间的通信中断了,机载雷达无法正常工作,也因此无法发射雷达制导的导弹。

台湾引以为豪的空中预警机与前方战机的通信中断而失去了作用,通信中断也让台湾飞行员成了瞎子。不过这对于解放军来说,并不全是坏事,在此情况下,原本没有机会的歼6有了表现机会。在战斗中歼6充分的发挥了它机动灵活、加速性好的特点,在低空与敌机纠缠在一起,让敌机飞行员十分头痛.一位被歼6击落后被俘的台湾飞行员后来回忆说:“F6出现的太突然了,当我发现它从侧面冲了过来时已经晚了,结果我们纠缠在一起,很快我就被击落了,F6比我的IDF灵活多了,IDF太难控制了,反应太笨,性能也根本达不到说明书上的数字,如果我能早一点发现就好了!”地面电子干扰网的效果是不错的,但也有缺点的,那就是覆盖区小,因此只能起有限的作用。

由于飞机太多了,双方的指挥系统都无法及时准确的掌握空中的情况,也不能有效指挥空中的战斗,空战显得十分混乱了。这时双方都发现原有的作战指挥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点不太适用了。在这种混乱中,飞行员无法得到有效的指挥,许多情况下都要完全依靠自己。

更’多‘小’说,‘尽’在‘星’月‘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