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洛阳船匠

春寒料峭,一支十余人的骑驴队伍正沿着官道向北而行,他们不是军队,而是一支普通的平民,都穿着厚实的布衣,头戴纱帽,腰束革带,正是普通大唐百姓的打扮。

这支队伍的年龄大概都在二三十岁,个个皮肤黝黑,体格健壮,为首是一名四十余岁的汉子,身材高大魁梧,古铜色肤色,双手粗糙有力,神情严肃,不苟言笑,目光望着远方,格外专注。

这是一支从洛阳过来的工匠队伍,一共十五人,他们都是技艺高超的船匠,是郭宋拜托李安替他聘请的造船匠,大唐的造船中心主要在扬州、泉州以及洛阳等地,扬州和泉州主要造海船,而洛阳是以内河船只为主。

这十五名船匠便是来自洛阳,他们实际上是一个团队,为首的汉子叫做耿维正,是中原地区赫赫有名的船匠,他又从洛阳招募了十几名年轻船匠,组成了一支造船队,专门接活给人造船,在中原地区颇有名气。

不过在中原地区这样的造船队伍比较多,民间需求却不大,导致僧多粥少,竞争十分激烈,工钱不断下压,养家糊口艰难,所以当李安找到他们,尽管是去遥远的丰州造船,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收拾行装上路了。

对他们而言,只能要接到活就是好事情,他们已经没有挑选东家的余地。

“耿哥,咱们这趟活儿靠谱吗?”一名长得像猴子似的年轻船匠高声问道。

耿维正回头瞪了他一眼,“已经快到东受降城了,你才问这话,不觉得太晚了吗?”

年轻船匠挠挠头,不好意思道:“我只是随口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耿维正见其他手下都有担忧之色,便对他们道:“我告诉你们,这次去丰州造船是我一个老主顾介绍的,我这个老主顾可是京城的大商人,手腕通天那种,我已经收了五百贯钱的定金,给了大伙儿安家费,所以这趟活儿咱们不去也得去,而且如果对方不需要造船,我们的定金也不用退,这不是好事情吗?”

听说定金不用退,大家一颗心放下,开始七嘴八舌议论起来,那名长得像猴子一样的年轻船匠又问道:“耿哥,丰州需要船吗?”

耿维正笑道:“当然需要,咱们不是一路沿着黄河走吗?我们接的是丰州官方的活儿,我估计应该是丰州想用船队运输,连接灵州和丰州,据我所知,现在灵州和丰州之间是用皮筏子运输,慢不用说,还需要大量纤夫,还很危险,有船的话就不用纤夫了,比皮筏子安全,运载量也大,而且有了船,还能顺流直接去关中。”

这时,一名船匠指着远处出现的大城喊道:“耿大哥,那个是不是东受降城?”

耿维正看了看道:“那个应该是榆林县,东受降城在黄河对岸!”

众人加快速度向榆林县而去......

唐朝的榆林县并不是后世的榆林,位置相差几百里,这里是黄河‘几’字型的右转弯处,自古便是北方游牧民族杀入中原的一条重要通道,隋炀帝杨广为了堵住这条通道,便在黄河东岸沿着紫河修筑了长达数百里的长城,唐朝便在长城北面修建了东受降城。

东受降城对岸的榆林县不属于丰州,而是属于胜州,此时郭宋刚刚视察完东受降城,便渡河来到榆林县,他主要是考虑东受降城驻军家属的安置。

虽然他很想把东受降城的士兵家属也安置在丰州,但事实上,最合适的地方却是黄河对岸的榆林县。

可惜榆林县属于胜州,虽然同样归属于朔方节度府管辖,但毕竟州府不同,管理还是不方便。

郭宋便考虑了两个方案,最好的方案是说服朝廷,将榆林县划给丰州,其实这对榆林县也是最好的归属,榆林县被大沙漠与其他州县相隔,孤悬于北方黄河边,如果能归属丰州,那么河套地区的中套和东套便连为一体,黄河‘几’字型的上横地段都整个盘活了。

如果朝廷不同意这个方案,那么他便打算用置换的办法,用黄河北岸的一大片牧场换取榆林县旁边的一片农田,这也是可行的,榆林县境内也生活着一支铁勒牧民,他们在榆林县以西占据了大片土地。

接待郭宋的是榆林县令赵知吾,他是国子监祭酒赵宽的儿子,郭宋认识他的父亲,还在一起共同赴太子宴请,正是这一层关系,使两人相处融洽,县令赵知吾很愿意替郭宋解决东受降城的困难。

“使君的方案我看是可行的,这支同罗部的牧民原本一百多年前就是在东受降城北面的金河两岸放牧生活,所以他们自称同罗金河部。

后来突厥人占领了他们的牧场,他们才被迫迁到榆林县,我相信他们做梦都想回到祖先生活之地,这件事我去给他们说,这个土地置换应该可以完成。”

“他们牧场有多大,能否改为农田?”郭宋又问道。

赵知吾笑道:“要不我陪使君实地去看看吧!”

郭宋欣然答应,两人翻身上马,带着十几名随从一路奔驰,来到了西城外,这里距离榆林县只有三里,东面是农田,西面便是一望无际的草地,足有四五千顷之多,草地低缓起伏,榆林河从草地中间流过,远处可以看见一群群牛羊。

郭宋翻身下马,跪在地上看了看土地,又挖起一捧闻了闻,土地肥沃湿润,是极好的腐殖土。

他站起身又眺望远处的榆林河,发现河两岸有不少沟壑的痕迹,“那些是灌溉河渠吗?”郭宋指着远处的河渠痕迹问道。

赵知吾看了片刻道:“那是汉朝留下的河渠遗迹,这一带曾是大片良田,后来这里被北魏统治,粮田又变成了草原。”

土地没有问题,郭宋又问道:“如果我把这里作为军属定居点,我分配土地给他们,榆林县能不能给他们出田契?”

赵知吾苦笑一声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首先这片土地就不在榆林县的土地范围内,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同罗牧民的部落财产,如果东受降城把金河北岸的土地和他们置换,那么这片土地应该属于东受降城,也就是归丰州管辖,应该由丰州出具田契,我这边问题不大,我一切都配合郭使君,但这个土地置换要经过朝廷批准才能生效,我建议使君尽快上书朝廷。”

郭宋点点头,“我会把榆林县归属以及土地置换之事一并上报朝廷,尽快呈请天子批准。”

两人看完了土地,返回榆林县,走到县城门口,只见十几名似乎远道而来的男子在打听什么,守门士兵指着自己这边。

郭宋立刻回头对属下道:“去问一下,他们是什么人?”

士兵催马飞奔而去,询问片刻,回来禀报道:“启禀使君,他们是从洛阳过来的船匠,说是来找你的。”

郭宋想了想,顿时醒悟,他差点把这件事忘了,自己是托过李安帮他找船匠,原来他们已经来了,他连忙催马上前问道:“你们谁是首领?”

一名四十岁的船匠躬身道:“小人耿维正,是首领,请问阁下可是丰州郭使君?”

郭宋笑着点点头,“我正是,你们是李安介绍来的船匠吧!”

“使君说的一点没错,我们是李大员外安排的船匠,从洛阳过来。”

郭宋回头对赵知吾道:“烦请县令安排他们休息吃饭,回头我派人带他们去九原县。”

“没问题,小事一桩。”

赵知吾让随从带他们去驿站休息,郭宋对耿维正笑道:“首先非常欢迎你们到来,现在距离九原县还有好几天的路程,你们先在榆林县好好休整一下,然后我派人带你们九原县,我自己还要去东受降城,就不和你们同路了。”

耿维正向郭宋深深行一礼,这才带着手下跟随县令随从进了县城。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决战前夕第九百三十四章 原是故人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紧急安排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再查线索第七百六十二章 韩滉之忧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宠信渐淡第一千零八十章 动静之间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麒麟庄园第二百六十四章 颜相巡察第一百一十九章 猎与被猎第六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战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袭船场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叶大战(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命换爵第九百章 政变清算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祸国第三百九十六章 途闻警讯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鹤蚌相争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长安(下)第九百零九章 紧急应对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三百三十二章 张雷烦恼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秋后算帐(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纳征请期第八百八十七章 征询意见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上崆峒第五百二十三章 压力如山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晋宫惊魂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惊现疫病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发前夕第九百九十五章 浑水摸鱼第四百二十章 反守为攻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良竞争第二百九十三章 五月进京第九百九十章 关键一票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合纵连横(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两吐分裂第五百六十九章 意外难民第八章 胖子甘雷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春日生机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段毒辣第九百四十四章 关键人物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猎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战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远交近攻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释前嫌第六百零三章 火烧安静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监管漏洞第七百五十一章 长安旧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一千二百章 稽私风暴(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夜访客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劫营被劫第八百零九章 晚节不保(中)第七十章 灵州武会第一百七十一章 何去何从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江城混战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结登州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战局误判第七百八十五章 强夺滏口第五百八十三章 围魏救赵第五百九十七章 长安瑞兆第七百零九章 巡视船场第五百九十二章 权诱利诱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门售皮第九百二十九章 黑夜撤退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紧急聚会第四百五十七章 朝廷消息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打草惊蛇第八百四十九章 进士及第第一百七十六章 再上崆峒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七百三十章 霹雳手段第七百六十九章 陇右急信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宋州之变第一百八十三章 主动请缨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风险太大第八百四十三章 两败俱伤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重要突破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回长安(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思结消息第四百七十一章 惨烈报复第六百二十章 深入敌内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潜质第七百一十二章 无耻开口第四百七十五章 内务反击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谏第五百二十一章 里应外合第一百三十九章 抓住要害第二百六十章 集思广益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进退两难第七百四十三章 祭日宫变(下)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踪(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籁乐坊第六百零八章 谈判使者第五百四十五章 血战庭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