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集思广益

麦子已经抽穗灌浆,呈现一片黄绿色,整个九原城外都是无边无际的小麦的海洋。

不过再向东是一大片黑豆田,大约有一百余顷,黑豆已经成熟收获,一千多名士兵正在豆田内忙碌地收割黑豆。

黑豆主要是用来给战马补充食料,每年秋天,北方草原上的牧民会带着大量上等干牧草来丰州换取粮食和盐,但光靠牧草喂战马,不利于战马长膘,必须适当的添加黑豆。

шωш •TTκan •CΟ

这时,薛长寿从远处骑马疾奔而来,奔至郭宋面前,他抱拳行礼道:“使君,卑职刚刚听到一个消息。”

“是什么消息让薛参军焦虑不安?”郭宋笑问道。

薛长寿忧心忡忡道:“是榆林县传来的消息,胜州和夏州都爆发了蝗灾,灵州那边严防死守,不知道蝗虫会不会到丰州来?”

郭宋脸色的笑意消失,眉头一皱,“隔着几百里的沙漠,应该不会过来吧!”

“卑职刚才专门去翻了县志,也询问了一些老人,县志中有记载,天宝十四年的胜州蝗灾确实影响到了丰州,几个老人也证实确有此事,那次蝗灾是九月中旬过来的,导致那年的麦子几乎颗粒无收。”

“丰州还有蝗灾记录吗?”郭宋又问道。

“还有,开元十一年秋天,从草原过来的蝗灾也肆虐丰州和灵州,当年粮食减产七成,朝廷后来紧急调运二十万石粮食救济灵州和丰州。”

郭宋想了想又问道:“蝗灾是不是在南方经常爆发?”

薛长寿明白郭宋的意思,蝗灾到丰州是不是偶然?

他摇了摇头,“使君,这正是我最担心的地方,胜州也只爆发过一次蝗灾,就是那一次蝗灾飞过几百里到达榆林县,又从榆林沿着黄河侵袭丰州。”

郭宋的脸色变得有点严峻了,他当即令道:“立刻回军府,召集军政官员商议应对之策。”

三镇经略府的大堂上,数十名文官武将济济一堂,这时,士兵又带进来数十名长者,他们都经历过天宝十四年的蝗灾。

郭宋对众人缓缓道:“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胜州和夏州今年春夏发生旱灾,俗话说久旱必蝗,所以今天接到消息,夏州和胜州同时爆发了蝗灾,天宝十四年,胜州的蝗灾严重影响到了丰州,今年的形势也不乐观,如果我们不及早应对,我们的粮食就全完了,所以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一起商议如何应对蝗灾。”

郭宋说完,大堂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议论声,数十名长者中的冷氏家族族长冷谦站起身道:“郭使君,请让老朽说几句。”

冷谦也很焦虑,冷家在城外也有三百顷麦田,当年的蝗灾就让冷家损失惨重,他绝不愿看到旧事重来的一幕。

大堂上安静下来,郭宋点点头道:“冷族长请说!”

冷谦这才高声道:“各位,天宝十四年的蝗灾我经历了,我也亲自率领数百青壮前去扑打蝗虫,有不少教训和经验,我觉得在灭蝗上我可以说说我的想法。”

“冷族长但说无妨!”

冷谦点点头,对众人道:“蝗灾非常可怕,几百万只蝗虫像一片一片的乌云一样飞来,所过之处植物和农作物都一扫而光,灭是不可能灭光的,唯一的办法是改变它们的飞行方向,到冬天时,它们就自然灭绝了,这是我们后来才总结出的教训,我们事后才意识到,应该用堵的办法逼它们改变飞行方向,但为时已晚,蝗虫把九原县的农作物一扫而光,然后向北去了。”

郭宋点点头问道:“冷族长觉得用什么办法来阻挡它们比较好?”

“首先必须人多,男女老少齐上阵,结成几条长长的人墙,其次是用烟熏,蝗虫怕烟,这也是我们后来才发现的,蝗虫来临时,我们大量燃烧麦秸豆杆,形成一道厚重的烟墙,即使有少量蝗虫冲过烟墙过来,也会被我们人墙及时扑灭,我认为这是唯一的办法。”

郭宋点点头,赞许道:“冷族长说得非常好,很全面很务实,大家还有别的补充吗?”

九原县令谢长治举手道:“使君,我也说两句吧!”

郭宋微微笑道:“谢县令请说。”

郭宋随即摆摆手,请冷谦坐下。

谢长治这才道:“冷家族其实说得很对,灭蝗的说法不正确,应该改为驱蝗,我们人力灭不了蝗灾,只能等冬天来灭绝它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驱赶蝗虫,改变蝗虫的飞行方向,我前几年了解过很多中原地区的灭蝗经验,集中人力驱赶蝗虫是最基本也是有效的办法,第二个办法也是烟熏,但如果用松枝点燃烟熏效果会更好一点,烟中含有松油,蝗虫不喜欢这种气息,正好我们这里松树林很丰富,我们可以利用......”

众人七嘴八舌,你说几句,我表达几点意见,渐渐达成了共识,一个是集中人力驱蝗,一个烟熏驱蝗,两者并行使用,不过在一些细节上,大家争论不休,比如用人力驱赶,用什么工具比较好,有人提议用松枝扑打,有人提议用盾牌抵挡,各有说法。

这时,郭宋摆摆手道:“那就让我来说两句吧!”

大堂上渐渐安静下来,郭宋这才笑道:“首先我要给大家说明一点,蝗虫其实是一种很美味的食物,用油炸得焦黄,撒点盐,用来下酒是最合适不过.......”

郭宋没说完,众人顿时哄堂大笑,有人高声道:“其实郭使君说得对啊!蝗虫就是蚂蚱,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不就用火烧熟了吃吗?确实很美味。”

郭宋指着薛长寿道:“让我们薛参军说两句,他是军医,最有发言权。”

上百双眼睛一起望着薛长寿,薛长寿缓缓道:“吃蝗虫确实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这句话一出,大堂上顿时响起一片鼓掌声。

在随后的商议中,郭宋提出了用松枝驱赶蝗虫,用蚊帐做的网兜来捕捉蝗虫,用大缸来盛装蝗虫,用松枝树木点燃驱赶蝗虫,同时动员所有的百姓和士兵,进行演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考虑周全,准备充分,众人都感到信心百倍,任何灾害只要有充分准备,那损失一定会降到最低,这是所有人的人生经验。

一直商议到下午时分,众人才纷纷散去,这时,李季对郭宋道:“使君有没有考虑过薛延陀军队前来报复?”

郭宋淡淡道:“我当然考虑过,我准备写封信给思结可汗,请他在薛延陀的边境上大量集结兵力,这样薛延陀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作为回报,我会送一万石粮食给思结部。”

“这是个好办法,典型的围魏救赵之策。”李季击掌赞道。

郭宋点点头道:“我和思结可汗有交情,他还欠我一个人情,相信他会给我这个面子,其实我并不太担心薛延陀军队,我现在有点为难是,榆林县百姓怎么办?”

这也确实是个大问题,刚才讨论没有涉及这个问题,这似乎和大家无关,但作为丰州刺史和三镇经略使,郭宋不能只考虑九原县,刚刚划归丰州的榆林县也是一个重点,而且数百万蝗虫就是从榆林县方向过来。

“那使君的意思呢?”李季小心翼翼问道。

郭宋沉吟一下道:“我考虑把榆林县的百姓全部迁徙到丰安县,榆林县的粮食损失,我用军田粮食来补偿,这样,三个县的百姓就能集中起来,在丰安县建立防御网,驱赶蝗虫改道北上。”

“使君原来是想在丰安县驱蝗?”

“那当然,你以为我会在九原县?离粮食主产区太近,太危险了,如果丰安县驱蝗失败,我们还可以撤退到九原县建立第二道防御线,所以九原县也要做好准备。”

李季点点头,“使君就下令吧!把三个受降城的军队也一并集中起来,连同榆林县百姓一起撤来,我相信榆林县百姓会理解使君的决定。”

第二百四十一章 未雨绸缪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辩解第五百三十七章 沙州之战(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次任务第二百九十六章 讨要说法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静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释前嫌第八百章 江心惊雷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高家之择第五百八十章 夜袭葛胡第三百七十六章 鱼龙灯会(上)第七百零八章 奴隶赎买第六百四十章 截断退路第二百五十五章 造船计划第六百零四章 内部清洗第七百八十五章 强夺滏口第一千零九十章 崤函之变(上)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猎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发动群众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龙玉佩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术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第一百二十五章 以毒制毒第二百七十四章 态度强硬第九百六十八章 终见太后第六百三十三章 李泌入世第四百一十三章 笼络衙官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归晋第九百四十三章 稚言之祸第三百四十一章 抵达成都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忧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离巴蜀(上)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两战两败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乱又起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金城兵败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惊现疫病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秋后算帐(上)第五百九十四章 灵州来客第七百三十六章 为我所用第六百四十三章 绛州抉择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岭南风云(上)第六百零一章 灵州争夺第九百一十七章 离间之计第三十七章 黑山羌部第三十一章 武道大会(十一)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动了疑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途闻警讯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压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再临江夏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还牙第五百二十六章 抢麦之战(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压加倍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占幽州第四百五十一章 全歼敌军第七百九十四章 举贤揽才第六十七章 段君训女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鱼上钩第四百一十一章 内务新军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兵临泉州(上)第九百五十章 奇袭剑阁(上)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门事件第八百一十五章 晚来春急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围之战(中)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合纵连横(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七成胜面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长安(上)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货币之争(上)第六十三章 枭雄本色第三百零一章 曲江小游(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一千零九章 兵临江南(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袭江都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掷第三十二章 武道大会(十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将军本色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十八章 甘雨下山第六百九十六章 草原斥候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四百一十五章 最后战备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一百六十八章 最后通牒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新式窗户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军归降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跨江出兵第七百五十章 田宅开发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意外来客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族祭大事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隐刺暗伏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战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八百八十六章 鉴别窍门第一百九十一章 两吐分裂第九百零一章 财富置换第七章 学武之择第五百一十八章 半渡而击第五十九章 黑市觅刀(上)第六百零一章 灵州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