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话挑明

韦涣回长安已经快一个月了,他在回长安的第二天便托兄弟韦清给知政楼传递了消息,韦清依旧出任蒲州刺史,不过他那几天正好在长安。

韦涣担心兄弟的分量不够,又托亲家杜佑向郭宋表达了自己愿意效忠的态度。

但时间过去了近一个月,晋王郭宋依旧没有任何表态,最近又有消息,晋王不在长安,率军去河东了。

无限期的等待和没有任何说法令韦涣焦躁不安,其实他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他在南唐朝廷拥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也就是有了做宰相的资格,同时又是刑部尚书,这么一尊大神屈身晋王府这座小庙,最起码也是该坐主殿,也就是潘辽那个位置,再不济也是曹万年的位子,但又怎么可能,人家凭什么让给他?

晋王府也不是没有大神,前相国李泌,三朝元老,关陇贵族领袖独孤立秋,右卫大将军,同时也是南唐宰相,还有去世的前相国颜真卿,还有南唐礼部尚书、相国薛勋,虽然薛勋和自己资历差不多,但人家是晋王的岳父啊!

这些大神除了薛勋外都出任资政之职,那么自己出任资政也很顺理成章,只是韦涣心中不甘,他才五十岁,至少还有十几年的仕途生涯,他怎么能做养老官。

韦府位于崇义坊,占地约三十亩,是韦氏家族的主宅,代代都由家主居住。

书房内,韦涣正在询问长子情况,韦涣有三个儿子,长子韦纶曾是陈留县主簿,后来弃官去了太原,因筹集船只有功,被任命为白虎堂通事判官,正六品头衔。

次子韦绵因为身体不太好,没有出仕,目前跟随叔父韦溏打理韦氏产业,三子韦康是庶出,曾做过宫廷侍卫,目前在马燧帐下出任旗牌官。

几个儿子中,还是长子最有出息,只是韦涣不太懂白虎堂的职能,正在询问儿子呢!

“孩儿举个例子父亲就知道了,上个月晋王府那边转来一份奏折,延州官府请求批准伐木烧炭......”

“等等!”

韦涣连忙叫停儿子,“伐木烧炭这种小事,当地官府也不能做主吗?”

“父亲有所不知,关内道各州树木缺乏,无法稳固泥土,一下雨,大量泥土被冲入黄河,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积,黄河年年发生水患,所以晋王就下达了命令,关内各州不准采伐树木,如果有特殊情况,必须要知事楼批准。”

“我明白了,你继续说!”

韦纶又继续道:“延州官府请求伐木的奏折被潘长史批准了,然后转到白虎堂,由白虎堂审核后盖章签发,但孩儿没有同意,把这份奏折又退给了潘长史,因为年初晋王曾经下令,原则上不再批准关内各州烧木炭,而是鼓励他们烧石炭,潘长史显然忘记了这道命令,所以到白虎堂就通不过了,要求潘长史重审,或者提交晋王殿下批准后,才可以签发。”

韦涣恍然,笑道:“我明白了,你的职务就是给事中,有驳回相国批复的权力。”

韦纶点点头,“有点像给事中,但孩儿是通事判官,不光对晋王府的政令有驳回权,同时对天策楼的军令也有审核驳回权,白虎堂有九名判官,军事判官三人,政事判官三人,通事判官三人,晋王殿下要求,所有的晋王府的政令、天策楼的军令、肃政台的监察令以及晋王直接颁发的晋王令,都必须汇集白虎堂,由白虎堂最后审核签发,没有白虎堂的审核印,命令无效,这是一方面。”

“那另一方面呢?”韦涣饶有兴致地问道。

“另一方面就是进,各州、各军的牒文奏折都必须汇总送来白虎堂,由我们根据性质和重要程度,再分别送给各个部司或者天策楼,或者直接呈给晋王,我们要加盖三角章,如果一份地方奏折上没有白虎堂的三角章,那来源就不合规矩,我们要向上司汇报,然后由上司负责调查沟通,一般而言,我们对奏折内容不评价,只负责分类和报送。”

韦涣负手走了几步,“我明白了,白虎堂本身没有事权,但它能制衡天策楼和晋王府,不过这样一来,各州在长安的进奏院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晋王殿下说,进奏院很重要,承上启下,沟通朝廷和地方,还是要继续保留,现在进奏院已经搬到老城去了。”

这时,管家在门口道:“老爷,杜家主来了!”

杜佑来了,韦涣精神一振,连忙对韦纶道:“你岳父来了,你快去请他来这里。”

韦纶匆匆去了。

韦杜两家同为京兆名门,世代联姻,杜佑的女儿嫁给了韦涣的长子韦纶,两人是亲家,所以韦涣才请杜佑替自己向郭宋转达态度。

不多时,韦纶将岳父请到了父亲的外书房,杜佑对自己这个女婿还是非常满意,做事稳重,但关键时刻又有魄力有担当,能决断大事,不愧是韦氏家主继承人。

“贤婿,我和你父亲说些事情,你也一起听听吧!”

韦纶看了一眼父亲,韦涣点点头,“听听便可,不要插嘴。”

“是!”

韦纶连忙吩咐侍女上茶,他则跪坐在父亲身后。

两人分宾主落座,杜佑笑道:“在长安生活了一个月,已经能渐渐找到从前的感觉了吧!”

“差不多了,毕竟在这里长大,去成都也不过五六年,只是忙碌惯了,对闲在家中总觉得有点不太自在。”

杜佑很了解自己的亲家,功名利禄心一向很重,心胸比较狭窄,这次匆匆赶回长安,却得不到重用,心中一直耿耿于怀,但韦涣不是颜真卿,不是李泌,也不是韩滉,晋王怎么可能破格用他?

杜佑沉吟一下,还是决定有必要把话说透,他笑了笑道:“今天中午我和潘长史小聚喝酒,闲聊了一些朝中之事,其中便提到了贤弟。”

韦涣眯起了眼睛,冷冷问道:“他说什么?”

杜佑感受到了韦涣语气中的鄙视,心中不由暗暗叹息一声,他这个亲家自视名门家主,眼界颇高,说得好听点是过于清高,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太傲慢了,从骨子里瞧不起潘辽、张裘安这些边疆出来的官员,但这些官员却是晋王的根基,晋王能走到今天,和他们全力支持密不可分。

而各大名门世家,晋王只是嘴上看重,但实际上并不重用,否则,为什么河西的李氏、安氏,河东的裴氏、王氏、温氏,这些大世家一个都没有进入参事楼?

参事楼成员绝大部分都是跟随晋王起家的老臣,除了自己外,而自己进入参事楼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运气,也是因为晋王殿下需要一个关中世家的缘故。

但晋王殿下却很重视名门世家的年轻人,杜嗣业、温邈、韦纶、裴钧、裴信、卢纶等等,都受到了信任和重用,说明他并不排斥世家,该用谁,不用谁,怎么用,怎么平衡,晋王殿下自有章法。

更重要是,关中世家已经有了杜家入参事楼,怎么可能再把韦家也放进去?这么简单明了的事实,韦涣怎么就看不透呢?

杜佑低头想了想道:“贤弟首先要明白一点,贤弟的事情和潘长史无关,他只是在转述晋王殿下的一些想法。”

“我知道,他只是长史,我的事情确实和他无关,你只要告诉我,他说了什么?”

“他说目前已经明确了一点,晋王殿下决定用义博为京兆尹。”

“啊!”

韦涣张大了嘴,晋王竟然要启用自己堂弟韦应物为京兆尹?

那自己呢?他忽然感到不妙,晋王启用了韦应物,自己还有机会吗?

“那.....说到我什么?”韦涣忽然有点气馁了。

杜佑淡淡道:“潘长史说,韦家主需要有一个选择,要么就高,要么就低,相信贤弟知道这话的意思。”

第六十八章 缘者而得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千钧一发第一百五十章 梁武受伤第四百一十一章 内务新军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必道歉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轻县令第九十八章 灭族之战(上)第五百一十六章 陇右消息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议第八百二十七章 两衙合议第四十六章 陡生变故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决战前夕第七百七十四章 视察盐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艰苦跋涉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归来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秋后算帐(中)第六百六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二百一十章 高陵报丧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初步进攻第六百二十一章 会猎太原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江城混战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神尾随第八百九十章 活字租赁第八百六十一章 夜袭信都第一千一十四章 注目东南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纥使者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七百三十三章 彻底清算第九百二十八章 谋划南撤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连续施压第九百九十章 关键一票第七百三十二章 笼络人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问题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之常情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炮而红第四百五十六章 协商划界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陉异动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五百三十四章 兵临于阗第八百九十五章 巧舌辩解第十六章 比武消息第八百三十章 患得患失第六百一十九章 云州袭胡第四十七章 有仇必报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审时度势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发第二百一十九章 又见金盒第三百八十九章 视察庄园(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鸟归京第五百四十九章 伊吾谈判第一百八十三章 主动请缨第六百七十章 巡视考场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丰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战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压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观者清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洛阳布局(中)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巡视琉球(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谈判第二百零八章 再进谗言第四百五十四章 故地重游第八百五十六章 亲临赵州第八十九章 夜探敌营第六百八十章 拒绝还价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神尾随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关键一步第二百零八章 再进谗言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见佳人第七百三十二章 笼络人心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丝剥茧第四百章 夜剿悍匪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机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门座谈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协第八百六十八章 攻占幽州第二百二十三章 宝丰酒楼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宫上香(下)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朱滔之死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二百五十章 视察废城第七百六十九章 陇右急信第六章 忍无可忍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进退两难第二百九十一章 凶信传来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接受条件第九百二十九章 黑夜撤退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领新军第二百五十六章 书香门第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战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权暗斗第八十一章 城郊打猎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战第三百二十章 赶赴淮河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七百六十四章 居者有屋第九百二十六章 奔袭黎阳(上)第七百二十章 激战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