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汉中事件(下)

城内的硬骨头便是军营,守卫北城的一千士兵基本上都在军营内,城头只有不足五十人。

军营大门前灯火通明,张云率领士兵潜伏在五十步外,这时,两名在门口站岗的士兵几乎是同时倒下,他们身后出现两个黑影,拉开了营门。

“注意安静!”

张云率领两千士兵无声无息摸进了军营内,军营大门轰然关上了。

.........

此时两万骑兵已出现在军营三里外,黑暗中,他们清晰地看见了前方旷野里的军营,裴信目光凝重,注视着南郑城头。

这时,城头上两支火箭腾空而起,赤亮的火焰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裴信冷冷令道:“全军出击,彻底摧毁敌军!”

两万骑兵开始奔腾起来,战刀出鞘,长矛挺直,杀气开始迸发。

士兵们越来越快,大地开始颤抖起来。

军营内的汉中军将士纷纷被地平线上的闷雷惊醒,他们感觉到大地在颤抖,都不知所措,站起身走出大帐外,向四周探望,他们没有和骑兵交过手,竟然不知这是骑兵杀来了。

曹立威也被惊醒了,他却反应过来,腾地站起身,厉声道:“敲响警钟!”

他话音刚落,军营大门外敲响了急促的警钟,‘当!当!当!“

军营内士兵正慌乱之时,突然,就仿佛山崩地裂一般,两万骑兵从两侧杀进了大营,俨如决堤的黄河瞬间吞没了军营。

士兵们吓得魂不附体,掉头狂奔,曹立威已翻身上马,大喊道:“撤回城内!撤回城内!”

他率领大批士兵向县城狂奔,只有逃进县城,他们才有活路。

县城距离军营很近,只有一里,只片刻,曹立威便率领军队奔到城墙下。

“立刻开门!”曹立威大喊道。

张云却瞄准了,整个军队就只有他一人骑马,弦一松,一支狼牙箭闪电般射出,曹立威躲闪不及,这一箭正中他的左肩,透甲箭穿透了他的连环锁子甲,曹立威大叫一声,翻身落马。

城头上顿时乱箭齐发。汉中军士兵措不及防,纷纷中箭倒下。

“投降不杀!”

远处军营内隐隐传来士兵们大喊,主将裴信见敌军已经彻底溃败,便下达了接受投降的命令。

这时,杨玄英率领五千骑兵从后面掩杀而来,数千汉中军士兵没有退路了,主帅生死不知,也不知是谁先带头,一片一片的士兵纷纷脱去盔甲,扔掉兵器,跪地举手投降。

战斗只持续了半个时辰便结束了,两万铁骑的偷袭如摧枯拉朽般击溃了汉中军,被杀者三千余人,投降者也超过万人,另有一千余人在黑暗中逃亡,不知所踪。

天色刚亮,只见数千名农夫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押着被抓住的逃亡士兵,这些士兵躲到农户家中,企图逃脱骑兵的追杀,却被农户抓了起来。

曹立威上任以后,军纪散漫,军营附近的农户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偷鸡摸狗都是小事,农妇民女被侵害事件屡屡发生,附近农户对士兵恨之入骨,所以士兵逃进村庄,立刻引发了农民对他们的围攻,这些士兵都脱去盔甲,丢掉兵器,手无寸铁,数百名士兵被愤怒的农民当场打死。

被押过来的逃亡士兵也基本上废了,被打得骨断筋折,浑身是血。

裴信命人安抚好村民,又让士兵给受伤逃兵包扎伤口,就在这时,南郑城内忽然敲锣打鼓,热闹沸腾,裴信急令人去打听情况,不多时,士兵回来禀报,“启禀将军,南郑百姓在敲锣打鼓,欢迎我们夺取汉中。”

原来,南郑城内的百姓昨天夜里并不知道城外激战,城内的小规模战斗也没有惊动熟睡中的百姓,直到天亮,城内居民们才发现大街上巡逻士兵已经不是之前的汉中军,而是从长安过来的晋军,而且城头上的旗帜也变成赤底黑龙大旗。

百姓们顿时一片欢腾,整个南郑城都沸腾起来,敲锣打鼓,百姓跑上大街敲打碗盆,大街上迅速变成了欢腾的海洋。

这让裴信有些不解,周倚感慨道:“也不怪他们这么激动,斗米一百五十文,一斗盐一千三百文,而长安斗米五十文,面粉每斗才三十文,盐价每斗一百三十文,户税每口人百钱,而且只有户税,他们这里茶酒税、架间税、户税、商税、布帛税,林林总总加起来至少十贯钱,用晋王殿下的话说,我们到来就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他们怎么能不激动。”

裴信点点头笑道:“既然如此,索性我再拼着被罢官免职,直接杀到成都去。”

众人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当天下午,郭宋率领后勤队伍抵达了汉中。

这次偷袭汉中之所以得手,关键就在‘偷袭’二字,打了汉中军一个措手不及。

裴信率领将领们一起出营迎接主公的到来。

“参见殿下!”裴信单膝跪下行礼。

参见殿下!”将领们纷纷跪下行礼。

郭宋翻身下马,对众人笑道:“各位将军请起,大家都辛苦了。”

裴信知道主公最关心什么,上前道:“这些夺取汉中,我们军队只阵亡了三人,还是因为意外事故导致,伤二十一人,伤势都不重。”

“很好!”

郭宋赞许地点点头,又问道:“敌军情况如何?”

“启禀殿下,俘虏了一万一千六百余人,斩杀三千三百余人,逃出一千多人,不过很多逃亡士兵都被附近村民打死或者俘获,他们中不少士兵作恶多端,村民们深恶痛绝。”

“主将曹立威呢?”

郭宋奇怪地问道:“怎么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他受伤落马,被敌军投降士兵擒获,现在关在大营内。”

郭宋点点头,“回头把他放了,汉中军有愿意跟随他回巴蜀的,也一并释放,不愿走的则留下来整编,变成我们的士兵。”

“遵令!”

郭宋在众人簇拥下走进了军营,军营便是汉中军的大营,由于没有使用火攻,使大营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

郭宋来到中军大帐内坐下,对济济一堂的众将笑道:“我知道大家都是一头雾水,心中有很多问题,为什么要攻打汉中?是不是真是因为军事物品被扣押?以后要不要把汉中还回去等等,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汉中一旦被我们占领,就绝不会再交还给南唐。”

大帐内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大家只听说晋王和南唐有矛盾,才引发这次突袭战,一旦化解了矛盾,是不是还要还给南唐?这都是大家很关心的事情,所以郭宋的明确答复让众人松了口气。

郭宋摆摆手,让众人安静下来,又继续道:“我们确实是因为重要物资被汉中军队扣押,但这并不是我们攻打汉中的原因,而是一个契机,汉中始终威胁着关中和长安,当初韦皋北征就是从汉中出发,非常顺利地杀进了关中,汉中不仅可以多条道路杀入关中,同时还威胁着陇右,从楚汉之争,从诸葛北伐,都可以看出汉中的战略重要性,所以汉中一日不在我们手中,长安就一天不能真正的稳定。”

郭宋的这番话,彻底让将领们放心下来,众人纷纷告退,去处理后勤物资。

这时,一名士兵禀报道:“张将军带着刘氏家主求见!”

郭宋笑道:“请他们进来!”

汉中刘氏据说是刘备的后人,但刘备子孙在永嘉之乱中被屠杀殆尽,已是不争的事实,偶然有个别逃回巴蜀也有可能,但就算是真的,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但郭宋对于各地的地头蛇还是很重视,尽量笼络,这对他巩固占领地有着重要意义。

不多时,张云带着刘氏兄弟走了进来,两人都五十余岁,身材中等,看起来有点像商人,两人进来跪下行大礼参拜。

张云介绍道:“这是家主刘万山和他兄长刘万余!”

“两位昆仲请起!”

郭宋又让士兵搬来椅子请三人坐下。

“现在城内还有多少钱粮,刘参军应该很清楚吧!”郭宋笑着问刘万余道。

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四百五十五章 追击辎重第八百二十五章 汉中事件(中)第八百八十一章 秘密调查第八百五十四章 赵州之战第三百二十二章 悔之已晚第八百二十六章 汉中事件(下)第一千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游第三百六十四章 再领新军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调查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泉州大案(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观者清第六百九十章 宦官祸国第一千零八十章 动静之间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无所获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锁第四百章 夜剿悍匪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二百八十六章 怀光摘桃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长安来使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略差火候第六百二十九章 淮西来客第一千零六十章 白水围剿第八百九十八章 聚义锄阉第九百一十八章 绝望惨败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无所获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寻找情报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战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揽手下第二百零九章 老姜弥辣第三百三十五章 利令智昏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药铺事件第二百八十二章 浅滩伏击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离任第八百七十三章 进士择官第一千二百章 稽私风暴(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团队之梦第二百一十三章 赵府寿宴(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师兄义助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忍无可忍第三百六十六章 纳征请期第八百九十章 活字租赁第九百零九章 紧急应对第三百零一章 曲江小游(下)第九百零四章 东市转型第九百一十七章 离间之计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双管齐下第八百五十九章 易州急信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围洛阳(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年大宴第三百九十三章 落第秀才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九十九章 灭族之战(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雪上加霜第一千一十五章 蛛丝马迹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布棋落子(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运抵张掖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一千零四章 韩滉进京(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河东情报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朱泚归西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发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凭婿贵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诏书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打憨妻第四百二十九章 偷袭军堡第一百七十九章 艰苦跋涉第七百七十七章 撤离巴蜀(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召王夜宴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无所获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潜质第四百零四章 抵达甘州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四百一十章 张掖内应第六百零九章 各让一步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六百三十二章 马场秋游第四百六十九章 军神病逝第五百一十五章 独孤幽兰第四百九十三章 庄园垂钓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扩军第七百四十章 困兽之斗(下)第七百一十三章 薛勋归来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五百三十五章 沙州之战(上)第七百二十七章 独孤之择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摆脱罪责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压加倍第三百章 曲江小游(中)第三百二十章 赶赴淮河第三百一十章 出乎预料第九百八十章 自限权力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两战两败第八百二十四章 汉中事件(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来第七百一十三章 薛勋归来第四百六十三章 唐蕃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