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新技术

昨夜太疲劳了!

李自成实在没想到,开始的时候,柳如是扭扭捏捏不肯配合,等到进入正题,却是李香君还要主动、还要疯狂。三寸人间

不知道她这纤弱的身子,如何吃得消?

等到睁开睡眼的时候,天色早已大亮,阳光已经从窗户的隔帘投射进来,室内半边明亮半边阴暗。

他缓缓伸个懒腰,发现左右的香风犹在。

李香君慵懒地在李自成的怀翻着身,将脑袋凑到李自成的胸口,她困倦得连眼皮都睁不开,“皇,天亮还早,灭了灯再睡会……”

灭了灯?李自成暗笑,太阳的确是最大、最节约能源的灯,可惜,这盏明灯,谁也灭不了!

李香君忽地觉得不对,艰难地睁开半只美目,不觉吃了一惊,“啊,天都亮了,怎的感觉刚刚睡倒……”

“没关系,你多睡会,朕自己起身!”李自成拍拍李香君的脸蛋,将她按在被巾里,抬眼看了对面,柳如是用被巾蒙了脑袋,却露出白嫩细长的一双美腿。

他不信了,自己和李香君闹出这么大动静,柳如是还能睡得熟?

一定是护羞不敢出来!

李自成看了眼对面的美腿,却没有伸手去摸,既然柳如是装睡,那让她睡会吧,昨晚体力、精力都消耗不少……

他自己下床,穿好衣物,出了寝宫,这个时候如果去宫后苑跑步,已经太迟了,谁都能看出,皇昨晚一定是纵欲过度,这才睡的懒觉!

再周清柔的服侍下,先是漱洗了,然后去御书房转了一圈,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讯息传来,便吩咐亲兵去传新任江南省长马士英和富商大户黄庆、周祥林,自己去宫后苑呼吸新鲜的空气去了。

回到乾清宫,周清柔不但泡好了热茶,连早膳都准备好了,“皇是先用些茶水,还是先用早膳?”

李自成端起温茶尝了口,道:“还是用早膳吧,嗯,香君与柳姑娘起床了吗?”

“回皇,她们都起床了,这回已经漱洗过了!”周清柔虽然年龄小,但在李香君的调教下,已经逐渐成熟起来,青涩的味道褪去了不少。

李自成放下茶杯,淡淡地道:“让她们一道过来用膳吧!”

“奴婢遵旨!”

周清柔出去后,李自成也是出了餐堂,去御书房那边转了一转。

柳如是昨晚刚刚承欢,今日早起,恐怕还是抹不过脸面,先让她适应一段时间,免得看到自己又是尴尬。

果然,李自成回到餐堂的时候,三女已经齐齐摆摆坐在餐桌前聊着什么,或许是在等待自己吧?

但看到李自成的时候,三女赶紧离开座位,柳如是更是像被陌生的浪子骚扰一般,几乎是跳开的。

李自成微微点头,也不看三女,只是淡淡地道:“都是一家人,不用多礼了,坐下用膳吧!”

李香君很随意地牵起柳如是的双手回到餐桌,柳如是暗用力抽了,没有抽开,只得随着她回到餐桌边,勉强坐了。

周清柔并不知道昨晚寝宫发生的事,见柳如是很自然地落座,心倒是暗暗称,李香君瞪了她一眼,她才悻悻地为众人分发碗箸。

早膳之后,李自成扫了三女一眼,便去了御书房,不一会儿,马士英来了。

李自成并没有太过施压,只是让他尽快行动,由近及远,让各府县运转起来,除了环太湖的江南八府,其余的府县还是要执行《土地律》。

此外,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形,如果大明及弘光朝廷已经征税的府县,不得重复征收,没有征税的府县,如果百姓实在贫瘠,也可以少征或是免征夏粮。

但所有的府县,秋冬季必须征税,除了得到朝廷的特许。

最重要的是商税,大明朝廷并没有征收商税,华夏国既然开征了商税,所有的商户必须进行登记,除了年营业额在四十两以下的小微商户,一律不得免税。

马士英点头称是,对于江南的这些商户,他一向恨之入骨,他们仗着钱多,平日都是支持史可法与他做对,这次总算呆住机会了。

李自成看到马士英眼显出的阴戾之气,担心他以权谋私、打击报复商户,便警告他,省府办差,必须以律法为依据,同时要接受监察院的监督,切不可贪赃、枉法!

马士英告辞离开之后,李自成又召见了黄庆、周祥林。

黄庆、周祥林都是以行商为主,做为南京的巨商,自然都涉猎了纺织业,李自成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机械和厂子。

如果从纺织行业来说,他们都算不江南的大户,至多只是跟风,对纺织业有所涉及而已,根本谈不生产效率、生产规模。

李自成微微皱眉,这样的商户,要转化为实体经济,实在有些困难。

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特别像黄庆、周祥林这种富商,早已对商场形成一整套的认识。

思索片刻,李自成决定采取迂回战术,“两位可知,天下最赚钱的是什么行业?”

“最赚钱?”黄庆、周祥林的双目都是露出精光,一闪而逝!

做为商人,谁不希望找到世间最值钱的行业,然后赚得盆满钵溢?但最挣钱的行业,谁能找得到?

李自成勾动了他们的馋虫,便继续道:“最赚钱的行业,便是‘人无我有’,因为是卖方市场,自然由我来定价。”

“人无我有?”黄庆忽地醒悟过来了,“西宁的穆东主,便是运来许多新的物事,因为没有替代品,江南的商家只能由着他定价……”

“黄东主说得好,”李自成随口夸赞一句,“不过,这样的物事,可遇不可求,或者说,如果人人都会生产,货物也不值钱了。”

“……”

“如果不能做到‘人无我有’,便只能退而求其次,‘人有我优’,”李自成淡淡笑道:“归根到底,都是生产技术问题。”

“生产技术?”

“人有我优?”

“穆东主能生产出许多新的货物,是因为他掌握了生产这些货物的技术,如果有技术,你们也可以生产,”李自成道:“所以朕说,时间最赚钱的行业,没有定规,而是看谁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

黄庆、周祥林两人对视一眼,都是不住点头,“黄,草民如何才能得到最先进的技术?”

“自然需要人去研究,”李自成淡淡笑道:“不瞒两位,朕组建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将最优秀的人才集起来,专门研究各种技术,穆东主的技术,都是从朕手买的。”

“啊……”两人都是大惊,难怪穆东主与皇走得近……

“你们可能觉得怪,朕为何要出售技术,”李自成道:“研发技术的人才,也需要衣食住行,朕出售了技术,便给他们发放酬劳……研发技术的事,你们一时恐怕不明白,你们只要明白,技术是可以转化为货物,然后再换成银子的。”

“皇,草民似乎懂了,”黄庆道:“皇卖给我们技术,我们用技术生产出新的货物,然后赚银子……”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李自成微微点头,笑道:“环绕太湖的江南八府,很快便有一条平坦、坚固、耐水的大道,大道除了行人和常见的马车,还有一种不需要马力的自行车,速度抵得战马,这些都是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来的……”

周祥林思索了好久,试探着道:“皇,草民等……”

“周东主也想用最新的技术,生产出‘人无我有’的货物?”李自成笑着摇头,道:“这样的技术,其实非常少,研究起来也是十分艰难,不是想有有的。”

黄庆似乎明白了什么,忙道:“皇是说,‘人有我优’?”

“其实‘人有我优’也不错,”李自成淡淡笑道:“两位东主都从事纺纱、织布,应该对纺纱、织布的过程非常熟悉吧?”

两人都是点头,“草民对本家的行业,自然非常熟悉……”

“朕问你们,如果是纺纱,一名熟手一日能纺多少纱锭?”

黄庆与周祥林对视一眼,犹豫片刻,终是道:“一名普通的熟练女工,一日能纺出十锭,最高的也有十二三锭的。”

“以普通女工为例,一日十锭,”李自成点点头,道:“有人能造出一种机器,一日能纺出二十锭,甚至是四十锭,你们说说,纱锭的成本会不会下降?如果在市坊出售,与同类纱锭竞争,会不会赚得盆满钵溢?”

“四十锭?”两人虽是巨富,见过不少大风大浪的场面,但李自成的话语,还是让他们十分震撼。

他们微微眯缝着双目,心快速盘算起来,如果熟工一日能纺出四十纱锭,同样的纱锭,会减少许多人力成本,或者在人力成本不变的情形下,能生产出数倍的纱锭。

如论是哪一种,纱锭的成本都会大幅度下降,如果投放于市,便是价格稍稍低廉些,也能赚取更多的利润,而对手的纱锭,因为价格过高,很可能出现滞销……

两人像孩童似的,越想越兴奋,直至看到对面的李自成,方才恍然大悟,这一切,或许都是镜花水月……

李自成淡淡笑道:“两位东主,可愿意出钱购买技术?”

“购买?”黄庆道:“皇真有这样的技术?”

“有!”李自成道:“而且,朕保证你们看了技术图纸后,能生产出新型的纺纱机!”

周祥林唯恐失去先机,忙道:“草民愿意出银子购买,不知道这种技术如何出售……”

黄庆也道:“草民也愿意……”

“可是,这样一来,你们成为纺织行业的对手,”李自成道:“其实,一个人,如果将一样事情做到极致,已经很不错了。”

“……”

“这样吧,朕给你们不同的技术,你们可以成为相互合作的关系。”李自成从抽屉取出两份书,放到御案,“黄东主是新型纺纱机,周东主的新型织布机,售价都是五千两。”

黄庆与周祥林都是关心技术图纸,对五千两这样的价格,倒是不太心。

李自成道:“黄东主可以大量收购棉花,用新技术纺织大量的纱锭,而周东主用黄东主的纱锭,生产出合格的布匹。”

他故意将纺纱技术与织布技术拆开,是让他们将来再进行技术革新,共同进步,不能永远睡在原有的技术啃老本。

李自成给黄庆的纺纱机图纸,乃是后世英国的珍妮纺纱机,当然,这份功绩,已经不能算在珍妮和她丈夫的头了,因为机床装有八个纱锭,名称被改为“八锭纺纱机”;而周祥林得到的织布机,名为“飞梭织布机”,名称不用改,不过,他在图纸增加了“飞梭”的图片。

这两样机器,只能算是纺织行业走向机械化、规模化的基础,要想研制出效率更高的纺纱机和织布机,要靠江南的商户自己了,纺织技术的革新,不仅是纺织技术本身,还需要相关行业共同进步,如材料、打磨、漂染等,需要商户日积月累。

不过,李自成告诉黄庆和周祥林,在南京,只会向他们出售了纺织技术,但他也会向苏州、松江、杭州的商户出售同样的技术,新技术甚至还会向环太湖其余的府县推广,要想纺织技术永远别人先进,要么自家研制,要么向科研机构购买。

第1394章 骑兵步兵,各有优劣第1095章 察汉浩特第642章 雷锋效应第670章 四路大军第226章 北伐甘州第233章 死亡线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776章 反戈一击第790章 倾家荡产第548章 神龙不见尾的汉人第869章 没有战斗力第800章 逼出来的妙计第399章 密谈(中)第850章 失落第173章 山下来客第486章 无计可施第897章 四川模式第679章 公审第1175章 鞑子女人第1275章 交通网第471章 吃里扒外第233章 死亡线第435章 礼物第428章 不平等协议(中)第1241章 时事新闻第757章 又将新元第535章 跨民族的婚姻第1031章 长子次子第932章 秦王归顺第218章 礼送出境第571章 一击即溃第1025章 船厂东迁第551章 夜袭大帐第431章 协议成功第961章 后宫的疯狂第654章 什么都没做第354章 屠城三日第553章 牵马提靴第825章 特殊的粮食第1378章 孤军深入第433章 城外的宴席第83章 杀戮第777章 接近崩溃第760章 垂头丧气第1097章 喀喇沁人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第1281章 出使葡萄牙第1345章 除恶务尽第1382章 哥萨克骑兵第869章 没有战斗力第865章 继续围城第199章 心电感应第235章 大势第885章 诱饵第637章 满载而归第597章 一炮破城第183章 赌约第844章 相互算计第517章 八条军律(下)第336章 水中的桥墩第842章 马坡的枪声第1052章 华葡贸易公司第156章 人与人的差别第791章 叫骂不绝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对近来更新的一点说明第186章 流言第647章 人性的贪婪第336章 水中的桥墩第541章 买涨不买跌第698章 彝人就是汉人第1074章 皇叔父摄政王第586章 偷偷溜号第446章 一句话引发的争议第936章 百姓审判第232章 西宁军有魔法第353章 混合作战第294章 等你长大一点点第299章 东征陇右(五)第369章 东街市坊第39章 三兄弟与蒙古兵的故事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311章 东征陇右(十七)第280章 龙驹岛第1330章 册封李濬第750章 崇祯,你看到了吗第901章 三日为限第1013章 承诺第888章 革左五营第752章 粮食紧缺第1359章 瓮中捉鳖第1281章 出使葡萄牙第545章 镶黄旗第88章 格杀勿论第21章 失手第878章 未雨绸缪第1272章 西海舰队第816章 一箭双雕第1341章 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