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又是藏人

华夏永昌五年(公元1647年)六月十六,华夏正式迁都昆明,李自成带着大批官员随行,三院十部的主官,陆之祺、沈道、宋献策不在北京,郭世俊去了江南推行新式教育,其余的主官,包括华夏银行行长李浩南、汉清部部长王安平、汉阳部部长任二喜也是随行。

北京三院十部的官衙,只有少量低级官员留守。

第四营全部列装了北京步枪,刚刚完成了操训,也是随着李自成南下。

后妃当中,皇后高桂英自然留守北京,木妃李娜、静妃孙梦洁、怡妃陈秋蝶、燕妃田芬、淑妃穆思蓉等人,因为《清水报》的缘故,也是留在北京,和妃王婉玉、辰妃罗秀娟、景妃李雅随行。

一向在乾清宫侍候李自成的周清柔、窦美仪、李香君、柳如是四人,只有柳如是随行。

李自成估计,这次迁都昆明,要将南方的事情基本解决,至少需要五年,便将太监总管王之心、随侍小太监王、御膳总管宋玉莲,以及十名小太监都带在身边。

李自成将守卫京师的任务,交给第二营和第六营,自己带着数万文武官员将士,从正阳门出了内城,然后沿着正阳门大街出了外城的永定门。

锣鼓喧天,掌声如潮,大街两侧观望的百姓说不上是欢喜还是惆怅,但人群中的商人,多少有几分失落,华夏迁都昆明,北京城的商业,或许会一落千丈……

李自成将招呼百姓的事,完全交给梁文成,出了永定门,连妃子、太监、宫女都都丢下了,只带着两个团的亲兵向西一路狂奔……

北京至西宁的京西大道,是华夏最长的大道,离开北京城后,大道上有着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大军,还有不少马车、手推车和行人,看到九州军旗,车辆和行人纷纷避让,不少人立在路边,主动向李自成的亲兵行礼。

亲兵并没有打出皇上特许使用的明黄旗,百姓并不知道是皇帝出行。

李自成一口气奔跑了十余里,因天气太热,遂放缓马速,稍稍休息片刻。

这是长途行军的开始,马力充沛,李自成一日行了二百余里,当晚定抵达保定,为了节约扎营的时间,大军在保定城内的军营中宿了,并没有惊扰城内的文官。

李自成沿着京西大道,斜穿了半个山西,又横穿了大半个陕西,从凤翔府向南,拐上凤翔至云南楚雄的凤楚大道。

凤楚大道是华夏环形大道的西环,原先叫凤成大道,实际上并不是从凤翔到成都,而是到四川省最南部的攀枝花,最近刚刚从攀枝花延伸至云南楚雄,西环和北环一样,已经全线贯通。

上了凤楚大道,便是汉中地界,汉中府虽然改属陕西省,但实际上已经进入崎岖的蜀道,道路起伏坡度很大,时而在山谷中穿行,弯道又多,不过,阳光被树荫遮挡,气温反而更加宜人。

过了成都平原,再向南便是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道路再次从山谷中穿行,落差很大,弯道极多,如果不是修筑了水泥大道,李自成都担心找不到出路。

虽然全部是骑兵,但李自成赶到楚雄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中旬了,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后面的车队和步兵,此时还不见踪影。

云南省长沐天波、楚雄知府杨畏知等,出城五里迎接,跪拜于地,“臣等叩见皇上!”

“免礼平身!”李自成的目光中,几乎没有看到武将,知道武将多半征伐东吁国了,“朕今日便在楚雄府下榻。”

杨畏知刚刚起身,忙道“微臣在附中设宴为皇上接风!”

“杨爱卿便是准备再多的山珍海味,朕一顿也只能吃两大碗,”李自成笑道“接风就不必了,趁着午膳时间未到,朕听听云南的情形,沐爱卿也留下吧!”

沐天波拱手道“臣遵旨!”

李自成带着亲兵入城,何小米安排亲兵,将楚雄府整个府衙包围起来,还是不放心,又布置了明岗暗哨,方才带着两个白户的亲兵,随着李自成入了府衙。

李自成便在府衙召见了沐天波、杨畏知。

“沐爱卿原本是前朝大明的黔国公,世代驻守昆明,对云南,甚至东吁的情形,应该不会太陌生,先说说这次战争吧!”

“是,皇上,”沐天波道“高将军于正月十五起兵,从保山府出发,征伐盘踞在陇川府的张献忠……”

“等等,”李自成从何小米手中接过行军地图,展开铺在案桌上,“沐爱卿现在可以说了,保山府在哪……”

“这儿,”沐天波见李自成的地图上标注着南甸宣抚司,遂道“禀告皇上,高将军征伐之前,此处的确叫南甸宣抚司,不过,现在已经立了保山府。”

“奥,那陇川府应该就是这个陇川宣抚司吧?”

“臣斗胆,因为干崖宣抚司和陇川宣抚司,土地面积很小,又属同一山系水系,所以,所以,臣将两个宣抚司合并为陇川府……”

李自成点点头,“地方行政设置的事,待会再说,沐爱卿还是先说说战况吧!”

“臣遵旨,”沐天波道“张献忠不敌第八营,又无法独立面对东吁国,在严锡命的劝慰下,不到半月便归顺华夏!”

“张献忠与第八营的战斗如何?”

“张献忠兵大败,第一波接站的三千士兵,几乎全军覆没……”

“哈哈,张献忠当年便是朕的手下败将,”李自成大笑“幸好还有几分自知自明!”

“皇上圣明!”

“张献忠现在如何?听说归顺华夏之后,带着本部士兵征伐东吁了。”

“回皇上,张献忠归顺华夏之后,高将军让他率本部近两万精锐,前去东北方向征伐孟养城,战争早已结束,孟养已经立府,正在归化当地的百姓,张献忠部负责维持当地的秩序!”

“高立功现在何处?”

“这个……臣也不知道,臣并不干涉高将军的军事行动,”沐天波道“臣上次收到的军报,高将军的主力,已经越过阿瓦,现在恐怕接近东吁城了……”

“东吁历代国王都是穷兵黩武,国内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士……高将军全师出击,虽然人数不少,也算是孤军,可曾调第九营前来增援?”

“回皇上,高将军不许,高将军说,贵州正是归化的关键时期,如果第九营离开,恐生变故,所以,只抽调第一师何一德部驻守昆明,第二师张拱日部仍然驻扎贵阳……”

李自成思索片刻,高立功的话,或许有道理,但第八营在东吁境内推进太快,而且只有两个师装备了步枪,万一被东吁国优势兵力包围……

“高立功进军,可曾遇到不利的局面?歼灭了多少东吁的军队?”

“高将军进军一直顺利,东吁军伤亡多少,臣不知道,但高将军俘获了三万余东吁军,已经随着押运粮草的辅兵回到云南,正在协助修路……”

“这个高立功,还知道废物利用!”李自成心道,东吁过战败之后,如果国内有反对华夏的人,不妨将领头的人物捕捉过来,让他们帮助华夏修路,繁重的体力劳动,连跑路都无力,看他们还会不会反对华夏?顿了一顿,又道“第八营粮草是否充足?”

杨畏知拱手道“回皇上,运送粮草的事,一直是微臣在管,前期粮食充足,但高将军已经嘱咐为臣,前线已经不需要粮草了,应该是攻占了不少粮库……”

“但愿如此!”李自成道“杨爱卿不可大意,从四川运来的粮食,暂且储存起来,一旦前线粮食不足,不惜一切代价将粮草运输过去。”

“臣遵旨!”

李自成又道“朕刚刚看到,楚雄城除了北面通往四川的大道,东西方向亦有大道,现在大道修筑至何处?”

沐天波忙拱手道“经过楚雄的大道,除了北面与四川的大道对接,东面延伸至昆明,西面也是延伸了两百余里,快要到达大理府城了……”

“奥,这么快?”

“回皇上,除了在当地招募的百姓,还有三万余东吁的战俘,此外,因为暂时不用向前线运输粮草,辅兵们也是协助修路,”沐天波笑道“第四路桥公司,实行分段施工、分层负责、流水修筑、奖勤罚懒,大道不仅平坦,修筑的速度,也比原先修筑管道的速度,快了数倍,臣在昆明亲看目睹过……”

“如此便好,”李自成笑道“云南山高林密,大道通行,不仅有利于军队、商贾、百姓通行,也有利于朝廷在当地归化百姓……”

“皇上说得是,”沐天波迟疑片刻,终是道“臣有一丝担忧,昆明至大理之间,并没有宽阔的河流,再要西去,便有澜沧江、怒江等宽阔的河流,而且地势落差大,修筑桥梁困难,恐怕会拖累修路的速度……”

“沐爱卿不必担心,”李自成摆摆手,“第四路桥公司,有华夏最优秀的桥梁专家!”

“如此……臣便放心了!”

“沐爱卿,云南开展归化工作久矣,不知道现在的云南,土司可曾全部废除?立了多少府城?”

“回皇上,云南的土司,已经全部废除,泯顽不化者,已经被第八营逐个歼灭,”沐天波道“现在的云南,已经立了十五府,原本被各地土司切分的小块,已经根据地形立县,土地被收回,重新分配给百姓……”

“奥?”

“现在的云南,已经立了十五个府,以昆明为中心,西有楚雄、大理,南有玉溪、普洱、红河,东有曲靖,东北有昭通,西北有丽江、六库,西南有保山、陇川、顺宁,东南有文山。”

“嗯?”李自成皱眉,“似乎只有十四个吧?”

“还有一个车里府,”沐天波笑道“不瞒皇上,这个车里府,就是前朝大明的车里宣慰司,这是唯一还留在华夏的宣慰司,不过,现在的车里府,只是车里宣慰司的一部分,北部和部分州县合并为普洱府……”

李自成点头,属于华夏就行,将车里宣慰司拆分了,或许有助于省府的掌控,“沐爱卿世居云南,今日之云南,除了数个失去的宣慰司,与明初相比,如何?”

沐天波忙道“回皇上,与明初相比,云南省少了两块!”

“说!”

“一块是丽江府北部,原先的丽江比现在大得多,但藏人逐渐向云南渗透,丽江府的北部,成了藏人的聚集区,藏人背后有强大的乌斯藏支持……”

又是藏人?

李自成当初在西宁的时候,就遇上了藏人和他们宗教向外扩张,当时天命军实力太小,无法挑战乌斯藏。

今日不同了,便是没有丽江的事,李自成也没打算放过藏人,他微微点头,“还有一块呢?”

“还有一块,是这儿,车里宣慰司的西南,叫孟艮府,早已被东吁国吞并……”

李自成心中一动,孟艮府的周围,差不多都是“宣慰司”,孟艮立府,应该已经改土归流了吧?无论孟艮府有没有汉人,至少土司已经被消灭,百姓已经归心,他面色一凛,道“朕知道了,沐爱卿去准备能胜任的官员吧!”

“臣遵旨!”

第1392章 不能成为战俘第135章 理由第42章 水桶法则第1392章 不能成为战俘第1198章 疾驶而去第514章 汉清局第641章 国破山河在第300章 东征陇右(六)第530章 功不抵过第469章 口#唇是甜的第105章 怒气冲天第894章 大明显陵第30章 滴血的雪夜第802章 风雨飘摇第1254章 孟艮府第970章 升格汉清局第106章 看热闹第1007章 边谈边打第884章 大军南下第42章 水桶法则第1349章 战书第1263章 造船工业第158章 兵变第1112章 谈笑间第993章 手雷立威第606章 布局四川第1241章 时事新闻第206章 烦劳第287章 棒打老虎第316章 东征陇右(二十二)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455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235章 大势第836章 挖祖坟第565章 发展方向第71章 杀强盗第588章 勖勤宫第800章 逼出来的妙计第300章 东征陇右(六)第739章 战斗在一线第260章 营地的选择第459章 剪羊毛第771章 十万部属第388章 神情麻木第744章 祭旗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914章 东出潼关第16章 壶芦山里的人家第676章 遵义知府第1387章 巨型战舰第883章 算死王侯第1114章 丐帮与漕帮第143章 过门第1334章 高山小国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979章 做了嫁衣第1046章 濠镜之行第1174章 正黄旗索尼第311章 东征陇右(十七)第1159章 只有汉人第934章 旧仇新恨第76章 请功文书第604章 第八个游击将军第1303章 会安知县第993章 手雷立威第1151章 秦晋之好第1236章 同一个目标第733章 兵部尚书第927章 黄河故地第461章 隔壁的鼾声第620章 白市里驿站第440章 血雨腥风第721章 大字不识第410章 梦魇第515章 庆功宴第446章 一句话引发的争议第151章 模具第173章 山下来客第1265章 西海岸第641章 国破山河在第177章 利益保证第229章 啃了满嘴黄泥第955章 满清使者第59章 失踪的士兵第317章 东征陇右 (二十三)第1067章 保驾护航第1109章 灭族第732章 白首不分离第359章 山丹水大桥第1280章 大汗归天第542章 女真骑兵第57章 防患于未然第349章 盗贼与难民第1296章 十三宣抚司第653章 半截手臂第945章 多尔衮的愤怒第196章 回家了第791章 叫骂不绝第1232章 七部主官第733章 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