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再不录用

李自成原本估计,在遭到连续的炮击之后,即便周遇吉还有心抵抗,城内的士兵、百姓也会失去战斗的意志,不出意外,今夜便可破城。三寸人间 www.yanqingshu.com

然而,他失算了!

奉天营的士兵们呐喊着冲向城墙的时候,开始的确没有受到阻挠,然而他们的呼喊声唤醒了城内的守军,当他们抬着云梯靠近城墙的时候,明军再次出现于城头。

没有任何试探,双方一开始展开了激烈的拼杀,天命军打头的是沿途的降兵,他们昨日失去近千同伴,今日又有部分同伴伤亡,原本以为是讨还血债的时候。

但他们面对的是一支有目标的明军,从山西总兵周遇吉开始,几乎所有的军士都存有殉城的想法,他们同仇敌忾,视死如归,漠视死亡!

攀云梯的天命军士兵,顿时与明军杀做一团,刀光剑影、人肉横飞,城头像是下了血雨……双方的士兵都是呐喊着为自己助威。

明军在地形巨大优势,很快体现在战局,尽管人数少于攻城的天命军,却是压制住天命军的攻势,直到第六营的枪手们协助扫射城头的守军,双方才处于平衡状态。

战斗陷入僵局!

李自成通过望远镜看着前方的战斗,心也是十分意外,难道明军都是铜皮铁骨,竟能躲过如此密集的炮火?

既然不能瓦解明军的的斗志,那只有强攻一条路了,幸好明军的佛郎机火炮没有在出现,或许已经毁于炮火,这样也好,没有佛郎机火炮,可以减少天命军的伤亡!

…………………………………………………………

京师的皇极殿,朱由检耷拉着脑袋,明军在山西节节败退的讯息,让他心急如焚,连着三日都没睡好,但说到当前的局势,大臣们却是一个个肃然而立,连言官都是罕见地闭口不言。

僵持了很久,朱由检正要退朝,这时詹事府左允李明睿出列奏道:“启禀皇,流寇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山西,京师西面大门已失,为今之计,唯有迁都南京,以待后变!”

这话说到朱由检的心坎,他早有迁都的打算,除夕之夜,与张嫣在龙床嬉戏,他打定了主意,唯一欠缺的,是大臣们的支持,甚至是请求,那样才会名正言顺,后世也不会背锅。

他扫了眼众臣,见众臣的脸都是一片漠然,心里不禁“咯噔”一下,看他们的脸色,显然没有“死谏”迁都的意思,似乎迁不迁都,与他们没什么关系。

便是与你们没有关系,难道你们不会想着替朕分忧?

朱由检暗叹一声,勉强开口道:“李爱卿的意思,众卿以为如何?”

鸦雀无声!

不出朱由检所料,朝堂和次一样,依然是一片沉默,大臣们既不表示支持,也没有明言反对,似乎等着他“乾纲独断”!

朱由检心那个痛呀,难道自己乾纲独断一次,是违背祖训,将来遭到后世的唾骂……

“南迁?”在这时,内阁首辅陈演缓缓出列,次李明睿提出南迁,他思量过了,如果朝廷南迁,浮财可以带走,但京师的铺子、田产怎么办?还有,到了南京,又有一套人马,自己能保住首辅的位置吗?他恶狠狠地盯着李明睿,道:“‘天子守

国门,君王死社稷’, 请问李大人,你是否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忘记了祖训?”

“你……”李邦华不过是六品小官,哪敢与当朝首辅对峙?他避开陈演摄人的目光,道:“下官所说一切,都是为了朝廷……”

“为了朝廷?说得冠冕堂皇!”陈演冷笑道:“流寇还在山西,沿途有雁门、宁武、居庸诸关,还有大同、宣府军镇,流寇的影子尚未见到,李大人要南迁?本官实在怀疑李大人的用心,哼!”

陈演显然不知道,熊通已经向天命军献了雁门关,而山西军镇所在的宁武关,已经陷入天命军的重重包围,此刻总兵周遇吉已经陷入苦战。

李明睿整理心境,道:“首辅大人,如果流寇进入京畿要地,那时即便南迁,还有南下的道路吗?”

“鞑子数度犯了京畿,京师还不是好好的?”陈演冷笑道:“况且我等食君之禄,该为皇分忧,万一京师不保,我等唯有殉城以报君恩,还谈什么南迁?”他低下头,向兵科给事光时亨使了眼色。

光时亨立即出列,奏到:“启禀皇,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李明睿不思报效朝廷,却一味想着难逃,让前方的将士知道,岂不寒了将士们的心?”他向朱由检和群臣四处拱手,道:“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杀李明睿,何以治天?”

内阁首辅反对南迁,又有言官光时亨弹劾李明睿,朝堂一时乱糟糟的,多数人都是反对南迁,主张遵守永乐帝古训。

朱由检气得脸乌紫,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左都御史李邦华见朝堂菜市场还乱,遂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折的方案,“皇既然不肯离开京师,誓与京师同在,可以仿照永乐年间旧例,让太子到南都监国,避免东南出现动荡!”

朱由检心明白,李邦华这是给自己留了脸面,自己什么时候愿意留在京师?自己不是不想南迁,而是不能!都是这些不开眼大臣们,特别是首辅陈演,枉自己如此信任他……

让太子去南京监国也不错,南京是大明的南都,有一套基本完整的官员体系,万一京师有变,南京六部可以协助太子,大明还能维持半壁江山,朱氏王朝不会崩塌,自己不会无颜见列祖列宗!

李邦华的提议,不仅是折,南迁更切实可行,太子在南京监国,实际是大明朝廷的一种备份,如果朝廷能渡过这次难关,将来可以撤销太子监国,国家不会因此而陷入纷争,万一……太子可以将大明的重担挑起来。

多亏李邦华能想出这么两全的法子,似乎嫣儿提出的南迁,更有合理性!朱由检李邦华投去赞许的目光,然后缓缓道:“诸位爱卿有还有什么意见?”

大臣们都明白皇的心思,刚才李明睿提出南迁,皇的意思,明显是肯了,现在李邦华提出让太子去南京监国,建立另外一个朝廷,看皇的脸色,那是千肯万肯了,

如果一再驳了皇的心思,没准有人要倒运。

可是,这样的大事……

兵部尚书張縉彥觉得,这倒是一个不错主意,让太子去南京监国,朝廷没有南迁的理由了,他正要出言支持,猛然想到陈新甲的事!

前兵部尚书陈新甲,着人与关外的鞑子和谈,讯息不慎泄

露出来,朱由检没有为陈新甲担当,而是顺应言官的意思,连申辩的机会都没给,直接将陈新甲斩首于菜市口。

私下与鞑子和谈,绝对不是陈新甲一个人主意,陈新甲不过是兵部尚书,借他两个胆子,他也不敢私自派人与鞑子和谈。

没有皇的允许,即便有了和谈结果,将来如何实施?

皇事先一定知道和谈的事,如果不是皇的授意,是皇默许了陈新甲的行为!

当事情曝光后,皇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往陈新甲的身,致使陈新甲当了替罪羊!皇没有给陈新甲申辩的机会,更说明皇事先是知道的……

想到这儿,張縉彥再不敢开言,忙将要说的话语吞回腹,稍稍低下头,闭口而立。

朝堂的争执忽地停下来,并非李邦华的话太过突然,朝堂这些都是人精,李邦华的建议刚刚说完,他们思量了对策。

最好的对策,便是闭口不言,免得惹祸身!

大明的朝堂,群臣都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如果能不说话,最好让别人去说。

所有人都存了相同的心思。

朱由检见朝堂又陷入绝望的沉默,心早已凉了大半截,但李明睿、李邦华都是当众建言,无论如何,必须给出答复,哪怕是“稍候再议”。

他扫了群臣一眼,目光所及,像排练好的,众臣齐刷刷地低下脑袋,唯恐被朱由检当堂责问。

朱由检心恼怒,知道“太子去南京监国”的建议,今日很难在朝堂通过了,但他实在不肯放弃这条建议,便长叹一声,道:“此事改日再议,众卿回去,要仔细斟酌!”正要散朝,忽地想起一事,目视陈演,道:“次让辽兵入京勤王,吴山桂今在何处?”

陈演顿时大惊,次皇乾纲独断,要调吴山桂的辽兵入京勤王,他是不同意的,吴三桂入京,那山海关怎么办?难道任由鞑子突破山海关?

鞑子流寇更加凶残,如果放任鞑子入关,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他暗违背皇的旨意,并没有调吴三桂入京,过了这些日子,他早已将这件事忘了,今日皇在朝堂问起,他的脑门顿时冒出细密的汗珠。

朱由检觉得情势不对,道:“陈爱卿,朕问吴三桂到了何地,难道你不知道?”

陈演慌忙下跪,匍匐于地,声音带着哭腔道:“回皇,山海关乃大明第一军事要地,一旦撤了辽兵,万一鞑子嗅得讯息,趁机出兵攻占,大明将永远在鞑子骑兵的威胁之下,稍有不慎,鞑子便会入侵京师……”

“大胆!”朱由检一声大喝,他实在没想到,陈演敢私下截留了他的圣旨,如此重大之事,陈演驳了圣旨,竟敢不汇报。

次明明是自己乾纲独断,已经做了决定的事。

他忽然感到一阵头晕,身也有一种无力感,抬起右手,用食指指着陈演,却是说不出话来。

陈演知道,今日驳了朱由检的心思,朱由检一定心不快,又在这个节点翻出吴三桂的事,心太过惊骇,忙叩头道:“臣判断失当,罪当死!”

“你死有余辜!”朱由检这会终于缓过气来,直着陈演道:“承恩,拟旨,将陈演赶出朝堂,再不录用!”

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肃募兵第590章 自然死亡第1251章 亚洲同盟第398章 密谈(上)第1353章 偷袭麻六甲第1340章 轻松破城第140章 嫡出庶出第143章 过门第1385章 美洲和亚洲如此接近第440章 血雨腥风第226章 北伐甘州第687章 责罚第532章 天降大雪第932章 秦王归顺第609章 心思第60章 看不见的敌人第1118章 三顺王第244章 主人客人第606章 布局四川第652章 皇权第534章 中都罹难第1043章 一锅粥第1287章 年度朝会第491章 意外的投降文书第1369章 新的矛盾第881章 大都督李自成第509章 被迫低头第832章 赎身第392章 衔尾追击第186章 流言第788章 战略调整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107章 北川县第852章 毒酒第364章 两女争夫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276章 抹去记忆第676章 遵义知府第1137章 头骨碎裂第625章 白杆兵第 1321章 南原省第199章 心电感应第337章 肩上的胆子第259章 饮马去病河第1129章 我要回家第731章 看对眼第333章 天命军的馒头第1131章 斩将祭旗第1362章 军人不管会谈第633章 果然是他第15章 二妹第776章 反戈一击第1171章 战争,与女人无关第449章 大都督说了第1371章 锡兰岛第3章 劫道第1038章 南疆北疆第812章 最后的决定第463章 视角转换第1368章 赔偿款第1054章 荷兰舰队第476章 骑兵留下第29章 遥遥在望第87章 逃兵第73章 再次听到爆炸声第820章 一座空营第638章 婢子不怕第1336章 大唐西域鲤鱼第904章 宴无好宴第787章 忠义之士第338章 陌生的女子第975章 皇极殿觐见第261章 同一种声音第1393章 气势如山第823章 萌生去意第416章 用福晋换粮食第102章 三天时间第79章 集体婚礼第96章 西宁卫的工匠第497章 懵懵懂懂第124章 欢喜还来不及第118章 分界线第335章 学生出道第327章 东征陇右(三十三)第980章 一番心意第260章 营地的选择第574章 要挟第1307章 现代化国都第7章 天然碱第509章 被迫低头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1017章 第九营第598章 激励士兵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471章 吃里扒外第294章 等你长大一点点第791章 叫骂不绝第255章 红河镇第1216章 银子和粮食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