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斗将之请 南中龙吟

孟优如此桀骜不驯的话,成功让帐内诸人心中的怒气愈发升腾。

性情急躁的杨仪反应最快,他陡然起身按剑大喝道:“不忠之人,敢尝利剑乎!”

杨仪与马谡一般出身世家名门,自幼受到良好的经学教育,但这不代表杨仪是个文弱书生。

在宋以前,汉族的文人那也是能上阵杀敌的存在。

当杨仪做出按剑厉喝的举动后,帐内诸人也不愿落后,他们纷纷将手按在了腰间的利刃上。

看帐内诸汉臣的表现,似乎下一刻孟优的人头便会被他们亲手砍下。

虽然古语有言: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但是这并不代表使者可以有所凭恃就无所忌惮。

孟优公然指出天下间政出三方,并对这三方皆以朝廷称呼,这无疑是对汉朝权威的蔑视,这样的羞辱怎么让忠于大汉的等人能够忍受。

而面对着数十道意欲生吞他的目光,孟优依然是一副傲慢不屑的模样。

见孟优还是如此作态,杨仪终于按捺不住,他径直站起身来朝着孟优走去,同时他握住剑柄的手正越来越紧。

可还未等杨仪走出几步,一声威严的声音便让杨仪停下脚步。

这声声音正是坐在上首的诸葛亮发出的。

“退下。”

虽然脸上有着强烈的不甘之色,但杨仪并不敢违背诸葛亮的命令,他只能满脸气愤的回到座上重新坐下。

诸葛亮只是简简单单说了两个字,但就是这简单的两个字,让正在气头上的杨仪成功冷静下来。

不说诸葛亮现在是代天子征伐,口中的每道命令皆可视作圣旨。

就说以诸葛亮过往的功绩,他在大汉的威望也堪堪仅在刘备之下而已。

诸葛亮的两个字不仅让杨仪退却,也让帐内的诸人都暂时冷静下来。

而当孟优看到帐内诸人的这副表现后,他眼神中的不屑之色愈发浓厚。

孟优眼神中的不屑之色成功被敏锐的诸葛亮捕捉到,这让诸葛亮的目光变冷了不少。

可诸葛亮不是杨仪,他是南征的主帅,很多时候他考虑事情需要从大局出发。

在阻退杨仪之后,诸葛亮看向孟优,他口中淡淡地问道:

“你既然身为使者,当不是专门为了来吾大帐中说这些的吧。”

见是诸葛亮开口,孟优的眼神中多了些慎重。

正如诸葛亮所说,孟获能派他前来担当使者,当然是有着一件大事需要告知诸葛亮。

孟优受到孟获的影响,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并不怎么看重。

但他从刚才杨仪及帐内诸人的表现可以看出,诸葛亮在他们心中的威望有多高。

再想到孟获所交待的事,孟优的心中有了一些底。

若诸葛亮能答应他此番前来的目的,那么许多事就简单许多了。

于是孟优对着诸葛亮言道:“你领兵侵犯我族疆界,我家大王在得知这件事后颇为生气。

他本想亲率大军直接攻打僰道县,但我家大王念及大战一开两军必死伤无数,他心中有所不忍。

士卒何罪?

故我家大王的意思是,不如我们双方各派数员战将决一胜负,以此观彼此之能,不知你意下如何?”

当孟优将他前来的目的一五一十说出来后,帐内诸人皆明白了孟获的用心。

孟获这是想斗将呀!

两军对垒,将和将单打独斗,叫做斗将。

斗将作为一种特殊的两军交战方式,常常出现在各种小说、野史之中,因此后世人可能会认为斗将在正史中乃是不存在的。

只不过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在华夏的数千年历史之中,斗将在两军交战之时不常发生是真的,但不代表斗将完全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事。

相反的是,若细细研究史料的话便会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斗将这样的交战方式就已经存在。

不提太久远的历史,就说在这数十年来,世间亦不凡有着斗将的战例。

例如当年关羽的成名之战——阵斩颜良,便是其中最精彩的战例。

不提关羽等老一辈的万人敌,就算是第二代中的刘封,也是一名斗将。

当年汉中之战时,刘封连挑曹魏几员战将,气的曹操指着刘备破口大骂:“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

由此可见,在当世的两军交战中,令人心血澎湃的斗将是不时都会出现的。

可是斗将始终不是当世主流的交战方式,甚至因为斗将的不确定性,故而当世也少有主将会采用这种“匹夫之勇”的对敌方式。

故而当知晓孟优前来的真正目的之后,帐内诸人是有些惊讶的。

不过他们一想想,便也理解了孟获为何会提出斗将。

因为孟获现在实质上乃是个彝人。

彝族不是汉族,汉族中有着许多兵书流传。

在那些兵书中曾详细提到如何当好一员将领,对有着这种传承的汉人来说,斗将这种小道,他们如非情非得已,当然是不会轻易采用的。

可彝族不同,彝族中没有相应的兵书具体教他们该如何领兵作战。

况且彝族数百年来生活在深山之中,茹毛饮血的他们性情彪悍,十分好战。

再加上自小与猛兽搏斗的生活,让能够长大的彝族皆是身形壮硕,崇尚武力之辈。

在这种风俗之下,孟获会对诸葛亮提出斗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孟获想斗将的小心思,自然瞒不过帐内的众人。

对于汉军来说,他们的优势在于有着装备精良及有着系统的训练,而对于彝族来说,他们单兵作战能力都十分强。

异族善出猛将,这是当今天下人的共识。

孟获之所以会提出斗将,无非是想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在明白孟获的用意之后,众人脸上皆是流露出不屑的神色。

区区伎俩,连他们都瞒不过,又怎么可能瞒得过丞相?

既然瞒不过丞相,那想必丞相是不会同意孟优这个请求的。

可是诸葛亮接下来的答话,却让帐内众人皆惊诧不已。

“孟获想看看我天汉神将的威风,那吾就满足他。”

只是虽然帐内诸人都对诸葛亮的话感到惊讶,但介于诸葛亮的威望,众人并没有在孟优面前公然劝阻诸葛亮的决定。

诸葛亮的这句话,示意着他答应了孟获的斗将之情。

在诸葛亮答应之后,帐内汉臣是感到十分不解,但孟优的脸上却流露出大喜之色。

他心中暗暗想道:大兄说的果然没错,诸葛亮还是缺乏战争经验!

而既然诸葛亮都已经答应了他的斗将之请,孟优心中也就起了离开之意。

自视为蛮人的孟优,竟然想着径直就离开诸葛亮的大帐之中回去复命。

毕竟从诸葛亮刚才的反应可以看出,诸葛亮并不想杀他。

只不过在孟优转身之后,他却突然之间发现守在帐内的汉军上前将他隐隐包围了起来。

这一幕,当然是在诸葛亮的挥手示意下发生的。

当看到十数位汉军不怀好意的将他包围之后,孟优转过身不解地看向诸葛亮。

面对孟优疑惑的目光,诸葛亮站了起来。

身长八尺有余的诸葛亮,在当世的身高属于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故而当他站起来后,别看孟优长得五大三粗的,但整整比诸葛亮矮了一个头的他,还是不得不仰视诸葛亮起来。

诸葛亮俯视着下方的孟优,他眼中的冷意正在慢慢集聚,不久之后他口中发出一声清冷的命令:

“将这蛮人拖下去重重仗责五十,待他仗责完毕之后,召集十数辆驴车,将他与随他而来的人都绑缚在驴车上送回敌军大营。”

在说完这句话后,诸葛亮似乎感觉还不解气,又加了一句道:

“在那十数辆驴车上,皆摆放上一头幼猪。”

当诸葛亮的命令传出之后,那十数位包围孟优的汉军很快就上前索拿孟优。

孟优在听到诸葛亮对他的惩戒之后,他不禁急的对诸葛亮破口大骂起来。

孟优是军人,他当然知道五十军杖是多重的刑罚。

可以说纵算以他的体魄这五十军杖不会让他死,但肯定也会让他只剩下半条命。

而相比于身体上即将承受的痛楚,诸葛亮另外的安排更让孟优不能接受。

与猪相伴并以驴车送回,这不是在宣示着他与猪驴一般蠢笨吗?

他虽是彝人,却也是要脸的!

听着孟优口中的辱骂,诸葛亮对着他说道:

“你出言不逊,吾不杀你,这是彰显天汉的大度与心胸。

但天汉的威严,不容任何人侵犯,今日对你略施小戒,希望你以后懂得何为敬畏!”

在说完这番话后,诸葛亮用力一挥袍袖。

袍袖划动之间发出一阵破空声,当这破空声响完之后,孟优已经被十数位汉军带出了大帐之外。

不久之后,大帐外便响起了孟优的一阵阵凄惨无比的惨叫声。

听着帐外那不时传入的惨叫声,又想到诸葛亮方才的布置,帐内诸人皆用有些奇怪的眼神看着诸葛亮。

方才在诸葛亮阻退杨仪之时,众人还以为诸葛亮涵养好,不愿意与孟优计较。

可现在想来,丞相这到底算涵养好,还是不好呢?

只不过丞相如此对孟优,真的好解气!

以往他们可从未见过丞相有这样的骚操作。

可帐内诸人若知道当年糜旸送女装给曹丕的骚操作,乃是抄袭历史上诸葛亮的行为之后,不知道他们心中又会作何感想。

诸人奇怪的目光当然瞒不住诸葛亮,诸葛亮也知道他们心中想的是什么,只不过诸葛亮不在意。

孟优可以辱他,但不可以辱他的国家。

辱他个人,他是否发作,这关乎他个人涵养如何。

至于辱及国家,他忍不了。

要不是考虑到大局,孟优今日断然无命回。

在孟优被拖出帐外之后,诸葛亮便让众人都离开大帐下去准备明日的大战。

可是随着帐内诸人渐渐离去,帐内却有一人留了下来,这人便是杨仪。

当帐内都无旁人之后,杨仪对诸葛亮拱手进言道:

“昔白起不长于武艺,却百战百胜,威震天下。韩信怯于私斗,却兵凌世家,辅助太祖创建大汉。

故战场胜负往往在于主将之智,不在于个人勇武也。

况蛮族易出猛将世人皆知,以我军之短敌彼之长,非万全之策。

臣窃以为丞相方才答应孟优之请,尚有可斟酌之处。”

很明显,杨仪对于刚刚诸葛亮同意孟获斗将的行为有些不认同。

杨仪现任诸葛亮的主簿一职。

主簿本就是举主的心腹智囊,有着为举主查缺补漏的责任。

故而杨仪在对诸葛亮方才的做法有些不认同后,便想着趁四下无人之际劝谏诸葛亮。

虽然诸葛亮已经答应孟获斗将之请,但是如果诸葛亮能在他的劝谏之下,对明日的斗将多加提防那就不枉费他的这番劝谏。

在听完杨仪的劝谏之后,诸葛亮笑着对杨仪道:“威公所言,吾又如何不知,但威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听到诸葛亮这么说,杨仪有些疑惑。

诸葛亮并没有让杨仪疑惑太久,他便对着杨仪说出了他心中如此做的真正缘由。

“世人皆知异族善出猛将,因此共识,这一点也一直是异族的骄傲之处。

大汉四百年以来,异族降而复反,便是有着这点原因。

而吾之所以答应孟获斗将之请,为的是要在他们最骄傲的地方,将他们堂堂正正打败!

南中异族不知恩义,难以用寻常恩惠令他们折服,而自古以来兵争之中,攻心为上。

若不能令异族从心中完全臣服我天汉,那么纵使今次南征之战吾能击败彼等,等吾领军离开之后,他们势必又会复叛。

复叛一次,我军又得征伐一次,长久内耗之下,我军何时才能大举北伐?

唯有在最骄傲的地方,将他们击败,用实力向南中证明何为大汉天威,这样才会让他们内心中完全臣服。

也唯有如此,我军才能达到攻心之效。”

听完诸葛亮的解释之后,杨仪恍然大悟。

原来诸葛亮不是有所疏忽,而是他心中所想的,乃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高度。

只是杨仪心中还有一层疑问:

“纵使我军明日斗将能胜,然南中异族久不知礼义,恐不会因为一次战败而甘心臣服。”

面对杨仪的这层疑问,诸葛亮却笑着抚摸着腰间的剑柄,他看着杨仪自信地说道:

“一次败不服,那就败他三次,若败三次还是不服,那就败他七次,十次。

打败南中异族从来不是难事,但吾要做的不是这个。

吾要做的是彻底将他们打服!

非如此,吾何必亲至南中?

吾便是要做到常人做不到,却又心心念念想做到的事!”

耳中听着诸葛亮充满豪气的话语,杨仪心中情不自禁的浮现敬佩之情。

振聋发聩的龙吟,他今日听到了。

第七百七十一章 贺齐顿兵 赠我富贵第424章 二擒二纵 世之良谋第121章 吕蒙吐血(十更!求首订!)推书《三国之银狐》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孙权心思第422章 多智雍闿 上元夜袭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军流言第283章 大风已起 刘贾叹息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531章 明光熠熠 汉胡重沓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第七百二十章 围三缺一 岿然不动第642章 丕鹅离世 天不祚魏第54章 你不去,谁去(求追读,求各种票)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363章 热脸白贴 整改大军第414章 精锐彝军 血染白袍第557章 以利驱动 改天换地第112章 刀兵围府 (十更,求首订!)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卷天下第161章 那年初见 拦马自荐第42章 大开八门(求票,求追读)第489章 曹真咆哮 刘晔黯然第156章 用心深远 张飞安危第659章 两宫之争 山阳在否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为乐 敢为前驱第405章 人定胜天 丞相亲征第420章 局势变化 郭淮到来第16章 幼时情谊第212章 班底雏形 突闻噩耗第377章 若有远志 何必当归第36章 麋鹿破槽第124章 孙权之怒 猛虎抬头(4000字!求追读第600章 满腔愤慨 请换青天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抬头第278章 女装送丕 骠骑旗扬第620章 死伤甚众 公衡惊疑第313章 两件大事 急召糜旸第423章 轻摇令旗 二擒孟获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141章 吴军既撤 吾当可击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630章 后发制人 出兵追击第65章 何为主将,糜旸是也(求追读,求票票第350章 政治规则 魏延可用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变 传檄州郡第575章 士载南下 噩耗致晕第48章 万事俱备,只等自投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没江南 天不助吴第169章 孝直再现 将兵迎质第393章 成都急报 南中将乱章推第207章 子午奇谋 不欢而散第七百三十四章 铁索横江 再战公安第300章 火德不灭 辽之人头第449章 吕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459章 万事俱备 东风自来第70章 如此孙桓(三更求追读)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将军羽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587章 赤龙翻滚 以快打慢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势逆转第341章 张温愕然 初为州牧第465章 以己谋人 上方奇谋推书《三国之银狐》各位书友,新春快乐第360章 鱼水对话 南中异常第506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第117章 请君入瓮 (十更,求首订!)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约 平分荆州第638章 姜维定计 潼关告破第147章 高台受赏 升阶封拜(5000字)第673章 汉皇不豫 传召百官第414章 精锐彝军 血染白袍第349章 杯酒释权 唯一主宰第505章 万人空巷 赤脚寻报第627章 伏击魏军 日月重开第445章 怀疑与自信第469章 晴天霹雳 再开屠城第518章 愤而降汉 大敌隐现第410章 五略引赞 马谡请战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第226章 冯邓先锋 骄兵之忧第61章 有部众五千,可乎(求追读,求月票)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贼尚在 荐司马懿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190章 隐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袭博望 公安调兵第360章 鱼水对话 南中异常第435章 山河为榻 坐守国门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为何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128章 季汉双壁 春天将至第618章 先发制人 汉军快来第411章 王平为辅 二蛮呆滞第278章 女装送丕 骠骑旗扬第5章 糜旸献策第125章 张昭谋国 孙权入荆(5000字!求票,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势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