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相忍为国 天衣无缝

三国是动乱的年代,但三国中并非只有名将。

三国时期有着许多文学家,只是由于后世人只关注三国时期的金戈铁马,而对于那些文学家的存在都有些忽略了而已。

吕乂出身南阳名门,虽然他父亲早逝,但世家出身的吕乂自小还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或许吕乂的文采在史书上没有过多笔墨记载,但《三国志》一向惜字如金,许多人的生平介绍的本就颇为简单。

吕乂跟随糜旸已有不短的日子,由于吕乂一开始便是类似糜旸秘书的身份,故而在朝夕相处之下,糜旸意外的发现了吕乂的这个技能。

而像吕乂这般拥有临摹他人笔迹技能的人,在当世并不算少有。

汉之诸葛亮,吴之张昭想做到这一点都不难,更别提名士辈出的曹魏了。

历史上钟会之所以能陷害邓艾成功,便是采取了类似的办法。

只是吕乂有这个技能是不错,他却不解糜旸为何会突然问起他这件事。

临摹笔迹是他的本领,但这种本领若被心术不正的人施用,那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

故而以往吕乂一般不轻易向外人承认,他有着这般本领。

法邈在得知吕乂竟然能临摹他人笔迹后,也是显得颇为惊讶。

不过不解归不解,吕乂对糜旸还是无半点隐瞒的。

“乂,略通此道。”

听到吕乂的回答后,糜旸的眉毛变成了月牙状。

吕乂的性格,糜旸还不清楚吗?

吕乂说是略同此道,那是谦虚的言语,既然他敢答应,那么他一定在此道上有着不俗的造诣。

见帐内都是自己的心腹,糜旸也不隐瞒自己的意图。

“据骠骑将军所说,那姜维乃是一不可多得的将才呀!”

“孤自掌军以来,常感麾下良将不够,非孤有此感,便是陛下与丞相也多在孤面前叹息过这点。”

在说这番话时,糜旸的声音变得非常低沉。

而他说的也是当今大汉的现状。

或许由于糜旸的出现,那场断绝季汉大部分精英的夷陵大火并未发生。

这对季汉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好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历史上夷陵之战中丧生的大多是季汉的精锐将官,但他们的能力可以说不错,不然刘备也不会带他们出征,但他们的能力在当世却称不上顶尖。

不然的话,历史上的那场夷陵大火,根本就不会发生。

刘备只会不听劝他退兵的进言,又不会不听让他战胜敌人的进言。

而如张南、冯习、程畿等优秀的中层将官对季汉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对地大物博的曹魏来说,真的算不上什么。

泱泱大汉四百年的底蕴大多被曹魏窃取,这样的底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大汉现在是暂时不缺优秀的中层将官,可却非常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

现在大汉能够拥有这种能力的帅才,排除掉刘备的话,满打满算不过三个,诸葛亮、张飞、糜旸。

这很多吗?

只能说太少了。

特别是张飞的年纪摆在那里,他又能再看护大汉几年?并且张飞也有着糟糕的性格缺点。

而若是没有足够的帅才,以后大汉单单靠诸葛亮与糜旸二人,又真的能复兴汉室吗?

这点顾虑,甚至可以说是隐患,大汉中上下并非没有有识之士知道,只是以往他们都想下意识地忽略这一点而已。

现在当这点隐忧被糜旸捅破之后,法邈与吕乂二人都不禁陷入了沉默之中。

见气氛已经烘托到位,糜旸暂时收起脸上的担忧,继续对着法邈与吕乂言道:

“孤自掌兵以来,对敌境归附的石苞,对江东降将丁奉丁封,只要他们有能力,那么孤就一定会信任并且提拔他们。

哪怕是孤明知孟达心术不正,也还是让孟达担任汉兴太守。

为何?

因为孤知道,凡山河崩裂之际,要想重新收拾大汉壮丽山河,仅靠一二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糜旸的这番话,皆是出自他内心中的真实所想。

正因为情真,当这番话落入法邈与吕乂的耳中后,他们二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动容之色。

特别是吕乂,他好似有些猜出糜旸为何会突然说这番话,所以他脸上有的不止是动容之色,还有纠结。

吕乂猜的没有错,当糜旸见到吕乂脸上那复杂的神色后,他便紧接着说道:

“姜维乃是将才,又初仕逆魏,想来对逆魏归属不深,不知季阳可否助我将他纳入我的麾下。”

当有求于吕乂之时,糜旸很干脆的不再自称孤,而是以平等的自称“我”问询吕乂。

因为糜旸知道吕乂虽然是他的嫡系心腹,但当世的士人都是很有节操的。

哪怕是主君下令,可只要那件事违背他心中的信念,那当世被心腹拒绝的主君可不要太少。

很不巧的是,吕乂能被时人赞为君子,那他心中的信念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动摇的。

吕乂又不是傻子,他见糜旸摆出请求的态度,在将糜旸的态度与心中的猜想两相结合后,吕乂口中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对着糜旸问道:

“君忧臣辱,君侯有何吩咐但说无妨。”

说归说,他是否会照做,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吕乂目光的注视下,糜旸终于说出了他心中的想法。

“我想季阳为我写一封信,将姜维老母从凉州诓,诱至我身边。”

糜旸临时将诓变成了诱,这样可能听起来会容易接受点。

但哪怕就是如此,当吕乂知道心中的猜想成真之后,他的口中也说出了拒绝的话语。

“不可。

母子之情乃人伦大义,吾岂可借此施以诡诈之术乎!”

吕乂的语气有些挣扎,但亦不失坚定。

这态度在糜旸的意料之中,却也让糜旸的心沉下了半截。

吕乂还是第一次在明面上,如此拒绝糜旸的命令。

吕乂的反应,让法邈侧目。

法邈与吕乂不同,由于法正的影响,法邈行事并无太多顾忌。

在法邈看来,糜旸的这个命令,并非是那么无法接受。

可吕乂与法邈终究还是不同的。

历史上的吕乂便是以刚正清明著称。

面对吕乂的拒绝,糜旸沉默了好一会。

他并没有马上开口继续劝说吕乂,他先是对上了吕乂的目光。

糜旸的目光很坦然。

“我幼时曾经在《左传》中读过一句话:

“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

“那时我不懂这句话讲的是何意,便询问陛下。

陛下将这句话总结为相忍为国的道理,教导我。”

“陛下起兵至今日数十年间,曾相忍为国过无数次,遂有今日大汉之根基。

既然陛下当年忍得,那我自然也忍得。

但我却不愿让季阳有这番苦恼。

季阳只要为我写好信,之后的事我自然会差遣旁人去做。

我保证今日季阳为我所做之事,不会流入外人耳中,更不会记载于青书典籍之上。

此事无论是否能成,天下人将来只会知道,是我设下了这奇谋诡计,与季阳无丝毫干系。”

说完后,糜旸在吕乂目光的注视下,深深对着吕乂一拜。

以糜旸现今的身份,天下间能承受糜旸一拜的人,也就那两三人而已。

现在糜旸将这荣耀赠予吕乂,一是打动吕乂,二也是糜旸在向吕乂致歉。

他知道看重名节的吕乂,对这件事肯定是十分抗拒的。

当糜旸摆出这副谦卑的姿态后,吕乂的脸上浮现了惶恐之色。

他可以因为心中坚持拒绝糜旸,但糜旸毕竟还是他的主君,他实在担不起糜旸这么大的礼。

惶恐之下,吕乂心中的坚持又淡了几分,他避开糜旸的行礼,然后走到糜旸身前想要扶起他,可糜旸却不让吕乂将他扶起。

糜旸的语气依然坚定:

“望季阳助我!”

坚定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诚恳,又带着几分请求。

在得知糜旸的态度之后,吕乂心中既有急切又有不解。

“那姜维纵算是有将才,又如何值得君侯如此?”

不管这件事是否能成,一旦当这件事传开,糜旸的名声一定会受到影响。

以糜旸现今的地位,他的名声价值不菲。

吕乂对姜维了解不深,他实在无法理解,糜旸为何要如此执意一定要得到姜维。

面对吕乂的疑问,糜旸几乎没有任何思索,他脱口而出道:“值得。”

纵算不提姜维的能力,单单凭姜维在历史上对大汉呕心沥血的所作所为,就值得糜旸如此做。

或许在糜旸的影响之下,姜维哪怕入了大汉,他的人生轨迹也会与历史上的大相径庭。

但糜旸相信,人的本性是不会那么轻易改变的。

况且姜维的能力毋庸置疑,能将姜维诱来大汉,至少会是大魏的一大损失。

历史上姜维数次败于邓艾,不能证明姜维的能力不如邓艾,因为二人所拥有的实力,根本就不对等。

可能糜旸的做法在旁人看来有些自私,但糜旸知道他现在不是在玩游戏,公平公正不是他该执着的事。

季汉中的许多人这辈子对他不薄,那糜旸就势必会不惜用尽一切办法,将季汉变为真正的大汉。

季汉与曹魏的实力本就存在极大差距,这时候若还执着于自私与公正的桎梏之中,那不是品格高尚,只能说是傻缺。

至于吕乂担心的糜旸会名声受损一事,糜旸自己倒是没有太过担忧。

三国虽看重个人名声,但糜旸身为大将,使用诡谲的计谋,是不会受到当世太多人的抨击的。

正所谓兵不厌诈。

只要糜旸不触碰忠、孝、信这三条红线,那么他的名声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糜旸斩钉截铁的回答,让吕乂最终无奈的闭上了双眼。

季汉的弱小,相忍为国的现实需要,糜旸诚恳坚定的态度,正化作一股股巨浪,不断在冲击吕乂的内心。

良久之后,吕乂睁开了沉重的双眼。

“乂,也愿相忍为国一次。”

吕乂的回答让糜旸高兴地抬起头来。

看见糜旸脸上那兴奋的神色,吕乂的心中充满了无奈。

他这辈子跟着糜旸为臣,到底是他的福还是祸呢?

可吕乂也不是个拖泥带水的人,既然已经应允糜旸此事,那吕乂便当即言道:

“臣虽善于临摹他人字迹,但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君侯当务之急,是要为臣寻来姜维的亲笔书信。

姜维的亲笔书信越多,臣心中的把握就越大。”

听到吕乂的这个要求,糜旸表示理解。

要想成功用信将姜母诱至梁州,不是单单的临摹笔迹就可以。

姜维平时写信的用语,语气,习惯,都是要注意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要想让这封信发挥最大的效用,则必须还需要相应局势的配合。

而要想造成这种局势,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离间计。

糜旸不知道他的离间计是否能让魏军怀疑姜维,可只要能得到姜维,那糜旸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大汉大将军,呆在曹魏成何体统!

虽然糜旸现在不能马上就得到姜维,但吕乂只要能帮忙,那么糜旸心中对于这件事成功的把握,就已经多上了许多。

而要想得到姜维的书信,对于糜旸来说实在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

他的身份摆在这里呢!

就在糜旸为得到姜维亲笔书信做准备的时候,数日后又一个好消息传至他的耳中。

任祥又来到阳平关了。

这个消息意味着,糜旸写的那封信起了效果。

曹洪愿意相信吴懿的投诚。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糜旸马上吩咐吴懿再次前去与任祥会面。

而吴懿在与任祥会面之后,很快就带来了曹洪的回信。

曹洪的回信中,先是好好安抚了吴懿一番,随后并提出了他想出的拿下阳平关的办法。

在看到曹洪想出的办法之后,糜旸只觉得有似曾相似之感。

曹洪要吴懿所做的事很简单:

不久后他会亲率大军来到阳平关外,并做出一副要大举攻打阳平关的态势。

这时候吴懿可以用抵抗外敌的名义,将他的本部兵马带出阳平关与他交战。

如此一来,法邈纵有心阻止吴懿,但也无法在大义上指摘吴懿什么。

而只要吴懿的大军一出阳平关关口,就立即控制住阳平关的城门。

这样一来里应外合之下,还愁阳平关不破?

曹洪觉得他的计策真是天衣无缝。

第513章 愿为卿怒 膝行赴会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环 囚车送首第540章 迷雾重重 司马终动第117章 请君入瓮 (十更,求首订!)第29章 勾魂使者来了(求月票,求追读)第365章 南郑耀武 大变之兆第569章 曹彰发笑 魏军升天第40章 第一次公安会议第七百三十九章 两将合谋 可抵糜旸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670章 齐侯新号 天策上将第313章 两件大事 急召糜旸第130章 公安缺粮 司马入营第132章 忍辱负重 反客为主第410章 五略引赞 马谡请战第86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读!)第431章 曹真大笑 杨阜私请第543章 坚守不出 车骑蹈营第164章 诸葛东来 商议婚事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群情激涌第463章 空城计第290章 既分胜负 亦决生死第43章 刀兵护家(求票,求追读)第610章 血债血偿 天下仰视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开 言出法随第232章 麋马角力 胜必生骄第506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变 传檄州郡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严重任 沙王叉腰第39章 公安城中的争论第200章 张嶷设计 申仪炸了第168章 割地请和 奉送质子(5000字)第658章 仲父有负 今日当解第628章 无一男儿 运动作战第41章 第三条路第411章 王平为辅 二蛮呆滞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蛮?第228章 真实目的 成君死节第251章 董允献策 法邈制延第449章 吕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读)第80章 吕蒙失棋 (求追读)第555章 先震刘封 再杀满宠第六百九十二章 以此为乐 敢为前驱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遗臭万年第25章 于禁跪伏第496章 心有牵绊 自为猛虎第19章 名为参军,其实帅也第600章 满腔愤慨 请换青天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质问第372章 麦穗飘飘 人如猪狗第625章 未央宣言 惊城槐里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变 传檄州郡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153章 刘备应约 二王相会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刘封 誓杀吴狗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来第555章 先震刘封 再杀满宠第337章 吴可征否 世子弃子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无忧 忧在荆州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变 传檄州郡第489章 曹真咆哮 刘晔黯然第109章 关侯长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553章 二帝反应 汉鹿亢奋第70章 如此孙桓(三更求追读)第271章 松柏之下 儿女情长第646章 防备江东 提议封王第251章 董允献策 法邈制延第47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62章 校场比斗(追读呀,票票呀)第72章 两军对阵(三更求追读)第667章 兵刃同当 尊荣同享第551章 二擒满宠 糜旸将至第260章 万事俱备 糜旸疑惑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读!不要养啦!)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义心惊第130章 公安缺粮 司马入营第494章 狼狈撤退 褒汉可用第440章 执意出兵 神威再临第362章 马谡入梁 攻心提点第513章 愿为卿怒 膝行赴会第233章 人生赢家 魏帝咆哮第390章 再围冠带 魑魅末日第216章 刘备教子 众臣齐哭第218章 糜旸密奏 君王三观第408章 今日便反 尔奈我何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旸枷锁 避实击虚第66章 关平请命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239章 两劝满宠 局势转变第280章 惟贤惟德 孟起拜服第541章 乃父之风 司马跳脚第642章 丕鹅离世 天不祚魏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谥之 忠臣周鲂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强攻阳平第610章 血债血偿 天下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