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以利驱动 改天换地

在刚刚听到“科举”二字时,满宠的眼神中有着迷茫。

可很快以他的见识,就对这二字有了大致的猜测。

“科”有考教、查核的意思,至于“举”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下盛行的察举制。

就算是九品中正制,本质上也是一种察举制度的创新。

在心中分别拆解完二字的意思后,满宠心中不由的得出一个想法:

“大将军是想建立一种,考试与察举并行的选拔士人制度?”

满宠口中吐出的推测,让糜旸脸上的笑容愈盛。

与满宠这名满天下的大名士讨论选官制度,就是能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共鸣。

若说起科举制,可能许多后世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会是,这是始于隋唐时期的一种选拔人才制度。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科举制最大的特点便是,通过国家举办的正规考试,来选拔国家需要的各级人才。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举制在唐代以后,逐渐成为历代朝廷选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径。

但这是唐代以后,世人对科举制的看法。

其实在汉代之时,科举二字对世人来说也不陌生。

毕竟字义就在那里,很多人很容易根据科举二字的字义,得出与满宠相同的理解。

而对当世人来说,察举制自不必说,这一直是两汉四百年间主要的选拔人才制度,世人都熟悉的很。

至于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对当世人来说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上位者都有考教士人的习惯。

“有何教我”这句话,难道真以为是上位者什么都不知道,必须要士人当他老师教他吗?

这四个字无非体现着,上位者对士人的一种面试而已。

及至当世,甚至不止上位者会考察士人,就连士人在入仕前,也会想着考察上位者。

“君择臣,臣亦择君”,便是这社会现象的最佳体现。

从以上的情况可知,其实在汉代,通过考教选拔人才一事,是符合当世人的普世观念的。

故而满宠这个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在听到“科举”二字后,没有大感迷惑,也没有勃然大怒,觉得糜旸是要挥动锄头,开始掘世家的根了。

相反的满宠脸上还流露出期待之色。

他想知道糜旸所言的“科举”二字是不是如他猜测的那般。

又能为天下的世家豪族,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面对满宠的期待之色,糜旸果断的点头道:“满君所言正是。”

见糜旸的回答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满宠脸上的期待之色愈浓。

满宠出身高门,他之所以会倡议糜旸在大汉境内施行九品中正制,不代表他就真的非九品中正制不可。

对满宠来说,只要是能为世家大族带来利益的选官制度,那这个制度是不是九品中正制,是一点都不重要的。

而若糜旸所言的科举制真是一种考试与察举并行的选官制度的话,那么这种选官制度对当世的世家大族来说,当然是有利可图的。

例如察举制。

察举制的前身本就是春秋时期的乡里举荐制度,有着这种内核的察举制,不管它如何创新,都不可能会损害在当地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世家豪族的利益。

这也是为何九品中正制发展到后面,会变成“上品无寒士,下品无高门”的畸形形态的根本原因。

只要糜旸不废除察举制,那么他无论提出怎么样的选官制度,都等于在间接保障天下世家的利益下限。

既然如此满宠何必着急愤怒。

在知道自身的利益不会受到侵犯后,满宠开始思考起“科举制”中科一字给天下世家带来的影响。

考试选拔人才,古往今来早已有之。

可以往的那些考试选拔人才的例子,大多是上位者与士人之间的私人奏对。

而且这种奏对也主要看上位者的心情才会发生——并不稳定,更不是一种官方正式的选才制度。

而糜旸当下既然在自己面前,将科与制二字相联,那就说明他有意要扭转这种现象。

糜旸想在国家层面建立法度,让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正式成为国家的一种选官制度。

正因为如此,糜旸才会说“考试与察举并行”。

对于糜旸的这个想法,满宠正在心中快速的思考利弊。

见满宠的脸上有着思索之色,糜旸开始适时说话鼓动满宠:

“孤想留名青史,要想做到这一点,则必须施恩于天下士子。

以往肉食者与士子之间虽常有奏对之举,可往往会不欢而散,为何?

无非是士子之言,时常会触怒肉食者,令彼等不喜而已。

这一点,纵是各位先贤也不能幸免。

孤以往每逢看到这些事例,常常为诸位先贤之遭遇扼腕叹息。

叹息于他们的怀才不遇,更叹息于肉食者的识人不明。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难道不是你我士人最大的悲哀吗?”

说到这里,糜旸果真发出几声如鳄鱼般的叹息。

就是最近天气太干燥,不然糜旸不介意再流出几滴鳄鱼式的眼泪。

哎,穿越久了,演技大大退步了。

不过哪怕糜旸的演技大不如往,可由于他的话道出了当世士人心中最大的悲切,也成功了引起了满宠的共鸣。

糜旸是世家子弟,满宠也是世家子弟,两人的“阶级”是一样的,能不有共鸣么。

听完糜旸的话后,满宠脸带悲切的为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直接喝了下去。

寒门学子常常羡慕世家子弟的起点高,但正如糜旸所说的那般,当世的世家子弟,也不是事事顺心的。

例如一位世家子弟再有才学,若得罪了统治者,那不要说他,恐怕他的家族都会受到牵连。

远的例子就不提了。

就在数十年前发生的,让无数世家子弟哭爹喊娘的两次党锢之祸,满宠可是亲身经历过的。

可对于这一点,世家子弟又有什么办法呢?

哪怕你才能再高,得不到统治者得重视,那也只能一辈子默默无闻,甚至还会陷入颠沛流离的境地。

这一点,孔子当年不就用自己周游七十二国的经历证明了吗?

见满宠成功被自己调动情绪,糜旸主动为满宠斟了一杯酒,继续蛊惑道:

“为不让你我这样的子弟,有怀才不遇之痛,故而孤才想设立考试选拔士子的制度。

只要这种制度一旦施行,对天下学子的好处,满君难道看不出来吗?”

在糜旸说到这点时,满宠的神色变得越发期待起来。

他怎么会看不出来吗?

以往通过考试的方式提拔世家子弟,大多是君王的个人行为,这种方式受到君王个人喜好的影响太大,根本对世家子弟就不公平。

奏对让君王满意还好,要是不满意,别说能不能入仕,被直接拉出去砍了都有可能。

在满宠看来,这无疑是对世家子弟的一种戕害。

可一旦将考试选拔学子的行为制度化、公开化,那局面可就大大不同了。因为到了那一刻,天下间的世家子弟,势必会群起踊跃参与这样的选拔。

人一多,无论是哪位帝王,都不可能再亲自主持这类事宜。

很可能的就是,帝王会让九卿之一,或者专门设立一个官署,来主持这类大事。

毕竟既然有考试,就必然有试卷,几千人乃至数万人的试卷,需要一个庞大严密的机构来审阅批改。

这就保证了天下的世家子弟,不会因为帝王的个人喜恶,而丧失入仕的机会。

单单从这一点来说,就已经让满宠心动不已。

最重要的是,通过考试选拔学子入仕,这是比察举制还有利于世家子弟的制度。

因为察举制对寒门子弟不公平,但对许多世家子弟来说,也不公平。

毕竟每年的名额就那几个,世家子弟众多,他们也不够分呀。

而一旦通过考试选拔学子入仕的话:

对于从小精通经义的世家子弟来说,他们会惧怕任何书面形式的经书问答吗?

对于从小跟随家中长辈历练的世家子弟来说,他们会惧怕任何书面形式的策论吗?

自然是不惧怕的。

相反的他们定然跃跃欲试。

在想通这些后,满宠现在心里想到的都是科举制对世家子弟的好处,而且这好处比所谓的九品中正制更大。

这样的科举制,满宠又怎么可能不倾心支持。

满头白发的满宠,激动的站起身对着糜旸连续三拜。

满宠激动地,言语都开始不顺畅起来。

“宠,宠代天下学子,先行拜谢大将军。”

满宠的这副姿态,无疑证明了他成功被糜旸提出的科举制所打动,并且愿意倾力协助糜旸完成这项壮举。

看着七老八十的满宠,一副激动无比的样子,糜旸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难道不知道活字印刷术、糊名制度这些可以改天换地的先进产物吗?

哦,他的确不知道。

那就不奇怪了。

达到目的的糜旸,心中暂时收起对满宠的吐槽,他也“激动”地起身握住满宠的手,然后对着他说道:

“孤之发心,原本只愿天地知。

可一个人为天下学子谋福祉,实在是一件太过艰苦的事。

孤只希望满君能与孤并肩,一起让天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若此事能成,百年后史书之上,满君当与孤并传也!”

满宠不知道糜旸曾经也对某人说过并传之语。

在听完糜旸的话后,本来就激动的满宠,直接颅内高潮了。

满宠现在心里都在想着,将来自己在史书上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了。

不敢说比肩圣人,至少与董仲舒齐名是没问题的。

想到这满宠的脸色愈发潮红。

从今日起,谁阻挡科举制的施行,谁就是他满宠的生死大敌。

“大将军请放心,只要大将军不嫌弃老夫年迈,老夫日后一定追随在大将军左右,为大将军的大业鞍前马后!”

在满宠看来,糜旸要实行科举制绝不是他表面上说的,单纯为天下学子谋福祉。

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要科举制能够顺利推广下去,糜旸作为科举制的首创及维护者,估计会得到天下大部分士子的效力。

军权在手,又在谋划天下人心,大将军所图的是什么,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这才正常。

世间哪有真心为天下者。

感觉到再次找到明主的满宠在平复下心情后,对着糜旸一拜道:

“科举制虽乃是旷世之举,可人心向来诡谲,此事宜缓不宜急。

还望大将军切莫心急,宠会尽快用心筹划这一事,待有一初步章程后再献于大将军审阅。

宠亦会勾连相熟世家,让他们一同支持大将军这一壮举。”

满宠的劝谏正合糜旸心意。

他还担心满宠太心急呢。

糜旸对着满宠言道:“满君所言甚是,孤会等着满君的好消息的。”

说完这句话后,糜旸便让满宠先好好歇息,日后有时间他会再来寻满宠。

在满宠依依不舍的目光下,糜旸走出了大帐之外。

糜旸一走出大帐外,便见到了一直守在帐外的姜维。

在见到糜旸出来后,姜维连忙对糜旸行礼。

心细的姜维在对糜旸行完礼后发现,糜旸从帐内出来后,脸上挂着怎么也掩饰不住的喜色。

这让姜维感到有些奇怪。

在姜维看来,糜旸今日很可能是来劝降满宠的。

只是哪怕成功劝降了满宠,满宠的投效,值得糜旸这么开心吗?

姜维好奇的神色,当然瞒不住糜旸。

不过糜旸也没解释什么。

他的幼麟哪里知道,他今日进入满宠帐内,谈的乃是一件利在千秋,足以改天换地的大事。

这件大事有了初步进展,哪里会不让糜旸感到十分愉悦呢?

糜旸让姜维在前方带路,他则是脚步轻快的跟在姜维身后,心中在继续想着科举制的一些重要章程。

糜旸知道满宠方才会那么激动,是因为在他看来,科举制乃是大大有利于世家豪族的一项制度。

从当下的天下局势来看,满宠想的也并没有错。

可惜满宠不知道的是,糜旸既然敢在这时候提出科举制,那就说明当下他有控制科举制按照他设想发展的底气。

之前的糜旸之所以不建议刘备施行科举制,原因就在于之前的大汉,之前的糜旸,并无十足的把握可以控制科举制的走向。

暂时没把握控制,那就宁愿先不提出来。

方才糜旸在帐内对满宠说的那些话,也是在刻意加深满宠心中对科举制的期待。

他就是要让满宠以为,科举制是一项单纯利于世家豪族的制度。

只有如此,糜旸才能以满宠为突破口,让天下的世家豪族渐渐接受科举制的存在。

万事开头难。

要想改革成功,绝不是要自己一人费力的推着天下走,那样很累,且失败的风险太高。

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让天下因为利益的驱动,主动推着糜旸去施行改革。

如当初在梁州的均田制一般。

科举制是一项利于世家豪族的制度吗?

从短期来看,那自然是的。

可一旦等活字印刷术推广开来呢?

用数十年的时间以无上的军权,为科举制保驾护航,将来有世家豪族哭的时候!

第317章 君臣无仪 倚天落地第617章 着目潼关 骑虎难下第52章 魂断郁陵第660章 山野忠义 歹毒用心第525章 拿捏孟达 作乱扶凤第七百七十一章 贺齐顿兵 赠我富贵第194章 五大纲领 强军将成第136章 亲军相争 龙虎相对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变 传檄州郡第581章 心累糜旸 速召丞相第221章 丕鹅丕鹅 益北云动第536章 两大安排 艾维相随第580章 福至心灵 排除正确第489章 曹真咆哮 刘晔黯然第667章 兵刃同当 尊荣同享第七百七十五章 孙权猜疑 密诏杀吕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250章 满堂变色 武当封拜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杀鸡儆猴第668章 五美诸葛 重启相国第253章 优势明显 夏侯请战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读,求票)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强攻阳平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474章 先破一军 君可行也第528章 凌视关中 兵起淮南第667章 兵刃同当 尊荣同享第285章 桃园之约 魏军开拔第5章 糜旸献策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陈仓阻敌第73章 噫兴!噫兴!(三更,求追读)第589章 惶恐弥漫 双壁相会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杀鸡儆猴第201章 扰乱视听 魏延皱眉第63章 忠义贯金石,赵子龙(追读呀,票票呀第583章 连杀敌将 赵云神威第303章 无声呜咽 为你拜年第528章 凌视关中 兵起淮南第512章 惨烈守城 马超伤重第483章 二人相疑 风雪仗兵第422章 多智雍闿 上元夜袭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烧张府 老而弥辣第440章 执意出兵 神威再临第651章 逃难之马 孙问荆州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无忧 忧在荆州第74章 取糜旸首级,赏千金 (求追读)第369章 人生抉择 喊杀震天第303章 无声呜咽 为你拜年第411章 王平为辅 二蛮呆滞第七百三十九章 两将合谋 可抵糜旸第588章 连破七寨 天大笑话第673章 汉皇不豫 传召百官第66章 关平请命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584章 大才入网 孔明遗憾第631章 猎虎为食 三方奔逐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332章 贤妻在内 邺城铁贩第330章 断翅而亡 蠢货孟达第81章 先破鹿鸣,再枭羽首 (求追读)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请和 顺水推舟第38章 司马懿的毒计第492章 悬釜而炊 汉人自强第190章 隐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章 先斩后奏第363章 热脸白贴 整改大军第291章 第二战场 以身为饵第528章 凌视关中 兵起淮南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龙相见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国家 壮哉仲容第185章 魏国柱石 灵前悲诉第161章 那年初见 拦马自荐第366章 何为冠军 虎吞敌人第241章 陆续撤军 董允失态第167章 糜旸北归 子瑜求和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读)第60章 蛮王沙摩柯(求追读,求月票)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推两本书第242章 顺天行诛 遍观战报第567章 三人密谋 请敌赴死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东震动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抬头第440章 执意出兵 神威再临第452章 泄我行踪 一律皆斩第561章 火烧合肥 江东野望第六百九十一章 两份供状 鱼入网中第637章 天命谓何 去逆就顺第385章 有人将死 三日已到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为何第198章 杀伐祥瑞 今日猎狐第611章 征集粮草 孤城长安第202章 文长心思 无畏丁奉第335章 脱衣负荆 箭慑张郃第441章 以快打快 两军相遇第522章 上头刘备 句句昭烈第510章 不战取胜 孙礼寒心第69章 真吾制胜之地也 (求追读,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