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关平请命 (啊!追读呀,票票呀!)

第66章 关平请命 (啊!追读呀,票票呀!)

当糜旸说出来那句“适足以为我奉也”时,旁人不说,于禁与关平二将似乎都已经察觉出了糜旸的目的。

糜旸想要主动出击!

糜旸的这个想法,令于禁皱眉,关平扬眉。

于禁往日在曹操麾下,就是以威严毅重受到曹操信重的。

故而在曹操麾下的五位外姓良将中,于禁的领兵观念最为保守,他的领兵方略也是先以守为主。

而关平就不同了,他自小跟随在关羽身边,在他成长的环境中,刘备的实力已经渐渐强大。

故而那时只有关羽打别人的份,跟随在勇往直前的关羽的身边的关平,他的带兵理念也因为这种影响,变得无限趋近于以攻为守。

于禁与关平两人不同的打仗理念,导致他们对糜旸如今想主动出击的想法,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但是于禁并没有一开始就对糜旸的这个想法提出异议,性格持重的他,还是想先听听糜旸是因为何才有了这种想法。

于禁看向糜旸,他开口问道,“主簿方才所言知晓孙桓之弱点,可否为吾等解惑?”

于禁猜测糜旸之所以会想主动出击,可能就是如他方才所说的那般,他知晓孙桓的弱点。

既然如此,于禁想要先听听看,糜旸说的他所知道的孙桓弱点是什么。

而在场的诸将,在听到于禁的这个提议后,脸上也都浮现了浓厚的兴趣。

了解孙桓的弱点,不仅可以让他们心中对孙桓的畏惧心理减少,还有利于他们接下来对敌。

而糜旸也深知这点,因此他并不忌讳的对在场诸人说起他对孙桓的了解来。

“据我所知,孙桓此来必立功心切。”

“孙桓虽年少就在江东闻名,且因为宗室出身受到孙权信用赞誉。

但因其年轻,他身上并无功勋在身。

无功而被拔擢为都尉,这让孙桓在江东一直饱受当地士族非议,言其乃是幸臣尔。”

“这一点,让孙桓一直心中愤愤不平,常有通过立功来洗涮身上非议的想法。”

孙桓父亲孙河,本就是孙坚族子,他早在孙坚时代就已经跟随孙坚四处征讨。

后来孙坚战死,孙策于微末创业之时,那时也只有孙河与吕范两人跟随他身边不避艰难,尽心服勤。

再后来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承继江东。

因为孙权年幼,当时孙氏宗族中的大将如孙暠、孙辅等对孙权不服,一个想造反,一个私下联络曹操引为外援。

这也导致了当时的孙氏宗亲,对孙权的统治大多都表示不满。

就在那时的危难时刻,同为孙氏宗亲且手握重兵的孙河站了出来力挺孙权,才让孙氏宗亲渐渐开始服从孙权。

故而孙权对孙河一直很感激。

而孙河后来因为横死,也让孙权倍感惋惜。

孙河虽然死了,但对于这样的宗室重臣,他的遗泽一直在庇护他的后代们。

因此庇护,孙桓年纪轻轻就可以受到时人的赞誉。

因此庇护,孙桓未立任何功勋就可以成为一军重将。

但同样的,在上一辈庇护下所得到的任何成就,在没有自身功勋作为基石的情况下,那势必会带来无数非议。

在当世,士人的非议足可以杀人。

更何况江东士人一向就与孙氏不对付,受到百般非议的孙桓,心中早就想立功洗刷这种屈辱。

其实糜旸对孙桓知道的这么清楚,并不是完全因为他是穿越者的身份,毕竟很多内幕是史书中不曾记载的。

这一切是徐详告诉他的。

当初徐详在写完给孙权的信后,糜旸在南下时就将其带在了身边。

糜旸答应为徐详保住一条命,除了这是他与徐详所做的交易之外,更重要的是,糜旸看重徐详的身份。

徐详身为江东都尉,且又是孙权的心腹近臣,故而他对江东诸将一定知之甚详。

糜旸特意保了他一条命并将其带在身边,就是让其将他所知道的江东诸将的秉性,过往,经历乃至于他所知的所有江东内幕都写下来告诉他。

俗话说,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徐详也是江东士人,一向与江东淮泗将领及孙氏宗亲争权夺利的他,对这些人的了解可谓是如数家珍。

这可比任何史书都详细多了。

徐详也自知他此生无法回江东,故而为糜旸办起事来尽心尽力。

在不久前,徐详将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写成了一本书交给了糜旸,糜旸还特地为这本书命名为《讨孙宝典》。

这段时间来,将江东当做主要对手的糜旸,就日夜在翻阅着这本书。

若无这份宝典,糜旸也无法对孙桓那么了解。

在说完这点后,糜旸接着说道,

“而且孙桓虽被孙权谬誉为“宗室颜渊”,但其性格并不如颜子那般谦退有礼,反而颇为急躁,骁悍冲动。”

“孙桓本人立功心切,加上他性格冲动,如今他率数千精兵前来,优势在彼,其心心骄,如此性格,当为制胜之机。”

历史上夷陵之战时,刘备发前锋来攻孙桓。

那时刘备手下军力强盛,满山都是汉军,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孙桓竟然还敢分兵,亲自带领不多的兵马前去进攻刘备的前锋。

这足以说明孙桓性格不够稳重,这样性格的孙桓,怎么会不对兵力不多的公安起轻视之心呢?

在糜旸说完他的分析后,在场众人的脸上都浮现了喜色。

自古以来,主将轻敌都是大忌。

如今孙桓若真如糜旸所说的那般,性格冲动并且轻敌,那么他虽然带数千精兵前来,但未必不可敌。

而在糜旸说完后,关平已经满脸激动,他当即请命道,“糜督,孙桓此来,当可击之。”

场内的诸将校在听到,关平向糜旸提议主动出击时,因为糜旸的分析,此时他们的脸上也不再有忧惧之色,反而有些人脸上如同关平一般跃跃欲试。

在这个时间节点的荆州军,在关羽的领导下,对外战争大体上都是赢得。

在这样的影响下,现在他们的心气普遍都不低。

方才他们只是对孙桓不了解,加上心中想到江东后续大军之众,心中才会有忧惧。

但关平的请命则引起了于禁的反对。

于禁转头对糜旸进言道,“虽依主簿所言,孙桓轻敌孙军乃骄兵,但凡战都无必胜之理。

吾等当今因以守城为要,无须冒险出城与孙军前锋交战。”

“若胜,那自然是极好。”

“若败,则我军守城兵力将会损伤,且军中士气将大降。”

“还望主簿三思。”

(本章完)

第587章 赤龙翻滚 以快打慢第490章 担忧生乱 密林惊遇第249章 宴无好宴 费祎挺身第62章 校场比斗(追读呀,票票呀)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袭博望 公安调兵第529章 伯言挂帅 智分敌势第400章 刘晔献计 备兵十万请假一天,调整心态第642章 丕鹅离世 天不祚魏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450章 谋攻祁山 吴懿愤慨第328章 蒋济送信 百年基业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七百零九章 先发制人 陆逊破局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约 平分荆州第358章 弃市震慑 马谡阻奏第491章 险恶用心 卧龙大笑第371章 身死族灭 孤即梁州第307章 云长晕厥 玄德得讯第441章 以快打快 两军相遇第15章 糜旸的野望第388章 满殿皆惊 帝王举剑第七百七十章 蒋济良谋 当斩则斩第562章 战局已变 召唤孙权第106章 公安内应第69章 真吾制胜之地也 (求追读,求票)第139章 东三动乱 援军已到第19章 名为参军,其实帅也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280章 惟贤惟德 孟起拜服第336章 一胜一败 张温到来第46章 吾师,卧龙诸葛公第336章 一胜一败 张温到来第233章 人生赢家 魏帝咆哮第438章 刘禅叩头 谁家天下第595章 场外大援 弘农杨氏第54章 你不去,谁去(求追读,求各种票)第472章 三方势力 孔明孔明第143章 双壁合兵 十万俱灭(5000字!)第314章 君臣相见 帝王嘱托第104章 吕蒙密计 天助孙氏?第20章 糜暘的隐患第292章 正奇变幻 魏延奋命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133章 陆逊自荐 内乱将起第148章 辅政之选 抚髯定婿第379章 百姓欢腾 暗流涌动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强攻阳平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第120章 江东援军(十更,求首订!)第11章 关羽的欣赏与意外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敌骑第661章 刘晔悲喊 元旦终至第132章 忍辱负重 反客为主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举事 出师有名第147章 高台受赏 升阶封拜(5000字)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100章 三江失败,今晚休息一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为贺表 实为毒药第188章 蜀中双英 西城会面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无忧 忧在荆州第212章 班底雏形 突闻噩耗第45章 以人为本(求追读,求票)第2章 当为班超第85章 宁为玉碎(四更求追读)第64章 公安大拆迁(求追读,求票票)第257章 曹家千里 万余铁骑第213章 人心莫测 扇动翅膀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约 平分荆州第六百八十三章 于无声处 乍见惊雷第133章 陆逊自荐 内乱将起第34章 武力爆表的关平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变 传檄州郡第505章 万人空巷 赤脚寻报第317章 君臣无仪 倚天落地第317章 君臣无仪 倚天落地第208章 车骑感叹 曹丕亲临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旸枷锁 避实击虚第485章 孙礼救场 惨不忍睹第450章 谋攻祁山 吴懿愤慨第655章 定下国策 孙登妙用第74章 取糜旸首级,赏千金 (求追读)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谋 再效班超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问吕岱 扭曲事实第101章 将帅失和 (再来追读!)第127章 糜旸之信 有师西来(4000字!求票,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东第566章 动则灭国 瘫软于坐第309章 回光返照 人力有尽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亲斟第486章 诸葛回军 心有灵犀第126章 孙权帅旗 不纳良言第166章 糜旸三问 女主终现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蛮?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旸好毒第322章 又爱又忌 何人镇宛第188章 蜀中双英 西城会面第555章 先震刘封 再杀满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