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威风海量 视而不见

今日刘备在刘邦灵庙内做出的处罚,不仅让一众汉臣感到诧异,就是身为穿越者的糜旸,也不禁在心中悄悄为刘备竖了个大拇指。

虽说若从后世的角度看,今日刘备的处罚,未免有些过于“残酷”。

但刘备再如何仁义,他到底还是封建帝王。

对于封建帝王来说,他要表明贤德的方式唯有一种——有功重赏,有罪重罚。

面对一些不可被称为人的禽兽,更无须担心手段是否会过于“酷烈”。

可别忘了刘备是大汉的帝王,两汉的帝王是最信奉“大复仇”思想的。

就是诸葛亮也未对今日刘备做出的处罚,有着任何异议。

或许这么说吧,要是让诸葛亮来对刘晔及曹氏宗亲做出处罚,诸葛亮的手段比起刘备并不会宽容上多少。

“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

这句话,是当年诸葛亮制定《蜀科》的主旨之一。

尽管《蜀科》的具体内容并未流传到后世,但历史上记载着一件事,从侧面证明了诸葛亮以此主旨制定出的《蜀科》有多么严厉。

法正以睚眦必报闻名三国,可就是法正这样性格的人,在看到《蜀科》的内容后,都觉得诸葛亮太过酷烈了.

蜀中至今有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政治清明局面,可不是诸葛公跟人讲道理讲出来的。

待群丑皆被拖出了刘邦灵庙正法之后,刘备便正式带领着众汉臣,对着高居灵庙中央的刘邦牌位连拜了三拜。

行过大礼之后,刘备与刘禅齐齐上前将手中的长香插在了刘邦牌位前的香炉之中。

刘备与刘禅身为刘氏后人,更身为今汉的帝王与储君,他们为刘邦上香告祭本就是符合礼法之事。

可接下来刘备说的一句话,却让灵庙内的众大臣再次惊讶。

“益德、孔明、子晟。”

待唤出这三人的名字后,刘备转身看向这三人继续言道:

“你们亦上前为太祖上香。”

刘备话音刚落,张飞、诸葛亮、糜旸三人都立即抬头震惊地看向刘备。

在当世于祖庙内,为帝王上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上的。

特别是在众臣的面前。

上香的目的在于告祭,亦有着请求先人英灵作出指示的目的。

而刘邦的身份在大汉中是至高无上的,按照礼法,通常情况下今汉能有资格感悟刘邦英灵的,唯有刘备与刘禅二人。

刘备身为帝王,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那么刘备为何还要有此要求呢?

当心中的这个疑惑浮现后,有些熟知历史的大臣,渐渐猜出了一些端倪。

大汉四百年以来,当臣子拥有某种特殊的身份后,便可以有资格告祭刘邦。

那种身份称为——辅政大臣!

猜出刘备用意的部分大臣,纷纷用羡慕的目光看向张飞、诸葛亮、糜旸三人。

可羡慕归羡慕,那些大臣心中却没有嫉妒的情绪。

因为让张飞、诸葛亮、糜旸三人成为刘备去世后的辅政大臣,他们是服气的。

张飞、诸葛亮、糜旸三人也不笨。

别人能猜出的事,他们没道理猜不出。

故而在震惊之后,他们三人便依次上前告祭起刘邦。

当排在最后的糜旸告祭完刘邦后,刘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有着糜旸三人在,大汉至少还可昌盛数十年,重新一统天下更是一件可以深深期盼的事。

待糜旸退回臣子的行列中后,刘备转身看向深处在灵庙内的众大臣,他笑着说道:

“今夜元旦宴会,诸君要威风海量!”

刘备的笑容感染到了灵庙内的一众汉臣,沉重的神情在一众汉臣的脸上慢慢消失。

既问罪已毕,接下来自然当论功了。

由于在前往长陵的路上耗费了不少时间,故而一众大汉君臣并未歇息多久,就迎来了夜色的降临。

当天空中的最后一抹光亮消失在天际,长陵内外瞬间出现了新的亮光。

一把把早就准备好的火把,在忙碌的内侍手中被点燃。

一盏盏洋溢着喜气的灯笼,在往来的宫女手中被高举。

当数之不尽的火把与灯笼被聚拢在一处时,它们共同发出的亮光,足以将整座长陵照的宛若白日。

一座高达十数丈的高台,静静地矗立在刘邦的陵园之外。

高台位于刘邦的陵园与先汉功臣陪葬墓群之间。

若他们真在天有灵的话,那么借助着亮如烈日的火光,他们一会是能清晰的看到高台上发生的一切的。

早就换好常服的一众汉臣,在夜幕刚刚降临的那一刻,就已经纷纷来到了高台之下。

由于宴会尚未正式开始,故而一众汉臣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着。

或许是谈到什么高兴的事,又或者想起今日白间长安百姓对大汉的真心祝福,许多汉臣口中不断地传出开怀的笑声。

而作为大汉大将军的糜旸,他的身边却鲜少有人聚集着。

不是糜旸人缘不好,是糜旸当今的身份,与许多大臣不在一个档次上。

追封关羽为王的事件后,更让许多汉臣心中对糜旸的敬畏情绪多上了不少。

就连糜旸的许多嫡系部下,他们也都宁愿自己聚在一起,而不主动向糜旸靠拢过来免得拘束。

不过倒也不只是糜旸得到了这番“冷遇”,张飞与诸葛亮的境况与他差不多。

只不过相比于性情恬淡些的糜旸与诸葛亮,张飞的性格可就直接多了。

既然旁人不来主动找他,那他就主动找别人。

只见张飞一只手捧着酒壶,一只手拉着无奈的赵云,在三三两两的人群中不断穿梭着。

在他二人的身后跟着拉着一车美酒的糜忠。

每当来到一处人群聚集的地方,张三爷先标志性的大笑几声,然后就以各种理由开始劝酒。

许多大臣实在没想到,张三爷竟会如此主动。

可面对着张飞的劝酒,哪怕是糜旸也得硬着头皮喝下,更何况他们呢?

在张飞不断往来穿梭的时候,已然有不少汉臣的脸上浮现了醉意。

得亏赵云在一旁死死拉着张飞,不然在刘备还未到来之前,恐怕就得有一部分汉臣,直接被张飞给灌醉了。

在看到张飞吹胡子瞪眼,与着魏延比拼酒量之时,糜旸就将关注的目光,从那处转回到了身旁。

他的身旁,有着他的妻子与儿子。

看到糜旸目光的回来后,关嫣似打趣,又似抱怨地说道:“妾以为夫君都忘记了,我与澄儿在的事了。”

听到关嫣的这句话后,糜旸的脸上不可避免地浮现了愧疚的神色。

近年来他忙于军务,实在鲜少有时间陪伴妻子。

说句扎心的实话,糜旸也是在收复长安后方才想到,他的儿子竟然都能打酱油了。身为大将军,糜旸自问对大汉是无愧的。

但身为夫君,人父,糜旸却不敢如此自问。

糜旸并未正面回应关嫣的话,他只是直接从关嫣的怀中,将小糜澄给抱了过来。

小糜澄生于章武二年,按年岁算的话,小糜澄今年都将近五岁了。

或许是一年未见糜旸,故而当小糜澄落入糜旸的怀中后,他显得有些拘束。

可在糜旸逗弄了一会他后,由于血脉的联系,小糜澄很快就跟糜旸熟络了起来。

一声声银铃般的笑声,不断从小糜澄的口中发出,而这些笑声听得糜旸的心都快化了。

看着糜旸与小糜澄之间欢乐的模样,关嫣的脸上也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

趁着糜旸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关嫣似是不经意间提起一件事道:

“随着澄儿渐渐长大,近来府上多了许多拜帖。

那些拜帖大多是当世宿儒发出。”

初次闻听这件事,糜旸不免一愣。

世人都知道他常年不在府中,那么那些宿儒的拜帖,就不可能是为了拜访他而发出。

至于若不是他的话,他的父亲糜芳、兄长糜忠,想来也得不到那些宿儒的青睐。

在排除掉这些选项后,那些当世宿儒是为了谁而发出拜帖,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了。

不就是为了他怀中的小糜澄吗?

而那些宿儒会有这个举动,也不难理解。

五岁,是当世名门子弟应当授学的年纪。

糜澄身为糜旸的嫡长子,他的身份自然是不同寻常的。

而若是能成为糜澄的座师,那么无论对自身,还是对自身的家族来说,都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

正所谓天地君亲师。

沉思了一会后,糜旸低声问关嫣道:“那些宿儒出身大多是哪里的?”

糜旸不是政治小白了,现在的他任何事都会想的更深一些。

似乎早就预料到糜旸会这么问,接下来关嫣向糜旸报出了一串准确的数据:

“截止昨日,关西世家的拜帖三十五份,荆州世家的拜帖十二份,益州世家的拜帖三份。”

听到关嫣报出的准确数据后,糜旸不由惊讶。

ωwш ttκΛ n C○

这叫一些?

要知道每一份拜帖,都是一位宿儒发出,而每个世家背景的宿儒又能有多少。

最重要的是,关嫣来至长安还不到一个月呀!

看来糜旸方才还是小瞧了,他如今在追寻权力的人心中的分量。

只是三份益州世家的拜帖是怎么回事?

当年益州世家彻底一蹶不振,不就是被糜旸的伯父糜竺搞得吗?

这。

糜旸只能在心中暗暗感慨一句:利益的确会让人忘记一切。

同时糜旸也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拜帖只会越来越多。

“全都婉拒。”

没有过多犹豫,糜旸就说出了这句话。

糜旸并无不该有的心思,所以他也不会让不该有的心思,有在他子嗣身上生根发芽的机会。

糜旸的决断,让关嫣婉婉点头。

她之前就不难猜出糜旸会做出这样的决断,可身为糜旸的妻子,她必须要将这件事请示糜旸。

可在点头之后,关嫣又随即问道:

“那澄儿的授学师傅,该选择何人?”

面对关嫣的这个问题,糜旸登时就不假思索地说道:

“想我乃扶风名门法氏之徒,自幼学习《欧阳春秋》,我.”

糜旸的话还未说完呢,他就看到了关嫣的脸色正慢慢变得晦暗起来。

关嫣的这副脸色好似在说——你是在怀疑澄儿不是你的亲生儿子吗?

枕边人的未言之意,糜旸又岂会不懂。

就是读懂了,糜旸才感觉到自己好像被最亲近的人羞辱了。

他的经学,很差劲吗?

扪心自问一下后,糜旸感到有些羞愧难当。

而刚刚反应过来的糜旸,也理解了关嫣的心情。

为人亲母,定然会十分看重孩子的教育问题,这可以说是关乎孩子一生的大事。

见糜旸打消了“坑害”宝贝儿子的想法,关嫣又将询问的目光看向了糜旸。

她可以理解糜旸因其他考量,而否掉那数十位宿儒的做法,可小糜澄求学在即,糜旸也必须要为他物色好一个好老师。

看到关嫣的眼神后,糜旸重重地亲了怀中小糜澄肉嘟嘟的脸蛋一口,然后笑着说道:

“你勿忧,为父心中已有合适的人选。”

糜旸的话终于让关嫣脸上重新浮现笑意,可正在她要进一步询问糜旸之时,长陵内外却响起了悦耳的礼乐声。

这礼乐声响起之后,大量的礼官纷纷来到高台之下。

礼乐声与礼官的出现,让还在与魏延斗酒的张飞登时就扔下手中的酒壶,朝着礼官的所在走去。

不止张飞,高台下的所有汉臣都停止了高谈阔论的举动,他们如张飞一般朝着礼官的方向汇聚着。

见到这一幕后,糜旸起身将怀中的小糜澄交到关嫣的手中。

随后糜旸便来到了众臣汇聚的前列站定。

大量的礼官游曳于汉臣之中,为着在列的汉臣安排次序。

而身为礼官之首的太常许慈,本该最应该维护礼法的许慈,在见到糜旸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竟然自发地站在张飞身后时,他却当做没看见一般,径直从糜旸的身旁走开。

那日之后,他对糜旸的一切行为都没有意见。

等到礼官仔细的审查了一遍诸汉臣站定的次序“没有”问题后,得到禀报的许慈当即高声喊道:

“章武六年至。

宴起!”

属于大汉的狂欢时刻,来临!

第448章 烈焰封场 变生肘腋第465章 以己谋人 上方奇谋第244章 武担山下 山呼万岁第223章 火在水上 团团包围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七百一十章 数日之差 力排众议第七百四十三章 蛇欲吞象 魏爷来也第630章 后发制人 出兵追击第215章 鹰揚不揚 深夜密谋第102章 孙权要睡不着了(再来追读!)第143章 双壁合兵 十万俱灭(5000字!)第404章 笔为雷霆 北方有变第84章 于禁的心思(四更求追读)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骂战 善诛人心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52章 魂断郁陵第400章 刘晔献计 备兵十万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仪出城第529章 伯言挂帅 智分敌势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后方 吴军一败第22章 出狱第449章 吕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战便战第92章 马上君王(求追读!求票!)第400章 刘晔献计 备兵十万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问吕岱 扭曲事实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七百零九章 先发制人 陆逊破局第468章 以命换命 一箭入体第86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读!)第349章 杯酒释权 唯一主宰第344章 返回南郑 法邈五问第241章 陆续撤军 董允失态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举事 出师有名第593章 郭淮计策 联吴抗汉第334章 你方先来 以牙还牙第108章 糜旸醉钓 欲者上钩第327章 卑微上贡 私下任务第482章 学习糜旸 兴奋姜维第33章 谁敢杀我?第129章 温酒相会 糜旸斥孙第七百六十六章 疑为贺表 实为毒药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遗臭万年第616章 反间疑云 你真该死第317章 君臣无仪 倚天落地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变 传檄州郡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袭博望 公安调兵第253章 优势明显 夏侯请战第292章 正奇变幻 魏延奋命第535章 张郃曹彰 轮番上场第179章 虎贲校尉 刘禅心思第240章 曹魏国力 长安异动第559章 军向上邽 淮南之变第205章 穷途末路 坐血拜谢第578章 非死不退 剑履上殿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坚 不想陪葬第485章 孙礼救场 惨不忍睹第326章 州泰献策 孙权惶恐第七百章 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张昭叩阙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机密 三问三答第188章 蜀中双英 西城会面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402章 内抚生民 外讨不臣第453章 将帅不合 骆谷魏军第293章 虎侯再动 木人承渊第569章 曹彰发笑 魏军升天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举第570章 奋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读)第502章 万钧汉水 齐灌魏营第465章 以己谋人 上方奇谋第6章 此路不通第626章 忠臣多多 杨仪咆哮第671章 仪同三司 拜大司马第506章 敬告太庙 北伐檄文第447章 残酷当世 剑鸣长空第490章 担忧生乱 密林惊遇第六百九十六章 鹰击长空 送天将军第334章 你方先来 以牙还牙第626章 忠臣多多 杨仪咆哮第62章 校场比斗(追读呀,票票呀)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读)第251章 董允献策 法邈制延第622章 汉帝惊叹 掘其根本第六百八十三章 于无声处 乍见惊雷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410章 五略引赞 马谡请战第249章 宴无好宴 费祎挺身第640章 以假乱真 惊死贾诩第105章 糜旸埋下的种子第18章 荆州不能丢第500章 锦囊妙计 突围而出第634章 宛若游龙 惊为天人第147章 高台受赏 升阶封拜(5000字)第六百七十七章 莅临京口 孙权反击第365章 南郑耀武 大变之兆第551章 二擒满宠 糜旸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