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跋扈

为自己搏一把?严嵩颇为讶然的看着严世藩,晚年得子,而且膝下就此一子,再加上严世藩自幼聪明机灵,自小颇受他溺爱,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他才和煦的道:“为父在南京与胡万里来往颇多,有目共睹,此番胡万里一举歼灭朝廷四万水师,皇上必然雷霆震怒,如今避祸尚且不及,东楼何以还要去东兴港?”

“父亲,朝廷乘胡万里征安南之机征剿东兴港,实是一步臭棋,臭不可闻。”严世藩毫无顾忌的说道:“如今东南沿海数省包括南直隶在内的水师精锐以及战船损失殆尽,东南海防已是形同虚设,朝廷此时若如再与东兴港交恶,必然东南糜烂,天下动荡。

当务之急,是要稳住东兴港,保住东南局势不恶化,朝廷才有余力徐徐图之,孩儿去东兴港是想促成胡万里与朝廷议和,为父亲争取议和的差事,如此,不仅可以尽去嫌疑,还能建功。”

“好胆识,看的也透彻。”严嵩微微颌首道:“东楼何以就如此肯定胡万里会与朝廷议和?”

严世藩微微一笑,从容道:“孩儿虽然不清楚东兴港的实力,但东兴港崛起时间毕竟不过数年,且又值大力开发之初,胡万里需要时间开发小琉球。”

缓缓的呷了口茶,严嵩才斯条慢理的说道:“天心难测,议和未必能投皇上所好。”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东楼尚且不知。此番前去福州主持战事的是礼部尚书夏言和王廷相,与东兴港议和。论不到为父。”

竟然是夏言和王廷相在福州主持战事?严世藩听的一呆,这才急道:“难道除了致仕,别无他途?”

“先下去吧。”严嵩说着暗叹了一声,半生谨慎,却偏偏在胡万里身上栽了如此大一个跟斗,这次怕是不得不冒险了。

月港,随着五艘悬挂着东兴港海魂旗的风帆战舰缓缓的驶进月港海面,整个月港立刻为之轰动起来。不少商贾百姓船员水手纷纷涌往码头亲眼观看,见的五艘风帆战舰确确实实的停泊在海面上,一个个心里才真正踏实,放下心来,看来东兴港大捷传言不虚,月港陆路关卡尚且不敢说,至少水路已经畅通无阻!

被朝廷水陆两路封锁了大半个月。滞留在月港的商贾百姓可谓是度日如年,如今见的解封,自然是欢欣鼓舞,大街小巷,茶楼酒肆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最郁闷的要数夏言了,原本他以为胡万里会登岸。在谢家大院与他洽谈,哪知胡万里飞扬跋扈,居然让谢文昌通知他,在东兴港战舰上洽谈,他巴巴赶来月港与胡万里洽谈议和。已经是放下身段,倍觉委屈了。再去东兴港战舰上洽谈,就不是委屈,而是屈辱!

不过,此次洽谈不仅是关系到他自个的身家性命,也关系到大明东南海疆的安宁,即便是屈辱,即便是清楚胡万里这是刻意给一个下马威,他也只的捏着鼻子前往。

很快,夏言便在谢文昌的陪同下乘坐着小船来到胡万里的座舰下,望着高大的战舰,望着一门门黑洞洞的炮口,他心头说不出的感慨,他个人的屈辱,大明的屈辱,就是这种风帆战舰带来的!

两条绳梯从战舰上放了下来,谢文昌看了一眼有些失神的夏言,含笑道:“夏大人请罢。”

“爬上去?”夏言一愣,他穿的虽不是官袍,却也是大袖襟袍,爬上去成何体统?况且他连梯子都没爬过,更遑论这软梯。

见他面有难色,谢文昌微微笑道:“夏大人见谅,战舰高大,唯有如此,才能上去,不如在下先上。”说着便抓过软梯,手足并用攀爬了上去。

见谢文昌摇摇晃晃的向上爬,锦衣卫南镇抚司千户端木坚沉声道:“大人,胡万里欺人太甚,不见也罢。”

“闭嘴。”夏言轻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就爬个软梯?”说着,他便有样学样的往上爬,对于一般人来说,软梯都不好爬,就不用说养尊处优的夏言了,好不容易爬上了战舰,他一眼便瞧见甲板上摆放着一张长条桌,胡万里也是一身长袍翘足坐在桌旁满面含笑的望着他,丝毫没有起身相迎的意思。

“什么东西,得志便猖狂。”夏言在心里暗骂了一句,这才整理了下衣袍,缓步踱了过去,拱手一揖,含笑道:“长青虽改为武官,却还是不改书生本色。”

胡万里起身还了一揖,伸手礼让道:“夏大人请坐。”说着又吩咐道:“给夏大人看茶。”而后,他才漫不经心瞥了一眼不动声色立在夏言身后的端木坚,微微一扬下巴,道:“锦衣卫?”

端木坚在月港已有几日,当下也不讳言,拱手一揖,道:“锦衣卫南镇抚司千户端木坚见过胡大帅。”

胡万里微微点了点头,含笑道:“这一战,锦衣卫也算是帮了大忙,来人,给南镇抚司千户大人看座。”

这话端木坚有些不明所以,但明显是讥讽锦衣卫失误,他当即冷冷的道:“下官愚钝,不明白胡大帅所指何事。”

胡万里无心卖弄,不再理会他,看向夏言,径直道:“夏大人急着见本帅,不所有何要事?”

见他自称本帅,一副居高临下的口吻,夏言不由在心里暗自腹诽,面上却是挂着微笑,云淡风轻的道:“朝廷四万水师前几日前往小琉球,至今下落不明,还望胡大人见告详情。”

胡万里瞥了他一眼,道:“不知四万水师前往小琉球,是为何故?”

夏言讪讪的道:“胡大人何必明知故问?”

“大义名分所在,本帅焉敢不问清楚?”胡万里沉声道:“乘着本帅发兵远征安南之际。调集三省一京水师精锐四万,战船六百。围剿小琉球,这是朝廷要征讨小琉球,还是皇上要征讨小琉球?”

夏言侧首看了一眼端木坚,张璁是首辅,又是胡万里的座师,这事情根本不可能瞒的过,略微沉吟,他才道:“是皇上中旨。”

胡万里早就料到是嘉靖的中旨。当下便冷笑着道:“看来皇上还是信不过东兴港。”微微一顿,他才道:“四万水师,仅余七千余俘虏,其余全部葬身大海,高级将领仅余参将潘兴运、游击鲁之易两人。”

虽然早就听的王廷相转告过,但夏言一直有些不相信,听的胡万里亲口说出。他脸色不由一阵苍白,参将潘兴运是前锋指挥主官,游击鲁之易也是前锋,胡万里能够说出两人的名字,显然不可能是虚言,半晌。他才道:“三万多人,全部葬身大海?”

“一群废物。”胡万里忿忿的骂道:“交战不利,他们向东逃窜,遭遇风暴,东兴港损失也不小。那七千俘虏都是攻打万里港被俘的。”

遭遇风暴?夏言将信将疑的看着胡万里,海上最怕的便是风暴。真要如此,这倒也能说的过去,否则不可能攻击东兴港的主力全军覆灭,马上他就反应过来,如今对他来说,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将嘉靖糊弄过去,在海上遭遇风暴,以至于全军覆灭,这是最好的借口,而且东兴港损失也不小。

略微沉吟,他才道:“东兴港以东是大洋,他们怎会向东航行?”

“这还用问?”胡万里端起茶盅浅呷了一口,斯条慢理的道:“自然是南北有船队夹击,说句不中听的话,水师的战船连大明的商船亦不如,真不知道,每年那么多军费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

说着,他话头一转,道:“言归正传,本帅这次前来月港见夏大人,不是为了通报战况,而是为了向皇上,向朝廷讨要一个公道,本帅不仅给朝廷送银子送金矿送火炮送火枪,而且还奉命出兵征讨安南,自个掏腰包为朝廷开发小琉球,出银子在保定建农学院,推广高产抗旱农作物,自问对大明忠心耿耿,皇上、朝廷何以要围剿万里港、东兴港、月港?

别以为捏着胡家在西安咸宁的亲族,捏着月港,就能让我投鼠忌器,不妨明白你们,朝廷若是敢动我亲族和月港分毫,东兴港必然百倍报复!

皇上和朝廷若是容纳不下小琉球,我胡万里,不介意在小琉球自立为王!也不介意与大明开战!”

见胡万里连自立,开战的话都说出来了,显然已经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夏言不由的暗自叫苦不迭,这个时候胡万里若是选择在小琉球自立,肯定要大肆扰乱沿海各省,掠夺沿海人口,整个东南势必都被卷入与战争之中,东南历来是朝廷的赋税重地,一旦东南祸乱,后果不堪设想,最先倒霉的就是他自个。

他忙陪着笑脸道:“长青息怒,自长青入仕以来,皇上对长青是赞赏有加,屡屡擢拔,不过三年,便由七品知县超迁到四品,圣眷之浓,无人能及,次番发中旨征缴小琉球,皇上也是为奸臣挑拨,说是小琉球孤悬海外,不易掌控,说长青野心勃勃,私造火器,私募兵丁,有不臣之心。”

“砰”的一声闷响,胡万里一掌拍在桌面上,沉声喝道:“是谁?是谁在皇上面前如此挑拨离间?”

夏言心里暗自腹诽,以你胡万里在小琉球的所作所为,还需要有人在嘉靖面前挑拨?装腔作势而已,有必要如此认真?不过,胡万里这话明摆着已是在给嘉靖台阶下了,他立刻接过话头道:“长青放心,张阁老如今仍然蒙在鼓里,消息传到京师,张阁老必然会为长青出这一口恶气。”

胡万里听的暗笑,张璁最恨的就是你了,不知道他在致仕之前会不会将你一道拉下水,他当即向北一拱手,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还请夏大人转陈,胡万里忠心为国,绝无不臣之心,望皇上明查。”

夏言亦肃然道:“胡大人忠心报国。日月可鉴,在下一定以五百里加急奏报皇上。”说着。他便含笑切入正题,“误会既然已经说开了,那七千俘虏,长青何时能够送还?”

还想要送还俘虏?门都没有,胡万里略微沉吟,便道:“皇上有旨,开发小琉球,设二府六县。增设小琉球三卫,在下这个总镇小琉球总兵官,手下也是有将无兵,如今这七千俘虏加上征缴安南调拨的五千兵丁,差不多也正好是三卫兵力,在下这就上折子恳祈皇上,正式在小琉球设立三卫。

如此一来。小琉球的海防体系马上就能完善起来,东兴港明年再征安南,也无须朝廷再调拨兵丁,为稳定军心,还的麻烦朝廷将这些兵丁的家眷一道送来小琉球。”

就这么光明正大的吞掉这一万二千兵力?好要连家眷也一道送去小琉球?夏言心里直打鼓,嘉靖看到这折子。还不得雷霆大怒?这就是你胡万里的忠心报国?他连忙道:“长青,此事万万不可,若是传扬出去,有碍皇上圣誉。”

胡万里不动声色的看了他一眼,淡淡的道:“那征缴小琉球的前因后果传扬出去。会否有损朝廷的威信?这七千俘虏放回各地卫所,这事还不宣扬的人尽皆知?朝野上下会如何议论朝廷?”

这事情还能瞒得住?夏言一愣。迟疑着道:“长青的意思是。”

“自然是一床锦被遮盖则个。”胡万里轻描淡写的道:“如今知道确切消息的不多,对外宣称建小琉球三卫,另征调集三万水师兵丁入小琉球练兵,为征安南做准备,否则,三万多官兵葬身大海,朝廷如何交代?”

这倒不失一个好主意,明年征安南,这三万兵丁的阵亡都推到征安南之役去,不过夏言略微沉吟,才道:“此事在月港已经传开了,如何遮掩的了?”

“月港水路通道都被封锁,消息传出去,也只局限于官府,有什么遮掩不了的,再说了。”胡万里端起茶盅呷了一口,这才不急不缓的说道:“南京不有金陵报嘛,有朝廷的邸报和金陵报正面宣扬,没什么遮掩不了的,况且,四万朝廷水师征缴东兴港,全军覆灭,这事说出去,也没几个人相信!最主要的是瞒上不瞒下,朝廷相信能够瞒住,这就足够了!”

最后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夏言顿时明白的不能再明白,管它民间如何传,只要嘉靖相信能够遮掩过去就行,禀报的时候,就直说消息没有外泄就成,想到这里,他不由瞥了一眼端木坚,锦衣卫在这一战中也是严重失误,无须担心他们不配合。

话说到这个份上,夏言不觉稍稍有些松懈下来,能够遮掩这一场败仗还是次要的,主要是胡万里有心议和,无意与大明翻脸,即便是人人心中里都清楚,东兴港与大明已然是彻底决裂,但最起码在表面上,还能敷衍,这就足够了。

略微沉吟,他便想更一步探一探胡万里的态度,金矿的事情他不敢问,他现在发觉,小琉球就象一个无底洞,不论是兵丁农民还是矿工上了小琉球,那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稍一犹豫,他便斟酌着道:“去年冬,俺答和小王子都蠢蠢欲动,朝廷如今急需东兴港的火炮和新式火枪。”

胡万里听的一笑,都到这份上了,居然还想着东兴港无偿为朝廷提供火器,他当即便毫不客气的道:“这事不是夏大人该关心的。”说着,他便站起身,道:“航海颠簸,浑身骨头都跟散了架似的,本帅就不留夏大人了。”

直接就下逐客令了?夏言心里暗暗后悔,不该过早提这事,他忙起身,含笑道:“胡大人暂且休息,稍晚我在月港设宴为胡大人接风洗尘。”

胡万里哪里还有心思见他,此番前来,他为的就是传达一个无意挑起战争的信号,同时为解决归附兵丁家眷创造条件,虽说只张口要七千兵丁的,不过只要朝廷同意,就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改日罢。”胡万里摆手道:“一会,我还的去农学院转转,民以食为天,大明要富庶,粮食和人口是关键,朝堂诸公,该多将心思放在民生上面,推广高产抗旱农作物,还要朝廷大力支持。”

听的这话,夏言不由有些错愕,与朝廷都决裂到这地步了,这家伙还在关心农学院,关心高产抗旱农作物的推广?是故作姿态?

京师,乾清宫。

“砰”一个青花龙凤纹茶杯在地上摔的粉碎,一块碎片在锦衣总宪骆安脸颊擦过,划出一道细小的口子,鲜血随即涌出,伏在地上的骆安却恍如未觉,一动不动,连大气都不敢透一口,进来禀报之前,他就做好了心里准备,但嘉靖的暴怒还是出乎他的预料。

“四万水师精锐全军覆灭!东兴港才多少兵力?两千!”满殿只听的嘉靖的咆哮声,“仲钦无能,夏言误国!”

宪骆连连叩首道:“微臣恳祈皇上暂息雷霆之怒,这消息只是传闻,未经证实。”

第106章 内阁急递第436章 入侵倭国第80 章 月港设点第404章 吕宋横财第138章各方反应第276章 肉靶第418章 来客第258章 清誉第449章 偷天换日(十)第261章 远客求见第478章 四面围攻第330章 招安第411章 城下之盟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219章 难以置信第368章 上刺刀第366章 掺沙子第178章时局第12章 跋扈仆从第341章 火烧大阪湾(一)第385章 暗助第75章 有野心第474章 决战大同第227章 不表态第295章 杭州挂牌第26章 明朝海禁第440章 偷天换日(一)第394章 争权第9章 女儿节第312章 投降第322章 月港生变第115章 冲突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118章矛盾第98章 陋规第9章 女儿节第348章 金印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370章 淘金潮第112章 斋醮第131章烧钱第123章管闲事第395章第92章 一盆冷水第196章 彩票发行第461章 偷天换日(二十二)第277章 牛刀小试第312章 投降第223章 揣摩第465章 偷天换日(二十六)第419章 缓和关系第466章 偷天换日(二十七)第343章 火烧大阪湾(三)第124章 分功第482章 吉日第234章 青云之路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101章 钱弊第461章 偷天换日(二十二)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367章 迁大本营第465章 偷天换日(二十六)第248章 冲击第10章 三寸金莲第449章 偷天换日(十)第170章金星昼现第324章 万众瞩目第271章 观察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39章 胡诌第140章 二爷第367章 迁大本营第319章 大变在即第462章 偷天换日(二十三)第116章 狂知县第291章 张璁回京第330章 招安第454章 偷天换日(十五)第271章 观察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417章 文斗第465章 偷天换日(二十六)第237章 没白来第87章 恩威并施第461章 偷天换日(二十二)第50章 南京(六)第361章 特区第171章擢升第106章 内阁急递第424章 剃发第165章横插一脚第282章 情敌第244章 嘉靖反应第211章 王廷相第55章 师爷第343章 火烧大阪湾(三)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382章 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