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偷天换日(四)

对于美洲的白银产量,伍子顺也是颇为怀疑,实在是这个数额太惊人了,虽然胡万里告诉他这个产量的时候神情甚是认真,但他仍然觉的这个数额高的有些离谱,要知道倭国如今一年的白银产量才一百万两,他着实有些担心朱厚烨难以接受。

果然,朱厚烨震惊之余便有些狐疑的道:“美洲有如此超大的银矿,岂非遍地是白银?是如何勘测的?”

“不是遍地白银,也不是东兴港勘测的。”伍子顺缓声道:“东兴港这几年开通了西洋的航线,组织了两次船队下西洋,抵达了弗朗机国、西班牙国、英吉利国,也成功的组织船队横渡太平洋抵达美洲,两方面收集的信息都表明,西班牙正在美洲大量的奴役美洲土著开采一个超大的银矿,年产两千万两,还是保守的估计。”

对于海贸的消息,朱厚烨知道的有限,但听的这番话,他确实有些心动,东兴港这些年一直在大力建造船厂,大造风帆战船和商船,新近又造出一种速度极快的风帆船,这一切迹象都表明东兴港确实是走的称霸海上的路子。

心动归心动,但要押上益王一脉的前途命运,他还是有些犹豫,东兴港虽然战力强悍,但大明也是兵多将广,京师更是重兵云集,进京勤王,清君侧,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再说,他毫无实力,就算能够靖难,就算能够灭了嘉靖,就算能够黄袍加身,他也只是一个傀儡天子。

略微沉吟,他才道:”东兴港不是在征伐倭国?听闻倭国人口也不少。”

“倭人在小琉球是奴隶。”伍子顺随口道:“之所以征倭国。不是为了人口,而是为金银。”

朱厚烨微微点了点头,小琉球唯有明人不能买卖为奴,这一点他是清楚的,倭人既是为奴。自然也不能进护卫队,他原本是怀疑东兴港征倭是为了人口,一句倭人为奴,直接就让他放下心来,略微沉吟,他便不再绕圈子。直接问道:“与东兴港联手,本王有何好处,傀儡天子?”

伍子顺听的一笑,道:“大明可没出过傀儡天子,东兴港兵力不过六万,速战速决。攻破京师,这不难,但要镇守京师,却是经不起长年累月的消耗,这点自知之明,东兴港还是有的,殿下尽可放心。东兴港不会挟天子以令诸侯。”

微微一顿,他便放缓了语速,沉声道:“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当今天子无德,于外,西北鞑靼未平,东南海疆又竖强敌,于内,灾荒连连,天象异常。民心恐慌,官心不宁,奸佞之徒,高居朝堂,把持朝政。朝野上下,怨声载道,益王殿下亦高祖子孙,难道忘了太祖高皇帝的祖训不成?”

身为藩王,朱厚烨自然知道太祖高皇帝的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诸王得以举卫兵而入京,清君侧而勤王。”以嘉靖的所作所为,地方藩王若是有实力,早就有人勤王清君侧了,东兴港如今送上门来,说不心动,那是假的。

诚如伍子顺所言,东兴港能够在半日之内攻陷广州、福州城,纵使京师城墙高些厚些,兵力多些,两三日内,东兴港也必然是能够攻破,对于东兴港的战力,他听闻过不少的描述,根本就不怀疑。

他担心的是被东兴港挟持成为傀儡天子,那就真是愧对祖宗,被朱家子孙和天下士林遗骂万世了,不过,对方这话也不无道理,东兴港兵力有限,能够攻陷京师,却未必能够长期镇守,东兴港若是敢挟制他,各地勤王之师必然蜂拥而起,天下大乱,以东兴港之力,岂能抗衡整个大明!

尽管心中兴奋,他却是长叹了一声,道:“为了逼迫本王,东兴港还有什么后手?”

听的这话,伍子顺不由大喜,这家伙终于动心了,这是要为造反找台阶了,略微沉吟,他便沉声道:“如今也无须瞒殿下,益王府以及崇仁,金谿,玉山等三个王府返回建昌梧州的商队,我们都已经控制,在商队货物中混杂了大量的火器,而且我们已经切断了南城对外的水陆通道,您给朝廷和三王的快信都在这里。”说着,他便掏出几封书信摆在桌子上。

瞟了一眼几封书信,朱厚烨不由的露出一丝苦笑,对方还真是算无遗策,滴水不漏,根本没给他留下一丝退路,王府商队私运火器回封地,一旦被沿途关隘城池翻查出来,不用东兴港找他,他怕是得主动找东兴港了。

既有天大的好处,又是被逼迫的没有半点退路,他也就索性放开了,稍稍沉吟,他便道:“联手可以,不过,必须保证本王亲人的安全。”

“三位郡王爷,东兴港可以保证。”伍子顺连忙道:“至于两位郡主,就有些难办了,不过,东兴港会通过各种渠道尽力营救。”

朱厚烨微微点了点头,两位郡主不在建昌、抚州府,东兴港若说能够保证,他反倒是不相信了,对方不放弃,而是尽力营救,他已经是没什么可说的了,稍一沉吟,他才道:“东兴港策划周密,想来必然是早有详尽的计划,能否见告?”

伍子顺含笑道:“自无不可,还要请益王殿下斟酌。”

天近黄昏,益王朱厚烨一行悄然返回了王城,建昌知府赵士清闻报之后,更为担忧,益王私下离开封地,他及时上报,最多只是申斥降级,如今益王又回转封地,用脚趾头想他也知道这其中必然是发生了什么变故,当下他就命人前去打探消息,同时给建昌千户所去函,要求加强建昌城的防御。

城东小院,听完伍子顺的细述,胡万里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朱厚烨在威逼利诱这下屈服,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只要不是迂腐到不近人情的地步,朱厚烨不可能会拒绝,毕竟这直接关系到益王这一脉的生死。

略微沉吟,他才道:“如今的首要任务是将崇仁、金谿、玉山三位郡王接应出来,玉山郡王。直接接应他进入浙江,经双屿去小琉球,金谿郡王,让盘踞林云山的张海潮部直接接来南城,崇仁郡王那边,去一个连。一骑两乘快马赶去,不要遮掩,不要绕路,以最快的速度来南城,要朱厚烨写信说明情况。

吩咐下去,去接应崇仁、金谿两郡王的兵丁要高度警惕。以防备益王朱厚烨反悔,在信中有什么猫腻,若的变生肘腋,损失就大了。

至于另外,督促朱厚烨尽快将清君侧的檄文拟好,着王府官员多抄写,加盖王府印章。一则是造声势需要,二则也断绝朱厚烨的退路。”

“是。”伍子顺连忙应道,略微迟疑,他才道:“那两位郡主如何安排?一在南昌,一在九江。”

“这两个地方太远。”胡万里沉吟了下,才道:“交给帮会的人去接应,让他们顺江出海去双屿。”

益王府这边紧锣密鼓的安排三个郡王逃离封地,江西省文武官员也没闲着,亲王造反不是小事,宁王造反才过去二十余年。南昌城的官员谁不知道这段历史,当然也清楚宁王造反给江西带来多大的损失,官员士绅百姓都是损失惨重。

如今又冒出一个益王,而且还是勾结大名鼎鼎的东兴港海贼,此事虽然还不能确定。但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南昌城内的气氛登时就紧张起来,一边是五百里加急上报朝廷,一边快马通知抚州、广信两府,加强对崇仁、金谿、玉山三位郡王的监视控制,同时还紧急调动南昌卫、赣州卫、吉安千户所兵马赶往抚州、建昌两府。

南昌城里一时间快马频出,人人都知道出了大事,一时间各种小道消息和流言满天飞,南昌城里士绅百姓还在八卦,建昌府南城已然变了天,在益王朱厚烨返回王府的次日,东兴港和王府护卫司联手,不费吹灰之力攻打了建昌千户所大营,接管了建昌城,拘禁了城内所有的官员胥吏,城中实行戒严,城门虽是大开,却是准进不准出。

城内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挎刀持枪的兵丁巡弋,满城肃杀之气,城内士绅商贾百姓尽皆人心惶惶,惊恐不定,好在东兴港和益王府护卫司兵丁并不扰民,这让他们稍觉安心,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人人心里都清楚,益王暗中勾结东兴港造反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城东小院,胡万里仍是心无旁骛的闷在书房里练字,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已经不担心会出现什么反复了,朱厚烨不知道东兴港在建昌府的兵力有多少,而且已经被逼的没有任何退路可走,如今只能依附东兴港造反,别无他途。

伍子顺脚步轻快的走了进来,敬礼道:“禀少爷,益王朱厚烨在王府大开杀戒,凡是反对他起兵靖难的王府属官尽皆被杀。”说着他迟疑了下,才道:“建昌府大小官员是否一并杀了?”

胡万里搁下笔,轻描淡写的问道:“是朱厚烨想杀?”

“是。”

“少造杀戮,以免人心恐慌,如今已必要表决心。”胡万里满意的端详了一番临摹的字体,这才缓声道:“南城已尽在掌控之中,没必要自坏声誉,如今要招揽人心,南城是人文荟萃之地,士绅商贾众多,要留下好的口碑,不仅不能随便杀人,还要严肃军纪,有扰民滋事者,不论是谁,都要毫不留情的杀!另外,让益王府张贴安民告示,废除所有徭役和赋税,咱们不差银子,差的是民心!”

“属下明白,一会就转告益王。”伍子顺说着便从袖中抽出一筒纸卷,在桌上铺开,道:“这是益王府草拟的讨缴檄文,请少爷过目。”

胡万里俯身细看了一番,微微摇了摇头,道:“文采倒还看的,不过这是檄文,不是策论,檄文重在晓喻,重在声讨,重在招揽人心,这等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算怎么回事?既然已经撕破脸面造反了,也就无须遮掩,无须瞻前顾后。清君侧不过是一块遮羞布罢了。”

说着,他略微顿了顿,指了指书桌,道:“你来执笔,将要点记下来。”待的伍子顺援笔在手。他才缓缓踱着步子道:“我太祖高皇帝披冒霜露,栉沐风雨,攻城野战,亲赴矢石,历尽艰辛,方绥靖四方。一统天下,立纲陈纪,建万世之基,后辈守业之君,当夙夜图治,兢兢业业。方不辜祖宗之基业,不负天下之生灵。

今上以藩王嗣大统,不思祖宗创业之艰辛,沉溺道术,荒诞不经,残暴多疑,酷杀官员;不以国事为重。唯顾一已之享乐,天下灾荒连连,京师却大兴土木;身为天子,不听忠言,任用奸佞,把持朝堂,西北鞑靼,连年叩边,掳掠百姓,身为大明天子。不思御敌,却屡屡在东南轻启战端,大明兵连祸接,民不聊生,以致上天示警。异变连连。

我,国家至亲,宪宗之后,屏藩亲王,当恪守高皇帝祖训,效法文皇帝,兴兵靖难,载清朝廷,永固基图,就照这个思路写。”

伍子顺挥毫疾写,写完之后,才抬起头道:“少爷,如此写,似乎有碍君臣名分。”

“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胡万里不以为意的道:“檄文就是要直白,什么清君侧,说白了,天子无道,我身为藩王,同样是祖宗子孙,就是要取彼而代之!”

伍子顺拭擦了下额头上汗水,才道:“直斥天子之过,这似乎是不合礼仪,子不言父过,君臣名分乃是大义,这檄文要发出去,气势是十足,但属下怕遭人耻笑。”

胡万里听的一笑,道:“行,那就将嘉靖之过,改为朝廷之失吧。”

三日后,张海潮的三营平安将金溪郡王一家护送进南城,十日,崇仁郡王一家抵达平安抵达南城,也就在这时,赣州卫五千大军抵达南城,在城外南边二十里处扎下大营。

消息传开,南城士绅商贾百姓一片惊慌,朱厚炫、朱厚煌两郡王不免有些惊慌失措,连忙赶到朱厚烨书房求见,对于起兵造反,两兄弟都没什么意见,两人都清楚兄长的秉性,素来没有野心,知道他是为东兴港所逼,他们与益王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什么可埋怨的。

二人进的书房,见礼之后,朱厚炫便道:“王兄,赣州卫五千大军在城外扎下大营,堵住了南下的通道,这北上的通道怕是也有重兵驻扎,东西两面俱是大山,这可如何是好!”

“坐。”朱厚烨含笑道,待的二人落座,他才道:“二弟难道不曾听闻过东兴港的名头?这点兵力,又是野战,岂能困住东兴港的一千兵丁?更何况咱们三府护卫司兵丁合起还有二千之众,无须担忧,东兴港计划周密,不会有事。”

朱厚煌脱口道:“王兄如此相信东兴港贼众?”

“这是什么话?”朱厚烨脸色一沉,斥责道:“东兴港如今是勤王之师,可不是什么贼众,东兴港兵丁号令严明,军纪森严,训练有素,可不是卫所兵丁能够相提并论的。”

“小弟知错。”朱厚煌也意识到失言,连忙认错。

朱厚烨略微沉吟,才道:“东兴港这些年何曾打过败仗?你们应该对东兴港有足够的信心,就凭江西这半省兵力,根本奈何不了东兴港。”

“王兄。”朱厚炫沉声道:“三弟的意思是,兴兵靖难,风险太大,想分散子嗣,就算战败,也能留下香火。”

有道理,朱厚烨微微点了点头,虽说他相信东兴港,不可能被围困住,但兵凶战危,他可不敢保证,再说,也是防备东兴港将他们这一脉连锅端了,而且还可以借这机会试探一下东兴港的态度,若是不准他们分散子嗣,对方就是别有用心。

这几个念头在脑子里转了转,他便道:“我去跟东兴港说说,二弟三弟,各家留下一个?”

“是。”两人连忙点头。

东院,听闻伍子顺的禀报,胡万里不以为意的道:“允许他们留。”这事他确实没放在心上,造反有风险,鸡蛋不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分散风险的不二法子,他没理由不允许,再说,留下子嗣,对他不构成什么威胁,朱厚烨的几个小侄子,不可能对他十分熟悉,他根本不担心。

而且益王一脉总的留下点血脉,不可能造反成功,益王一脉就剩他一个孤家寡人,那也太令人生疑了,况且,眼下的情形,是不能让对方生疑。

伍子顺接着道:“少爷,按行军时间算,援兵还须三日才能抵达南城,眼下是固守待援,还是突围?”

“待援!”胡万里沉声道:“三个营赶来,对方再添一万兵力,亦无足惧,令朱厚烨做好撤离准备,另外,张贴讨缴檄文,咱们公开造反!”

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48章 南京(四)第61章 出海第486章 受益第410章 城破第271章 观察第259章 宁波望族第353章 仇人相见第21章 授官第165章横插一脚第7章 出题买仆第34章 再见张璁第29章 亲随第3章 吃大户第132章盛极第311章 三天第436章 入侵倭国第136章彗星扫太微第61章 出海第43章 白送第214章 闹大了第227章 不表态第453章 偷天换日(十四)第48章 南京(四)第256章 走亲戚第57张 被弹劾第228章 赈济第135章霸道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285章 挂冠而去第376章 嫁衣?第470章 雄辩第226章 化解第2章 钱不凑手第402章 月港撤退第397章 过河拆桥第349章 蛊惑第326章 威慑第238章 下套第346章 火烧大阪湾(六)第310章 攻心第43章 白送第21章 冷落第166章狮子大开口第245章 报应不爽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349章 蛊惑第392章 跋扈第192章另有意第122章募捐第200章 揣摩圣意第49章 南京(五)第125章姑妄言之第425章 新军装第342章 第341章 火烧大阪湾(二)第239章 高屋建瓴第324章 万众瞩目第228章 赈济第228章 赈济第457章 偷天换日(十八)第441章 偷天换日(二)第116章 狂知县第29章 亲随第448章 偷天换日(九)第78章 作秀第335章 送上门的机会第410章 城破第116章 狂知县第220章 京师反应第283章 清曼忧心第457章 偷天换日(十八)第432章 相遇第71章 盯梢第457章 偷天换日(十八)第32章 驿站第465章 偷天换日(二十六)第233章 红颜薄命第160章入伙东兴港第378章 亏大了第80 章 月港设点第223章 揣摩第323章 军事演习第412章 轰动第272章 逛集 市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10章 三寸金莲第72章 试探第415章 举国震惊第307章 方案第131章烧钱第371章 送礼第353章 仇人相见第323章 军事演习第216章 化害为利第 99章 钱法第75章 有野心第341章 火烧大阪湾(一)第463 偷天换日(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