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新授官职

微微沉吟,胡万里才对那小吏道:“咱们前来是看看赈济灾民的情形,并非是为了买丫鬟小厮。”说着,他对小厮刘思武道:“城门内有卖馒头大饼的,叫他都送来,给他们一人分几个。”

话一落音,立刻就有个稍大点的男孩跪了下来,磕了个头道:“小的刘建求大人收留,小的兄弟三人,回去不是饿死,便是抵债为奴,还求大人给条活路。”

见刘建跪了,又有三个小孩跟着跪了下来磕头却是不敢吭声,见这情形,胡万里心里一沉,看向那小吏,道:“不是领取粮米,回乡复业吗?”

“大人明鉴。”那小吏从容回道:“所谓领取粮米,回乡复业,乃是按路程远近发放口粮,保证一路不至断粮,至于回到原籍是如何赈灾、赈饥,小的等便无力过问了。”

孙光辉接过话头道:“这孩子说的倒是实话,饥馑之时,历来皆是先保证青壮的口粮,其次小孩,再次老人,口粮不足,孩子挨饿乃是常事,若是借下高利贷,抵债为奴亦是常情。”

先保证青壮?不是先保孩子?胡万里微微一怔,转念便明白过来,若是青壮不保,孩子亦无活路,先孩子再老人,则是为了子嗣延绵,这跟平时的伦理完全调了个,不过,却也不无道理,瞥了一眼那小吏,他才沉声问道:“灾民既是欠债,为何还会将孩子白送与人为奴?为何不卖?”

那小吏亦是一愣,显然没想到,白送上门的,人家居然还不领情,这马屁可算是拍到马腿上了,他可不想再多事,当下便躬身道:“大人,此事小的委实不知,这些孩子皆是争着抢着自愿来的,小的只是从中挑了几个顺眼的带来,此事与小的可没半分关系,大人愿要则收,若是不喜,小的便将他们打发回去。”

听的那小吏语气强硬,胡万里心道难道错怪他了?争着抢着自愿来?他不由狐疑的扫了一眼跟前的一众孩子,这是怎么回事?

见无人说话,刘建稍微犹豫了下,才鼓起勇气怯怯的道:“大人,卖给牙人也卖不了几个钱,白送给大人,虽然没钱,但却有盼头,若是未遇上大人们,领取了回乡口粮,咱们也会被卖掉的,这些日子,天天都有被卖的。”

有盼头?胡万里微微一愣,总算是明白过来,这些个灾民还真是不笨,他们肯定是知道了三人的身份,之所以将孩子白送给他们,是怕他们不要,是指望孩子能得到善待,在他们这种官宦家里,不仅不用担心孩子生计,说不定日后还会有出息,现在将孩子白送,也为以后相认留下退路,这哪里是卖孩子,纯粹是给孩子谋出路。

孙光辉亦是反应了过来,微微笑道:“还真不小看他们,这算盘打的胜过了锱铢必较的商贾,不过,这些孩子是收还是不收?”

杨献可皱着眉头道:“咱们千里赴任,这些孩子身子太弱了,可不方便带。”

一听这话,一众孩子纷纷跪下,一个个泪流满面,却又不敢吭声,只一个劲的磕头,见这情形,胡万里心头一酸,慨然长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便是累赘,我也认了,都起来。”说着又对那小吏道:“将他们父母都叫来,不白要他们的孩子。”

说着,他便转身快步入了城,杨献可跟在后面笑道:“长青这是何苦?早叫你不用来的,如今倒好,平白得了一群累赘。”

孙光辉亦是摇了摇头,道:“大明如今灾荒频频,各地灾荒接连不断,长青一己之力,能救济的许多?”

“眼不见,心不烦。”胡万里头也不回的道:“这些个孩子养几年便能派上用场,当是行善了。”

最终,胡万里以高出牙人四倍的价钱——二两银子一个签了文书,收了十二个饿的眼睛深凹,瘦骨嶙峋的义男义女,在签文书的同时,他要求详细的记录了各人的家庭成员和住址。

付完银子,胡万里转过身来看了孙光辉、杨献可二人一眼,道:“咱们先去驿站旁寻家客栈将孩子安顿好,再去城东关运河挑可意的丫鬟小厮如何?”

孙光辉指了那些孩子一眼,道:“这些孩子长青不打算分给咱们?”

胡万里微微一笑,道:“这些丫鬟小厮分给你们,岂非显的太无诚意?咱们去城东关运河好好选几个。”

对于这批瘦骨嶙峋的丫鬟小厮,胡万里确实不想分给两人,他担心两人不待见他们,甚至是虐待他们,再则,象这种仆从也不是没有好处,一旦成人必然是忠心耿耿,他也因此决定,以后收仆从,一定要收有大恩的,有亲人的,知根知底的,如此才能大体保证仆从的忠心,至少他们心里会有所顾忌。

城东关运河的人市买卖丫鬟小厮跟京师的情形大同小异,孙光辉、杨献可各自挑了一个小厮和丫鬟,胡万里考虑到男女平衡,挑了三个丫鬟,徐州的价格远比京师便宜,顶好的丫鬟也才五两一个,胡万里买的自然是心满意足。

在徐州休息了两日,一众人继续乘船南下,一路再未耽搁,于九月二十三日黄昏时分抵达南京城外三汊河附近的龙江驿,在这里,他终于等到了吏部对他的新任命,嘉靖八年十二月初八,任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知县。

一看到仍然是福建,胡万里不由一阵牙痛,虽说是升官了,改成了知县,可福建那地方他实在是不感冒,不为其他的,路太难走了。

孙光辉凑过头去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胡万里,轻笑着道:“长青难道不满意?”

胡万里斜了他一眼,道:“难道是肥缺?”

“当然是肥缺,较之福建汀州府武平县的八品县丞,无异于是天壤之别。”孙光辉满脸笑容的道:“漳州府所在乃福建最大的平原,气候适宜,四季如春,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地肥沃,素有闽南谷仓之称,而龙溪县又是府治所在地,恩师待你不薄啊。”

第187章府尹柴奇第297章 开张不顺第26章 明朝海禁第424章 剃发第311章 三天第338章 招安条件第210章 借势第291章 张璁回京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58章 谈生意第116章 狂知县第72章 试探第456章 偷天换日(十七)第245章 报应不爽第268章 缺乏信仰第470章 雄辩第220章 京师反应第334章 凄惨北条第55章 师爷第379章 说服嘉靖第36章 三字真经第7章 出题买仆第78章 作秀第260章 万民请愿书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61章 出海第465章 偷天换日(二十六)第321章 强势第462章 偷天换日(二十三)第77章 邸报第125章姑妄言之第187章府尹柴奇第372章 新式火枪第244章 嘉靖反应第119章异想天开第 63章 弄巧成拙第194章 祸不单行第173章改制第133章 引子第76章 漳州第341章 火烧大阪湾(一)第193章 风起第24章 稳定人心第187章府尹柴奇第101章 钱弊第121章开海之争第313章 布局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395章第112章 斋醮第382章 依仗第150章收买人心第125章姑妄言之第403章 火烧月港第416章 严嵩入阁第379章 说服嘉靖第159章夸耀第199章 以退为进第21章 授官第133章 引子第38章 收礼第45章 南京(一)第295章 杭州挂牌第300章 不乐观第164章月港内讧第1章 被点拨第128章家难当第27章 中山狼第 168章考验第204章 相亲第479章 主动归附第29章 亲随第143章火器大家第370章 淘金潮第83章 挑衅第472章 各有算盘第12章 跋扈仆从第296章 收人第14章 惹麻烦了第427章 形势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31章 赴任第418章 来客第173章改制第308章 夜袭第69章 逛街第209章 反应不一第37章 会票第360章 听调不听宣第426章 飞剪第485章 无奈第182章 离任第371章 送礼第470章 雄辩第229章 纷争起第201章 初见严嵩第77章 邸报第337章 混乱的倭国第466章 偷天换日(二十七)第393章 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