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堂课 言谈中见智慧 (2)

当你想表达一个意思时,各种想法从你脑海中不断喷涌而出,但是为了尽力去搜寻合适的词语,你突然变得结结巴巴,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你这次失败了,你所做的这种努力会帮助你下次更加流利顺畅地说话。如果一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他会很快克服笨拙的表达方法,改善自尊心过强的弱点,最后能够举止自如、表达流畅。

一些人不会将自己的思想转化成趣味十足、有说服力的语言,这样他们就把自己置于了一个相对不利的地位,这样的情况随处可见。在各类聚会上,我们还经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当一个重大的问题被提出来时,那些聪明睿智的人常会沉默地坐在一边,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无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与那些一直不停地显示自己演讲技艺高超、言语表达流畅的人相比,那些沉默的人所掌握的信息绝对是那些出尽风头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能力超群、知识渊博的人在人群中往往沉默不语,像个哑巴一样,而那些肤浅的人却能够抓住在场人的注意力,因为他们能够用风趣诙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面前,知识渊博的人常常感到羞辱、尴尬,因为他们不能就任何一个话题和他人进行睿智的交流。我国首都就有很多这类沉默的人,其中很多是那些出乎意料地突然到达其政治生涯的巅峰的人的妻子。

许多人(尤其是学者)似乎都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将尽可能多的宝贵信息装入大脑。但是,还有一点与吸收知识同样重要,那就是必须知道如何用吸引人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他人。你可能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你可能熟读史书和政治,你也可能在科学界、文学界、艺术界声名显赫,但是,如果你的知识只会进不会出,那么你将永远处于不利的地位。

锁定在大脑内部的能力或许会给一个人带来某种程度上的满足,但是你如果想让世人相信并且欣赏你的才华,你就必须将它以一种吸引人的方式表达、展现出来。不管粗糙的钻石多么的价值连城,如果不对其解释、不描述其内在美的惊人之处和价值,一切都白费;如果没有对它进行打磨、抛光,如果没有外部光线射入其深深的内部,揭示其深藏于外表下的绚烂,就没有人会看到它的美丽。谈话之于一个人就如同打磨过程之于钻石。打磨的过程并不能给钻石本身增加任何美丽,它只是揭示了钻石内在的价值而已。

让孩子生长在一种不懂得谈话艺术之美的环境里是对孩子莫大的伤害。在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可以随意地以最为痛苦的方式撕扯语言。

在培养、开发智力和性格方面,没有比不断努力地就任何话题进行优雅、机智、幽默的谈话更为有效的锻炼方法了。不断尝试采用清晰的语言和风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过程。我们知道,一些人说话的水平很高,让人很难想象得到他们所受的教育甚至都没达到高中水平。相较之下,许多大学毕业生则更习惯于保持沉默,他们受到了那些连高中校门都没进的人们的嘲笑,仅仅因为后者练就了自我表达的艺术。

中学和大学都只能在相对有限的几年间里,每天给学生提供时间有限的教育,而谈话的技能则须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

谈话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它能为人们揭示无穷的资源和可能性,它十分有利于激发人们思考。我们会更多地思考:我们是否能够成为优秀的谈话者,我们是否能够吸引并保持住别人的兴趣,而吸引人的谈话能力可以增强我们的自尊和自信。

如果一个人不努力把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表现出来,那么即使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没人会知道。在一个人表现自己的时候,思想的隧道是敞开着的,各种感官都处于一种警觉的状态。每一位优秀的演讲者都会感受到从听众中间传来的一种力量,这是他过去从未感受过的,正是这种力量赋予他灵感,鞭策他奋进。就像两种化学物质相遇会产生第三种物质一样,思想的交融、灵魂的碰撞也可以诞生出新的力量。

要想言语出众,必须首先是位优秀的倾听者——保持一种积极接受信息的状态和态度。

事实证明,我们不但是糟糕的发言人,而且还是糟糕的听众,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耐心去聆听别人的发言。因为我们不但不能专心、迫切地倾听别人的信息、经历,甚至在别人说话时都无法保持安静,这样一来,就显得我们对讲话者缺乏最起码的尊敬:在听别人说话时,我们总是不耐烦地向四周张望,或者甩甩手表,或者用手指在桌上或椅子上划出一道道条纹,不断制造各种小状况或者走来走去,好像我们急不可耐地想要逃离这里,或者还没等那人说完就打断他。事实上,我们整个民族都缺乏耐性,我们用自己全部的时间往前冲,为了得到自己所需的地位和金钱,我们不惜从拥挤的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狂热的、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东西。我们没有时间去培养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有魅力、言辞优雅。“我们渴望警句妙答,没有时间对付那些冗长的句子,因为我们缺少的正是时间。”

急躁不安是美国人的一个显著特征。任何事情,如果它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生意、金钱,不能帮助我们得到自己奋力争取的地位,这都会使我们烦躁不安。我们不愿去享受友谊的美丽,而更愿意把朋友当作梯子,希望他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读者、更多患者、更多客户、更多顾客,或者依靠他们的力量在政治生涯中更上一层。

在这匆忙、拥挤、躁动时代之前,能够在人群中聆听一位智者的演讲,曾被当作一种奢侈的享受。那时的演讲比现在的大多数的演讲都要出色,比任何教科书上的任何内容更有价值,因为这种演讲能够体现出演讲者的个性和个人风格的魅力,我们会被他那让人着迷的卓越性格深深吸引。对于那些饥饿的灵魂和那些热切地渴望着接受教育的人来说,从这些智者嘴里流淌出的知识甘泉确实是一餐丰盛的精神盛宴。

但是如今所有的东西都如蜻蜓点水般,我们没有时间在街上逗留和朋友进行像样的问候,见了面只会互相说一句“好吗?”或者“早上好!”,与此同时是快速点头取代了优雅的鞠躬。我们没时间去优雅、去迷人,一切都必须让位于物质。

我们没有时间培养优雅的言谈举止,骑士时代的魅力和休闲方式几乎从我们的文化中绝迹。一种新新人类开始涌现。我们白天像特洛伊人那样繁忙地工作,晚上则冲到剧院或其它娱乐场所。我们没有时间像过去的人们那样形成自己的娱乐方式,或者培养自己的幽默、开玩笑的能力。相反,我们付钱请别人逗我们笑,我们好像是一些大学生,完全依靠老师才能通过考试,想要购买一种成品教育。

这样,生活就变得很虚伪、很被动、很不自然,我们以可怕的速度驱动着人类的引擎,将自己原本可以更优雅的生活也亲手碾碎。我们自发性、幽默、高品质文化和极佳的个性魅力在人类之中已求之不得,如果有也是极为罕见的。

谈话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我们缺乏同情心。我们太自私、太忙于自己的生活,我们被包裹在自己的狭小的世界里,太过专注于自己的职位升迁,而忽略了对别人的兴趣。没有人能够把一个缺乏同情心的人变成一个优秀的谈话者。你必须参与到别人的生活中去,和别人一起将故事延续下去,才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听众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谈话者。

沃尔特·巴桑曾经讲述过一位聪明女人的故事,她虽是个健谈之人,但却很少说话。她与人谈话的方式非常热情又充满同情心,这样就能使那些胆小、害羞的人感到像在家里一样舒服自在,帮助他们鼓起勇气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事情。她打消了他们的恐惧,因此这些人会对她说出一些从不和其他人说的事情。因为她拥有这种能够激发别人潜能的能力,所以人们认为她是一个趣味十足的人。

如果你想要变成一个令人感到舒服的谈话者,就必须进入与你交谈的人的生活,你必须沿着他们的兴趣之路走下去。不论你对某个话题多么了解,如果你所讲的碰巧是对方不感兴趣的,那你的努力也会彻底白费。

有时,在招待会或俱乐部聚会上,看到一些人只顾盘算自己事情,一语不发,只是无助地站在一边,而无法开心融入人们的谈话,这些人真的很可怜。他们在不停地算计着生意、生意、生意;算计着他们怎样才能更快地赚钱——拥有更多的买卖、更多的客户、更多的患者、或者更多的读者——或者想着怎样才能拥有更舒适的房屋,怎样才能更出风头。他们没有开心地融入别人的生活中去,或者干脆就主动放弃了这种使自己成为优秀谈话者的机会。他们使人感到冷漠、疏远,有所保留,因为他们的满脑子想的是别的事,他们只关注自己和自己的事情。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生意和他们自己的小世界。你一提到这两样东西,他们马上会趣味盎然;但是,他们对你的事情、你的发展、你的志向,以及他们能够怎样帮助你这类的话题绝无半点兴趣。如果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狂热的、自私的、缺乏同情的状态之中,我们的谈话绝不可能达到一种理想的高水平。

伟大的谈话者总是表现得很得体——他们的谈话有趣而不招人厌恶。如果你想引起对方的兴趣,完全可以用一种不会刺痛对方的方法,也不必把对方祖宗八代全都拉出来一一过问。一些人拥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它能激发出交谈者内心最美好的感情,而另外一些人则会引发我们心中阴暗的情绪。每次遇到某些人都会引起我们心中的怒火,而另外一些人则会缓解任何不愉快的情绪,他们从不碰触我们的敏感话题,相反却能唤出我们所有自然、甜蜜、美好的情愫。

林肯就掌握了这种能够使自己听上去风趣十足的艺术。他会讲些自己的故事或笑话,这样会使别人感到舒服自在。每次他的出现都让人感觉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的放松,人们会对他毫无保留地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一切思想财富。陌生人也总乐意和他谈话,因为他十分热情又极其风趣,和他谈话的人总会感觉从他这里获得的要比付出的更多。

当然,如果真能拥有林肯一样的幽默,便是极为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谈话技巧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如此幽默;而且,如果你本身就缺乏幽默细胞却偏要尝试幽默的话,那便会导致哗众取宠的结果。

然而,出色的谈话者并不总是板着脸十分严肃。不管一些事实性的东西多么重要,他也不会一味地穷追不舍,因为事实、数据是很容易让听众感到乏味、厌倦的。谈话的生动活泼性十分重要。过分沉重的谈话很乏味,而过分轻佻浅显则会使人厌恶。

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谈话者,你必须自然不做作、充满活力、富有同情心,还必须心怀善意;你必须有一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必须全身心地融入到别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去;你必须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并用有趣的话题维持他们的注意力,而你能够吸引他们的唯一的东西是真诚的同情心——一种真正的友好的同情心。如果你表现得冷漠、与人疏远、缺乏同情,那你不可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你必须有开阔的心胸和宽容的心态,一个狭隘的、不懂宽容的人永远不会说出令人倍感亲切的话来。一个总是与你的品味、判断和正直品格相悖的人是永远不会吸引你的,你的心门会向他紧闭,封锁一切通向自己内心的道路;你的吸引力和乐于助人的优点都会因此消弭,谈话时会变得漫不经心、机械呆板、冷漠做作。

你要把听者聚拢在自己身边,必须足够充分地敞开心胸,展现出宽广、自由的天性和开阔的思维。你只要积极回应,对方就会向你敞开心扉,自然而然地带你深入他的内心。

如果一个人处处成功,那必然是由其个性所致,他必然拥有一种能够有效地驾驭强有力、幽默的语言的能力。证明自己的成就,他不必向陌生人展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物质财富。一种更为有力的无形财富会从他唇间淌出,在他举手投足之间显露无遗。

不论你拥有多少天赋,多少金钱,多么优质的教育,多么高档的服装,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像规范优雅的语言一样,使你看起来更加出色。

第24堂课 成功的基石 (1)第14堂课 勇敢地亮出你自己 (3)第23堂课 你真的失败了吗 (2)第20堂课 做事善始善终 (1)第2堂课 发现自己的潜能第14堂课 勇敢地亮出你自己 (2)第5堂课 付出多于报酬 (2)第3堂课 机会将是下个金矿 (1)第10堂课 出淤泥而不染 (2)第19堂课 细节决定成败 (2)第15堂课 有志者事竟成 (1)第15堂课 有志者事竟成 (1)第7堂课 言谈中见智慧 (2)第5堂课 付出多于报酬 (2)第12堂课 积极暗示收获成功 (2)第13堂课 学校之外的自我提升 (2)第21堂课 逆境中求生存 (2)第6堂课 仪容与自信相随 (1)序言:成功就在不远处第7堂课 言谈中见智慧 (1)第12堂课 积极暗示收获成功 (1)第21堂课 逆境中求生存 (2)第6堂课 仪容与自信相随 (2)第16堂课 思想成就未来 (1)第20堂课 做事善始善终 (2)第16堂课 思想成就未来 (1)第21堂课 逆境中求生存 (1)第12堂课 积极暗示收获成功 (2)第22堂课 行动并等待 (2)第20堂课 做事善始善终 (1)序言:成功就在不远处第22堂课 行动并等待 (1)第9堂课 平凡中见辉煌第8堂课 善于观察与机遇近一点第6堂课 仪容与自信相随 (2)第20堂课 做事善始善终 (1)第14堂课 勇敢地亮出你自己 (1)第13堂课 学校之外的自我提升 (1)第5堂课 付出多于报酬 (1)第7堂课 言谈中见智慧 (2)第7堂课 言谈中见智慧 (1)第15堂课 有志者事竟成 (2)第23堂课 你真的失败了吗 (1)第10堂课 出淤泥而不染 (1)第14堂课 勇敢地亮出你自己 (1)第11堂课 个人魅力让你更出众 (2)第3堂课 机会将是下个金矿 (1)第1堂课 做一个真正的人第11堂课 个人魅力让你更出众 (1)第3堂课 机会将是下个金矿 (2)第3堂课 机会将是下个金矿 (2)第17堂课 果断地抓住机遇 (1)第8堂课 善于观察与机遇近一点序言:成功就在不远处第22堂课 行动并等待 (1)第20堂课 做事善始善终 (1)第3堂课 机会将是下个金矿 (1)第10堂课 出淤泥而不染 (1)第17堂课 果断地抓住机遇 (2)第15堂课 有志者事竟成 (1)第20堂课 做事善始善终 (1)第13堂课 学校之外的自我提升 (1)第13堂课 学校之外的自我提升 (1)第17堂课 果断地抓住机遇 (1)第13堂课 学校之外的自我提升 (1)第15堂课 有志者事竟成 (2)第13堂课 学校之外的自我提升 (2)第21堂课 逆境中求生存 (2)第17堂课 果断地抓住机遇 (2)第2堂课 发现自己的潜能第15堂课 有志者事竟成 (1)第3堂课 机会将是下个金矿 (1)第14堂课 勇敢地亮出你自己 (1)第15堂课 有志者事竟成 (2)第11堂课 个人魅力让你更出众 (1)第10堂课 出淤泥而不染 (2)第19堂课 细节决定成败 (2)第13堂课 学校之外的自我提升 (1)第3堂课 机会将是下个金矿 (2)第16堂课 思想成就未来 (2)第11堂课 个人魅力让你更出众 (2)第20堂课 做事善始善终 (2)第20堂课 做事善始善终 (1)第4堂课 选择属于自己的职业 (1)第16堂课 思想成就未来 (1)第22堂课 行动并等待 (1)第6堂课 仪容与自信相随 (1)第22堂课 行动并等待 (2)第21堂课 逆境中求生存 (1)第22堂课 行动并等待 (1)第5堂课 付出多于报酬 (2)第17堂课 果断地抓住机遇 (1)第12堂课 积极暗示收获成功 (1)第10堂课 出淤泥而不染 (1)第14堂课 勇敢地亮出你自己 (3)第14堂课 勇敢地亮出你自己 (2)第6堂课 仪容与自信相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