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整出本秘籍

陆灵儿走了,杨聪倍感惆怅。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相反他开始变得斗志昂扬起来,因为陆灵儿的父母都说了,只要他能考上进士,他们就会同意这门亲事。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还是为了陆灵儿他都必须努力,接下来的院试、乡试、会试他必须争取一次通过,最少也得一举拿下乡试,成为举人,去京城参加会试,这样才有机会和陆灵儿再续前缘。

这会儿以他天才一般的做文速度,院试问题应该不大,主要问题就在于乡试和会试。

乡试和会试可没院试这么简单,光是考试都得考三天,而且不是单做标准的八股文,总共需要做义、论、策九篇,难度比院试大了三倍都不止。

他可没自信到认为凭借自己现在这三脚猫的招式就能一路通过乡试和会试,然后在金銮殿上策对一番,便能金榜题名,成为进士,他这会儿甚至连义和策到底写的是些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这义和策到底写的是些什么呢?

想知道这些倒不是很难,因为这会儿市面上就有专门的乡试和会试精选文章集注买,这些集注上有乡试和会试排名前列的那些举人和贡士的精彩文章,而且上面还有博学鸿儒甚至是考官的点评,只要买几本,就能知道义和策到底怎么写。

这种精选文章集注一般省城就能买得到,南直隶金陵城里更是有大把卖的。

杨聪回到家以后,便开始了紧张的备考生活,早上锻炼身体这是必不可少的,白天去县学听讲他也没有落下,严老先生虽然水平有限,对四书五经的理解比他还是要深一些,听一听,对熟悉四书五经还是有好处的,晚上他还要写一篇应试八股文,每天的时间都安排的紧紧的,同时他托李杜给他去省城和金陵进购乡试和会试精选文章集注,以便提前了解一下乡试和会试的考题。

他这回来没几天,李杜便给他亲自送来了几本乡试精选文章集注,这些都是从福州城那边的书坊订购过来的,上面甚至有唐伯虎乡试夺魁的文章。

杨聪仔细研读了一番便发现,人家写的,还真有点东西,举人写出来的文章果然比童生和秀才强的多。

当然,不是说县试、府试和院试的文章就没东西,主要县试、府试和院试写的都是论,也就是围绕考题来论,基本就是论题,几乎不牵扯其他东西,干巴巴的,没什么意思。

而乡试和会试除了论还有义和策,这义和策就牵扯到其他东西了,特别是策,牵扯的大多都是现实中的问题。

比如,时务策,就加入对当下时务的论述的要求,也就是要求考生阐述一下,怎么用古圣先贤在四书五经中说到的至理名言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这些文章,看的杨聪简直五体投地,他发现,自己比举人的水平都差得远,更别说进士了,以他现有的水平去考试,估计乡试都过不了。

同时,他也感觉疑惑不已,从严老先生的水平来看,就算比自己强,也强不了那么多啊,为什么这举人文章会给他水平高出不止一个档次的感觉呢?

这个问题他并没有去问严老先生,因为他怕人家脸上挂不住,他直接找了个时间请教了县令刘守良一番。

县令刘守良毕竟是进士出身,对这些的理解肯定要比严老先生强。

结果,答案出乎意料的简单,因为他们都学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而他们做义和策大多都引用了上面的内容或者观点,也就是说,并不是他们的水平有多高,而是他们都读了套水平很高的“参考书”。

这个对于这年头的读书人来说其实是常识性的东西,因为考上秀才之后都会研读《四书章句集注》,而且乡试和会试基本都把《四书章句集注》当义和策的标准答案,也就是说你做出来的义和策必须符合《四书章句集注》上的论调。

当然,也不是说每个读书人都知道这些,因为很多读书人连县试都过不了,《四书章句集注》什么的,他们压根就不用去学。

刘守良对杨聪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过,他并不赞成杨聪这会儿就开始学习《四书章句集注》,因为《四书章句集注》太多了,四书总共才几万字,而《四书章句集注》足有几十万字,没几个月时间,连个皮毛都学不到,而现在杨聪面对的是即将到来的院试,《四书章句集注》学了其实没有多大用处。

而且,以他的经验,这标准应试八股文相当重要,因为义和策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来的,只要标准应试八股文做的好,义和策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也就是说,这县试、府试和院试的标准应试八股文是基础,先要将基础打牢,才能去研究后面的义和策。

刘守良这个说法着实让杨聪犹豫了好几天,因为他感觉自己的基础已经够牢固的了,人家做一篇标准应试八股文需要一天,而他只需要两个时辰,这还不够牢固吗?

还要怎么牢固呢?

貌似除了不停做文,就没其他办法了,这样有意义吗?

不过,他对刘守良这个进士的意见还是很重视的,为此,他专门苦思了很多天,没想到,还真让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想出的办法在后世来说那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一个办法了,但是,这个时代的人却想不到。

他想出来的办法就是统计常用字,将同韵的排一起,并按平仄分开。

比如,阿字部,同韵的就有阿,巴,擦,大,发,噶等等。

又比如,安字部,安就是平声,俺、按等就是去声

四书五经其实总共也就十多万字,其中常用字也就三四千,如果能把这些常用字按这个方法统计出来,以后平平仄仄和押韵这八股文中两个最难的问题几乎不用去想了,那是提笔就来啊。

他也不知道最终能不能达到这效果,不过,试试就知道了,反正这会儿他也没有其他办法来巩固所谓的“基础”了。

他专门准备了四十余个空白草稿本,然后便对着四书五经,一个一个字统计抄录起来,这样其实也等于将四书五经复习了一遍,对院试也是有裨益的。

就这样,他忙活了差不多大半年时间,最后终于编成一本厚厚的......。

呃,这个,怎么形容这本东西呢,如果从功能上来说,这相当于是一本科举秘籍。

无意间,他竟然整出了这么一本科举秘籍,连他事先都没想到。

那么,这秘籍的效果怎么样呢?

紧接着,他便开始边背秘籍,边做文章,还别说,这秘籍还真有用,他做文的速度果然有了显著的提高。

练习了大约三四个月之后,他几乎一个时辰就能做出一篇标准的应试八股文,那速度简直快的吓人!

第一一五章 撕破脸第六十八章 烽火戏诸侯第六十八章 怀疑人生第八十四章 提拔第九十七章 盐运使第一六一章 激动第一六六章 挣扎第一三二章 苦难的开始第一九三章 御敌于千里之外第六十章 不再犹豫第一七一章 期限第九十三章 攀咬第五十章 盟友第七十四章 破虏之策第一〇六章 莫要开玩笑第一一四章 不讲规矩第八十七章 一日千里第二十八章 祸害之源第三十章 男儿当自强第一七四章 冤家路窄第六十三章 自以为聪明第二十一章 我跟你没完第一九五章 大明天朝上使第一〇二章 做人不能太张狂第四十二章 朝堂大事第二十章 测试第一七九章 第二个赚钱的条约第一五三章 棋盘和棋子第三十九章 暗中第一〇二章 做人不能太张狂第九十五章 剿倭之道第七十四章 颠倒黑白第一二六章 钱该怎么花第九十七章 盐运使第二十八章 谁能抱得美人归第三章 好汉不吃眼前亏第七十四章 破虏之策第七十六章 证据不翼而飞第二二一章 捣蛋第十章 三天两夜第一八六章 东窗事发第二二二章 复出否第一五三章 棋盘和棋子第七十八章 对耗第三十三章 老夫劝你莫作弊第一四〇章 脸面第一五五章 狼子野心第一一四章 暗夜守候第五十三章 财大气粗第一七三章 代理第一五二章 稳打稳扎第七章 泉州十大才子第九十九章 自诬第二〇六章 教导第九十章 好官第一八五章 消耗第五十九章 奸细第一〇二章 死循环第二十四章 明军孱弱的原因第九十二章 骄兵必败第二十三章 陆炳的野望第十六章 凄惨的洪武勋贵第五十四章 真真假假第五十五章 资敌第十一章 感动俞大猷第一六四章 战神第四十七章 迎双亲第八十八章 砸不死你第十六章 凄惨的洪武勋贵第一章 一记闷棍第八十七章 一日千里第十五章 事了拂袖去第二十九章 暗斗第一二四章 严嵩到底贪了多少钱第四十一章 欲加之罪第九十二章 骄兵必败第一二八章 失算第一五六章 请开海禁第一四三章 澎湖第七十七章 翰林院是储相之地吗第八十六章 教人造反第一八八章 是清是浊第三十章 请开马市第九十六章 猛人第九十六章 时不我待第一三一章 明军又来了第一四四章 民心可用第一五九章 东瀛乱世第二十二章 投石机第三十六章 雷厉风行第八十九章 传说中的太监(上)第九十二章 不愿意相信第一八六章 东窗事发第一〇五章 听天由命第九十五章 剿倭之道第三十八章 应天巡抚第一四七章 缺钱第五章 卑微第一一三章 取代第十一章 感动俞大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