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不共戴天

听了刘健的呼唤,都察院右都御史杨清排众而出,朝刘健深深作揖,面色凝重地道:“下官杨清,蒙陛下不弃,专司负责主审江炳一案。”

刘健哪里有气力和他虚礼客套,铁青着脸道:“这案子到底有什么玄虚?供词又有什么错漏?你一一道来,不要隐瞒。”

杨清却是有点儿愣住了,这一次审江炳的案子,他身为都察院右都御史,说起来也算参与不少大案了,可是他并不觉得江炳的案子有什么不同,刘健这般问他,他却不知该如何作答,倒不是想隐瞒什么,只是实在想不出这案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那拱状又有什么惹皇上生气之处。

刘健见杨清踟躇,再好的涵养功夫此时也是不耐烦了,催促道:“杨大人怎么不说话?”

杨清苦笑,道:“下官不知如何作答。”

他这句话回答得让人生出了误解,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杨清是把屁股挪到了柳乘风那边,为虎作伥,已经有不少人对他怒目而视了,杨清的上官左都御史也在一旁,忍不住道:“杨大人,当着刘公的面,把话都说清楚,不要遮遮掩掩,在这里的都是自己人,自该同气连枝,你可不要忘了,现在午门那边那些被仗打的可有不少都是咱们都察院的同僚。”

倒是李东阳看出了杨清的为难,和颜悦色地道:“你不必心急,老夫问你吧,我问你一句,你答一句。”

杨清松了口气,道:“请李大人垂询。”

李东阳道:“当时是你负责主审吗?”

这句话问出来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不过李东阳既然问出了,自然也有用意,一个右都御史主审,谁知道当时厂卫会耍什么心眼,所以必须问明白杨清是不是直接经手并且清理了这个案子。

杨清道:“下官不敢隐瞒,前几次倒是下官亲审,只是此后江炳全部由锦衣卫审去了,锦衣卫那边审过之后,专门拿了一份供状来把案子结清

。”

“拱状?”李东阳听了倒也不以为意,这供词才是最紧要的:“那些供词可还存放在都察院?”

“对,下官看没有问题,于是就叫人封存了。”

“你还记得那些供词吗?”

“依稀记得。”

“你来大致说说。”

“那江炳将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几大罪状都已经认了,先是勾结宁王,此后谋杀情妇,最后是刺杀大臣,至于细节嘛,是了,当时锦衣卫那边穷追猛打地问江炳与宁王之间的关系,江炳倒也不隐瞒,斥责了当今皇上为政的得失,又说这宁王对他有知遇之恩,还说宁王迟早要带兵清君侧,都是诸如此类的话。”

李东阳警惕起来,道:“清君侧?”

“是,这个江炳大胆到了极点,想必也是罪多不愁,明知是万死之罪,因此在供词里对当今皇上抱怨极多,又大大地夸奖宁王,很是肆无忌惮。”

李东阳的眼睛眯起来:“他如何抨击当今皇上?”

杨清道:“无非是说天下昏暗,曰月无光,陛下亲近小人,废儒重商之类的话,下官也记得不大情,不过几乎和这个话差不多。”

大家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李东阳却是陡然醒悟,不禁拍了拍额头,叹息道:“老夫明白了,原来如此,柳乘风竟是把皇上的心思拿捏透了,原来从一开始他就在引蛇出洞,只等我们踏进他的圈套。”

众人听的骇然,这些大臣又都是一头雾水,刘健一时也有些疑惑,不禁道:“宾之,这里没有外人,你把话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东阳吁了口气,黯然道:“事情还不是明摆着吗?柳乘风一开始故意激怒言官,又令各大报纸四处渲染内阁与锦衣卫的冲突,制造出一种假象,令许多正直的大臣义愤填膺,随即上书,要知道……哎……诸位还是自己体会吧。”

李东阳这么一提醒,许多人也就恍然大悟了。其实事情很简单,江炳虽然是叛臣,可也是庶吉士,是读书人,他的观点和许多在朝为官的大臣都是不谋而合的,这江炳所呆的地方与人接触的地方自然就是翰林院,平素大家坐在衙堂里少不得要议论下当今的天下,其实大家的看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社稷已经很危险了,国家可能要完蛋了,朝廷里出了歼臣,不过大多数的官员认为拯救的办法就是皇上迟早会幡然悔悟,改弦更张。可是江炳和他们的看法一样,想法却是不同,埋在江炳心里的是他的主子宁王清君侧,主导大明的再次中兴,扫清掉这大明朝的污浊。

于是事情就好笑了,大臣们纷纷上书,大谈眼下朝廷到了什么地步,现在社会的风气到了什么地步,至于对现在的皇上对商贾扶持的策略更是受大家批判。

若只是大家一起批判其实也没什么,当今皇上又不是隋炀帝,也不是不听劝谏的夏桀商纣,大臣们群起攻之眼下的时局,以皇上的姓子就算不肯听从,至少也会做出让步,至少给大家都预留一个台阶下。毕竟皇上知道,大臣们这般愤怒,终归还是为了朝廷好,只要怀着这个心思,无论你抨击的是对是错,对皇帝来说都是可以容忍的。

可是柳乘风将江炳的供词递了上去,再对比大臣们的奏书,发现这逆贼江炳的陈词居然和大臣们并无二致,皇上会怎么想?

无论是谁,此时都会勃然大怒,都会生出一个心思,原来这些自以为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居然和叛党一样的想法,都是一般无二的心思,什么社稷倾覆,什么天下要亡了,这些人根本就不是为了朝廷打算,根本就是在挑起乱子,怀着自己的鬼胎

圣心难测,皇上的一个心思就足以将整件事的姓质来个翻天覆地的改变了,逆臣这么说,你们也这么说,这么看来,朕若是对你们做了让步,岂不是告诉天下人,这江炳的话一点都没有错,朕确实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听信小人谗言,祸国殃民,难道你们还想把那什么宁王搬到燕京城来,让朕做个东昏侯?

是可忍、孰不可忍,忠言是一回事,可是敌人的污蔑却是另一回事,换做是谁做这皇帝,脾气就算再好,只怕也要翻脸了。

而事实上,朱佑樘确实翻脸了,于是十几个上书的大臣全部拿下,那些弹劾奏书里头言辞激烈,许多言辞与江炳的供词不谋而合的统统廷杖,触犯到了天子的逆鳞,哪里还能轻饶?没有将他们千刀万剐就算不错了。

事情算是想明白了,而这殿中的群臣一个个都是冷汗直流,越是明白柳乘风的圈套,明白这里头的阴谋,大家才越是心惊。

刘健长叹口气,这一局他输了,输得很彻底,可是也不得不佩服柳乘风,居然想到拿江炳的供词来做文章,他看了李东阳一眼,道:“宾之,眼下该如何是好?”

李东阳沉默了片刻,随即道:“上书……请罪……”

有人不由义愤填膺地道:“我们有什么错?为何请罪?”

刘健却是压压手,稳住了大家,才慢悠悠地道:“宾之说的不错,眼下只能上书请罪,陛下那边在气头上,必须请陛下消消气,先把午门外的人救出来再说,至于这笔帐,以后再算吧。”

刘健确实是个输得起的人,到了这个份上,朱佑樘已经认定否认商行、聚宝楼甚至是柳乘风的人怀着鬼胎,若是在这件事上与皇上抗争是很不理智的事,眼下息事宁人最要紧。

正说着,外头一个太监进来,刘健见了,连忙上前去,问道:“陛下那边有消息吗?”

这太监道:“内宫里头没有消息。”

“那午门呢……午门可有消息?”谢迁不禁插嘴问道。

太监犹豫了一下,随即道:“回大人的话,午门那边,大人们已经领了刑,都已经关押到诏狱去了,不过都察院的杨戬身子没熬住,结果……”

这个结果根本就不必去说大家也明白,杖二十不算多,一般有生命威胁的是四十以上,可是锦衣卫那边真要把人弄死,杖二十也是足够了,再加上杨戬身子本来就不好,一命呜呼也不让人意外。

那太监兀自道:“原本是死不了的,可是咱们宫里的太监问廉国公是否轮刑,廉国公说他们罪无可赦,所以……”

有人不禁怒吼道:“这分明是那柳乘风故意的,故意向我们示威,杨戬杨大人是何等正直的人,今曰竟是死于贼手……”

“都住嘴!”刘健厉喝了一声,制止了那人竭斯底里的话,随后,刘健的眼眸中掠过了一丝杀机,一字一句地道:“柳乘风,刘健与你不共戴天。”

第255章 万户侯的威风第59章 大事业第915章 巨变第125章 东坡肘子,我喜欢吃第982章 我即是国 国即是我第101章 比试第374章 鹿死谁手第596章 誓不为人第732章 要发大财了第600章 千钧一发第752章 蹊跷第879章 收权第123章 一个丑女引发的血案第83章 是你死还是我活第403章 内阁垮台第348章 翻云覆雨第310章 新官上任第242章 平叛党第318章 赐婚第243章 报捷第542章 头功第472章 谁是乱党第382章 杀人灭口第500章 邀功请赏第185章 拉皇后下水第403章 内阁垮台第351章 见个分晓第317章 虎狼之师第367章 人死为大?第539章 怒火第456章 王道第185章 拉皇后下水第41章 你敢杀人吗第240章 争功第384章 萧墙之祸第923章 兵部冤大头月票双倍了老虎悲催了第815章 峰回路转第517章 三人成虎第30章 指挥使大人驾到第306章 天要变了第748章 背叛第408章 内阁大风暴第728章 完蛋第652章 了断第176章 休要走了贼人第389章 有人要完蛋第126章 皇上驾到第73章 卖报 卖报第244章 为君分忧第897章 有钱是大爷第912章 死棋第432章 扑簌迷离第109章 答案呼之欲出第429章 好大的阵仗第392章 角逐第63章 詹事府洗马第75章 花样式骂街第114章 出大事了第21章 出大事了第254章 如日中天第232章 共图大事第847章 圣旨到第98章 宁王不忿第679章 出鬼了第929章 步步紧逼第442章 人亡政息第719章 整人二部曲第9章 我是锦衣卫第744章 清议如虎第878章 楚国特色第359章 出战第891章 身世之谜第481章 案情逆转第855章 太平天子第531章 高处不胜寒第392章 角逐第905章 假慈悲第632章 风暴第233章 密旨第986章 朱厚照回宫第70章 三天不打 上房揭瓦第719章 整人二部曲第561章 冒险第942章 皇帝也疯狂第154章 最珍贵的礼物第713章 对立第737章 钱是可以这样捡的第619章 朕家虎儿第201章 又发现了一个反贼第79章 吃肉寝皮第102章 舔犊情深第806章 杀人机器第360章 开战第121章 人不能贱到这个地步第56章 太子,你被人坑了第319章 老官油子第915章 巨变第654章 宁王烂屁股第409章 刘棉花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