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庶民出嫁面面观(一)

打发了周三爷,陈嫂在一边啐道:“牛皮糖!要是老爷往昔的话,又被粘身上了。且看他明日里能从指缝中抠出几贯来给小绿作贺礼。”

周夫人笑笑,“也就你还想着这些须个小事。”

“可不是。见着他了,我自然就只想这个了。”陈嫂见夫人苦中作乐,自己便也咧了嘴乐。

到得一边,阿静道:“这哪里是来探望兄长?打的名号这么响,尽是私事。家里这般忙,还把干活的人拉走。还要老爷和夫人帮他赚钱,也不想想眼下什么时候了。一听要连累上他,影响生意,忙打算逃。”

“难道你还想他一直呆在这儿,老在咱们眼前转?你不烦,我倒是不乐意了。”阿素很是高兴三爷走开,就他来这儿,那眼睛总是打量来打量过去的,不是屋里的人,便是问其他情况。实在是讨厌的很。

“别闲叨。这小绿的婚嫁虽然从简,可是至少也得有个样子,该准备的都准备好,别落了什么事物件。喜事上头,多用心,小绿日后也好在婆家过日子。”陈嫂过来呵斥了阿素。

小绿听得,羞红了脸,过一会儿醒过神来,又一个劲儿地道谢。

看到周家人口都动作起来,大人们基本都开始张罗着这场婚事。

非全程性地看了嫁女的现场直播,文箐才了解到,在明朝,朱元璋把礼仪规得死死的,尤其是庶民之家,除了仪式从简,就是古礼中的六礼,也缩略为三礼了。

文箐还以为会有真的凤冠霞帔,一问,这婚礼整的很朴素的。首先,只是请了个媒人,来提亲。合好八字,就是纳吉了。

这些聘礼对于庶民家来说,要凑起来也不容易,可是在文箐看来,觉得那些东西太平常了,就是一些酒肉果品类的,当然里面可能有些说头:

羊肉,猪肉,雄鸡,鹅,鱼,粳米,粟米,卷柏,蒲苇,嘉禾,胶,漆,素丝,合欢叶,得香草等。

女方家里还要回一些吉利的物事,也是一些带吉利意思的。比如百合,鲜花,米,等等。

然后男方要在请期时,送婚书过来。婚书上女方同意了,便是表示可以准备迎娶了。

迎嫁前一天,男方再带一些酒席用的肉,活的雄鸡及一些果子,去“催妆”或者“催嫁。”

女方这边,周家准备的是:各式碗碟一套,夫妻房内所用家私一套,除了床当时郭家放不下了,厨房郭家是公用的,就说不用备了。这一套家私可真是多,什么洗脚桶,净桶,浴桶,坐桶,夜壶等,帷帐,被子枕席等卧具。

到得次日正式成亲这天,因为郭家离周家不算太远,当日能来回。所以上午是周家这边摆送亲宴,晚上郭家那边摆迎亲宴,中间便是抬轿迎人。

反正,那几天,周家人,郭家人都忙着采备礼物。周夫人怕郭家因为这事办得急,有意见,在妆奁上是又显得多了些,让小绿也在夫家有点面子。这让小绿高兴得直要给夫人磕头。

在众人准备以上事项的时候,作为婚礼的主角,小绿,则在这段时间内做保养。至于怎么保养的,其他人说她太小了,也不告诉她。真是年龄歧视啊。

文箐既然来了明朝,就就说这成亲迎新的事儿吧。

首先,新郎官这算是“小登科”了,可以着一个假九品官的衣帽——青绿色的九品幞头官服。

原来,大红,朱红,在明朝是禁色,只有上了品级的官员的朝服才能穿着。朱元璋同学使平民连新婚也不得穿这种颜色,那么新婚妇人着什么礼服呢?

民间妇人礼服只能穿紫絁。絁,便是一种粗丝织就的绸料。绝对不能用金绣,袍衫也只能穿紫、绿、桃红及诸多浅淡颜色,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连束带都规定了,只能用蓝绢布。

而未出嫁的庶民女子,号称“在室女子”,如阿素,她则是例来梳三小髻,戴支银镀金钗,珠头閟窄袖褙子。

结婚这天小绿的喜服是什么?

小绿那天穿着的全是桃红系一色。头上戴了银钗子,耳上戴了一银耳环,细细的一溜似流苏,身上穿了花钗大袖的桃红袍子,红闪色云肩,桃红裙子,手上戴的是银镯子。

文箐不是一个八卦的人,可是见着了此等新鲜事物,同自己原来了解到的一些见识又不搭边,不由得就多问了陈嫂几句。

了解到:这平民老百姓成亲嘛,洪武皇帝规定男子十六以上,女子要十四以上。古代讲究30岁才成亲,不过后来发现在明初,其实很多男子成婚年龄是16-25岁,女子则是14-20岁。

文箐想想,生理年龄刚发育了,确实需要满足这个基本条件啊,总不能黄花闺女还没结苞就摘了啊。相对来说,也算合适的成婚年龄了,当然不能与21世纪相比了。

最有意思的一条关于婚姻择偶问题:朱大领导规定:同姓不得结亲,良贱不得通婚,不得指腹为婚,不得作割衫襟为亲,庶民不得娶妾等等。当然,隔了辈份的远房亲戚之间那是算“乱了人伦”。

什么割衫襟结亲啊?文箐同学也觉得有意思,了解一下。就是以割孕妇衣襟互相交换作为议定。这个就是元代很盛行的一种风俗,其实还是一种指腹婚,只是另一个说法罢了。老朱领导对元很是不满,所以反对得很彻底。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其实是很英明的,谁知道肚子里是傻子还是瘸子或者将来是个麻子瞎子类的?RP不好的岂不是误此一生?

之后还有好些不让娶亲的条文,陈嫂也没多说,文箐当时也没注意到。其实里面有至关重要的一条,上面也略有提及,才导致周大人被杖打,又停职。此为后叙。

文箐早先从陈嫂那里了解到这些有关着装的规定,那真是一个尺寸也不能错误的。错一点儿,便要被杖责。这让她觉得有点毛骨悚然。自己如果万一穿错了衫子,或者想要漂亮一点儿改件衫子还得按规矩来,可别改成囚衣了。

女人喜戴首饰,这要是万一是个官夫人,戴错了首饰,只怕不仅仅是个笑话了。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当时陈嫂也只是说了点,已经让文箐觉得呼吸紧张了。

另一方面,文箐感慨:朱元璋确实够节俭,可是也太压抑人性了。全部庶民看过去,就象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里的冬天全是灰扑扑的,哪里有点儿新鲜色彩?全没了个性,让原来想怎么方便就怎么来的她,一下子觉得要是自己独自生活,没个指导,可是该如何办才是啊?只怕一不小心不是被杖死,就是进了监,或者被人骂死了。

等到周夫人出场了,陈嫂特意几天前就从箱子里找出来衣裙,喜滋滋地道:“夫人,这衣服做的就是好啊,水泡了,压箱里都还好好的,我上次特意给洗好,熨平,今日又熨了次,不如且试试,也喜庆一下。”

文箐一听,也凑趣起哄道:“就是,小绿姐可就一回,母亲就穿出来给她也长长脸啊。”

“可不是。还是小姐会说。这毕竟有宴席,有夫家来人,也让他们见识一下咱们夫人的气度,可不能让夫家小瞧了咱们小绿。”陈嫂接过话茬。

起了哄,周夫人也想让大家高兴一下,同意了。

文箐看着一件套一件,说:“这与母亲平日里穿的倒是很大不同了。怎么不见母亲平日里穿。”

“小姐,这还只是一套常服呢,还有冠服,更有礼服呢。这讲究可大了。”

“陈妈,你且与我说说分明,改日我要认借了,岂不闹笑话了。”

“小姐,有夫人呢。奴婢可不敢卖 弄,夫人倒是能讲出里面的道道。”

于是在文箐一脸求知欲的表情下,周夫人又退了一步,将五品宜人常服穿上了——上身穿的是长袄缘襈,绣的是云霞鸳鸯文,下着横竖襕绣缠枝花文的长裙。

陈嫂在旁边说,可惜那些东西首饰都没了,要不一套多好看啊。

原来这头上的首饰不能戴错了,常服冠上可着小珠翠鸳鸯三,镀金银鸳鸯二,挑珠牌。鬓边可戴小珠翠花二朵,云头连三钗一只,梳一柄压发,压鬓双头钗二只,镀金簪二支;银脚珠翠佛面环一双。镯钏皆用银镀金。

这里说的好多东西文箐也听不太明白,不过算是知道了,不同场合,穿衣打扮那是有很大讲头的,就是戴错了佩饰,闹出大笑话来,那可是成了官家夫人的话柄了,传得可是异常快的。

文箐又在旁边翻了翻,又翻到一套,道:“这怎么还有一套呢。”陈嫂道:“那是夫人作为孺人时穿的,就是老爷作县令时,夫人可以穿戴的。这套夫人很是珍惜,所以一直也留着。”

周夫人也在旁边说了说。原来这七品的官夫人常服冠都将鸳鸯换成了练鹊,挑小珠牌;镯钏皆用银。长袄缘襈。看带,或紫或绿,绣云霞练鹊文。长裙,横竖襕绣缠枝花文。

文箐很想问声:“那徐姨娘能穿这个吗?比如爹爹升职了,姨娘呢?”

但也明白这个问题就是好奇,也绝不能在周夫人面前说出来的。后来看到徐姨娘的打扮与平素并无多大区别,只是衣服稍新一点儿,样式上略有些变化。后来还是隐晦地问了下陈嫂。

陈嫂念了句偈,忙悄声地道:“小姐,你就是关心姨娘也千万不要这么问,你这么问,夫人该如何自处?夫人对姨娘都姐妹相称了,你就是关心姨娘也不要伤了夫人的心啊。夫人同姨娘,这是妻与妾,夫人能和老爷同葬一个坑,可是姨娘却是不行的,可是明白?”

文箐前面一段是半明白不明白,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陈嫂觉得自己同徐姨娘亲,并认为她占到了姨娘一边去了,所以陈嫂忙着劝她想通。后面的倒是明白古代的妻妾观中的一部分了。

这些先放一边去吧。文箐当时顾不了这个妻妾问题。

不过到得出嫁那天,算是明白了这服饰上有多大区别了。

关于妾室着装是否平民还是随着其夫君职衔而定,待定。中期以后,妾室时随夫群职衔。这里先不动,如有清楚的亲们,请告知。谢谢!

正文334众人拾柴火焰高1正文37 智勇取路正文156 周珑母女抚今追昔16.粮长——第四十二章第四十五章 可怜的徐姨娘正文347 无常难测是世事正文42 三百贯钞一条命正文205 再起波折正文337诗会题菜名正文22 捡钱包,发财?正文323 食肆开张正文271 求人才谋新营生正文124 沈吴氏谈外债正文20 治晕船,识律法正文275 沈遄梦遗略知人事正文63 钱收or不收正文258 好事成双正文180 祠堂风波第222章 翻脸2正文114 壁角2 刘氏兄弟暗谈正文311 旋风中的沈颛正文77 人善被人欺第222章 翻脸24、藩王继承权益——第十四章正文204 报应20.牙人,牙行之行规——第五十四章正文135 苏州周宅音信1第四章 遇贵人,搭船离开第一章 债病交加第四章 遇贵人,搭船离开第212章 防微杜渐第九章 要闹钱荒正文144 济济一堂3不痛快第三十一章 谁是可信之人正文314送上门的买卖第四章 第二笔债打消贪心——斗智第六十二章 上街三——闲事第222章 翻脸2正文100 缠足正文136 惶恐不安第四十一章 对簿公堂二——语惊四座正文83 生员怕岁考正文142 济济一堂1正文310崩盘正文53 闲话聊陶正文126 私生子2正文149 不安宁3正文63 钱收or不收正文104 华嫣接连挨训正文353解释,澄而不清第三十六章 上公堂,去与不去正文242 沈孙二人再会正文262 偿债正文299 要挟与训斥正文47 三个孩子真热闹2第五十三章 一只狗 引发的是非正文135 苏州周宅音信1正文119 生意上门3第六十四章 上街五——纠缠正文21 江右喜讼9、明初喜轿非大红轿——第十八章第二十九章 罪恶的血正文299 要挟与训斥正文147 不安宁1第209章 借东风,尘埃落定正文125 突如其来的私生子正文89 迂回打听1正文337诗会题菜名正文287被个粗人笑话了前传073买房正文98 主仆风波-训婢正文127 私生子3正文64 交换秘密1正文35 官司背后故事2正文92 文简出风头正文303 旧仇安在第236章 执经问难第225章 悔不该第二章 是走还是留正文284 借风顺水彻底搬离周宅正文50 当一回洗脚工正文60 吵架2 信任正文175 星火成燎原烧伤众人第十五章 小绿要谈婚论嫁了正文98 主仆风波-训婢第217章 孩子心性正文266 分钱似分赃正文358 姜氏替儿澄清原委第215章 花房“幽会”第235章 春日兰花宴正文158 实情2第五十五章 又见八卦——新妇小绿正文151 清白却心甘情愿认罪的人正文176 燎原2正文163 长房持家之“道”第四十五章 可怜的徐姨娘正文153 先礼后兵第二章 是走还是留正文365 十分淡薄随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