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十二)

这话一出口火筛的脸色猛然就变了,两里之外!

张小公爷的这话让火筛不由自主的回头望向了他的营地,那里距离车阵……

大约也就是两里左右的距离罢?!

“大汗曾经见过某身上的铠甲么?!”

“大汗见过我军伍所用之车阵么?!”

望着火筛,张小公爷一字一句的道:“大汗,您应该多读读汉学。”

“成吉思汗最倚重的‘吾图撒合里’,便是一位自小经学汉学之大家也!”

这话说的火筛亦不由得点了点头,张小公爷说的“吾图撒合里”便是成吉思汗座下第一谋士:耶律楚材。

甚至可以说,他是成吉思汗最为倚重的谋士。没有之一。

哪怕是到了临终前,成吉思汗还专门吩咐自己的继任者必须要倚重于耶律楚材。

可以说,蒙元的泰半江山能够打下来耶律楚材这位契丹人功不可没。

“《周易·系辞下》有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张小公爷望着火筛,轻声道:“世间万物、天下之势,唯不变者曰‘变’而已。”

“成吉思汗的时代曾经顺势而来,亦曾因逆势而退……”

“而今新势已来,若是大汗再不思变……”

不思变,则亡!

火筛微微一笑,却没有接下张小公爷的话茬儿。

“按照你们大明人的话说,我们鞑靼人起于微末。但到了今天,我们依旧是草原的主人!”

望着张小公爷,火筛一字一句的道:“你们或许能够将我们暂时赶走,但你们占领不了草原。”

“只要你们占领不了草原,那么草原的主人就终究是我们。”

火筛的这话与其说是讲给张小公爷听的,不如说是给自己打气。

张小公爷并没有立即回话,而是笑吟吟的望着火筛摆手让服部姐妹将茶具摆上。

拿出了一个签贴标注着“晚甘侯”的汝窑小茶罐,用竹勺打出些许茶叶放在了一套茶具里。

火筛看着这幅茶具,不由得升起了一丝好奇。

“大汗目光如炬,这套茶具是家人寻来的‘柴窑’。”

张小公爷笑了笑,没有解释太多仅仅是说了一句“柴窑”。

这在火筛听来大约只是认为是比较名贵的茶具,边上的足利鹤则是隐蔽的翻了个白眼。

自家小夫君这媚眼算是抛给瞎子看了,火筛这等大老粗哪里懂柴窑的珍贵?!

柴窑,出自于五代皇帝周世宗柴荣的豫南御窑。

柴窑所出之瓷,其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

更有赞“宝莹射目,光可却矢。宝莹则有之,却矢未必然,盖难得而重言之也”。

乃当时诸多瓷窑中之上上品,论窑器者必提曰“柴汝官哥定”。

这柴窑,可是排在诸瓷之首冠绝群瓷的。

世宗柴荣者对此瓷赞曰“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作将来”,钦定为御窑。

然而此窑竟随历史烟云散去,殊为可惜却也因此弥足珍贵。

宣德年礼部尚书吕克声公奉旨撰《宣德鼎彝谱》有载:

“……内府收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

“其柴、汝、官、哥、钧、定中并选二十九种……”

直白的说,就是这柴窑现在就皇家搜罗的比较多。

因为其弥足珍贵,以至于哪怕是柴窑的残片亦被珍而重之的制成冠饰、绦环、把件……等传世。

张小公爷的这套柴窑,却不知道是小周管家从哪儿给挖出来的玩意儿。

这玩意儿即便是当时经常出入皇宫的足利鹤小姐姐,也被吓的一个哆嗦。

莫说这柴窑于扶桑多珍贵了,即便是在这大明那也是有价无市啊!

小公爷之后的权相严嵩父子,据说假借皇帝之名以举国之力、穷一生之时……

亦不过搜罗了不足二十件柴窑,张小公爷这手上拿的就是一整套啊。

于是足利鹤小姐姐看着火筛这大老粗,居然傻呵呵的就单手拿着茶盏不由得心尖发颤。

服部小姐姐见状,低声对着火筛提醒了一句。

“大汗还请小心些,此‘柴窑’一件约可抵牛三千了!”

服部小姐姐心里很不舒坦,我家殿下这是一套柴窑呢!若是毁了一件,这套就废了半数。

莫说三千头牛,便是三万头牛也抵偿不得。

就是这句提醒,差点儿让火筛眼前一黑,脑袋就杵桌子上了!

卧槽!这特么啥玩意儿,居然就能值三千头牛?!

张小公爷见状笑了笑,说家人无状大汗莫怪!还请品茶。

火筛这赶紧双手捧着茶盏,生怕不小心跌下来了。

这特么真赔不起啊,一家伙就得三千头牛……

但这茶是真好喝,还未及入口仅仅是冲泡时火筛便嗅得此茶馨香蒸腾。

“此为‘武夷岩茶’,出自于四曲溪畔。”

却见张小公爷轻声道:“前朝大德六年,便被订为贡茶而产之。”

选这个茶是有原因的,能够被前朝定为贡茶自然是因为它符合于鞑靼的口味。

“我们饮茶,历史已久。”

望着火筛,张小公爷轻声道:“据唐代茶仙陆太祝作《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晋之常道将作《华阳国志.巴志》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火筛很有耐心,虽然他不知道为何张小公爷会突然和他说起茶的来历。

“而草原人开始饮茶,大约是从唐时始之……”

“唐时天宝十五年进士封演撰《封氏闻见记》载‘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宋时陆放翁作《南唐书》言‘契丹虽通商南唐,徒持虚辞,利南方茶叶珠贝而已’……”

张小公爷说着,微微一笑对着火筛举起了茶杯。

“草原的确不会变,但草原的主人从匈奴回鹘到契丹,再到女直……”

望着火筛,张小公爷脸上的笑容不变但那话语却如同刀锋割肉。

“而中原的主人,却一直在与他们饮茶。”

“或许草原曾经的主人来到了中原,但中原却一直都是中原人的中原……”

张小公爷望着火筛,轻声道:“草原的主人,却不一定一直都是草原的主人。”

第六百七十五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肆)第七百四十三章 经筵场上风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捌)第六百二十九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拾贰)第七百九十三章 内阁诸部争执起,太子赈济艰难行(叁)第三百章 慈善总会初亮相,安得灾民百姓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经筵御前再相辩,大内演武陈钓翁第六百一十六章 京师枪炮雷声隐,滇南风雨急如晦(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草庐堂内教熊娃,措大骨相骂士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营造司内待遇好,粮商聚探路大豪第三百章 慈善总会初亮相,安得灾民百姓心第二百六十五章 将有大用谢玉田,以身为饵玉螭虎第三十六章 赏赐给你,就不给钱第五百二十六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三十:终章)第三百八十八章 望江楼上望江流,诸家士绅弄潮游第一百七十八章 足利妙计平纷乱,不敌妙安小娇憨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网擒得副总使,亲自刑讯挖其根(上)第四百零八章 黔路之难胜蜀道,张小公爷催人忙(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痴虎有错朕回护,尔等诬告须负责第五百七十四章 老少狐狸初定计,打上门来成国公第六百八十二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拾壹)第四百零四章 粤北好事接连至,羡煞无数商宦家第八百四十六章 风卷云起欧罗巴,无声无息投资客(上)第八百四十章 庄前血战犹正酣,血流漂杵映灰白(完)第四百六十四章 平叛之役初阶定,再遣土兵粤北行第五百五十一章 居庸关前仰天啸,近乡情怯丛念生第三百四十九章 头名毕业受御刀,老臣约斋欲请辞第七百六十三章 慑服九边诸族裔,一扫弊端炼江山(玖)第三百七十六章 编收冶匠周管家,勇担其责伏羌伯第四百六十八章 归至京师二三事,稳妥司机玉螭虎第四百零六章 欲展神策重塑事,一派宗师张螭虎第六百五十六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叁拾玖)第六百三十八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贰拾壹)第五百九十一章 书剑邪僻一网尽,可保国泰三十年(四)第七百一十六章 君臣恶向胆边生,人羡我苦玉螭虎第四百零五章 扑买行里血脉涨,粤北皆爱玉螭虎第四百一十三章 义士出征车马行,粤北大地剿匪记(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国朝军部皆忙碌,炸刺砸门痴虎儿(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残军死地似绝路,飞来铁骑战敌酋第一百三十五章 拔除奸佞桃花坞,冲击公主众恶徒第三百三十四章 音韵字典带标符,助力腾飞教谕部第八百零四章 大灾将平人归去,远洋荣归一骑士(伍)第十二章 痴呆文妇钱好挣,提笔先写白素贞第七百五十九章 慑服九边诸族裔,一扫弊端炼江山(伍)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风刚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断(续贰)第五百三十七章 形势终究强于人,鞑靼留神不留形(中)第四百一十章 天下熙熙为利来,天下壤壤为利往第一百二十四章 百世轮回宿慧在,遍阅尘世千余载第四百一十六章 四大土司访羊城,各怀心思主意多(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富贵豪遮望江楼,粤北老狐皆出手(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国皇家最受宠,招兵买马入京都第四百六十七章 作别粤北黔州路,挥手北归京师去第一百八十章 草庐之内教计然,弟子尽需去实习第五百七十九章 蓄积暗涌向澎湃,猎网微张待君来(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经筵之日临,各方皆摒息第四百六十三章 隔空交手终得见,苗女米鲁智计全(下)第五百二十四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二十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教谕部需早备齐,铸炮艰难耗料巨第八百三十四章 垂死挣扎不惜命,狗急跳墙亦凶猛(上)第五百五十五章 熊孩儿功课需考校,经典亦须经筵辩第三百四十六章 津门炮台终成事,演武之下附实情(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怒海风波难自静,拂袖随手荡靖平(陆)第三百一十二章 肥堆叙话集,万世与全局(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痴虎有错朕回护,尔等诬告须负责第五百八十六章 蓄积暗涌向澎湃,猎网微张待君来(九)第二百零三章 我做自嘲骂清流,老张护孙不拆台第七十五章 雍容豪遮,套话好手第六百四十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贰拾仨)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第七百三十三章 北风刚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断(续柒)第五百七十九章 蓄积暗涌向澎湃,猎网微张待君来(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国朝军部皆忙碌,炸刺砸门痴虎儿(上)第六百五十七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肆拾-终)第二百四十三章 诸家土司皆心塞,终究须见玉螭虎第一百八十七章 螭虎提笔诗三味,不见刀锋亦伤人第六百五十八章 千军万马抵城前,机关算尽反送命(上)第八十九章 好功夫,好刀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两宫计定联袂见,割出血肉做台阶第二百一十七章 武举会试考三月,天子门生不易得第八百二十三章 逃的飞快蛮夷船,跳脚骂娘戚景通第五十章 妙安心思,亦无不可第七十一章 栈桥惊变,血染碧海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明新风轻吹起,弘治陛下眼珠红第三百五十九章 津门三卫皆烂透,剜疮利刃东山公第六百六十一章 垂死挣扎两败将,无有傲气玉螭虎第七百五十一章 断尾求生苟残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外戚勋贵拜财神,山匪流寇须清理第四百八十八章 九边乌云压城来,家贼难防有熊孩第八百五十四章 南洋晴日海风烈,明欧对峙第一轮(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子门生字难扛,邃庵九边欲平乱第一百九十九章 经筵场上,真理大道(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桃林草庐拔地起,放血神刀巧出鞘第二百零三章 我做自嘲骂清流,老张护孙不拆台第六百九十六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贰拾陆)第四十八章 拜得知府院,寻得内家拳第四百零三章 国朝整改粤北始,西涯远赴督抚之第一百七十八章 足利妙计平纷乱,不敌妙安小娇憨第一百四十三章 老臣论痴虎,为卿寻出路第五百九十四章 书剑邪僻一网尽,可保国泰三十年(七)第五百八十三章 蓄积暗涌向澎湃,猎网微张待君来(六)第七百零九章 黔国公爷还旧情,高家英杰高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