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叁拾陆)

直至他看到了这些个安南兵们,才知道这尼玛的水分有多大……

这些能叫兵?!

那特么阵法……李福达差点儿就喷了,那玩意儿能叫阵法?!

李福达差点儿就现场给他们吐血一个,简直尼玛蛇精病啊!

要说华夏古代军阵阵法不是没有,甚至有些朝代对于阵法研究甚深。

但……如果研究、提出者,是来自于多次实战出身的将校还好。

可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所谓的“阵法”,就是一群文人们想当然的纸上谈兵。

这点上,没上过几次战场的宋太宗可谓是个中高手。

他搞了一个著名的阵型《平戎万全阵》,然而这破阵法臣子们除了拍几下马屁之外没人敢用。

为啥?!

因为按照这破阵法,兵员需十四万之多。

这也就罢了,阵内还需配步、骑、弓,瞭望塔、床弩、战车……等等。

看就知道,这破阵首先就得要一堆的物资和大量训练有素的军卒,这也就算了。

然而这个破阵要摆全宽度就需要二十里,也就是说你得先找好这么一块这么大、这么平坦的地儿!

把大军拉到那里、慢慢摆好阵型,然后坐等辽国人来跟你决战。

而且,还得人家辽国人放着战马不跑非得正面跟你硬刚,才能奏效……

这尼玛!谁用谁煞笔啊!

哪怕是宋太宗亲自设计的并下诏必须用,还是被下面的将校当厕纸丢了。

李福达看到的安南军伍,就是这样的模式。

而且他们还是照猫画虎,欺负一下周边的小国、西南边陲的卫所还行。

可李福达是什么人啊?!

祖传造反人士,自小不仅曾读兵书还在九边呆过。

至少什么是军伍,他是清楚的。

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么?!

这尼玛能叫精锐?!

看他们那队形李福达就知道,这帮人也就是按照傻练法闷头冲。

而且连阵型变换和指挥都不懂,这和真正的军阵比起来是差别极大的。

设立军阵是为了多兵种配合指挥,方便作战中将校军卒配合。

而指挥作战的将军则是通过军旗来指挥军伍,主力、侧翼什么时候进攻。

然后又产生了擂鼓进、鸣金退,结合哨子、梆子……等信号指挥。

阵型也逐渐由庞大阵型缩小成一个伍、什、哨……等等,根据情况又新编了阵型。

比如鸳鸯阵,就是从实战中结合狼兵的作战小阵型总结出来的。

甚至后来为了应对于山地战、巷战,又衍生出来变阵的“鸳鸯五行阵”作为补充使用。

可这是大明继承华夏道统数千年的累积啊,安南哪儿有这个?!

他们搞出来的阵型或许当时应对一窝蜂乱糟糟的冲锋,打一下西南边陲还成。

可若是遭遇到了训练有素的边军,他们这就不够看了。

更别说遭遇到国防军那群狠犊子,往南能杀海盗流寇、往北能抗击鞑靼。

这些个安南猴子咋能比?!

尤其是现在国防军配备了火枪、火炮,李福达甚至都能够想象出来一轮齐射后这些士卒的表现。

“李先生,沿途的这些城寨全都放过?!”

郑公路这个时候又说话了,他还是有些担心这些城寨是否安全。

骑在战马上的李福达却淡淡一笑,扬起马鞭指着远处城外堆积的粮秣。

“若是在此处惊动了大明,难保大明就生出其他动作来。”

说着,李福达顿了顿:“别忘了,那位将军现在可是‘总督三省’。”

“兵贵神速,只有趁他从金陵、粤北调兵之前彻底将春城拿下!”

“如此方可保证安南之利。”

用手中的马鞭点着那些正在被搬运的粮秣,李福达继续道。

“这些城寨完全不必担心,李某早已与他们商议好了。”

“只要春城之役我等得手,他们自会投向安南!些许粮秣,便是他们的投名状。”

郑公路听得这话却不得不信,因为城寨虽然警戒着他们。

却也如李福达所说,将粮秣送到了城外堆积。

而且看着丝毫没有要冲出来作战的打算,只是在城里观望。

“李先生果然手段了得!无怪大王会如此信任您!”

关于这点郑公路也是佩服的,他很好奇李福达究竟是如何说服沿途这些卫所、县寨主家的。

李福达淡淡一笑,似乎没有打算回答这个问题。

只是轻声道:“我等还需加紧赶路,尽快抵达春城歼灭明国军队!”

说着,李福达轻磕战马缓缓的从高坡上离开。

郑公路则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跟了上去。

远远的城墙上的军卒们看着他们大军离去,似乎也没有出城的打算。

吊在队伍后面断后的骑兵,在确认他们没有任何人出城之后。

这才从树林中转出来,消失在了道路上。

“为了这点儿事儿,咱家可是亲自过来了啊!”

县城的县衙中,可怜的小县令瑟瑟发抖的看着面前的这面白无须的老者。

这老者身上穿的是一身蟒袍,一瞅便知道这是极受帝宠之人。

老者的声音并不太尖细,反而带着丝丝的沙哑。

而在老者身侧的那小县令坐都不敢坐,哭丧着脸叹气道。

“汪公啊!按照您的安排,粮秣都送到城外去了……”

“安南人确实也未曾攻城,拿了粮秣就走了。”

这县令说着,垂首轻声道:“下官再问一次,此番行事内阁知晓否?!陛下知晓否?!”

这位在县衙里坐着的,赫然便是军部谍报司汪直!

“此事陛下与军部知晓,内阁则无权干涉。”

汪直缓缓的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做好自己份内便是了,此事不需你操心!”

“记住,不要有任何动作!守好此城,便是大功。”

这县令沉默了一会儿,终究是大礼缓缓拜下:“汪公!”

“滇南万千黎民、大明疆土,不可轻与啊!!”

汪直听得此语,却高看了这县令一眼。

便见这县令俯身,沉声道:“方才下官登城望去,安南大军恐有数十万之多!”

“如此大军,一旦过境便如蝗虫飞蛾一般害民无数啊!”

这县令未曾起身,将自己的担忧全数说了一遍。

说着,倒是让汪直不由得正视这小县令起来了。

能够在这个时候还上城墙,看出安南大军有数十万之多。

此足以说明,这个县令算是很尽责、且有眼光的了。

他担心的问题也很实在,这些安南军伍的去向分明就是春城。

而如今大明派来平叛的国防军、黔州桂西壮勇,还有黔国公府麾下的军卒。

总计约十万左右的大军,全数都在春城城下。

这些安南大军的军略由此可窥知一二,他们必然是对着这支大军去的。

而安南一向对大明比较畏惧,如今这位安南王继位后更是不曾再对边疆骚扰。

但却突然间尽起数十万大军来攻春城,必是此事的好处足以让他们甘冒着与大明开战的风险前来。

也就是说,这些安南人也许已经与滇南叛军勾结在一起。

甚至他们还得到了某些人士的支持,否则何以甘冒风险尽起大军耶?!

汪直听到此,倒是对这小县令刮目相看。

没成想这个小小的县令,居然能够从安南大军过境这一件事情上就猜到了这么多情况。

尽管不曾全部估中,但这见微知著的本事也让汪直很欣赏了。

“你且放心!安南而已,不足为惧。”

汪直拍了拍这县令的肩膀,笑着道:“咱家到此,便是为他们而来……”

“我帝国如今,可是很却劳力啊!”

说着,还一副笑眯眯的模样望着这县令。

那眼神中的意思就是,怎样?!咱家亲自前来,感动么?!

只是可怜的小县令面对着这位西厂大魔王,腿肚子都在打颤:不敢动!不敢动啊!

第三百五十四章 军事学院首结业,弘治皇帝授衔礼(中)第七百二十三章 国朝军部皆忙碌,炸刺砸门痴虎儿(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家围观都看戏,螭虎到场要揍人第二百四十章 京师多方皆筹备,嫣然请往接灾民第二百一十章 计然一策初实战,三大车行露峥嵘(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拾贰)第八百五十四章 南洋晴日海风烈,明欧对峙第一轮(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痴虎第二发,再打狗礼部第二百七十一章 既然汝使骚扰战,来而不往非礼也第八百二十一章 水师悍将戚景通,战争野兽豺狗狼(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粤北风雷齐涌动,十万怒涛拍岸来(中)第七百二十二章 国朝军部皆忙碌,炸刺砸门痴虎儿(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两所新院皆遭罪,成者公职败者亡第二百一十二章 曾有师友号乌鸦,现有高人为大父第七百六十三章 慑服九边诸族裔,一扫弊端炼江山(玖)第二百零二章 国朝动荡风云起,重臣皆望痴虎儿第八百二十八章 数代谋划黄粱梦,空余笑谈朱宸濠(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摩拳擦掌启平叛,各路头人忙挣钱(中)第七百五十章 断尾求生苟残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三言两语怎道尽,不著华章难理清第二百四十五章 煮茶分见轻言叹,慑服黔州四豪强(上)第九十九章 柔声细语,轻探底细第二百四十五章 煮茶分见轻言叹,慑服黔州四豪强(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网擒得副总使,亲自刑讯挖其根(上)第七百六十章 慑服九边诸族裔,一扫弊端炼江山(陆)第七百三十五章 北风刚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断(续拾)第五百九十九章 书剑邪僻一网尽,可保国泰三十年(十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经筵场上风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叁)第二百一十五章 赤胆忠心张痴虎,可怜正德又遭殃第三百七十一章 静动风雷自相随,粤北大局终将变(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一)第九十四章 富贵豪遮小公爷,皮条负责老津春第十五章 牙爪同痴虎,风雷起卧龙第四百一十二章 义士出征车马行,粤北大地剿匪记(中)第八百四十章 庄前血战犹正酣,血流漂杵映灰白(完)第七百六十四章 慑服九边诸族裔,一扫弊端炼江山(拾)第十七章 销量提成制,宫令陈惟贞第八百六十章 遥入京师使节团,冠绝群艳索非亚(完)第八十一章 海因里希倒霉鬼,欧洲土鳖爱唱诗第八百零三章 大灾将平人归去,远洋荣归一骑士(肆)第六百六十七章 新军开拔津门港,粤北老章忐忑中第八百一十九章 摆开龙门论货殖,摊开计利算盈余(中)第七百四十五章 经筵场上风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玖)(补章)第四百四十八章 临行之前平隐忧,粤北商贾挣一筹(上)第二百零九章 计然一策初实战,三大车行露峥嵘(中)第六百二十一章 百转千回为自在,但求俯仰心无悔第六百七十七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陆)第二百六十二章 朝堂波潮起,草原有风来第一百二十八章 桃花坞里顿彻悟,丹凤桃花带机锋第六百二十七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玖)第七百五十七章 慑服九边诸族裔,一扫弊端炼江山(叁)第一百四十四章 痴虎抵津门,游子终归家第一百七十一章 春闱之困终有解,只需有人去扛雷第五十八章 少年痴虎初临阵,掌中刀快血如风第六百二十六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捌)第七百三十章 北风刚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断(续肆)第四百一十五章 四大土司访羊城,各怀心思主意多(中)第八百四十章 庄前血战犹正酣,血流漂杵映灰白(完)第四百八十四章 通行地狱两机构,缓缓矗立露狰狞(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第六百五十三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叁拾陆)第四百五十二章 黔州之径难于蜀,杀鸡儆猴取一寨(中)第八百五十六章 一阵忽悠加猛锤,远来蛮子尽入彀(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桃林展火器,老将请一见第四百一十二章 义士出征车马行,粤北大地剿匪记(中)第四百零四章 粤北好事接连至,羡煞无数商宦家第八百五十三章 南洋晴日海风烈,明欧对峙第一轮(中)第五百零七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十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残军死地似绝路,飞来铁骑战敌酋第三百五十七章 熊娃终得试火炮,大马猴子朱厚照第七百八十三章 怒海风波难自静,拂袖随手荡靖平(伍)第八百一十六章 各怀心思各留驻,南洋诸国风云入(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捆了陈甲升,揭出叛逆徒第四百零七章 黔路之难胜蜀道,张小公爷催人忙(上)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有千结李福达,撒金布银进通州(上)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明帝国张螭虎,谁敢与我来一战第二百三十九章 勋贵两宫皆纳捐,国朝上下俱惊诧第七百七十九章 怒海风波难自静,拂袖随手荡靖平(壹)第七十一章 栈桥惊变,血染碧海第五百九十二章 书剑邪僻一网尽,可保国泰三十年(五)第七百七十四章 铸敌甲盔竖君威,重举大明雄风聚(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充足准备侯鞑靼,京师接报召兵马第四百九十章 帝国爪牙初显露,关外草原风卷云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制谏言,骑士心思第六百三十八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贰拾壹)第六百四十五章 细雨飘洒罡风起,裂石断树若刀锋(贰拾捌)第七百二十三章 国朝军部皆忙碌,炸刺砸门痴虎儿(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范进中举再气人,妙安武名传大内第三百七十三章 狗腿之王周瑾山,二愣土鳖快掏钱第二章 既来则安,拜见大父第七百一十三章 以史为鉴知兴替,浩荡潮流逆者亡第三百九十章 棚内肥龙户必裂,山魈水鬼拜求活第一百八十章 草庐之内教计然,弟子尽需去实习第一百三十五章 拔除奸佞桃花坞,冲击公主众恶徒第五百零八章 岸礁惊涛终得撞,掀起风云四流散(十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粤北海潮渐平息,黔州风云将迭起第七百三十五章 北风刚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断(续拾)第三章 若想一直浪,得有好身板第四百八十二章 熊娃铸钱解帝忧,又有敕建新部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