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边关之急(九)

“当日都是哀家不好!没听徐大人你和于大人的意见,调走了京城的主力!如今京城空虚,又有外敌来犯,这可如何是好?”张太后一阵自责道。

“非常时刻得用非常方法?微臣有二法,一法可保大明无忧,一法可保皇上无事!不知皇上和太后想听哪一法?”徐秋澗平静道。

“徐大人这么快就想到法子了?真是太好了,你且快说说……”张太后闻言不由得一喜。

但明宣宗却为之一愣,“朕没听明白徐爱卿的意思……朕是大明天子,朕之安危紧系大明存亡,这有什么区别么?”

徐秋澗摇了摇头,“大明存亡并非就系于皇上一人身上,即便失去皇上,大明朝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或第四个……”

“住口……徐大人!你竟敢当着皇上的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是何用意?”徐秋澗的话很快就引起满朝文武的议论声,甚至还有人出言呵斥道。

张太后也皱着眉头,看了徐秋澗一眼,不断叹息,明宣宗则微微张了张嘴,显然没想到徐秋澗会这么说,随即一挥手,打断了一干朝臣的议论声;

“大忠似奸,臣相信徐爱卿有自己的道理!那朕就先听听你的保我大明之法吧!”明宣宗一眨不眨的看着徐秋澗道,眼里满是坚信之色

徐秋澗冲明宣宗一拱手道:“微臣谢皇上信任,所谓保我大明之法,便是皇上御驾亲征,率京师仅剩的一万京军,移驾居庸关回汇合守将常旬,共同抵御鞑靼大军闯关!”徐秋澗不卑不亢的道。

徐秋澗语出惊死人,顿时又令朝堂议论纷纷,而张太后则最先提出了反对;

“不可!居庸关仅有一万守军,势单力薄!让皇上移驾过去,岂不是让皇上送死吗?”张太后语气坚决。

“正因为居庸关势单力薄,我们才更要将京城的京军调去,只有合兵一处,方有可能抵挡鞑靼大军,而只有皇上移驾居庸关,才能鼓舞军士士气!我们的胜算才更大!”徐秋澗反驳道。

“不成!徐大人……你虽说得很有道理,但现在居庸关形势实在太危险了,皇上贵为一国之君,移驾过去,实在太过冒险了!”兵部尚书蹇义也道。

明宣宗听了徐秋澗的话,也犹豫了很久,才怔怔的看向徐秋澗道:“徐爱卿!朕且问你,朕移驾居庸关真能保得了我大明?怎么个保法?”

“能保!皇上亲往前线,我守关将士必然浴血奋战,拼死守关,阻止鞑靼破关!”徐秋澗铿锵有力道。

“徐大人,你这也未免太片面了吧!鞑靼可有十万大军呢!况且彪悍异常,而我京军现在只有一万,就算加上居庸关的一万守军,也不过两万,你真以为就凭两万守军,便能阻止鞑靼破关?”张太后满是怀疑,甚至对徐秋澗有些不满了。

“不能……”徐秋澗很直接的摇了摇头。

“那你还敢让皇上移驾居庸关,难道你要害死皇上不成?”张太后面色微微一沉。

“我们虽阻止不了鞑靼破关!但却能为从其他各地赶来救援的军队争取时间!”徐秋澗很是郑重道。

一干大臣闻言皆是一阵沉默,似乎明白了徐秋澗话里的意思,张太后也愣了许久,才惊愣道:“等等……你刚才说的什么意思?难道……两万守关将士都将……”

徐秋澗长叹了一口气,“没错,这两万将士都将成为炮灰……”

“可皇上也在啊!”张太后神情十分茫然道。

“微臣知道,但皇上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才能为从其他地方赶来京城的军队争取时间,只要保住京城,方能保住大明!这也是臣所说的保住大明之法!”徐秋澗平静道。

明宣宗站在那里,久久无言,显然也被徐秋澗的话深深触动了,许久才侧过头看向徐秋澗,道:“朕可否再听听你那能保朕的法子!”

徐秋澗微微摇了摇头,似乎有些惋惜,但还是开口道:“那就请皇上立刻下旨广告天下,再度迁都南京,以避战祸……”

众人一听,顿时很多人都表示赞同起来;

“对,对!徐大人这提议好,南京乃太祖所立旧都,也算是我大明的一处根本!可行,可行……”

“是啊!再度迁都南京,也只是改换一次京师,但我大明基业还在啊!这真是一条妙计啊!”

“皇上,哀家也觉得很好,这法子不但能保住我大明基业,还可以确保皇上你的安全!哀家十分赞同……”张太后也极力赞同。

明宣宗却没任何表示,目光一直盯在徐秋澗的面上,见其一脸惋惜和失望的样子,不禁平静问道:“看徐爱卿的样子,似乎不太赞同朕这么做吧!”

“皇上明断万里,微臣相信您能做出明智的抉择!” 徐秋澗拱手道。

明宣宗微微挑了挑眉,“那朕要说同意迁都南京呢?”显然是有意试探徐秋澗的意思。

徐秋澗微微一颤,自己的这个建议不会改变历史吧!史书可没记载过明宣宗重新迁都南京。正要开口时,朝堂外便传来一阵铿锵有力话语声;

“皇上倘若真重新迁都南京,微臣保证,不出十年,大明必亡……”

随着声音的传来,却见两人走进朝堂,为首的是个太监,却是陶荣陶公公,显然刚才不是他说的,后面的人淡白长衫,样貌儒雅,不是于谦又是谁!说话的正是他。

徐秋澗微微回头看了看两人,心中不禁暗想,明宣宗竟把陶荣派去请于谦了,又派王振请自己,可谓是将自己最信任的两个太监派来请他和于谦了,可见明宣宗打心底里还是比较器重他和于谦的。

“于谦!你敢如此诅咒我大明,你就不怕欺君吗?” 有大臣呵斥道。

“于某无非就是实话实说,何惧之有?”于谦不卑不亢,看了那人一眼,便不再理会。

“什么狗屁实话?我大明京城危在旦夕,若不迁都,我大明基业将毁于一旦!宋有高宗南迁之举,才保宋之基业得以延续!前人之法,后人效之,有何不可?”又有人反驳道。

于谦瞟了那人一眼,“这位大人实乃目光短浅之鼠辈也!宋自靖康之耻后,高宗南迁不假,岂不闻北方大好河山尽落金人之手,仅有南方之地偏安一隅。我朝太宗皇帝,何以将京都从南京迁至北京,目的就在于决心护我大明北方疆土,一旦京城迁到南京,全国主力战线也将南移,北方之敌将有机可乘!甚至不断残食我北方河山!”于谦正气凌然,不卑不亢。

徐秋澗不禁微微一怔,于谦可谓是一针见血,分析的十分到位,怪不得此人能在未来力挽狂澜的拯救大明。

第二百零九章 火拼第二百三十五章 觐见第九十四章 破船美女图第九十三章 谁比谁大胆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良夫妇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封第八十二章 扇帮第一百七十七章 劫持第三百一十二章 边关之急(二十五)第三百三十章 倒霉的庞德第二百一十二章 北域五怪第一百六十一章 辞退红娘第三十六章 探凶第七十五章 金鳞并非池中物第十六章 谁是凶手第四十四章 上香第十三章 开棺验尸第三百三十章 倒霉的庞德第二百一十七章 吃瘪的庞德第一百六十六章 杀人缘由第二百九十一张 边关之急(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杀人缘由第二百一十一章 营救第一百八十八章 团聚第一百七十七章 劫持第一百零七章 怀虚公子第四十三章 另类偷欢第二百五十四章 闹事(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再遇庞德第一百零一章 佳人有请第十一章 有女雯儿第一百零一章 佳人有请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求第一百一十九章 心惊第二百九十九章 边关之急(十二)第六十三章 威慑第五十六章 可怜的女孩第二十九章 疑犯排除法第二百零五章 巧遇杨荣第二百七十章 剑威第一百九十二章 出乎预料第二十章 竟有一个娘第十四章 有毒的西瓜第九十四章 破船美女图第八十五章 清纯小少女第八十六章 挥酒送故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寻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逼婚第二百二十五章 徐秋涧的要求第一百七十七章 劫持第三百二十七章 说服第三百二十四章 杀与不杀第三百二十八章 回京第二百二十二章 宣德帝的烦恼第一百六十九章 贵客到来第二百一十九章 推测第二十九章 疑犯排除法第二百九十八章 边关之急(十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撅坟验尸(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极端的沈婉馨第十七章 龙管家第九十五章 红颜薄命第二十三章 东厂第九十八章 杨氏第二百二十二章 宣德帝的烦恼第二百一十二章 北域五怪第一百八十一章 邻水县第二百九十七章 边关之急(十)第十章 梁氏母女第三百三十一章 搜查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理疾病第一百二十三章 虚惊一场第五十章 女侠白如凤第五十九章 定制帐篷第三十七章 抓凶第七十一章 拒绝交易第二百零九章 火拼第一百八十章 劝说第二百二十九章 小算盘第一百七十四章 黑衣人来袭第一百零一章 佳人有请第二百七十六章 死有余辜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怒无常第一百二十章 正人君子第三百零二章 边关之急(十五)第九十一章 圣旨第一百六十章 红牌楼对饮第七十七章 献君一曲第八十九章 阴谋中的阴谋(二)第六十九章 十二金钗第二十九章 疑犯排除法第一百一十七章 可疑的人第二百三十章 圣旨第一百九十五章 家有贤妻第二百一十八章 可疑第八十四章 重拾繁华第一百零四章 鬼船第三百二十七章 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