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签订协议(一)

PS:新书《风魔》冲榜中,请喜欢长风,喜欢《明帝》的读者将推荐票投到《风魔》那边去吧,兄弟感激不尽了,作者推荐下面有链接的。

……

谈判桌上,让刘鸿训等明朝的谈判官员见识到了范文程这位大金国第一汉臣,汉人当中最大的汉奸的口才和学识,不愧是名人之后,风范、才学都让刘鸿训等人佩服不已,只是有的更是深深的惋惜,为何这样的人才却甘愿做金人的走狗,不能为朝廷所用呢?“

范文程可是为了这次谈判做了精心准备的,相比而言,刘鸿训等人刚从宁远赶到锦州,虽然先前几个月的工作也做的不错,但还是没有人家准备的充分,本来谈判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但第一天下来,范文程主动提出放弃撤出皮岛驻军以及一系列的修改条款,谈判桌上的主动权似乎被范文程抓到手里。

经过连夜紧急磋商,刘鸿训等三人仔细研究了范文程提出的改进协议条款,拿出针对的计策来。

范文程改进条款中,原先皇太极亲自拟定的十条,因为袁崇焕的去职,剔除皮岛驻军问题,又变成了八条,在这八条的基础上,范文程提出,锦州明廷驻军不可超过两万,驻军过多容易引起双方不必要的摩擦,这是赤裸裸干涉别国内政,不过刘鸿训等人也提出一条,辽阳城内的驻军也不可超过这个数字,否则也视为后金方面有意挑衅;第二,明廷必须将被俘的八旗将士放还,作为条件,后金许诺放还同样数量的明军俘虏,不足之数,以愿意回归中原的百姓代替,这个条件不算苛刻,刘鸿训代表朝廷原则上同意了这条。第三条,范文程提出大金可以对明廷称臣,但不纳贡,同时放弃对明廷索求的赔偿,刘鸿训坚决不同意,哪有做臣子的不向自己的主君纳贡的,最起码也要象征性的给一点,朝廷到时候回赐的多一点就可以了,这涉及原则问题,双方各不让步。

既然双方都有诚意,这一次谈判的进展迅速,不到五天,双方就通商贸易、朝贡、册封、俘虏交换等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就剩下边界划分和边境驻军这两条上面双方还有些分歧,最后范文程和刘鸿训两人同时向自己的主子请示,最后艰难达成了锦州、辽阳各驻军两万五千,两国的边境以盘山为界,纳贡问题上,皇太极主动让步了,每年后金向明廷进贡东珠十颗,貂皮一百张,人参百斤,等等不一列举,明廷回赐白银一千两,黄金五百两,其他珠宝玉器各不等。如此,历时半年多的明、金谈判终于有了一个结果出来了。

剩下的就是签订了,如果这份协议得到双发主君的同意,协议就立刻可以签订了,范文程和刘鸿训各自将协议的草本写成奏折快马送给各自的君主。

朱影龙接到刘鸿训奏上来的协议草本的时候,崇祯元年礼部春闱考试已经结束,正在紧张的阅卷中,为了防止阅卷官作弊,这每给考生的试卷都是让专人誊写一份,编号,送到阅卷官处,虽然这样做耗时耗力,但也减少官员作弊的可能,体现了一种公平的原则,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末,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从考生进场到阅卷官阅卷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和制度,算起来也是几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只是这考试的内容越来越僵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埋没了许许多多才华横溢的人才,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朱影龙仔细审阅了协议的草本,觉得还算公平,与自己的愿意虽然有些出入,但目下也只能这样了,召集内阁、军机阁的几位大臣商议了一下,先是通报了朝廷收复锦州的消息,然后将这份草本协议亮了出来,让内阁、军机阁各大臣都看了一下,综合了一下意见,辽东能给解决战祸,实属不易,因此也没什么人当面提出来反对签署这份协议。

既然内阁大臣们都没有意见,那朱影龙当即在刘鸿训的奏折上朱笔写下“同意签约”四个红色大字,然后让人用六百里快马送回。

皇太极对范文程全权信任,他送上来的协议草本一目十行的看过之后,当即也做出了跟朱影龙差不多的决定。

于是这份后世史学家称之为“锦州协定”的协议便正式签订,接下来,朱影龙和皇太极都同时昭告天下,明、金两国从现在开始和平相处,不打仗了,消息传来,不仅仅是明朝的百姓欢呼雀跃,就连金人自己内心也是沾沾自喜,战争是要死人的,谁愿意自家亲人去死呢?

至于协议以外的东西,就不足以为外人猜测了,阿济格被释放回盛京,虽然也是协议中写明的,但换的他的平安却是另外一件东西,一件皇太极很不乐意拿出来的,可以猜到这件东西是多么的重要的了。

因为袁崇焕去职,后金放弃了惩治战争挑起者袁崇焕这一条,而袁崇焕是被朱影龙以丢失锦州的罪名罢职的,其实这根本不关袁崇焕的事情,他还没有上任之前,锦州已经沦陷了,这个责任也轮不到他来负,朱影龙也就是找了这么一个牵强的不得了的理由把他给罢了,迷惑了皇太极一下,实际上朱影龙根本是想召回袁崇焕见他一见,实际上就是回京述职顺便疗养一下,在辽东苦了大半年了,朝廷可不能让这样的功臣把身体给累垮了。

袁崇焕自给儿却不知道,为了把戏演的逼真,熊廷弼硬是忍住了,没有对袁崇焕告诉实情,走的时候,还说了一句让袁崇焕以朝廷大局为重的话,更是让他一个一心报国的热血男儿流下了两串心酸的泪水,朝廷需要辽东和平,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自己就是那个需要牺牲的人,这一些袁崇焕心中如明镜一般,以至于马进山海关,素来身体硬朗的袁崇焕一下子病倒了。

山海关总兵祖大寿得知袁崇焕病倒,当即派人将其接入自己的总兵府,派人细心照料,一边却给朝廷上了一道为袁崇焕辩护的折子,恳请朝廷继续把袁崇焕留在辽东。

这份折子朱影龙当然是看到了,不过为了大局,朱影龙不得不狠下心来,压着一直没有批复,直到熊廷弼攻陷锦州的消息传来,这才批复让祖大寿派一队精兵护送袁崇焕进京,朱影龙更是下令让太医院院使卢焕章亲自前往一路看护。

病中的袁崇焕这才明白朝廷的真正用意,本来沉重的病情得到了卢焕章的医治,加上知晓了朝廷和皇上故意罢自己的职迷惑皇太极,心中的那颗疙瘩也就消失了无影无踪,同时也为今上的计谋智慧感到日益心惊,眼前不断的浮现出当初这位还是信王的皇上偷偷的只身前往辽东,对着自己侃侃而谈,自信镇定的神态,心道,难怪熊大哥那个时候会与自己割袍断义而甘心效命于当今皇上,熊廷弼的秉性他很了解,一个救命之恩是不会让他放弃心中的大义的,他连大义都放弃了,这就说明他认定了当今的皇上是一个有道的明君,在宁远的时候总是被军政事务缠身,现在生病了,反而有时间可以深思一些问题了。

;

关于文中一些历史设定的解释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4章 真相(一)第1章 开封第7章 围困南京(三)第8章 英雄所见(二)第1章 风吹草动(二)第9章 微服南巡(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三)第10章 郑芝龙的野心(三)第6章 围困南京(五)第4章 敲登闻鼓,告御状(二)第12章 划时代的变革(一)第3章 杭州大捷(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四)第11章 千里奔袭(一)第9章 上元灯节(一)第3章 再见张嫣(二)第9章 微服南巡(三)第7章 平壤之战(一)第4章 真相(三)第6章 平定江南(三)第7章 刺客第4章 四方来贺(二)第4章 原来是你(二)第10章 浴火凤凰(五)第2章 赐婚第10章 郑芝龙的野心(三)第9章 美人婉若(一)第11章 圣驾南下(二)第3章 情为何物(二)第11章 姐妹团圆(二)上架了第11章 姐妹团圆(二)第8章 遭遇一战(一)第1章 三方会谈(三)第11章 努尔哈赤之死(二)第9章 海兰珠(二)第6章 特种作战(二)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10章 宴无好宴(二)第10章 布局天下(二)第1章 风云变幻(四)第10章 浴火凤凰(二)第2章 惊天之密(二)第1章 返回(一)第8章 日审(四)第10章 夜幕下的阴谋(四)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8章 交换(一)第2章 朱恭枵(一)第3章 杭州大捷(三)第8章 观战(一)第10章 麻家覆灭(二)第4章 以打促和(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7章 中秋月圆(三)第12章 强势介入(四)第1章 铁口断宋(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九)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5章 刺客现身(三)第8章 一网打尽(八)第1章 和亲联姻(二)第11章 姐妹团圆(四)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6章 沈溪入狱(一)第11章 组建军机阁(一)第10章 登陆琉球(三)第6章 围困南京(一)第2章 北伐伊始(一)第9章 后金妥协(一)第7章 班师返京(三)第8章 遭遇一战(二)第3章 故人(二)第10章 宴无好宴(一)第8章 一网打尽(六)第3章 杭州大捷(四)第11章 琉球行省(五)第9章 风生水起(二)第4章 原来是你(三)第8章 星火基金(二)第11章 父女相见(六)第7章 扑朔迷离(四)第4章 被迫迁都(五)第11章 父女相见(六)第11章 风流明帝(二)第10章 通州军校(一)第8章 英雄所见(一)第4章 原来是你(二)第7章 生擒卓巴(一)第1章 草原来客(三)第4章 破冰之举(一)第8章 整风运动(二)第3章 直捣黄龙(四)第10章 吴三桂诈降上第8章 整风运动(二)第4章 破冰之举(一)第10章 枭雄迟暮(二)第1章 早朝风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