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游击战争?(一)

时间已经快要跨入十月,北京今年冷的比较早,受北方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影响,已经连降几场小雪了,先是皇上添了小皇子,又接连降了几场雨雪,今年直隶一地雨水也不多,所以几场雨雪降下来,百姓都称之为天降祥瑞,朱影龙这个皇帝的位置无形之中又稳固了三分,可谓是固若金汤了。

“皇上,科尔沁草原和瓦察尔图察汉浩特上连降大雪,蒙古各族牛羊牲畜都有不小的损失,老臣看皇太极和林丹汗这场战争打不下去了,估计退兵就在这几天了。”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密切关注两方的动向,这个时候哪一方出了一点小的疏忽,必将是灭顶之灾!”朱影龙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凝重道。

“皇上说的是,论计谋耍诡计皇太极远在林丹汗之上,但实力现在还是林丹汗稍强一些,算是势均力敌,他们两方已经打了大小数十仗了,互有胜负,双方已经成了拉锯战,如果不是这一场大雪,恐怕不会这么快结束这场战争!”孙承宗分析道。

“他们打的时间越是长久,越是对朝廷有利,孙老院长,你说呢!”

“嘿嘿!”孙承宗与朱影龙相视一笑道,“皇上当初狠心嫁公主,如果不是这样,林丹汗内部的一举一动,朝廷怎么能了如指掌呢?”

“乐安她,朕觉得有些对不起她!”朱影龙一想起那个天真可爱的女孩子就这样被自己送走,嫁给一个不熟悉的男人,她还是孩子呀,有的时候朱影龙自己都忍不住问一下自己的心,让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肩上承担着国家的责任到底应不应该?还是自己冷漠到连亲情都不顾了,为了自己那所谓的野心?

孙承宗看到了朱影龙那淡淡哀愁的眼神,定是在思念远嫁察哈尔的乐安公主,心中也不禁黯然。

“皇上,此次大战之后,两方都损失不轻,老臣认为,就这不输不赢的局面,恐怕对林丹汗更为不利!”

“在朕面前,就如当年之信王府,老院长可畅所欲言,不必避讳什么?”

“老臣谢皇上天恩!”孙承宗俯身谢恩后道:“自林丹汗改信喇嘛红教之后,许多原来信奉黄教的蒙古部族开始对林丹汗产生不满,加上林丹本人横征暴敛,对各部族课征太重,许多小的部族不堪负重,纷纷投靠金人得以庇护,极少成多,皇太极即位后,更加重视收服蒙古各部,尤其在进攻我大明受挫之后,在范文程的建议下,施行西进策略,把战略中心一下子全部都放在了收服蒙古各族身上,金人有先天的优势,努尔哈赤身上更是留着蒙古人的血,所谓血统相近,更容易相合,金人崛起在白山黑水之间,断断三十多年,就打下大大的一块土地,更是屡次进攻我边疆,早在先帝在位的时候,就许以每年四万两白银的代价,换取了林丹汗牵制金人的条件,而那个时候金人与察哈尔蒙古部虽有些矛盾,但还没有太剧烈的碰撞,金人一步一步的蚕食蒙古各族,壮大自己的力量,而林丹不欲被我大明利用,银子每年都给,但对金人一直采取的是克制忍让的态度,一直认为金人吞并的那些蒙古部族还不足以动摇自己的根本,此战之后,皇太极虽然没能击败林丹,但让更多不满林丹汗的蒙古部落看到了金人抗衡蒙古实力,恐怕接下来依附金人的蒙古部族越来越多,林丹汗将不败转衰,最终败亡的命运可以预见。”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林丹汗为了一个不被大明利用的虚名,而一步一步被对手消去自己的力量,实在是愚蠢之极!”朱影龙插进来一句评论道,事实上林丹汗几年之后被皇太极打的打败,然后病死在青海,老婆孩子都归顺了皇太极,落得一个人死国灭的下场,是在是咎由自取。

“皇上说的对,林丹汗为人好大喜功,喜欢虚名,就是因为这个,让金人做大,以至成为他自己与我大明的心腹之患!”

“是呀,皇太极是朕毕生之劲敌!”朱影龙攥紧拳头,轻轻的敲击在御案之上道。

“请恕老臣直言,皇太极此人乃是乱世不出的枭雄,但他以一隅之力敌我一国之力,终归不是我大明的对手。”孙承宗自信满满的道。

这个时空有这孙承宗这样想法的人不再少数,可历史偏偏就让后金得天下,这是一种讽刺吗,金人三百多年前没有灭了南宋,反而被南宋联合蒙古给灭了,想不到三百年后,金人在一起崛起,终于坐上了这如花一般的江山,如果按照历史进程,他就应该是这样,如果自己不借尸还魂进入朱由检的躯体里的话,历史就应该是这样,站在历史的角度,朱影龙可以说孙承宗这样有着清醒头脑的人,都对大明战胜后金持有如此乐观的态度实在是时代的一种悲哀,但站在现在这个角度,他说出这一番话,朱影龙自己都不好驳斥。

“老院长说的对,战略上我们要藐视皇太极,但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这样一个厉害的对手,虽然我们国力、人口、土地是金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但马背上的民族与我们这个农耕民族不同,皇太极一旦吞下蒙古,那么他的实力就会大涨,只要他们整体实力超过我大明的十分之一,那么我们与金人实际上站在的是一个势均力敌的战略层次上面,要战胜这么样的一个对手,如果没有足够的重视,我们会吃大亏的。”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孙承宗犹自在回味这开头两句话,蓦的,他似乎明白了这两句话的真正含义,兴奋的道:“皇上,您真是天生的军事奇才,如此精辟的论述,老臣觉得自己这几十年都白活了,听皇上一席话,戎马十年都换不来呀!”

朱影龙听了孙承宗这一句发自内心的褒赞,不禁老脸一红,这都是三百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历史经验知识,虽然不是自己首创的,但在这个时空自己确实独一无二的第一个说出来的,虽说这些都是自己在后世学到的知识,加以联系实际粗浅的分析了一下,但还是生出一丝剽窃后的羞愧之色,毕竟这本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孙承宗不知这其中原委,把朱影龙当成不世之奇才也不足为奇了。

“对了,孙老院长,朝鲜国那批武器启运了吗?”朱影龙忽然想起这件事,询问道。

“已经启运了,甲胄兵器各五千副,两天前在登州装船出海,四五日内便可到达。”孙承宗回答道。

“朝鲜接连示弱后,金人有什么反应?”

“金人在义州等朝鲜几个重要军事重地都增调了军队,老臣看皇太极已经在怀疑朝鲜突然示弱的背后有什么,所以不得不加强了东线防御力量,甚至新近征召的五千汉八旗替换了驻防辽阳的五千女真八旗久战之精锐,由苏克萨哈统帅,驻防朝鲜。”军机阁工作的重点就是对京师有直接威胁的后金,情报收集上自然是重点照顾了。

第1章 早朝风波(三)第8章 九·一八(四)第3章 揭开谜底(四)第3章 两淮盐商(三)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三)第6章 伏尸千里(三)第3章 诬陷离间(一)第5章 高丽棒子完了(一)第8章 清狱严打(三)第11章 组建军机阁(二)第10章 沈家兄妹(一)第9章 满汉通婚?(一)第4章 黔驴技穷(一)第10章 秦淮(二)第3章 时局第3章 湘西局势(二)第6章 夜战锦州(二)第1章 风云变幻(一)第6章 一统天下(六)第10章 枭雄迟暮(五)第10章 沈溪第5章 高丽棒子完了(二)第13章 来信(二)第2章 盛京风云(五)第8章 顺帝之玺(一)第6章 平定江南(一)第9章 海兰珠(三)第6章 引蛇出洞(六)第9章 苗疆凤凰(一)第10章 枭雄迟暮(六)第7章 除夕晚宴(三)第7章 二王之争(一)第12章 苗人内讧(二)第4章 被迫迁都(五)第11章 失落的青城(四)第6章 定计第6章 半岛危机(三)第12章 龙凤呈祥(二)第4章 真相(二)第8章 缓缓徐图(一)第5章 刺客现身(二)第7章 扑朔迷离(一)第1章 孤身入京(一)第5章 省亲之路(一)第12章 创业第1章 废除八股(一)第6章 引蛇出洞(五)第6章 一统天下(五)第9章 喋血龙王庙(一)第7章 扑朔迷离(五)第11章 姐妹团圆(二)第6章 围困南京(五)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6章 引蛇出洞(一)第8章 破脸(一)第12章 逼宫立储(一)第2章 惊天之密(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阴谋(三)第11章 军制改革(二)第4章 以打促和(二)第4章 苗疆大智者(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三)第8章 遭遇一战(二)第1章 不速之客(一)第7章 投桃报李(二)第10章 登陆琉球(三)第12章 教育改革(二)第9章 东江有变(一)第1章 赴辽(一)第10章 金屋藏娇(三)上架了第1章 风雨飘摇(二)第11章 军制改革(四)第5章 血战长江(五)第3章 新土地法(三)第5章 悲城南京(五)第9章 新的一年(四)第10章 枭雄迟暮(六)第10章 登陆琉球(一)第3章 图赖之死(二)第7章 屠夫到了(二)第3章 直捣黄龙(三)第9章 勒索第6章 一统天下(六)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11章 千里奔袭(二)第12章 创业第2章 盛京风云(六)第10章 湘西风云(二)第1章 春闱出贡(二)第5章 天子之怒(一)第1章 谁罪谁过(一)第9章 苗疆凤凰(一)第9章 熊瑚第6章 平定江南(一)第3章 两淮盐商(二)第7章 扑朔迷离(五)第9章 微服南巡(十八)第9章 青城之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