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南京城下(一)

黄鼎臣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楠木盒子,轻轻的放在了俞光杰面前的案几上,轻声道:“俞将军速速决断,留给将军的时间不多了。”

堂下忠心耿耿的老仆还静静的跪在地上,虽说天气转暖,但夜凉如水,俞有福年纪大了,长时间跪在冰凉的青石砖上,身体有些吃不消,?不过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大堂之上一片寂静,依稀只可闻三人呼吸之声。

要知道他一个决定不仅关系到自己和一家人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他麾下数万大军的存亡,可以说生死全在他一念之间,数万人的生死还有家人的性命都在等待着俞光杰的决定。

“俞将军,袁大帅给陆、周两位将军的将令可是三日之内攻陷龙潭,现在龙潭被困两天了,明天就是第三天了。”黄鼎臣再一次给俞光杰增加心里压力,反正这道命令已经不是秘密了。

“主事大人是说我俞光杰连守龙潭三天都守不下去吗?”俞光杰朝黄鼎臣射来一道凌厉眼神,怒声道。

黄鼎臣毕竟经验不足,要知道像俞光杰这样的名将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心高气傲,不服输,黄鼎臣这么说分明是怀疑他的能力,叫他如何能忍受,尤其黄鼎臣在他眼里是一个对军事一窍不通的文弱书生,有明一朝,重文轻武,文武不合,俞光杰虽然是名将之后,先祖俞大遒虽然是文官出身,但其文武兼备,战功显赫,因此被划为武官一列,俞光杰自己也一向把自己归为武官一列,因此对不通军事,偏偏喜欢指手画脚的文官十分不喜。

黄鼎臣闻言,顿时心中一慌,知道自己刚才话说过头了,刺激了俞光杰心中的骄傲,他能被朱影龙钦点为探花,自然有一颗七窍玲珑的心肝,马上补救道:“鼎臣从来没有怀疑过将军的能力,只不过将军想过没有,若明天陆、周两位将军放弃散射,集中一点的话,将军即时能守住龙潭,恐怕代价不小吧?”

黄鼎臣一下子说中了俞光杰心中的痛处,要知道这两天来,陆浩天和周郁两个人的攻城简直就是四面开花,没有一处重点,他可不认为这两个人是无能昏聩的将军,相反他还看出这两个人的险恶用心,陆浩天和周郁在练兵,拿他守卫的龙潭在练兵,这足以让他这个骄傲的总兵官气的吐血三升了,他何时让两个年轻的小辈欺负到这种地步!

陆浩天和周郁的确是在练兵,而且是大练兵,要知道他们麾下都是京营新军,虽然训练有素,但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事,因此并没有能发挥全部的战斗力,许多地方还需要磨合,诸兵种的配合,适应战场气氛等等,所以陆浩天和周郁才商量着拿俞光杰来练兵来着,既锻炼了士兵,又找出不少实战中才能发现的疏漏之处,虽然有些伤亡,但这毕竟是在战场上,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些许伤亡换来整体战斗力的大幅度提升,身为统帅自然乐而为之,更何伤亡并不大。

俞光杰的脸顿时阴沉了下来,眼神也变得闪烁不定,这到不是说他是个阴险之人,而是他这两天来被炮弹压的不能抬头,心中憋了一股气,就差找个人发泄一下,而黄鼎臣差点就成了他发泄的对象,但理智告诉他不能这么做,若是年轻个二十年,黄鼎臣的人头早就落地了。

黄鼎臣毕竟还是嫩了一些,换做一位在官场浸淫十年以上的官员,绝对要比他做的要好,起码对俞光杰心理变化的掌握上要好的多,不会犯这些最低级的错误。

诚然,黄鼎臣已经说动了俞光杰一博之心,如果不是这个垫底,黄鼎臣这个劝降之功恐怕早已成为泡影,而自己也会身首异处,还可能给朝廷大军带来不小的困扰。

等待是最难熬的,而在这等待中,黄鼎臣的信心一点一点的丧失,而俞光杰确像老僧入定似的,一点表示都没有。

直到黄鼎臣的额头上出了一层细汗,后背也有些凉飕飕的时候,俞光杰睁开了双眼,一双虎目朝他脸上射来两道电光。

俞光杰已经有了决定,这个决定应该是他一身最大的一次赌博,而且是仅有的一次,他伸出右手,将案几上的楠木小盒轻轻的抓到手里,放入怀中,没有说话,起身,站起来,离开了大堂。

黄鼎臣脑袋中绷紧的那根弦霎时松了下来,长长的吁了一口气,他知道他成功了,立下如此大功,仕途必将如青云直上。

激动归激动,黄鼎臣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立刻在内应的安排下给城外的陆浩天和周郁两人打出成功的信号,让他们依计行事。

当陆浩天派出的侦查游骑看到这个信号之后,立刻返回将消息禀告给两人。

中军大帐之中,陆浩天、周郁二人听了禀告之后,顿时相视一笑,看来他们的练兵计划已经到头了,本来还想再练半天的,拖到下午攻城,现在似乎已经不可能了。

当下陆浩天传令下去,命两军将所有火炮集中到东门,三更做饭,四更吃饭,五更攻城。

按照计划,俞光杰不可能直接投降献出城池,所以攻城战必不可少,但缺少主将指挥的情况下,攻城自然容易多了,伤亡也能减到最低。

次日凌晨,炮火再一次覆盖龙潭上空,这一次更为猛烈,而且第一批炮弹全部砸向了龙潭城内的县衙方向,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摧毁对方的指挥系统,让城中群将无首,然后剩下的炮弹猛轰东门,在猛烈的炮火下,东城门在不到一刻时间内就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倒塌了。

骠骑将军龙潭守将俞光杰在炮火中被击中,不治身亡,龙潭群龙无守之下,自副将冯国用一下约四万人被俘,龙潭城破,陆浩天、周郁两支大军已经逼近南京外围。

同样,还有另外一支大军,雄兆涟统领,已经击破丹阳守军,迅速逼近句容。

第8章 星火基金(二)第6章 一统天下(四)第7章 二王之争(二)第7章 扑朔迷离(五)第11章 军制改革(六)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12章 这是或许就是缘分(四)第1章 三方会谈(三)第4章 黔驴技穷(五)第10章 金屋藏娇(二)第4章 佳人如昔(一)第2章 兵临城下(一)第7章 夜审(三)第4章 以打促和(二)第6章 围困南京(六)第9章 真假玉玺(一)第8章 一网打尽(八)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六)第10章 通州军校(二)第6章 引蛇出洞(一)第3章 谈判交锋(二)第2章 朱恭枵(二)第2章 三方备战(四)第7章 生擒卓巴(二)第9章 少数民族政策(一)第7章 屠夫到了(一)第9章 微服南巡(四)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9章 上元灯节(二)第4章 福建沦陷(一)第1章 草原来客(三)第2章 朱恭枵(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7章 扑朔迷离(四)第10章 扶桑行省(十三)第3章 再见张嫣(二)第2章 盛京风云(二)第12章 逼宫立储(一)第3章 皇帝万寿(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第3章 揭开谜底(二)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7章 围困南京(二)第7章 扑朔迷离(一)第9章 东江有变(一)第6章 沈家秘营(二)第1章 苦寂方丈(一)第11章 宁远(一)第7章 扑朔迷离(四)第5章 血战长江(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5章 廷辩交锋(一)第1章 返回(一)第10章 秦淮(一)第3章 制度变革(二)第6章 一统天下(五)第10章 百业待兴(二)第11章 迷雾一般的局势(六)第3章 谈判交锋(一)第3章 杭州大捷(二)第10章 签订协议(一)第9章 战争的天平(二)第10章 浴火凤凰(一)第4章 意外收获(四)第5章 高丽棒子完了(三)第3章 新土地法(二)第5章 选秀危机(二)第9章 主动权(一)第6章 沈溪入狱(一)第11章 努尔哈赤之死(一)第3章 谈判交锋(二)第12章 东林党(二)第4章 破冰之举(一)第11章 宁锦再捷(二)第8章 日审(四)第2章 三方备战(二)第9章 血战宁远下(二)第6章 再起波澜(二)第5章 驻军琉球(四)第9章 主动出击(一)第4章 意外收获(一)第8章 观战(二)第11章 开封风云(二)第7章 平壤之战(一)第12章 精兵简政(二)第9章 上元灯节(二)第4章 福建沦陷(一)第8章 救人第3章 新土地法(四)第12章 龙凤呈祥(二)第4章 敲诈盐商(二)第10章 百业待兴(一)第5章 封锁苗疆(一)第11章 组建军机阁(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三)第6章 时不待我(一)第5章 高丽棒子完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