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黔驴技穷(四)

南征大军并没有完全对南京实行封锁,因此崔凝秀很快就在林荣的安排下悄悄的进入了南京城。

当然,崔凝秀还不敢明目张胆的去见他那任大学士兵部尚书的哥哥,先是在一家小客栈住下,然后才悄悄的在城中寻了一个乞丐,写了几个字让那乞丐到崔府将字条送上。

刚刚在朝堂上跟一帮子大臣相互扯皮扯了大半天的崔呈秀一回府,身心俱疲劳,四五方势力混战谩骂,又经历了太后被刺案,朝廷上上下下乱成了一锅粥,虽然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提出投降的建议,但崔凝秀看的出来,除了投降后也是个必死命运的官员之外,许多官员心里都有自己的心思,自己的那位干爹主子虽然现在还很强势,但已经到了油库灯尽的地步,他自己也要考虑一下后路问题了。

崔府的下人们都知道自家老爷心情不好,没有人敢这个时候去触眉头,因此崔凝秀写的那张字条虽然送到了崔呈秀的桌案上,但早已没那心思的崔呈秀又怎么会去留意一个陌生人派一个乞丐送来的字条呢?

而下人们连提都没敢提。

怎么办?等朱由检平等了江南,就剩下南京一座孤城又能有什么做为?崔呈秀实在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官员支持坚守,而不主动出击,南京城数十万人,加上二十万的军队,丢了赋税产粮之地,就算南京城内囤积再多也有消耗完的一天,到时候朱由检只要等南京城内所有人都饿的死光了再攻城也无所谓,一座孤城除了它曾经是大明朝的首都这样一个象征意义之外,它还有什么,就算把南京城毁了,对朱由检来说也没有什么多大的影响,崔呈秀头疼的要命,他甚至后悔为了荣华富贵为了权势上了魏忠贤这条贼船,现在他就是有投诚的心思,估计朱由检也不会放过他的,他是必死人之一。

崔呈秀妻妾众多,已经以府中开销太大的名义遣散了不少,有几个肚子里还怀着他的骨肉,他这么做也是想给崔家留条血脉,因此诺大的崔府一天比一天冷清了,暮春四月,居然是一番肃杀凄凉的景象。

相信不仅仅是崔府,凡是南京城内所有官员的府第几乎每天都有人被遣散,陆续的传来有人饿死的消息,而且这个数字每天在不断的增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论国家兴亡,最后苦的还是最底层的百姓,当朱影龙每天接到从南京传来的各种百姓受苦甚至死亡的消息,总是忍不住扼腕叹息,但他也没有办法,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再一次或者崛起都需要一定的代价,鲜血和生命永远值得后世之人牢记。

“老爷,你就吃点吧,从早上上朝,到现在你还没有沾过一滴米水。”崔呈秀的夫人马氏端了一碗东西走进书房,轻声放下,看着丈夫眉宇见那花不开的愁绪,柔声劝说道。

崔呈秀为了魏忠贤的魏家江山殚精竭虑,想不到到头来风光是风光了,但下场却让这位得力干将感到一种无力感,抬头看了一眼糟糠之妻一眼,却发现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妇人一般,心中一阵酸疼,这几年跟着魏忠贤,美女娇婢在他身下婉转呻吟,蓄意求欢者数不胜数,到头来,这些人走的走,散的散,留下来的却是与自己几乎行同陌路之人的糟糠之妻,怎能不令他心酸。

“夫人……”崔呈秀忽然发现自己开不了口拒绝。

“老爷……”马氏有些哽咽,丈夫这种眼神她已经快十年未见到了,每每得知他在外花天酒地,自己在家独守空房,默默垂泪到天明,一句暖心的话都听不到,她心中的苦闷又有谁知道?

“对不起,夫人,这些年你受苦了。”崔呈秀良心终于发现了,鼻子一酸道。

“老爷,我是个妇道人家,照理说朝廷上的事情轮不到我来管,但是现在老爷处境,干爹性情乖戾,老爷若是……”马氏忍不住规劝道。

若是以前,崔呈秀必定会粗暴的喝断马氏的话,现在他却静静的听马氏将话说完,良久之后才叹息一声道:“夫人呐,不是为夫舍不得现在的权势荣华,而是现在我根本已经陷进去了,不可自拔了,生死已经练成一线,想脱身已经不可能了。”

“那我们可以走,天大地大,总有我们夫妇的容身之地。”马氏心一热,激动的道。

“走,怎么走,切不说我的一举一动被东厂和锦衣卫盯着,就算能走得了,现在南京城虽然没有被完全被包围,但东西南北都是朱由检的军队,我们朝哪儿走都是自寻死路。”崔呈秀道。

“那怎么办?”马氏激动道。

“其实朝廷还有尽三十万大军,未必没有一战之力,可惜的是朝廷乱成一团,干爹到这个时候还不忘与太后争权,唉,若是两方现在携手合作,未必就不是朱由检的对手,苍天弄人呀!”崔呈秀仰天长叹道。

“难道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马氏泣声问道。

“别的出路?”崔呈秀一摊手,无奈的道,“现在还有别的出路吗?”

“老爷,今天我听下人们说,金人大军占领了朝鲜,那个东江毛文龙突然叛变投靠了皇太极,二弟不是在毛文龙军中吗,我们……”马氏突然道。

崔呈秀闻言顿时一惊,这个消息朝廷都不知道,自己夫人氏如何得知的,赶紧问道,“夫人,你从哪里听到这个消息的?”

“下人们上街买东西,听回来的呀。”马氏道。

“若这个消息是真的话,朝廷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崔呈秀脸上愁容尽没,大声道。

“老爷,九千岁请您即可入宫!”屁股还没坐热,就听到魏忠贤派来催请的消息。

“好,就说我马上就过去!”崔呈秀不敢怠慢,应了那过来传话的太监一声。

正当崔呈秀整理一下思路准备写个什么意见折子什么的,蓦然,他在书案上看到一张熟悉字迹便条,没错,是自家兄弟的笔迹,揉勒揉眼,不错,那便条还在,不是幻觉,崔呈秀一惊之下,从那薄薄的几张名刺下抽出崔凝秀的便条,上面写着密见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兄弟之间最隐诲的称呼,大惊之下,崔呈秀原本不太相信夫人马氏听回来的消息,现在顿时有了八九分相信,毛文龙投靠了皇太极,现在任何人都看出南京城摇摇欲坠,这个时候毛文龙若没有另投主子,他应该直接把自己弟弟崔凝秀交给朱由检,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毛文龙把弟弟已经交给了朱由检,而弟弟来见自己是来给朱由检当说客的,哪一种猜测是对的,哪一种又是错的,崔呈秀一时间心乱如麻!

见还是不见?这到不是崔呈秀难以抉择的,而是弟弟崔凝秀来南京这个消息要不要让魏忠贤知道,若弟弟真的是朱由检的说客,告诉魏忠贤岂不是害了自家兄弟,若不是,哪自己又该如何?

第5章 省亲之路(一)第11章 李香君(一)第11章 李香君(一)第1章 停战和谈(一)第7章 南下(一)第1章 返回(二)第1章 三方会谈(四)第5章 悲城南京(四)第3章 军校第5章 官场地震(一)第4章 形势逆转(一)第3章 金屋藏娇(一)第12章 精兵简政(二)第2章 盛京风云(四)第12章 大龙兴寺(五)第3章 杭州大捷(二)第3章 皇帝万寿(二)第11章 圣驾南下(一)第9章 海兰珠(一)第1章 武昌战役(二)第6章 围困南京(六)第14章 年关(一)第12章 南京城下(一)第5章 屠夫洪承畴(一)第8章 清狱严打(二)第4章 四方来贺(一)第9章 海兰珠(一)第3章 杭州大捷(二)第4章 兄弟反目(四)第9章 苗疆凤凰(二)第3章 蓝家兄妹(四)第10章 吴三桂诈降上第8章 搜府第9章 战争的天平(二)第8章 顺帝之玺(二)第3章 蓝家兄妹(四)第2章 盛京风云(四)第9章 满汉通婚?(二)第2章 停战谈判(四)第4章 福建沦陷(二)第11章 风流明帝(四)第8章 九·一八(二)第6章 特种作战(一)第1章 停战和谈(一)第11章 军制改革(一)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3章 新土地法(一)第9章 青城之战(二)第4章 福建沦陷(一)第8章 交换(一)第11章 明山会晤(二)第12章 喜事连连(二)第7章 条件(二)第1章 早朝风波(三)第7章 扑朔迷离(一)第4章 真相(二)第4章 破冰之举(二)第11章 迷雾一般的局势(二)第12章 划时代的变革(二)第2章 盛京风云(五)第12章 东林党(二)第9章 满汉通婚?(五)第4章 佳人如昔(二)第6章 平定江南(二)第9章 血战(一)第9章 上元灯节(三)第2章 盛京风云(二)第3章 新土地法(一)第1章 苦寂方丈(一)第10章 枭雄迟暮(三)第10章 宴无好宴(二)第10章 枭雄迟暮(六)第11章 琉球行省(二)第2章 临幸泰松(一)第1章 铁口断宋(二)第5章 刺客现身(一)第6章 一统天下(一)第10章 如莹分娩(二)第1章 风吹草动(一)第7章 条件(二)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4章 大家一齐开打(二)第8章 遭遇一战(一)第3章 杭州大捷(三)第11章 周王(二)第1章 沅州之争(二)第4章 意外收获(一)第9章 新的一年(二)第8章 观战(一)第7章 除夕晚宴(二)第10章 郑芝龙的野心(四)第11章 姐妹团圆(一)第11章 又是刺客(三)第4章 真相(二)第4章 脱身(二)第8章 整风运动(二)第5章 藏宝图(二)第10章 签订协议(一)第4章 敲诈盐商(一)第12章 大龙兴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