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直捣黄龙(四)

“在这之前,皇太极一直在试探朕对他登基的态度,不过朕一直都没有回应,若不是突发一件变故,朕也下不了这个决心。”朱影龙道。

“皇上莫非此时就想出兵北伐?”袁崇焕心中一惊,问道。

“不错!”

得到朱影龙肯定的回答,袁崇焕惊讶的无以复加,虽然辽东军区战备完善,如果要北伐的话,也只能抽调出二十万的兵力来,再多就不行了,但是单凭二十万的兵力似乎太单薄了,后金举国之兵,起码也在两三倍之上!

“朕想过了,这一次北伐若不能竟全功的话,朕起码要逼的皇太极迁都,一旦皇太极迁都,那朕便可一刀将女真跟蒙古切开,然后分而食之!”朱影龙目光炯炯的看着袁崇焕、颜佩伟和宋献策三人道。

宋献策心中一动,这个想法比之皇上当初跟他说的操作性又更强了许多,也更加容易做到。

逼皇太极迁都,这一招非常毒辣,丢掉国都盛京,皇太极威望必然大减,如果大明再一举占领盛京的话,那光复失地可就指日可待了。

袁崇焕听了之后也是怦然心动,二十万大军灭掉大清恐怕是有些难度,如果仅仅是逼破皇太极迁都的话,战略得当的话应该不难达到,甚至还有可能让其自己乱起来,要是能让皇太极自己去皇帝位的话,那大清国就会成为一个天大的笑柄,皇太极若是想再站起来,怕是不可能了。

“皇上,究竟发生什么事故,令皇上不惜隐瞒百官,隐秘行迹前来锦州?”袁崇焕是个稳重的人,而且还是封疆大吏,考虑问题断然不会只看结果,而不问缘由。

“朕身边有三女,其中两名是亲姐妹,一曰海兰珠,一曰布木布泰,还有一个是她二人的侍女,曰苏茉尔,她们三人,布木布泰为朕十一年前所救,后来才知道其真实身份,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嫁予皇太极为侧福晋,不想被察哈尔部游掠骑兵所掳,掉入捕熊的深坑中,被朕救下,之后随朕入关,三年前被朕册封为贤嫔,十一年来都是以李玉的化名在朕身边,因此外人并不知其真实身份,海兰珠和苏茉尔是在送嫁的途中为朕派人所掳,但是朕也是一时意气为报东江之恨,现被册封静妃,已为朕诞下一公主,苏茉尔也被朕册封为庄嫔,如今不知道何人认出了苏茉尔,让萨哈璘得知了布木布泰和海兰珠具备朕收入宫中的消息,将消息传了回去,若叫皇太极得知,他娶的两个侧福晋如今都成了朕的女人,不知道会有如此表情?”朱影龙表情好笑道,似乎并不把皇太极可能怒急发兵攻明而放在心里。

袁崇焕等三人脸上的表情可谓是精彩之极,这等宫闱密事若不是朱影龙亲口讲出来,恐怕这辈子都未必能听到这么精彩的故事。

原来这皇上与皇太极之间并非只有那争夺天下之争,还有那男女之争,当中可真是复杂之极。

宋献策到是羡慕的看了朱影龙一眼,能当这天下之主的男人,就是艳福不浅,还能给对手戴上一顶大大的绿帽子,皇太极就算现在能忍下去,将来未必能忍下去。

“这么说,皇太极很可能会发兵进攻我大明了?”颜佩伟考虑的不深,脱口便道。

“当然不会,皇太极接到这个消息,必然是大怒,但绝对不会贸然发兵,冷静下来,他要做的是核实消息的准确性,若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他若是以这个名义出兵,岂不令天下耻笑,而就算消息确实了,皇太极善隐忍,这个时候发兵的话,我大明岂能没有防备,反而会吃力不讨好,登基后的第一仗便败了,如何能证明他是真命天子呢,威信大失,皇太极不会拿自己权位来开玩笑。”宋献策分析道。

袁崇焕也点了点头同意宋献策的分析。

“那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北伐的话,皇太极岂不是也有准备,此时北伐岂不是也是吃力不讨好?”颜佩伟大惑不解道。

“颜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思维落入了惯性,不错若按照正常的想法,此时我大明北伐的确是极为不利,但实际上反过来看,通过三位娘娘身份泄密这件事,我们便可逆反为之,我们知道了皇太极知道了三位娘娘身份泄密的消息,那边关自然非常紧张,因为我们便会认为皇太极会随时发兵进攻,只要我们做出一副草木皆兵,外松内紧的姿态,那么皇太极必然认为我们是要防备他的进兵,而这个时候本来是他们要防御我们出兵的,现在换做我们防御,他们自然就要松懈下来,而在这个时候我们突然进兵,颜将军你看会怎么样?”宋献策笑笑道。

“必然会打皇太极一个措手不及,而且清军虽两次败于锦州城下,但其将领都是甚是高傲之辈,而且多尔衮之败多归结于察哈尔蒙古部那哥身上,反而对我关宁铁骑战斗力了解不足,只是有些奇怪,为何多尔衮明明知道这一点,却不去纠正清军各级将领的错误认识呢?”颜佩伟疑惑道。

“颜少将也注意到这个?”袁崇焕颇有些惊讶道。

颜佩伟尴尬的笑道:“我也就是随便胡思乱想而已。”

能够注意到这个,说明颜佩伟已经成熟了,能够独挡一面了,朱影龙非常开心,只是这其中缘由他不想说,而且现在也不是公布这个秘密的时候,只是淡然一笑,不予置评。

“皇太极不是想趁朕平定江南的时候无暇分身,来一个奇袭锦州吗?朕这一次,也学学他,朕直接打他的老巢,直捣黄龙,攻打大清国的国都盛京,也就是我大明的沈阳!”朱影龙大声道。

袁崇焕正要说不可,却发现宋献策稳如泰山一般端坐在一侧,脸上挂着一丝奇异的微笑,好似一点都不吃惊的模样,顿时将到最的话收了回去,正好发现朱影龙的话是意犹未尽,并没有完全吐露出来。

“袁爱卿,去一副地图来!”朱影龙吩咐道。

袁崇焕的书房又怎么缺地图呢,很快一张绘制详细的军事地图便摊放于案几之上。

“你们看,朕打算兵分两路,一路以骑兵为主,奔袭沈阳,一路前往虎皮驿,我大军攻打盛京,若是出其不意拿下沈阳最好,若是拖的时间一长,辽阳城守军必救,辽阳城守军北上救援沈阳,虎皮驿是必经之地,而且也是走虎皮驿也是最快的,所以我军就在这里将辽阳城的援军围而歼之,若沈阳好打,那就迅速回师攻打盛京,若盛京难啃,那么就大军迅速向南,辽阳城此时必定城防空虚,大军就先取辽阳城,取得辽阳城之后,进可攻,退可守,就算打不下沈阳,也可随时威胁到沈阳的安全,到时候皇太极就算守住了沈阳,也必定会寝食难安,到时候就算他不想迁都,估计下面的人也会逼着他迁都,没有皇太极的沈阳,还不好打吗?”朱影龙将自己大体的战略想法说了出来。

想法并不难,但是难的是怎么样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还有战场临时掌控都需要有一个极其高明的指挥将领,否则这一切只能流于纸上,成为纸上谈兵。

“皇上打算使用多少兵力?”袁崇焕眉头紧锁,他不善于奇袭,因此对此战略并无多大的把握,不过看得出这个战略目标如果能完成的话,不啻于给了皇太极最致命的一击!

辽阳曾经是努尔哈赤定的大金国的都城,后努尔哈赤因为辽阳距明太近而迁都沈阳,辽阳就被金人唤作“东京”,沈阳本来也是军事重镇,城防比辽阳还要坚固三分,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金主修缮加固,更甚从前,因此这两座城池都是不下于锦州、宁远的坚城,若没有攻城利器,想要攻入这两座城池怕是要费时又费力。

“二十万,不能再少了,再少就嫌单薄了。”朱影龙伸出两根手指头道。

“皇上可知道整个辽东军区齐装满编包括后勤、医护、舟桥等辅助兵种加起来也不过十八万,就算皇上从北京军区调过来的两个骑兵师,加起来也只有二十万,若是这二十万都拉出去,整个辽东岂不是成了空城?”袁崇焕瞪大眼睛道。

朱影龙笑了笑后又摇了摇头道:“袁爱卿,其实辽东起码有三十万善战之兵,只不过袁爱卿将他们都算漏了。”

“崇祯五年,军机阁宣布裁军并组建七大军区,辽东军区约十八万兵力,最后裁军两万,这两万大军先后都以边境屯田的名义留在了边关,五年来退伍下来的辽东军将士大约有三万人,也都留了下来,后来朝廷宣布组建辽东生产建设兵团,有从各地方军区抽调三万人马组成大约八万人的生产建设兵团,加上还有几支辅助支援地方治安的武装治安团,零零碎碎的加起来也有十万大军,七大军区中也只有辽东军区有这个特殊,虽然表面不足二十万的编制,实际上确有三十万的战力,袁上将军,宋某说的没错吧?”宋献策笑道。

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袁崇焕如何不知,他也没有想藏着掖着,只是现在一下子暴露了辽东军的实力,未免也太早了些,本想着日后北伐当作奇兵用的,现在倒好,提前暴露了。

“有这十万大军,辽东的安全就有保障,朕在出兵之前会给北京军区下一道命令,让陆浩天调集五万大军进入辽东可作暂时布防,亦可作后备之兵。”朱影龙的话打消了袁崇焕的顾虑,如果从北京军区再抽调五万军队出关的话,就算有一个万一,辽东现状也可保持。

至于详细的排兵布阵却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楚的,还牵扯辽东各城的布防调动,相当繁琐。

第7章 屠夫到了(一)第9章 主动权(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5章 省亲之路(四)第3章 湘西局势(二)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二)第7章 开源节流(二)第3章 蓝家兄妹(二)第6章 平倭方略(四)第8章 一网打尽(二)第11章 宁锦再捷(二)第3章 故人(一)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8章 日审(二)第4章 菜市口公审(一)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9章 血战(二)第12章 南京城下(二)第2章 三方备战(一)第7章 锦州逼和(一)第5章 廷辩交锋(二)第4章 真相(一)第7章 中秋月圆(一)第3章 图赖之死(三)第2章 兵临城下(三)第2章 盛京风云(五)第8章 一网打尽(七)第10章 布局天下(三)第8章 顺帝之玺(三)第11章 宁锦再捷(二)第2章 新科状元(一)第1章 不速之客(二)第7章 协理朝政(二)第1章 不速之客(三)第7章 班师返京(二)第10章 战局(一)第4章 脱身(二)第9章 上元灯节(四)第8章 兵从何来(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1章 谁罪谁过(二)第11章 姐妹团圆(三)第12章 划时代的变革(一)第10章 枭雄迟暮(六)第2章 天下第一媒婆洪承畴(二)第5章 驻军琉球(四)第5章 大清国亡(二)第10章 郑芝龙的野心(三)第10章 百业待兴(一)第7章 生擒卓巴(一)第11章 又是刺客(一)第1章 废除八股(三)第3章 新土地法(二)第7章 刺客第5章 藏宝图(一)第2章 朱恭枵(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三)第5章 省亲之路(四)第3章 圆桌扩大会议(一)第4章 迫从(一)第4章 四方来贺(四)第8章 日审(四)第5章 大清国亡(四)第11章 迷雾一般的局势(二)第3章 直捣黄龙(三)第8章 翻牌子制度(二)第12章 黄雀在后(一)第9章 无奈紫荷(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8章 整风运动(四)第8章 一网打尽(三)第6章 东西夹击(二)第11章 失落的青城(四)第2章 赐婚第1章 苗务大臣(二)第8章 兵从何来(一)第10章 湘西风云(二)第9章 满汉通婚?(三)第8章 星火基金(二)第11章 宁远(二)第12章 教育改革(三)第10章 扶桑行省(五)第2章 停战谈判(四)第1章 铁口断宋(三)第4章 形势逆转(二)第2章 撑死胆大的(一)第2章 坚壁清野(一)第4章 原来是你(四)第3章 新土地法(四)第8章 交换(二)第5章 刺客现身(六)第5章 悲城南京(五)第10章 郑芝龙的野心(四)第12章 黄雀在后(一)第3章 皇帝万寿(三)第6章 特种作战(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一)第7章 戒酒,可能吗?(二)第3章 揭开谜底(五)第4章 形势逆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