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微服南巡(十七)

田府书房,夜色漆黑如墨。

“老爷,皇上一行将于明日一早离开南京,南下苏杭,除了卞赛赛要照顾大病初愈的卞柔柔之外,其余等人都将随皇上南下,包括皇上的新欢寇白门!”

“这就好,等皇上一离开南京,我们的生意就可以正常进行了!”田畹到这个时候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皇上一日留在南京,他一日就不敢妄动,这大半个月来,平均每天的损失都在两万银龙元,海上等着接货的南洋大食商人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钱龙锡那帮子只看到利益,不知道危险的官僚们也天天在催,都认为自己实在是小题大做,太谨慎了,可田畹却知道,皇上可不是好糊弄的主,万一让他察觉到些什么,那可就是灭顶之灾,所以他拼命的顶住上下的压力,不让对外出货。

其实田畹等人并不仅仅是对外走私,对内也掌握了大宗的进口贸易,尤其是朝廷各种明令禁止或者严格控制禁口的物品,比如钢铁、粮食等战略物资,这些都是田畹等人走私贸易的大头,为他们这个官方走私贪污集团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并且胆子越做越大,已经看是侵吞起国家的海关税收来,由于海关税收每年都在增加,实际增加的数额与他们报给朝廷的数额完全不同,这增加的大部分都被这些人中饱私囊了,这些也是等到铲除了这个巨大的贪污走私网络之后才知道的。

在饱览了太湖美丽的湖光山色,品尝过美味的太湖银鱼后,朱影龙等人乘坐的大船悄悄的来到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城。

在前世朱影龙也去过一次苏州,不过那个时候匆匆忙忙,根本没有来得及游览名闻天下的苏州城了,而这一世来到苏州城也是头一遭,拙政园、留园、虎丘、寒山寺等苏州著名景点可是让朱影龙向往已久的地方。

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

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其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文人骚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城本来就是天下名城,又是江南有数的富庶之地,无数士绅富贾们都喜欢定居苏州城,尤其是织染丝造天下闻名,各种园林遍布苏州城内外,多达两百多座,还是被称之“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苏州城虽然没有南京城那样的磅礴大气,也没有什么帝王气象,但其繁华程度绝对不下于南京、扬州等城市,其水网纵横,建筑布局小巧玲珑,其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有许多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吴侬软语等等广为后人传记,还有精美的苏绣工艺,更是令世人叹为观止,成为刺绣工艺中一朵奇葩。

虽然朱影龙对女红刺绣不太感兴趣,但是他这身边带了一帮子的女人,个个都是心灵手巧,女红刺绣那都是最基本的功夫,而苏绣中一位代表人物,却是后世名冠天下的秦淮八艳之一董白,也就是董小宛。

提到董小宛,大家就会想起她与明末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的凄美的爱卿故事,还有她那精湛的厨艺和惊才绝艳的才情,其实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位艳名远播的青楼名妓却还是一位苏绣名家。

董小宛出身于富庶人家,董家是苏绣世家,本是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董白十三岁那年,其父在暑天患上了暴痢,医治无效,不久就死了。董父死后,,谁知绣庄伙计一算帐,不但没有银两剩余,反而在外面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的帐。分明是伙计从中捣鬼,白氏又无法把握,又气又急,终于病倒在床。母亲倒下,绣庄破产,债务压头,生活的重担猛地压到了十五岁的董白身上,她仿佛从云端跌入了冰窖,一时间无法睁开眼睛。

董家的绣庄破产,董母病倒在床。生活的重担压到了十五岁的董白身上,庞大的债务能拖则拖,但母亲的医药费用却迫在眉睫,她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庞大的债务能拖则拖,母亲的医药费用却迫在眉睫。从小随母亲隐居世外的董白已养成一副孤高自傲的性格,那里肯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贷。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董小宛秀丽的容貌,超尘脱俗的气质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为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屈意卖笑,但她那清高的脾气有时不免露了出来,得罪了一些庸俗的客人,然而却赢得了一些高洁之士的欣赏。董小宛孤芳自赏,自怜自爱,决不肯任凭客人摆布,如此一来,影响了鸨母的进帐,鸨母自然对她冷嘲热讽,艳名远播之后,自然是多少人登门求的一亲芳泽,国舅田畹就是其中之一,威逼利诱,甚至暗示答应帮其还清所有债务,要取其为小妾,董小宛宁死不从,为躲避田畹的纠缠,一跺脚离开南京,回到了苏州。可家中母亲依然躺在病床上,离不开请医吃药,一些债主听说董小宛回了家,在田畹暗中的指示下,也纷纷上门催债,甚至故意的算高利息,债台高筑之下,董小宛无力应付,只好重操旧业,索性将自己卖到半塘的妓院,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

在半塘,董小宛依然抱定不卖身的初衷,而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压抑住自己的那份清高,把一份毫无实际内容的媚笑卖给客人。倒是有一种客人,既有闲情、闲暇,又有足够的财力,便能带上个中意的青楼女游山逛水,享受自然风情。对陪客出游,董小宛是最有兴趣的,虽说那些能有此雅举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可那时董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间,并不觉得白发雅士有可憎之处。在旖旎风光的衬托下,她也容易涌动柔情,而真心真意地给客人以娇媚娇笑。因此,她三番五次地受客人之邀,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

董小宛离开秦淮河之后,田畹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了陈圆圆跟卞赛赛两位后起之秀身上,花在董小宛身上的精力少了,加上人躲到苏州去了,田畹一时也拿她没有办法,故而总算让董小宛喘了一口气,一面卖笑陪游赚钱给母亲治病,一面一点点的归还外债,日子过的很苦!

董小宛为人孤傲,不善与人交际,因此在风月圈子里没有什么朋友,与陈圆圆、顾媚等人也都是闻名,并没有什么直接来往朱影龙等人初来苏州,人生地不熟的,正好确一个导游,一问之下,住宿的客栈伙计见朱影龙带着一大家子姬妾来苏州城游玩,就直接推荐了这位名满江南的名妓董小宛。

除了已经过世的马湘兰,秦淮八艳中人物就差这董小宛一位了,既然伙计推荐了,自己也想把这秦淮八艳都见上一见,也不留什么遗憾不是,遂同意了第二天就去半塘拜访这位董小宛,请她做他们在苏州的导游!

“先生,咱们还是用过午饭之后,再去寻那董小宛如何?”安排好住店的事宜,众人皆饥肠辘辘,虽然客栈也提供酒食,但来到了苏州,这里美食遍地,再吃那些普通的酒菜未免是过宝地空手而归了,因此大家伙都建议找一家馆子,吃顿好的,大家一路上舟车劳顿,吃顿好的也是应该的,因此朱影龙自然是欣然同意。

“圆圆,这里你最小,先生就让你来决定,咱们去哪儿吃好呢?”

陈圆圆没有想到朱影龙会把去哪儿吃饭的决定权交到她的手里,当下一脸的酡红,开动脑筋想了起来,不一会儿抬头道:“苏州城内的有名的饭馆多不胜数,百年老字号还有不少,不过按照咱们的行程,圆圆建议咱们去半塘野芳浜口的得月楼,怎么样?”

“好,圆圆这个提议好呀,真是个小机灵,斯文条理,两面兼顾。”朱影龙一听,便开心的笑了起来,这丫头单纯是单纯了些,但是这头脑并不笨。

得了朱影龙的夸奖,陈圆圆芳心甜甜的,搂过朱影龙的一臂娇羞道:“伍大哥,人家哪有你说的那么好嘛!”

连忙压制住心中旖念,制止住陈圆圆的动作,道:“那还等什么,还不赶紧的走,像这种名声在外的酒楼,去晚了可就没有位置了。”

第3章 图赖之死(五)第6章 张榜求医(一)第11章 迷雾一般的局势(二)第6章 伏尸千里(三)第1章 皇太极称帝(三)第4章 黔驴技穷(二)第11章 父女相见(四)第4章 意外收获(四)第8章 湘西长城(二)第7章 扑朔迷离(四)第11章 游击战争?(一)第9章 喋血龙王庙(一)第8章 英雄所见(一)第4章 福建沦陷(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10章 浴火凤凰(二)第10章 登陆琉球(一)第11章 迷雾一般的局势(二)第9章 兵锋直指(一)第6章 定计第10章 扶桑行省(四)第9章 青城之战(三)第9章 满汉通婚?(二)第5章 刺客现身(五)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五)第10章 扶桑行省(八)第10章 布局天下(二)第11章 宁远(二)第3章 巾帼英雄(一)第6章 特种作战(一)第12章 南京城下(三)第10章 宴无好宴(一)第3章 新土地法(一)第8章 一网打尽(三)第12章 喜事连连(二)第7章 开战(二)第12章 黄红之争(四)第5章 悲城南京(四)第8章 遭遇一战(二)第3章 家庭晚宴(一)第6章 围困南京(一)第2章 整合(二)第1章 开封第8章 破脸(二)第11章 军制改革(四)第11章 姐妹团圆(二)第11章 迷雾一般的局势(五)第9章 战争的天平(二)第3章 金屋藏娇(二)第9章 微服南巡(二十)第12章 大龙兴寺(三)第1章 皇太极称帝(一)第11章 又是刺客(二)第11章 西南战局(二)第10章 扶桑行省(七)第7章 扑朔迷离(六)第7章 扑朔迷离(四)第12章 黄红之争(四)第11章 宁远(一)第12章 大龙兴寺(五)第6章 特种作战(二)第10章 战争爆发(一)第11章 李香君(二)第2章 赐婚第5章 驻军琉球(四)第12章 匆匆一年(三)第11章 军制改革(六)第6章 伏尸千里(二)第3章 图赖之死(四)第8章 一网打尽(四)第5章 大清国亡(三)第8章 卓巴归心(一)第2章 人才第11章 军制改革(一)第12章 喜事连连(一)第10章 沈家兄妹(二)第5章 血战长江(一)第9章 少数民族政策(一)第7章 绝代双娇(三)第6章 一统天下(四)第4章 原来是你(二)第12章 划时代的变革(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四)第8章 整风运动(四)第11章 努尔哈赤之死(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五)第3章 图赖之死(二)第12章 黄红之争(二)第9章 少数民族政策(二)第2章 三方备战(一)第5章 廷辩交锋(二)第10章 战争爆发(四)第5章 悲城南京(三)第7章 除夕晚宴(一)第1章 苦寂方丈(二)第6章 围困南京(一)第8章 破脸(二)第5章 廷辩交锋(一)第7章 除夕晚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