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

榆林作为边镇。虽然人口不少,但却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其地最瘠,饷又最乏。

明史记载,榆林镇的军饷:主兵,屯粮五万六千馀石,地亩银一千馀两,民运粮料九万七千馀石,折色银十九万七千馀两,京运年例银三十五万七千馀两。

由此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地方的屯田是见鬼的,根本没有多少粮饷。物资基本要靠外面输入。其贫苦可见一般。

同为边关重镇,大同镇那是花花世界,榆林镇就是一穷二白的贫困县。

前顺天府通判方珍、和两个儿子方储、方俨受到户部左侍郎许进牵连,就很苦逼的被流放到榆林镇。而且,他们并没有在榆林城中,而是在靖边的清平堡中服役。

整个榆林镇所镇守的长城,有几个三个重地,西向东分别是:靖边、榆林、神木。

清平堡方圆数里地,基本没有乡民,要不是就过路的军队,或者商队。种地的都是清平堡中的士卒。简直是云淡天高一色。方氏父子在这里度日如年。

但这并没有卵用。流放数千里,需要遇到大赦才有机会返回故乡。方晶当日问张昭有没有大赦,原因就在此。

六月十九日,距离榆林城约两百里的清平堡。

清晨时分,方氏父子三人在狭窄的屋舍中醒来,洗漱后就着白粥吃了一个馒头早餐就结束,各自出门做事。走在街上随口和遇着的人打招呼。

清平堡面积不大,总共就500人,他们在这里呆了快一年,基本都认识。

方珍在仓库里当书吏。堂堂两榜进士,给一个生员都不是仓库副使当下属。方储是生员,三十多岁,跟着清平堡的严把总做事。方俨则是去种地。

“方小哥,昨日有一队斥候往西过去,严把总可知道是什么人?”

方储卖相很好,平静的道:“是新军卫的斥候,他们奉命往西增援。”

“屁的哦。等那帮京营的孙子到宁夏,套虏早他妈回去了。韦州、萌县、灵州那里的人苦啊。”

“嘿,谁叫他们没摊上一个好官呢。咱们余大人修筑长城、堡垒,咱们这里可就安稳下来了。现在朝廷的文官是一个不如一个。都不知道修堡垒。”

方俨竖着耳朵听着堡中的几个军民扯淡。他比较关心战事。朝廷总算是派兵来增援。昔日在京城里,有父兄在顶门户,他是浪荡子,京城里的玩乐之地,他哪个没去过?如今,在这里也就这点乐趣。

方珍摇摇头,慢慢的踱步到堡里的仓库。他早已心如死灰。刚进仓库的大门,就听到仓库副使不满的道:“老方,你怎么回事?每日都是慢悠悠的样子。知不知道劳资现在很忙啊?快点,快点。今日新军卫要过境。咱们堡要给他们提供军粮和草料。你把账目记录好。中午要用。”

方珍五十多岁的人,曾经的正六品通判,给一个不入流的、四十多岁的仓库副使吼着,依旧平静,“好的。在下这就做账目。”慢慢的走到书桌旁,埋首在成堆的账目中。

时间过的飞快。到中午时,只见仓库副使跑进来,气喘吁吁的道:“老方,跟我走。新军卫的张指挥使要见你。”

“哦。”方珍还是那副慢吞吞的模样,跟着仓库副使到清平堡外去见新军卫的指挥使:张昭。这个名字,早随着朝廷的邸报传遍大明的两京十三省。

清平堡的大路上,一队队穿着红胖袄的士卒背着行囊、扛着燧发枪,排成整齐的队列走过。一名容貌俊朗的青年骑在一匹雄壮的白马上,严把总正在他马前回话。

严把总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新军卫的指挥使是正三品,而守堡的把总是正六品。这里面的差距太大。“张指挥稍等。下官已经派人去叫方氏父子。”

张昭微笑着拱手道:“多谢。”骑在马上是他作为一个卫指挥使该摆的姿态。他若是给一个把总礼遇,传出去别人只怕会以为他心虚,进而轻视他。这是人情世故。

张昭应一声,偏头正好看到方珍跟着一名小吏出来。他的容貌和方晶相似。翻身下马,躬身一礼,道:“可是顺天府通判方老大人当面?我有晶儿给你的家信。”

方珍有点懵。晶儿?家信?呆呆的接过张昭递来的书信。等看到那熟悉的字体,还有信笺中提及的家中往事,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直接扫到落款,果然是他女儿方晶写来的。再返回去看前面的内容,看到妻子去世,家中零落,眼睛发红。

方珍嗓子有点哽咽,看向张昭,道:“多谢张指挥给我带来家信。你和小女…”

张昭道:“晶儿是我的妾室。小婿见过老泰山。军情紧急,老泰山有疑问的话,等会路上再说。”说着,对严把总道:“我征调方氏父子到新军卫中效力。你这里出具一份文书吧。”

严把总自是满口答应,“小事。小事。”将文书写就,盖印后交给张昭。

方珍和赶来的两个儿子方储、方俨在路旁看着这一幕。换言之,他们以另外一种方式结束了流放。

方珍忽而掩面,转过身,哭起来。在清平堡这里被责骂他没哭,刚知道妻子死去他没哭,得知女儿为妾室他没哭,而此时,这种种情绪叠加起来,他再也忍不住。

仓库副使讪讪的道:“老方,你哭什么?恭喜你要离开清平堡,还有女婿照拂。这是大好事啊。往日,嗨,往日,总之多有得罪还望你海涵。”

严把总几人略尴尬。

六月二十四日上午,张昭率部抵达定边县。七天的时间,新军卫行进约400余里。

保国公朱晖抵达榆林镇,消息自然是发到京师中。

六月二十四日,皇宫,乾清宫暖阁中。

弘治皇帝刚处理完政事,西南闹事,揉揉眉心,略作休息。萧敬将京营大军的行踪报上来。弘治皇帝凝神听着,道:“有点慢。保国公还是不错的,老成持重。”

他说的是保国公朱晖将新军卫当做后卫使用的事。

萧敬刚接到密信,想一想,要是天子知道新军卫正为大军先锋即将和蒙古骑兵接触,天子会怎么想呢?

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图第五百四十一章 倒刘之心第六百零九章 设立枢密院第十九章 解决、新的问题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子落幕,大战将起第二十六章 考前准备(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四百九十九章 韩游的控诉第八章 试探、诈唬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两百五十四章 闹上门第五百五十九章 沈阳城中(下)第五百五十章 张昭的微笑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脱的朱厚照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沈阳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两百五十六章 月夜来访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响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风沉醉的夜晚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后一次陛见第一百四十八章 脸被打的啪啪响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他其高楼(下)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勋集团第五百零六章 煲汤第三百九十八章 臣愿效法前贤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一百五十章 进宫(下)第十五章 青龙镇之行(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何整顿第六百一十九章 冲突(上)第六八八十二章 先下手为强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两百六十三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灭福余卫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么话题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宗基业不能丢第四百二十九章 斩,兵出燕山第七百二十章 重大的转变第六百三十一章 密谋第二十五章 影响、名声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九章 简单的幸福第五百九十七章 协商(上)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二青年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价和货币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帖众多第六百四十七章 救治第七百二十三章 开平见闻第两百零一章 被安排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给你一句忠告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第六百五十五章 军方第一人第两百四十七章 王家的工厂第六百九十六章 风声不对,担忧第九十七章 武英殿中露峥嵘(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见(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斩,兵出燕山第七百三十四章 杀!杀!杀!第五百九十章 割以永治第四百零七章 新军营的战略第五百三十章 新情况第五百七十六章 终章(下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阳城中(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竞争不过第四百二十六章 合围、追击第六百五十五章 军方第一人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六百零四章 进退两难?第七十九章 李东阳(上)第两百二十七章 与子同袍(完)第七百三十九章 招考制度第六百章 强买第三百六十章 银票印刷成功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获成功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临第四百二十九章 斩,兵出燕山第五百五十九章 沈阳城中(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所谓名将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第四百八十八章 军队调动第四百零七章 新军营的战略第八十八章 丫鬟、诡计第两百五十七章 达成协议第三百九十四章 还未通过第两百九十四章 收获、梁储第三十九章 销售、架构、将离去第六百二十二章 恐吓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后日常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后的余晖第十三章 宫中太监(下)第六百一十二章 后悔迟了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一百零一章 一战成名第七十七章 尾声(下)第两百二十四章 与子同袍(下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蓟州镇的密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