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

闰七月十三日,上午。天晴,微风。

韦州城外十里长的战场上是一派战后清理战场忙碌的情形。张昭派人去难民中挑选出近五百名青壮,协助新军卫打扫战场。这些青壮们手提肩抗,个个脸上都带着笑容,甚至有人唱起西北的歌谣。悠扬的调子传达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希望。

昨天傍晚被鞑子掠来的百姓被驱赶进到新军卫的营寨中,张昭是不可能让他们都吃饱饭的。因为,其中的鞑靼暗探并没有被完全的清理出来。

此刻,张昭允诺,这些青壮们不仅等会可以饱餐一顿,鞑靼士兵身上的衣服、鞋子都可以归他们所有。至于说金银,武器、粮食等都是新军卫的缴获。但食物,衣服足以令他们满足。

明朝物资匮乏,表现出来的现象之一便是布匹不足。很多百姓都穿不起裤子。而三边这里,纵然有宁夏平原、塞上江南,这里比中原腹地更加的穷困。

鞑子的衣物虽然带着血迹,款式不一样,且不合身,但是缝缝补补,浆洗浆洗终究是能穿的。

衣食住行,“衣”是排在首位。人类作为智慧生命,没有人愿意光着。穿上衣服是一个人基本的需求。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会从纺织、布匹这个行业兴起,绝非无因!

“张相公…”

一个个路过的青壮,有性子开朗的,感激的向张昭躬身行礼,叫一声“张相公”,目光带着崇敬,激动。

相公这个词,在明代通常而言是对秀才的尊称,这就和举人的尊称叫“老爷”!同时,这个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辅臣!宋代的宰相们,别称就是称“相公”,比如韩玉昆韩相公。

新军卫上下这么称呼张昭,其实有点讨口彩的意思。毕竟,按照国人的惯例,通常是称呼最高的官职。

陈康的连队擅自出战,取胜之后,张昭第一时间派人去维护百姓营中的秩序。其实,没有什么好维护的。这个时候人人都在庆祝大胜,甚至有些癫狂。

三名营地中的老者被推举出来,跪地向张昭行礼表达谢意,“我等灵州百姓谢张相公活命之恩。愿相公长命百岁,加官进爵,儿孙满堂。”

张昭躬身回礼,拱手道:“诸位老人家请起。”说着,让人将他们带下去好生安抚。其实这几名老者过来,估计还有打听消息的意思:新军卫如何处置他们?

新军卫肯定是会放人的。当然,也会在他们中招募一批新兵,这样的新兵更有凝聚力。但是这些百姓的具体安置,要由府县的文官们决定。

等张昭处理完事务,陈康走上前来,脸上带着忐忑的笑容,敬礼道:“少爷,我特来请罪。”

张昭拍拍陈康的肩膀,有着战后取胜的感慨,伸手拍拍口袋,又恍然的发现没有烟抽,说道:“伯宁,你最后杀出来,功劳是有的。但是战场抗命罪责也是有的。这个先例不能开,功过相抵吧。把队伍交给方贯去带,你留在这里帮我处理文书。”

对他一手教出来的徒弟、长随,张昭自然是要宽容许多。

陈康嘿嘿笑着。他不知道少爷这是要解除他的兵权呢,还是暂时的征用他一下,但他不敢再问。举手敬礼,道:“是,少爷。”留在张昭身边协助处理军务。

这场决战大约打了一个多小时,于冷兵器时代而言,节奏非常快。特别是最后在张昭的决战,基本上十分钟内就分出胜负。但是善后的事情一大堆。

事实上张昭自取胜的那一刻起,就定在原地没有动,处理着各种汇聚而来的事务。

安排青壮、辅兵打扫战场,恢复营地里的秩序,通知城内的后勤人员加餐,并派人前来清点物资,令救治伤员,安排住处。

留3个连队在身边作为预备队,其余5个连,往左右两个方向横扫鞑靼的营地,夺取战利品。相比于早就出战的一营、二营、三营,他们的体力更加的充沛。

让王武率一营、二营、三营在休息后出击,打破鞑靼人横亘在新军卫前的营地,并夺取各类物资、战利品。

同时,不断的接见轻伤员、军官,信使,百姓中的老者,安抚人心,了解情况。还有和赶来贺喜的小舅子方俨、监军张雄闲聊几句。

直到此时,张昭才有工夫喝口水。

张雄四十多岁的年纪,头发斑白,身体消瘦,穿着青袍,陪着张昭闲扯一会,笑呵呵的道:“张相公,这是国朝自太宗皇帝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胜!斩首1.2万余。咱家必定如实上报宫中。以此军功张相公必然封侯!咱家在此先恭喜张相公。”

刚刚一名信使来禀报过大致的斩首数目。

张昭抹着嘴角的水渍,神情感慨又萧索,拱手道:“多谢张公公。”

大胜吗?

不是的,是惨胜啊!

新军卫22个连队三千余人投入到战场中,伤亡一千余人。其中,千户庞大郎战死,副千户许澴伟战死,副千户吴臣负伤。下面的百户、总旗更是死伤众多。

张雄多少有点理解张昭此时的心情,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并不介意张昭略显冷淡的回应。关键是介意他也没辙!

傍晚时分,新军卫的追击落下帷幕。最新的消息传回来,小王子直接仓惶的撤离到六十里外的小盐池城。

大量的帐篷等物资被缴获,还有被俘虏的近5千百姓被救出。还有供应大军数日之食的牛羊。

缴获破丰。

出击的各支连队随后收回来。

篝火熊熊的燃烧着。韦州城内外充满欢笑声,哭泣声。这是战后必然的情形。品味胜利的甘甜,送别战友的难过。

刚刚主持完悼念阵亡将士仪式的张昭,拿了一只皮囊装的白酒,坐在营地外的小坡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喝着酒,任思绪在晚风中飘散。不远处是亲卫刘二狗。

稍后,王武过来,脸上带着惭愧的神色,眼睛红红的,他刚在好友许澴伟的遗体前痛哭,低声道歉道:“相公,我…我对不起兄弟们,对不起你的信任。”

今天要不是庞大郎力挽狂澜,他就会铸成大错,令新军卫的决战失败。而庞大郎战死,连给他个感激道谢的机会都没有。

张昭将酒囊丢给王武,倒没有责怪他,道:“小二,我们都是人。不是神仙。都有七情六欲。但是,你这个千户当的不合格。战场是不能意气用事的。以后给我当个亲卫吧。二狗,你今天表现的不错。”

不远处的刘二狗嘿嘿憨笑着,挠挠头。

王武点点头。心情沉重的拿起酒囊喝酒,又有些被处罚后的释然。他年方十九岁,既要练兵,又要带兵作战,还要识字,练习武艺,而今这重担终于卸下来。

张昭没说话,缅怀着庞大郎。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他下定最后的决心:出战,麾下的将士们舍生忘死的奋战,打出今日这样的大胜!打的小王子那个傻逼违背誓言逃跑,他高不高兴?

当然高兴!此刻,他心中充满着喜悦。为打败敌人而高兴。为麾下能汇聚众多杰出的人才而高兴。为日后可以在明朝施展手脚而高兴。

但是,麾下的士卒死伤,特别是忠心耿耿,一直沉稳可靠的庞大郎就此战死,死在鞑靼人的射雕者(狙击手)之下,他内心中又岂能不伤感,痛苦?

这是战后时的常态。

第三百九十六章 好!好!好!第五十三章 车中论述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台第三百四十五章 变故第两百一十四章 我们的淬炼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京(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这美丽的冬季(上)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场第七百零七章 宫中(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发难(下)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锋芒第两百九十五章 京师半日(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帅岭汇聚第两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险第三百四十八章 请继续你的表演第七百三十章 点燃第五百六十五章 胜却(中一)第一百二十六 直接拿第六百零四章 进退两难?第三百七十七章 开平中屯卫见闻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他起高楼(中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准备动手第七百零七章 宫中(下)第五百二十章 张昭论将第七百一十四章 战、和之论第三百七十三章 张泰平的选择第两百八十七章 推动工业之心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四百一十八章 庆祝、道别第二十九章 考前准备(中一)第一百二十六 直接拿第一百章 反打脸第七十章 生员(十)-攻守之势异也第一百六十四章 赏赐第三百六十四章 鞑靼之地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战正酣第三百三十二章 金凤第三十一章 余波第四百九十五章 还是读书人心黑啊第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批毕业生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谈开始第六百八十四章 落幕第五百五十章 张昭的微笑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离析第两百八十九章 激辩(一)第两百四十七章 王家的工厂第三百八十六章 刘尚书,拿出点担当来。第一百四十九章 进宫(上)第六百五十三章 结案第三百五十二章 风潮渐起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为什么?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让第一百零一章 心事第三十七章 两成第三百八十四章 营救成功,只是开始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弹劾第两百零五章 拜访王恕(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献第两百六十一章 没法折腾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们有点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澜起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标所在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荡第三百一十七章 张昭的想法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两百四十四章 我不想当反派啊第四百六十章 视察第六百六十三章 道观成第一百五十二章 落幕第三百九十四章 还未通过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帅岭汇聚第三百九十四章 蓟州镇的密谋第三百八十五章 宫中议事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让你传个信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路堵死第六百八十五章 彻底完成整合第一百六十八章 请假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五百五十九章 沈阳城中(下)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的盐业要完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当第五百四十二章 书信,卷入其中第七百一十九章 如何掠夺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开平中屯卫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第一章 难题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帅岭汇聚第一百四十章 得与失第七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买卖第三百零四章 汤玄策的人生(下)第三章 配方和质疑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闲生活(下)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宗基业不能丢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的盐业要完第四百二十二章 小镇雨后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