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结盟

张昭给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一跳,扭头看去。正好看到内廷银作局太监蒋清穿着精美的丝绸内监官服,带着笑容从树林中的鹅暖石小路里走出来。

毫无疑问,蒋公公是专门在这里等他的。

“蒋公公…”张昭客气的拱手一礼,睁着眼睛说瞎话,“不想在这里遇到你。真是巧啊!”

蒋太监白面无须,四十多岁,笑呵呵的道:“确实。咱家正好去库房里回来。”

说着,从树林就小路走出来,看着和张昭在路边偶遇、寒暄,实则压低声音道:“张伯爷,你还坐得住?定国公府的世孙徐光祚已经拉拢一大批武勋。宫中都有很多人在盯着你。皇爷那日要敲打你,是坤宁宫…”

张昭身姿挺拔,比蒋太监要高一截,站在树荫下,笑着道:“多谢蒋公公来提醒我。”

看起来很镇定。

这并非张昭装逼。他大致猜的到来龙去脉。能影响弘治皇帝决定的人只有那么几个。你觉得张鹤龄那种傻逼兮兮的外戚,阁臣们会听他的话?

所以,结论是很好推导的。

而他恰恰是知道张皇后有多么的宠弟弟,又恰恰知道弘治皇帝对张皇后有多么的好。

把他这个领兵的大将和张皇后放在弘治皇帝心里称量一下,他基本是没有任何份量!这不需要有任何的怀疑。

什么武勋、太监的组合,他知道啊!这帮人不就是要出银子赎买京中卫所土地的那一批?

蒋太监的消息看似信息量很大,其实反馈到张昭的脑海里就一个:背后主谋是定国公府的徐光祚。

蒋太监见张昭这个反应,似乎胸有成竹,忍不住问道:“张伯爷,你有对策?”

张昭就笑,“那有什么对策?我不惹他们不就行了。他们能奈我何?王老大人已经去天津卫主持废除卫所的事。京中这边赎买土地的事已经暂停。”

蒋太监给张昭说的,心里就松口气。

他今天来给张昭“通风报信”,其实是冒了风险的。司礼监中几个大佬,和宫外侵占卫所土地的事都有牵连。他要是冒头,和张昭站在一起,被人发现,他还混不混内廷?

但是,为何他肯冒这样的风险进行“投资”?

原因就是张昭这一句,“他们能奈我何?”。武勋和宦官的组合,在京中的势力何其之大?基本上需要文官集团才抗的住。但是,张昭不同啊!

他麾下的新军营要扩军至一万五千人。如此犀利的火器部队,足以镇压京师内外的任何军队,决定皇位。而张昭是天子一手提起来的武将。他只要忠于天子,不管风吹浪打,屁事都不会有。

而恰恰,天子对外给出信号,他依旧信任张昭。宫中已经多久没有这么大手笔的赏赐盐引了?价值约四万两银子啊!

张昭有这个认识,稳稳当当,蒋太监自然是跟着松口气。提出他进一步的计划,笑道:“张伯爷心里有数,咱家就不多嘴。听说前些时日贵府放出风声,要买几个侍女。可曾买到合适的?

咱家有个干女儿,自小养在跟前,如今十六岁,琴棋书画,针线女红样样精通。”

说道这里,蒋太监就没再说,而是看着张昭。

张昭自然懂蒋太监的意思和心路历程。

蒋太监今天来“通风报信”,这算是示好。他刚才要是有惊慌失措的神情,“侍女”的话题蒋太监自然是不会提的。而恰恰是他表现的很淡然。蒋太监觉得和他结盟“合算”。

且先不管这“干女儿”是真是假,当然多半是假的,但要的是这么一个态度。

结不结盟,张昭可以自己选。

弘治皇帝没有“抛弃”他,他在京师权力场中的地位就是稳的。三天前,驸马都尉崔元的妻子永康公主到访,就送了一个十五岁的绝色侍女给婉儿。

刚才蒋太监说张府放风要买丫鬟,这其实不算放风。主要是京中干这一行的牙人(中介),有信誉的、手中丫鬟品相好的,就那么一些人。而急切之间,肯定是寻不到合适的丫鬟人选,婉儿吩咐这些牙人留意。消息自然就会在京中传开。有心人不难打听到。

现在选择题摆在张昭面前!

蒋太监的话其实是说的比较到位的。先问了一句“可曾买到合适的?”他即便拒绝,双方也不会很尴尬。他今天承蒋太监一个人情就是。

张昭沉吟片刻,用尴尬的演技露出一个“欣喜”的神情,道:“哪里买到合适的?我正愁这事。蒋公公这里有合适的人再好不过。我厚颜再欠蒋公公一个人情。”

演技什么的,可以慢慢磨练,关键是要把这个态度展示出来。

萧敬,在涉及皇帝时是靠不住的。而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貌似也在对立面。张昭又不傻,在这个时候拒绝蒋太监的“合作”。主席教导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蒋太监顿时笑起来,拱手道:“张伯爷客气。咱家晚上把人送过去。”说着,告辞离开。

张昭目送着蒋太监熟门熟路的消失在西苑茂密的绿荫树林之中,继续往北而去,准备回家。

脑子里回想着蒋太监的事,心中有些感慨。

倒不是和蒋公公结盟的事让他感慨。这是一个正常的操作。他既然没有被皇帝厌弃,有敌人,当然也有人愿意投资他。譬如,崔驸马这个墙头草。

把人心想的黑暗点,假设蒋公公今天是来玩无间道的,送给他的侍女是一个间谍。但那又如何?

且不说他发现后,和蒋公公翻脸,蒋太监能不能承受的起。就说处理这名侍女的问题。

明朝是万恶的封建主义社会啊!你别说侍女,就是小妾在法理上都算男人的私有财产。这侍女,他随意处理都不违背大明律,并且不会受到指责。

张昭感慨的是蒋太监这个人。

蒋太监其实一直帮他很多。这个人情他是要认的。只是前年十月他进东宫和刘瑾发生冲突后,他和蒋太监的联系转为秘密的。

而这次他处在风波之中,蒋太监也是“事后”来通风报信。所以,此人的性格还是很鲜明的!

第一,蒋太监非常注重其自身的安危。第二,在确保他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他处处与人为善,到处“投资”。

这位刘瑾的同乡,将来未必能上高位,成为内廷大佬。但其结局肯定会很不错。

这是一个墙头草,同样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弘治十三年的夏末秋初,他初见蒋太监时,何曾想到当日坐在蒋家庄那富贵之气扑面而来的大厅中主位上的太监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他当时的想法,是想着小心的应付过去,太监们脾气不好。往事已矣!

第一百八十三章 招募一个团第六十七章 生员(七)-反转开始第七百一十九章 如何掠夺第一百三十五章 说一千两就得一千两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军营第四十七章 京西少年(一)第两百二十三章 与子同袍(下)-决战第七百零七章 宫中(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查明情况第三百三十章 经济压力第一百四十六章 眼看他起高楼(完)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锋(七)-大宁总兵人选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军营第两百一十章 视死忽如归第四百零九章 张昭的调整(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累累如丧家之犬第四百零五章 卫举人来求情第五百四十章 酒宴第三百三十二章 金凤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五十九章 谣言起第三百七十八章 三步走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个时代落幕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战(中)第五百三十八章 齐聚阿城(中)第四十二章 刘瑾的建议第五十一章 京西少年(五)-预备役第四百三十四章 孙贼,再来玩啊第三百七十七章 开平中屯卫见闻第五百五十九章 沈阳城中(下)第九十二章 新游戏(上)第七百三十四章 脱离剧本第六百一十二章 后悔迟了第两百七十一章 封爵,实至名归!第四百六十四章 调研(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丫鬟们第三百四十章 鼓动寿龄侯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场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气第五百二十章 张昭论将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锋第两百一十三章 交战(一)第一百零三章 招揽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未来的战略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后一次陛见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见(上)第一百四十章 得与失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阳谋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为什么?第四百章 抵达古北口第两百九十二章 税务使第五百九十八章 协商(下)第两百零八章 新军卫在准备第六百七十二章 魏国公府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区划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战正酣第三百零八章 废除卫所开始第两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两百四十八章 凭吊第两百三十章 命运改变(诸位书友中秋节快乐)第两百五十一章 书信第四百九十章 鸦鹘关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八十九章 误入第六百二十一章 冲突(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献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军纵横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百态(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两百二十八章 赞歌第六十章 压制第十三章 宫中太监(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脱颖而出第七百三十章 点燃第六百一十六章 谣言如火第两百一十三章 交战(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发枪试射第两百一十一章 军议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他其高楼(下)第两百六十章 王小娘子第十一章 新的任务。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东阳的支持第三百八十一章 嚣张第两百八十九章 激辩(一)第两百九十二章 税务使第七百一十二章 未雨绸缪第六百五十八章 饮酒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他起高楼(中)第五百五十九章 沈阳城中(下)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风沉醉的夜晚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锋(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脱离剧本第六百五十八章 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