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击开始

四月二十二日,张昭在西苑广寒殿中被弘治皇帝召见。他所想推行的国子监改革,乃至后续的教育改革就此停止,偃旗息鼓。

面对弘治皇帝的“敲打”,实际上一个暗流汹涌的陷阱,张昭涉险过关。

在失去某些东西时,他同时测试出一些底线:第一,他仍旧受到弘治皇帝的信任。为此,弘治皇帝赏赐一万盐引给他,避免被外界误读他的态度。

第二,弘治皇帝对他的定位是武将,不允许他涉足朝政。

那么,就当前的局势而言:农户闹事、报纸怒骂、御史弹劾,张昭进宫找弘治皇帝解决问题,这不是常规操作吗?

给弘治皇帝敲打,道理上讲的通,滋味不好受。但事情该怎么办还得怎么办。

五月初九上午,在乾清宫外一大片朝堂大臣们羡慕的目光中,张昭插队,被弘治皇帝召见。

等候在门厅中等着面圣的朝臣们忍不住议论起来。按照常理来说,面圣之前,众官员的心理压力都很大,没谁在乾清宫的门厅里闲扯。但是…

想想看,武英殿里搞“杀人不见血”的政斗,那气氛多紧张啊?一帮子老油条都敢当吃瓜群众,何况此时!实在是最近张昭被骂成京中舆论的头条。

“按照真理报上的说法,新秦伯所在的地方就是新闻点。哈哈。圣眷之浓国朝罕见啊!”

这话是扯谈。不过没人往皇帝身上扯。有人继续接腔。

“新秦伯鱼肉百姓,才占人家不到半亩的院子,这水平实在不怎么高?”

“嗨,袁大人,这背后有人推动的。以在下估计,此刻新秦伯面圣的消息传出去,定国公府里有人要吐血。千算万算,没算到新秦伯这一招啊!”

“哈哈。”

一帮子文官议论武勋,不说怪话怎么可能?

“定国公府最近有些活跃。科道里有些人想跟着搞个大新闻。”

“吕纪先和金陵魏国公府走的近。新秦伯要废除天下卫所,惹人不痛快。”

“你们说说,张子尚要多久?”

这话说的一帮二品、三品、四品的官员们都是一阵哀叹,目光巴巴的看向乾清宫的庭院。张昭这小子属于插队啊!他们都是排队的。

不知道里面谈的怎么样?天子究竟会以何种方式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臣张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昭给一名小太监带着进西暖阁中,大礼参拜。

弘治皇帝本来就住在西暖阁中,用叶子门隔开,里面是卧室,这外间相当于是客厅。

弘治皇帝正在书案前处理政务,穿着红色的龙袍,盛夏之时,纵然有冰块降暑,额头上还是有汗。

“平身。”弘治皇帝拿着朱笔,在一本奏章上御批,写完最后几个字,将奏章合上轻轻的搁在书案上,拿起消暑的绿豆汤喝着,问道:“张爱卿,今日进宫来见朕有什么事?”

司礼监太监陈宽和另一位司礼监秉笔王岳侍立在一旁。他们在这里协助弘治皇帝处理政务。

张昭来见天子为什么事,他们是心知肚明。对张昭直接用这“无赖”的招式解决问题,也只能夸他一句机灵。

外头看着声势浩大,只要天子不处罚张昭,谁能动得了他?无非是再被人骂几句罢了。

而也只有张昭敢这么玩!为这点小事就敢来求天子帮忙。圣眷这么不值钱吗?其他人谁不是在关键时候才动用私谊来求天子?

张昭站起身,道:“臣名下有一家银号,原来是给新军营的将士发饷银用。叫做大明新军发展银行。最近想要在北地发展业务,臣恳请陛下赐名,以增其信誉。”

“哦?”弘治皇帝饶有兴趣的放下碗,一名小太监捧着银盘接住白瓷碗,他转过身来,笑眯眯的道:“银行?就是去年你让人送到宫中发行银票的那家银号?”

张昭为什么而来,他大致也猜的到。真理报、论道报他每日都是要看的。可以了解到各种市井信息。倒不想张昭竟然是提出这么个要求来!

“是的,陛下。”张昭没废话银号和银行的区别。

弘治皇帝点点头,沉吟半响,哑然失笑道:“朕处理半天的政务,脑子都僵住,一时半会竟想不出好词。这样吧,朕先想想,明日派人去你府中告诉你。”

张昭“大喜”的躬身行礼道:“谢陛下隆恩。”他这幅“大喜”的模样自然是装出来的。这是属于不得不表演的时刻。他不至于为弘治皇帝答应赐名而狂喜。

银行的发展,有皇帝赐名的加持当然要增几分名气和保障。没有,一样也能往前走。

张昭之所以提这个事,是为接下来要说的话做铺垫。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张昭作为他的心腹爱将,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道:“起来吧。不必拘礼。”

张昭“感激”的道:“臣遵旨。近日京中纷扰,有百姓状告臣在建造美食街时侵占其屋舍。御史弹劾臣不法,鱼肉百姓。臣愿请大兴县衙审查此案。令真理报、论道报全程报道此案首末。”

弘治一愣。

他其实做好安抚张昭的准备。张昭这不过是小错。不法的勋贵比他着严重的多了去。还不是呵斥两句就算了?但不想张昭竟然主动提出让有司介入,而且让报纸跟着报道。

这…

弘治皇帝有点模糊的感觉,似乎要抓住张昭这么做的用意。

张昭直接解释道:“陛下,目前京中舆论沸腾,即便是朝廷作出决断,外面未必肯信。那就让舆论去监督,形势自然就会慢慢反转过来。日后,朝廷遇到这类事,都可以如此操作。”

之前,丁国公府算随便欺负他,靠的不就是舆论先天同情弱者吗?他一直隐忍着,没有反击。

直到昨晚拿到陈夕凤给报告,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了解。这个时候自然要做舆论公关。

而在此之前,他“试探”了弘治皇帝一次。就是“赐名”的事。还是那句话,不鱼肉百姓的勋贵不是一个好勋贵。他只有知道弘治皇帝的态度,才好继续操作。

弘治皇帝可以说待他亲厚,还有点待子侄的意思。且弘治皇帝为人是很不错的。但他要真将弘治当长辈,那估计得悲剧。

自从上次被敲打之后,他现在心中非常谨慎。这是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看历史书。他不希望再出错!

弘治皇帝听完,心中放松。本以为要为张昭担一些科道言官指责的。现在张昭自己就能处理,笑道:“准爱卿所奏。”

第两百七十二章 面圣(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落实第六百六十五章 换你三封信第三百八十九章 达成基本目标第三百八十一章 嚣张第五百六十三章 胜却(上)第两百零七章 胡骑南下第两百九十九章 报名真理第两百三十五章 夜谈第七百一十四章 战、和之论第两百四十九章 祭拜、计划、闲聊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价和货币第五百七十四章 终章(中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百态(三)第九十九章 局势再变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军卫抵达第五百六十八章 这美丽的冬季(上)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变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一回合第一百三十章 军中夜议第六百四十八章 意外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颜卫的对策第九十二章 新游戏(上)第两百三十章 命运改变(诸位书友中秋节快乐)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缕第六十章 压制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乾清宫外第三百六十章 银票印刷成功第六百四十五章 制度、失意第两百八十二章 重临小安镇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后一次陛见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民群众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东阳的支持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图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宗基业不能丢第一百四十六章 眼看他起高楼(完)第四百五十二章 军中会议第两百五十八章 王恕的手段第三百九十一章 真正的收获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后一次陛见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来,潜忧第七百三十四章 杀!杀!杀!第六八八十二章 先下手为强第五百零九章 轻松击破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惊艳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请独奏第四百二十一章 还是大明的百姓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太子(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蓟州镇的密谋第七十九章 李东阳(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枢密会议第四百四十四章 往大帅岭汇聚第三百三十二章 金凤第四百一十章 遮掩、密令第五百零五章 辽东巡抚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台第三十七章 两成第三百七十七章 开平中屯卫见闻第七百章 局势将往何方?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六百九十九章 萧敬教太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淬炼(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获成功第四百八十八章 军队调动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八斩!第七百章 局势将往何方?第七百一十九章 如何掠夺第五百八十九章 昭哥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赏、结束第三章 配方和质疑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锋(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箭杀敌,一人如虎第四百八十九章 辽东总兵的讨论第两百五十一章 书信第三百三十二章 金凤第四百六十章 视察第四百七十一章 京西园林畅想第一百二十章 妾名方晶第二十六章 考前准备(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这美丽的冬季(中)第四百三十二章 援兵忽至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盆冰水第四百九十章 鸦鹘关第两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两百零六章 准备报捷第五百三十四章 张昭的方案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七十九章 李东阳(上)第两百八十章 保卫者第六百六十四章 畅论第四百二十一章 还是大明的百姓第三十八章 待日后第七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买卖第四百三十九章 心里都被打崩溃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树大招风第三百一十七章 张昭的想法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