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的任务

明朝的军队中向来配有火器部队。当年,明成祖朱棣就将火绳枪的战术玩的娴熟无比。神机营威震漠北。

所以,当庞泰发现蓟州镇各军中的燧发枪兵没有形成战斗力后,立即就得出结论:蓟州镇的兵将不堪大用。

因为排枪击毙战术,要的就是大量、严格的训练。列队这种东西根本没法作假,一眼看过去就能知道得七七八八。

连燧发枪兵的训练都不抓。其他兵种,步兵、骑兵的训练会抓吗?

张昭道:“嗯。我回头上一本奏章上去。”

庞泰作为他的心腹,知道他内心中的想法。在顺天府、天津卫和京中权贵们妥协之后,他在北直隶就不准备再妥协了。将要采取平凉府模式:分田地。

第一,他如今的职权在这里,可以抗住目前北直隶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

第二,关于废除卫所已经在朝廷、京师取得共识。大势在他手中。

所以,调新军一团去密云,防备的是蓟州镇一些人狗急跳墙,搞内外勾结的把戏。

以张昭目前的职务、责任,只要朵颜三卫,或者鞑靼人打到顺天府,届时会有大把的人弹劾他。张昭仕途上升的势头就会终结。

而如果能打到京师下,张昭基本就可以准备自杀谢罪。

“走吧!回京之后事情还有一大堆落下的功课要补。小泰,通知下去,让真理报选拔一批优秀的编辑,准备派往辽东镇开分社。”

“是。”

张昭在七月的整个行程,其实有一点本末倒置。

按照常理来说,他在六月十一日的大朝会上接任后军都督府之后,首先应该先行梳理后军都督府的人事和防区,然后再去搞废除卫所的事。

但是,张昭直接先前往永平府考察,将永平府的开平中屯卫(唐山)确定为第一批移民之地,准备大搞建设和开发。作为将来出塞进攻的基地。

王承裕曾经问过张昭,“为什么?”

张昭答道:“泰山大人,后军都督府的事务是日常工作。做的好是本份。无法出彩。而剿灭朵颜三卫是我提出来的战略,事关荣辱。这要优先去做。

至少要让朝廷诸公和天子看到我正在迅速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并且在持续的推进。”

这话让王承裕无话可说。这明显是政z优先的意思。他一个四十岁的人还没有张昭看得透彻啊。

张昭在六月中旬担任后军都督府都督。随后立即卷入到“真理报阻塞言路”的攻讦中。原后军都督府都督武安侯郑英调右军都督府。原右军都督府都督保国公朱晖赋闲在家。

在顺天府卫所废除期间,武安侯郑英并未对后军都督府的工作作出任何的改变。

这其实导致一个很大的问题:蓟州镇下辖的卫所,除了永平府,其余全部都在顺天府境内。卫所的士卒全部给张昭、王承裕给“释放”为民户。

只留下正在服役的士卒,十万人。

所以,整个蓟州镇的长城防线在这一阶段是非常脆弱的。张昭其实应该优先解决这个问题,而非去永平府“视察”,准备将永平府打造为反击的基地。

张昭回京,现阶段就是要补这方面的功课。

第一,整训蓟州镇的军队,使其保持战斗力。第二,卫所没了,要建立起健全的预备役制度,以求在战争爆发后,能够迅速的动员,补入边军中。

同时,还要为永平府移民、建设做好准备工作。

接下来,他就有可能要坐镇永平府。

张昭回到京中后,立即给朝廷上书。同时,还给弘治皇帝上了一封密折。

偌大的王朝,横贯东西南北。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发生。在近一个与的时间后,关于剿灭朵颜三卫的新闻只剩下的一点渣子沫,基本无人再谈论。

张昭的奏章第二天到内阁中。奏章被中书舍人送到谢迁的值房中。

明代在天启年间,内阁辅臣们是没有明确分工的。奏章的分发很随缘。但是,票拟权只在首辅手中。基本上可以这样看:内阁是皇帝的助手,其余辅臣是首辅的助手。

谢迁谢大学士把张昭的奏章翻了翻。张昭提了三条建议:第一,今后但凡涉及军务的奏章,需要保密。不要让六科廊房中的书手抄录到报纸上。

第二,有鉴于本月在蓟州镇见闻,奏请朝廷成立军事学院,用来培训军中将领。

第三,北直隶卫所即将裁撤,奏请朝廷批准在北直隶试行新的都司制度。建立完善的预备役制度。并诏令天下百姓,具有义务服兵役的责任。

“呵…”谢迁不以为然的笑起来,叫来专门服务他的中书舍人,让他先去和首辅大学士刘健的中书舍人(秘书)沟通一下。稍后得到答复,来到刘健的公房中。

“刘公,你看看这封奏章。”谢迁将张昭的奏章递给刘健。

刘健招呼谢迁坐下,让中书舍人给谢迁上茶,然后在书桌后面看着张昭的奏章。

明代的奏章都是非常扯淡的写法。需要先从儒家经典中找到立论的根据,然后再牵扯出想谈的工作。

张昭的水平,自然写不出这样的奏章。他拟定大纲后,让幕僚赵子龙帮着写的。

刘健时年七十岁,弘治皇帝即位之后他就以帝师的身份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弘治十一年为首辅。入阁十六年,常年累月的看奏章,早就轻车熟路。

刘健看了一会,就提炼出张昭的意思,道:“于乔,你怎么看张昭这本奏章?”

谢迁毫不客气的批判道:“夸夸其谈,浮而不实。国朝至今,也未有奏章保密之事。第二条,这不能批。第三条,他的预备役制度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行的。”

刘健沉吟一会,点点头,“这本奏章你来票拟。”

张昭给朝廷的奏章石沉大海,但是另外一件事却是引起京中关注。

继在天津卫开设分社之后,真理报又要在辽东都司所在的地点沈阳开设分社。

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战而灭第三百九十四章 蓟州镇的密谋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勋集团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勋集团第六百九十七章 转机第一百零一章 心事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长宁伯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服岳父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气第两百二十七章 与子同袍(完)第两百一十九章 与子同袍(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达汉城第四百二十一章 还是大明的百姓第八十一章 李东阳(下)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后第二十三章 青龙镇中第五百九十六章 你恶心不恶心?第两百九十九章 报名真理第五百五十八章 沈阳城中(中)第四百九十九章 韩游的控诉第三十三章 留取待春深(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战略态势第两百一十一章 军议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两百五十四章 闹上门第两百九十一章 激辩(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张泰平的选择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么话题第六百零八章 出乎意料(完)第两百九十三章 允许办报第五百六十三章 胜却(上)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六百零八章 出乎意料(完)第一百八十一章 军议第一百七十七章 骑兵将领第五百零八章 海西女真四部的打算第四百三十七章 两个翻盘点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杀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鞑靼之地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个邀请、战报第一百九十五章 宣判第两百零三章 采购清单第七百三十章 点燃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四百一十二章 回京了解情况第七百零八章 李梦阳读报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达萨尔浒第一百九十九章 报捷(下)第七百零二章 雄文(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胜之后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长宁伯第六百八十六章 纷争再起第三百九十八章 臣愿效法前贤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长宁伯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四百九十三章 宁远卫请战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后一次陛见第四百九十章 鸦鹘关第四百零五章 卫举人来求情第四百一十六章 拍卖第两百九十章 激辩(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锋(五)-骂你咋地第三百零八章 废除卫所开始第五百一十六章 会说话的库门第两百四十一章 赠君明珠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五百三十五章 将要结束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两百二十六章 与子同袍(八)第两百五十一章 书信第六百零四章 进退两难?第两百五十六章 月夜来访第一百三十章 军中夜议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离析第四百一十章 遮掩、密令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来,潜忧第一百三十四章 谁比谁傻?第六百五十七章 处罚第一百四十二章 看他起高楼(上)第六百四十二章 应对第七百三十五章 慎守勤之死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百态(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发枪试射第四百五十九章 悠闲生活(上)第两百六十九章 将归(上)第两百六十五章 你当这是玄幻吗?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发枪试射第两百六十五章 你当这是玄幻吗?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锋(一)第两百一十二章 小王子之心第一百二十六 直接拿第一百五十七章 会操前(二)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六百三十二章 说法第两百三十五章 夜谈第五百六十九章 这美丽的冬季(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发枪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