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刘瑾的建议

太子朱厚照身边的太监众多。史书中著名的正德八虎,此时大都在东宫中侍奉。但是“大哥”只有一个,那就是刘瑾。

此刻,围绕在朱厚照身边的太监们如张永、谷大用、魏彬等人,都是看向刘瑾。因为,太子的命令不合理。

理论上,太子想见一个童生,把人叫过来就是。但实际上,东宫是什么人都能进来的吗?弘治年间可不是明末(梃击案),宫中法度严明。

刘瑾穿着太监的袍服,就是韩剧里面高丽王公大臣们穿的那种,头发半白,他还是笑呵呵的模样,不慌不忙的道:“小爷,奴婢知道这个人。”

“哦?”朱厚照奇怪的看看刘瑾,带着众太监往宫殿内走去。众内侍纷纷跟上。

刘瑾落后太子小半步,笑着述说道:“小爷,上次长宁伯在皇爷面前进言,平定北虏三策。小爷令奴婢去找到他。奴婢已经将他的情况打听清楚。”

“小爷想要找到他不难。奴婢知道他家在何处。也能联系到他。但是想要他进宫来给小爷讲对北虏的军略,恐怕皇爷、诸位先生不会同意。”

说到这里,刘瑾顿了顿,一副恭敬的样子跟在太子、十岁的小毛孩朱厚照身侧。

其余的太监们全部都是闭口不言。按照常理,他们应该是纷纷附和刘公公。但是,他们日夜和朱厚照在一起,怎么会不清楚这位小爷的脾气呢?

两个字:叛逆。

他们要是开口,众口一词,只怕会激起这位小爷的性子。这反而坏事。再说,万事有刘公公先顶着。他们开口做甚?

朱厚照皱起眉头,不快的“哼”一声。然而,他知道刘瑾说的是事实。他看似自由,但却给禁锢在皇宫中。

就像给皇帝讲课是一种荣耀,政治资本,给太子讲课一样如此。自古以来讲究的是尊师重道,就算只教太子一次,那也是可以摆“先生”的谱。

三朝元老、一代权相、文官大佬杨廷和为什么敢在刘瑾当权时不鸟他?难道靠的是“正义”?答案是两个字:帝师!

正德二年,刘瑾前脚把杨廷和赶到南-京,正德皇帝随后就把杨老师叫回来。同样的例子还有明末时的孙承宗,九千岁魏公公就拿孙老师没辙。

所以,张昭不可能进东宫给太子讲课,这里有三层意思。

第一,弘治皇帝不可能随便让什么人去给太子上课。他和张皇后现在就这一个儿子,将来要继承皇位的。做父亲的,谁不想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

第二,给朱厚照当老师的翰林学士们,不会允许别人来抢饭碗,捞过界。更不会允许“另类”来影响太子的思想。这关系到文官们执政的根基。

第三,太子明摆着是下一任皇帝。多少人想要提前来烧香、拜佛?张昭一个小童生,围绕在朱厚照身边的人们,谁会乐意他进东宫接触太子?

见太子闷闷不乐,刘瑾再从容不迫的道:“小爷,那张童生进不来宫中,你可以出去。

小爷出宫去长宁伯或者两位国舅爷府中玩半天。奴婢可以将张昭叫到府中等候着。到时候,小爷自可和他见上一面。只是少不得要麻烦几位侯爷。

再不然,每年九月下旬,皇后娘娘都会派两位国舅去妙峰山中潭拓寺祈福。小爷去回明皇后娘娘。若是能悄悄的同去。届时,奴婢叫那张昭提前叫到青龙镇中等着。”

朱厚照顿时兴奋起来,拍拍刘瑾的肩膀,眉开眼笑的道:“老刘,不错。不用去长宁伯和我那两位舅舅府上。我回头去和母后说,跟着去妙峰山。”

他要是在长宁伯或者两个舅舅府中见张昭,他们敢不给父皇说?指不定多少人会来劝谏他。他只给母后一人说,届时先见过张昭再说。而且,第二个选择明显好玩一些。

刘瑾被拍的浑身舒爽,谄笑着连声谦虚。其实,他很清楚小爷必定会选第二个。因为,好玩。他投其所好。至于说对天子保密,那是扯淡。他都能算是天子的耳目。

但是,太子在宫外“偶遇”一个童生,只是件小事!这和在东宫内召见,完全是两个概念。

张永、谷大用、魏彬几人相互对视一眼,心里佩服。刘公公又一次“解决”问题。

京中的追责舆论进入尾声,而对许、陈、金三人相关的人们已经造成影响。

其中,平江伯陈锐被剥夺俸禄,勒令在家闲住。这个惩罚看似很轻,但其实不然。

按照明朝的世情,世袭的武勋确确实实与国同休。但是,光靠俸禄怎么够一大家的开支?更别提还要练武、养家丁。所以,武勋大部分都会侵占田地、经商。

但是,这些都是需要权势支撑的。没有权势的武勋,想要占别人家的地,想要经商,同样会被吃掉。对平江伯陈锐的处罚,其奥秘就在这里。

当今天子仁厚,没有夺爵。但任谁都知道,平江伯府已经失势。陈家现在面临的局势,和张昭刚穿越来时,大同小异。

京师南城,崇文门外的集市是京中最繁华的商业街。南北货物在此汇聚。陈家在此拥有一间店面。前面是卖香料、茶叶。后面则是仓库。

店中的周掌柜正在给一名戴着帷帽的女子汇报,“小姐,长宁伯周家的那管事各种下三滥的手段都使出来。幸好,我们当日给锦衣卫交了份子钱,领了门牌。”

“哦?怎么回事?不是锦衣卫姓钱的校尉来打秋风吗?”

周掌柜笑道:“那倒不算。他确实管事。昨日在我们店前闹事的几个乞丐都被他抓走。张家想要占我们的铺子,只能用官面上的手段。小姐,府里要顶住。”

“嗯。”女子点点头,声音清脆悦耳,很是好听。安抚周掌柜几句,心里却是恍惚。锦衣卫还管这种事?

就在陈家主仆说话时,距离城北两里路的小安镇中,钱宁快马而来,在张昭的小院门前下马。

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锋(六)第六百三十一章 密谋第六百二十章 冲突(中 )第两百七十六章 府邸位置第三百六十四章 鞑靼之地第六百一十四章 所谓名士第两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一百五十六章 会操前(一)第两百五十章 卫所制度第六百八十六章 纷争再起第两百五十六章 月夜来访第两百九十五章 京师半日(上)第一百零六章 新的难题第两百一十章 视死忽如归第五百四十七章 何至于此?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澜起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七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买卖第两百五十章 卫所制度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军卫抵达第两百零一章 被安排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台第两百五十七章 达成协议第五百二十二章 野人女真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锋(一)第三十一章 余波第七十五章 安慰第四百七十一章 京西园林畅想第五百九十五章 调解失败第两百五十七章 达成协议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四百零六章 有些东西是底线第四百三十八章 烽烟滚滚唱英雄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七百三十四章 杀!杀!杀!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们有点事第两百八十五章 新生意(下)第六百四十七章 救治第七百一十九章 如何掠夺第三百五十二章 风潮渐起第七百三十章 点燃第七百零三章 雄文(下)第五百六十一章 相逢(中)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响第六十三章 生员(三)-依仗第四百八十九章 辽东总兵的讨论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让第三百七十五章 落实第五百一十章 朝鲜国的对策第一百零一章 一战成名第七百三十四章 杀!杀!杀!第四百零八章 张昭的调整(上)第两百六十六章 不待见(上)第六百五十三章 结案第两百二十五章 与子同袍(七)-危急时刻第四百六十七章 所谓名将第四十六章 未来的路第一百八十五章 西北地形第十八章 进京第六十三章 生员(三)-依仗第两百零四章 拜访王恕(上)第两百八十九章 激辩(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战争债券第四百二十六章 合围、追击第两百六十一章 没法折腾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晓第三百七十六章 装逼不易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们有点事第两百五十三章 问君三语第三百一十九章 结盟第四百八十一章 交锋(四)-刘大夏的反击第五十五章 成长(上)第两百零一章 被安排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寂、选择第六十六章 生员(六)-局势危急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两百九十七章 弘治教子第六百零三章 舆论场第两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三十三章 留取待春深(下)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七百章 局势将往何方?第一百八十八章 进入战区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后第五十九章 谣言起第三百九十二章 筹备成立第七十二章 生员(十二)-打脸、逃离第一百八十八章 进入战区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一百九十九章 报捷(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帮忙吗?第四百九十章 鸦鹘关第两百零四章 拜访王恕(上)第两百二十章 与子同袍(中)第三百一十五章 国子监改革(下一)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四百零五章 卫举人来求情第六十六章 生员(六)-局势危急第两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六百六十五章 换你三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