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诸国

六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午后时分,天空中阴沉沉的。寒风如刀割。

张昭在大帐中,将他给朝廷的奏章写完:小王子出兵帮助朵颜三卫,他建议朝廷遣使去问责。舆论高地就在那里,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搁下毛笔,张昭看着帐中站着有近十分钟的青年,“你是亦不刺的儿子?”

沙拉夫赶紧弯腰抚胸行礼,道:“永谢布部的沙拉夫见过张大帅。是的,我父亲正是永谢布部的太师亦不刺。”

他焉敢不恭敬的行礼?这是张大帅打出来的威名。不久前,朵颜卫给抹掉了啊。

张昭坐在书案之后,打量着沙拉夫。

这些天,大帐中的参谋和幕僚们都在隔壁的帐篷中办公。大帐里就王武、高一典和另外两名亲卫陪同着接见各路来的首领、头人。他已经见过辽东总兵蒋骥等人。

张昭开门见山的道:“叫你们永谢布部过来。观礼是次要的,我是要和你们谈一谈。

首先,永谢布部不要有错觉,觉得我需要和你们结盟。我没有兴趣和杀戮过新军营的敌人结盟。这是对麾下将士的不尊重。

我要利用你们永谢布部对抗小王子,这是真的。但是,有你们、没你们,鞑靼这口肉我都要吃掉。

懂不懂?

所以,你们永谢布部是怎么想的?在大明和小王子之间骑墙就不要想了。在和小王子决战之前,我会把所有的骑墙派清场。朵颜三卫的下场就是骑墙的结果。

你们是选择为大明前驱,和小王子作战,最终融入大明。还是选择站在小王子那边?”

高一典旁听的眉飞色舞,这才他们新军营的统帅啊!之前,一团的将士对和永谢布部结盟还是有点不舒服的。

沙拉夫有点懵。张大帅这说话的风格太直白、太霸道。这叫他怎么回答?他根本没有应对此事的经验。他父亲临来前叮嘱的话应付不了眼前的场面啊。

“我…”

张昭摆摆手,从书案后走出来,道:“你不用急着回答我。先观礼,明年春天再给我一个答案。”

沙拉夫长长的松口气,躬身行礼道:“是,大帅。”被高一典引着,退出去。

幕僚崔坤从外面进来,汇报道:“大帅,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吉烈迷,苦兀,索伦部他们都已经来了,连福余卫都派了一个头人过来。更远的东海女真、林中百姓没有派人来。”

张昭道:“嗯。明天开始祭奠吧。”

张昭召见辽东诸将、奴儿干都司下属卫、所的“都督”、“指挥使们”,永谢布部祭奠与朵颜三卫决战阵亡的将士。流程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上午在陵园祭奠。第二部分是,中午在大帅岭之下、当日大战的峡谷口竖起纪念碑。

一排排的将士们在陵园里依次上前,向死去的战友们致敬。再顺着笔直的水泥大道直至峡谷口,汇聚成一个个的方阵。

此刻,新军营主力六个团都已经回撤。在大帅岭这里驻守的是新军营两个辅兵团,还有往来运送粮草的四千青壮。另外是蓟镇军各部的代表。

还有张昭亲卫、骑兵连、斥候营,炮兵营、后勤营、后军都督府、幽州商行的代表。以及真理报社的记者宋兴启。

高高的战后纪念碑已经竖起来。基座上铭刻着记述此战的字句:弘治十五年十月初八,大明新军营一团、二团、四团、七团、八团、九团与兀良哈种朵颜三卫会战于此。

我军大获全胜,斩首两万余级,俘获无数,光复大宁都司故地。吾至,吾见,吾胜。英勇的大明将士永垂不朽。大明万岁!

弘治十八年冬,立碑记之。”

纪念碑的左侧,被张昭召来的辽东诸将五百余人列成方阵。再往东是陆续抵达的奴儿干都司下属卫、所的胡酋们。

军乐队奏起哀伤的曲调。

张昭独自上前,在万众瞩目之下,向纪念碑三次鞠躬行礼。然后,面向众人,道:“我给远道而来的诸位展示一件东西。”

只见青壮们、新军营的辅兵团动起来。很快在纪念碑的侧方,峡口的另外一侧便垒起来一座京观。

石灰的味道飘扬。全场雅雀无声,连呼吸声都变得细微。

鞑靼永谢布部万户太师亦不刺的使者、儿子沙拉夫看着这一幕,腿有点发软,喉咙发干。

张大帅说,给远道而来的诸位展示…,这都包括谁?应该不包括他们吧?

女真部的首领、头人脸上俱是微微发白。这已经不是下马威了。而是赤果果的威胁、震慑。

海西女真哈达部的首领多罗心中叹口气,这位张大帅果然如传言中的一模一样啊。他们…这些侵犯过大明的女真部该何去何从?

布耶楚客脸上铁青。

完颜部的锡宝齐低下头。

其余诸部个个脸色难看。

张昭在纪念碑下环视全场,目光犀利,扬声道:“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悼念为恢复大宁都司死去的将士们。愿逝去者安息,愿生者继续奋斗不息。

朵颜三卫犯大明地境,惊扰天子。我奉大明天子之令征讨。赖天子洪福,诸将士浴血奋战,得以取胜。

今天,我,张昭,大明新秦伯,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征虏前将军,在将士们的英灵前,昭告天下诸国:明犯大明者,虽远必诛!大明不可辱!

大明万岁!”

张昭振臂高呼,回应他的是所有明军的高声呼喊“大明万岁!”

这声音在山间回荡。

这号声在大地中激扬。

这呐喊在人心中冲击。

大明,万岁!

庞泰站在军阵之中,跟着他的领袖振臂高呼,心中热血激荡。他想起战死在西北的父亲。想起平日里在新军营听得耳朵起茧的“爱国”两个字。何以谓爱国,当是此时!

他想起在九月底大雪的困境中,那传唱全军的歌声,“一呼同志逾十万。”当是此时!

十六岁的青年,未来的将星,于此时泪流满面。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中华家。

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价和货币第两百四十三章 张昭的建议(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五百二十八章 战略态势第九十五章 是谁?第四百一十二章 回京了解情况第五百九十二章 长兄第两百四十三章 张昭的建议(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的盐业要完第五百六十三章 胜却(上)第七百一十六章 和谈开始第四百二十章 愤恨、初战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第七百一十八章 京中轰动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颜卫的对策第四百零五章 卫举人来求情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诸国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凤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太子(下)第两百二十七章 与子同袍(完)第三百七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明白白第七十章 生员(十)-攻守之势异也第两百七十七章 休闲数日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个时代落幕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齐聚阿城(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让第三百九十四章 还未通过第七十三章 生员(十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六百五十六章 医院探视第一百八十五章 西北地形第六百三十章 谁算计谁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下皆敌第三百零二章 宫中第三百九十二章 筹备成立第三百一十五章 国子监改革(下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试图激怒第三百六十四章 鞑靼之地第六百三十章 谁算计谁第两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献第两百零五章 拜访王恕(下)第两百五十九章 书笺、女孩第两百九十九章 报名真理第六十五章 生员(五)-雨夜中第两百一十九章 与子同袍(上)第六百一十六章 谣言如火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诸国第五百三十章 新情况第五章 酒楼(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逍遥的淬炼第五百零九章 轻松击破第一百三十章 军中夜议第两百一十章 视死忽如归第两百四十一章 赠君明珠第三百一十章 冶炼工匠第六百四十三章 总督制第两百一十章 视死忽如归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的兵种和军制第三百三十七章 张昭的圣眷第六百五十五章 军方第一人第十九章 解决、新的问题第四百二十二章 小镇雨后的茶第七百三十六章 决意出兵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两百九十四章 收获、梁储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么话题第两百零五章 拜访王恕(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决意南下第十八章 进京第两百八十六章 人才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发第三百五十章 列强的套路第四百七十六章 丫鬟们第七百零三章 雄文(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图实现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获成功第九十六章 暗流涌动第一百二十六 直接拿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服岳父第三百四十四章 谈判开始第两百六十八章 尾声第三百八十八章 自然增加第两百四十五章 门庭若市第一百五十章 进宫(下)第六百零三章 舆论场第五百一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两百八十八章 弹劾奏章第三百一十章 冶炼工匠第三百七十九章 难堪大用第三百八十一章 嚣张第六百五十章 抓捕第六百零三章 舆论场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何整顿第四百五十八章 家中收入和支出第两百零二章 鞑靼撤离第两百零六章 准备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