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献

国泰商行的背后股东,时至今日在某些圈子内并非是秘密。毕竟,当日张昭请求弘治皇帝允许建立国泰商行养兵时,英国公张懋和司礼太监们都在场。

国泰商行成立一年半,在京师附近开厂设店,赚取大量的银子。京师权贵们岂能不研究?

就算是新秦伯张昭的生意,一样有人敢上来咬一口。之前白酒生意,堪称弘治朝搅屎棍的张家兄弟不就咬一口下去?

但是,如果是弘治皇帝的生意,外加和新军营的军费挂钩,敢动歪脑筋的人就不多。

别看文官们每次劝谏皇帝时,那都是一副碧血溅长空、丹心照汗青的模样,“陛下,不要与民争利。”

正儿八经的,没几个人会动新军营军费的脑筋。别以为文官集团势大就可以在大明朝为所欲为。成化朝的大太监汪直才把他们收拾一通。

也不要以为只有太监可以当宠臣。正德朝的钱宁、江彬,一个是锦衣卫,一个是边将。

而且之前在天顺年间,武将石亨更是飞扬跋扈,动辄带一堆人进宫。这些事例殷鉴不远啊!

真动起来,张昭只需要把军饷停发,大把的军士去堵你家的门,弄死个把人,你又能如何?知道焦芳的翰林学士是怎么来的吗?他威胁当时的宰辅彭华,你不提拔我,劳资上早朝时在长安道上捅死你!

当然,焦芳的资历在那里。不提拔他属于黑箱操作,属于打压。倒没人觉得他威胁错了。

京师里士卒闹饷,这是有记录的事。敢问那个进士老爷愿意和士卒换条命?

再加上国泰商行的生意有技术门槛、资金门槛。所以,这一年多的时间以来除开几个初入官场的愣头青受利益驱使在奏章和报纸上喊一喊,国泰商行发展的顺风顺水。

其实,京师中的官吏大部分人都很清楚,国泰商行的工厂吸纳了改革卫所多出来的人口。

没有这些工厂托底,这些新释放出来的人口很有可能成为灾民、流民,成为不稳定因数。当朝诸公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听一小撮人的鼓动?

朱厚照对国泰商行只知道个大概。这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是他父皇的商号。

这并非说刘瑾等人在宫中消息不畅通,而是朱厚照没问,他们也没有刻意去提起这事。

朱厚照现在是中二青年的脾气、性格,才十三岁嘛。但他并不笨。稍微想一想就明白张昭的操作,笑着道:“张昭,你这是借个名头,给我父皇送好处。”

张昭笑一笑,也不否认,和朱厚照碰杯,讲解道:“殿下,别小看这个名头。这个名头很重要。将来,国泰商行的资产要慢慢的收回去做国有企业。”

“哦,为什么?另外,什么叫做国有企业?”朱厚照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

张昭吃一筷子皮蛋豆腐,说道:“殿下,这要分两步来说。第一,大明朝本身很富裕,但是内库和朝廷却并不富裕,原因何在?”

这个问题,令朱厚照、刘瑾都深思起来。其余的像谷大用、马永成、张永几人并不关心这个问题。

刘公公本来就很聪明。他现在在抓住一切机会在学习。他将来是要做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人,对国事岂能搞的一点都不知道?那不是让手下人蒙他?

他虽然和张昭不对付(主要是竞争意识),但对张昭的水平还是认可的。

想想看,张昭从一介平民爬到如今的位置用了多久的时间?就拿国泰商行来举例,他老刘坐在司礼监掌印的位置上,想要一年给皇帝找个四五十万两银子花花,都觉得困难。

张昭也没指望朱厚照、刘瑾回答,直接给出答案道:“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在籍百姓减少,所以赋税收不上来。

大明开国这些年积攒的财富都集中到20%的人手中。藏富于民不是这么个藏法。

所以,我建立国泰商行,和这些人直接竞争,收拢财富归内帑并养新军、研发技术。

国泰商行此时承担的是秦汉少府的职责。

这是第一步。要出来竞争。第二步,随着国泰商行的规模日益扩大,管理的商行数增加,就要不断的把一些成熟的行业剥离开,归于朝廷掌管。

缴纳足额的商税,给朝廷增加税收。并吸纳足够的人口,稳定就业。这些商行也就是国有企业。”

张昭道:“殿下,之所以要这个名头,就是为日后归还给朝廷方便。当然,更要的是绝对不能允许大明的军队自行掌握财权。饷银必须要走拨款的流程。否则,将来会有藩镇之祸。新军营此时的情况属于特例,所以,这个名头一定是要的。”

刘瑾眨眨眼睛。这你都敢说?自己给自己挖坑埋掉?

朱厚照不以为意,直率的道:“我信得过你。”

刘瑾:“...”

张昭就笑,和朱厚照举杯共饮。

朱厚照再问道:“张昭,你说我父皇修建夏宫之前打算先修西苑,为验证你说的拉动经济之效果,这又是怎么回事?”

张昭也不觉得烦,和朱厚照一边喝酒,一边闲扯,说道:“这事啊,说起来又有点绕。

譬如历代先帝和陛下要修缮宫殿,朝廷诸公们肯定要劝谏。原因有两个。其一,人君当神器之重,应当兴简朴之风,以为天下表率。其二,修缮殿宇劳民伤财。

为什么?

因为会无偿的占用劳役,使唤工匠。所以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如果用内帑的钱来修缮呢?让基建商行去承接这个工程。

花出去的银子购买材料,基建商行赚钱要交税,要给工人们发工资。这就形成一个经济循环。谓之:拉动经济。”

“说到这里,我也不瞒殿下。咱们俩处的这个片区域,我打算在修缮之后捐献出去,搞一个文科大学,专门研究经济之类的学问。目前大明很少有这个研究。”

“啊…,你要捐献掉?”朱厚照单纯的觉得可惜,有点难以理解。这么漂亮的景色,花大量银子修建园林,再捐掉啊?

刘瑾、谷大用几人张大嘴巴,足可塞得下一个鸡蛋。对于太监们而言善财难舍啊!

张昭笑笑,道:“这是我思考已久的想法。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刚刚说的,填补空缺嘛。第二就是我一个伯爵占这么大地方,招人眼红啊!”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要找一批人,找一个地方,和河东派争论,打擂台。学术嘛,你们争起来先,我退后。

不要求多,给我争取五年的时间。等纺织机的威力爆发出来,尔等就知道,什么叫做“历史车轮滚滚而来”,什么叫做“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尽长江滚滚流。”

第三百四十七章 进宫第七百一十四章 战、和之论第六百七十二章 魏国公府第六百五十二章 惊闻暗子第两百一十九章 与子同袍(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要帮忙吗?第一百六十七章 百态(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灭福余卫第三百三十二章 金凤第四十一章 微澜起第四百七十一章 京西园林畅想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献第两百八十六章 人才第三百四十一章 张皇后的决定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杀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军将士书第三百四十章 鼓动寿龄侯第七十五章 安慰第四百四十九章 三刀第一百九十章 迎敌第三百四十七章 进宫第两百五十一章 书信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见(上)第两百六十一章 没法折腾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他起高楼(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赏赐第一百九十八章 报捷(上)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取军心(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里的晚餐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闲生活(下)第十章 蒋家庄第两百六十章 王小娘子第三百四十四章 谈判开始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门而入第六十八章 生员(八)-第二出第七十四章 生员(完)-口谕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执法权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赏、结束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搏涛的思路第四十二章 刘瑾的建议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兵团训练第七十九章 李东阳(上)第四百三十四章 孙贼,再来玩啊第三百零八章 废除卫所开始第七百三十八章 结束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五百一十六章 会说话的库门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军副将第三百六十二章 人言可畏第四百五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第六百八十一章 敌人是谁第两百零六章 准备报捷第四百七十二章 捐献第六百三十四章 发难(下)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设想第七百零七章 宫中(下)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弹劾第一百二十三章 隔空对话第四百七十四章 等待开会第五百六十八章 这美丽的冬季(上)第四百八十章 交锋(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护肤品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凤第两百四十九章 祭拜、计划、闲聊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五百二十三章 将军百战死第两百四十一章 赠君明珠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四百六十一章 卫举人的决断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义之师?第五百零八章 海西女真四部的打算第三十章 考前准备(下)第六百四十八章 意外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将军百战死第两百七十五章 收获、回府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六百三十二章 说法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阳城中(上)第两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第三百四十八章 请继续你的表演第一百一十七章 退出舞台第七百三十二章 激战正酣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第六百二十章 冲突(中 )第一百八十二章 陈康的想法第六十四章 生员(四)-第二阶段第五十七章 院试开始。第三十三章 留取待春深(下)第六百六十章 双管齐下第两百九十四章 收获、梁储第两百零六章 准备报捷第一百七十三章 忙碌的婚礼(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露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