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锋(七)-大宁总兵人选

大明弘治十六年,正月二十日的上午,养心殿正殿中,温度适中。

弘治皇帝坐北朝南,高居于御座之上,看着他的爱将张昭正被“伏击”。

提议设立大宁总兵,他事先根本不知情。这很明显是阁臣们的想法。

大宁都司重设,要组建三级军队体系:野战军、守备军、预备役。这些是主要的军事任务。

而政务主要是组织从北直隶各府中废除卫所后转化为民籍的百姓去屯田,开发大宁都司旧地。

胡马放牧简直是浪费土地。

然后,划分府县,做好移交前的准备工作。届时后军都督府的那些杂官小吏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基本都会就地安置。朝廷直接委派主官即可。

上述发展纲要,其前提有两点。第一,要鞑靼人安分两三年。第二,奴儿干都司整体在控制之下。

关于第一点,如果大宁都司建立起来,与鞑靼小王子的驻地,锡林郭勒大草原只隔着一座山脉:大兴安岭。

这座山不管鞑靼人怎么叫,新军营进献给他的地图上就是这么标注的。

在和草原上的鞑靼人进行互市贸易时,整体相安无事。小王子直属的部落在两次战争中给张昭打的落花流水,损失惨重,他轻易不敢召集大军。

否则,汗位有可能不保。

其内部的右翼万户对小王子并不忠心。

这是去年整整一年除剿灭朵颜三卫之战外,边境没有大战的原因。

但是,大宁都司重立,对鞑靼人威胁非常大。难保他们不会突然毁约发起袭击。

关于第二点,这基本上没什么疑问。张昭私下里和他说过,要在今年完成对奴儿干都司的“改土归流”。

让辽东镇下属的军队,一边整训一边打。锻炼出一只强军。将辽阔的东北平原约2亿亩的土地纳入大明境内。

同时,为东出高丽、东瀛做好准备。

按照张昭的规划,辽东军将来是向北、向东扩张,以增强大明的实力。

大宁都司下属各部扼守在东线,压缩鞑靼各部的战略回旋空间,为将来围歼鞑靼各部作出贡献。同时保护京师远离前线,可以大力发展经济、文化。

弘治皇帝听着下面群臣在讨论,脑海里的思绪翻腾。

很显然,内阁整体判断是大宁都司在未来两三年内不会发生战争,所以敢于在大宁都司这里打入一个钉子。

张昭回头要在京中整训、换装,估计没时间去管大宁都司的事。

弘治皇帝“遐思”时,英国公张懋率先开口,道:“不若让武安侯兼掌大宁都司。”

接替保国公朱晖成为右军都督府都督的武安侯郑英先是一愣,继而笑起来。

他没想到英国公张懋会直接举荐他。

郑英五十多岁的年纪,当即拿起茶杯喝一口,他要举荐的人选自然是腹死胎中。难不成还举荐别人和自己竞争吗?

五军都督府,除开张昭这个怪胎,能把后军都督府搞的风生水起,其他人基本就是打酱油,当一个泥塑的菩萨。

他在京中呆着,哪有去大宁都司舒服?大宁都司百业待兴,里头的油水多了去。

成国公朱辅扭头看一眼身侧上首的英国公,心道:“老狐狸啊!”

虽说武安侯郑英表现出对张昭强烈的不满,刚刚还在嘲讽张昭,但以郑英这纨绔子弟的能力,能给张昭造成多大的麻烦?搞不好直接被张昭架空。

所以,英国公还是偏袒张昭啊!这是一个看似“适中”的提议。

朱辅正要开口,忽而听到张昭举荐道:“谢阁老,下官总督三镇军务,理当有推荐权吧?下官举荐蓟镇副总兵江懿担任大宁总兵。以当前的态势而言,蓟镇相当于是大半并入大宁都司中,蓟镇总兵之位可以空悬。”

按照张昭的军衔改革规则,“总兵”这一级的军官实际上要指挥十万级别的军队才算名符其实。

蓟镇军经整训后,只保留2万守备军,1.5万火铳兵。这相当于是两个军的不对,降低到都指挥这个级别。用两个都指挥率领即可。

张昭手下正好有两个立功的人选:卫指挥使李秀、游击将军孟平江。

坐在正殿之中列席旁听的王华听到张昭这句话,心里就放心下来。看来当日在开平和张昭说的话,他都听进去了。

谢阁老压下京中士林、河东派对张昭的攻讦,本质上是工作:在其位,谋其政。不是他对张昭的立场的转变。

所以,张昭现在面对谢迁,据理力争,这就是对的。

位于弘治皇帝左侧的文臣们,不少人露出会心的一笑。

像大理寺卿宋隆、刑部尚书闵珪、工部尚书曾鉴、通政使秦云舒他们几个今天都是看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当然,这也和他们的话语权较弱有关。

张昭举荐“自己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看谢阁老和刘阁老的架势,只怕早就有准备。

蓟镇副总兵江懿非武勋!

李东阳心里轻轻的叹口气,对站起来和谢迁“说话”的张昭轻轻的摇头。

他身为内阁次辅,当然是被通气的。但是他不能提前和张昭说。实话说,从内阁的角度而言,在保证军事安全的情况下,削弱张昭手中的兵权是共识。

而从李东阳的角度来看,这对张昭而言并不算坏事。十九岁的将军啊,真把大明的军队都整训、清洗成“张家军”,那张昭日后是什么结局?

谢迁潇洒的一笑,道:“你当然有推荐权,但是这个人选不合适。”

别看张昭只是个小年轻,但是在军中这是一方巨头。伯爵在大明属于超品,一个总兵怎么和张昭抗衡?必须得同样是武勋,而且最好是知兵的武勋。

像郑英就不行。

辽东总兵定西候蒋骥家学渊源,最近几年一直在外领兵。知兵事。在去年年底,他公开上书反对张昭一系列在辽东、奴儿干都司的措施。

蒋骥认为:对辽东卫所的废除,应当循序渐进,边境没有卫所屯田,如何戍边?

其次,对奴儿干都司不能单纯的靠威压。而是要恩威并施。否则,奴儿干都司表面臣服,内心中不服。不是长治久安之道。

兵部尚书刘大夏声音硬邦邦的道:“江懿不合适。本官推荐定西候蒋骥任大宁总兵,由辽东副总兵郭令接任辽东总兵。”

成国公朱辅有些郁闷,这和他想要推荐的人选不符合,他其实想推荐定国公一系的人马,但眼前的局势恐怕是不行的,当即道:“本都督附议。”

首辅刘健沉稳的道:“既然如此,那就定下来吧。”说着,起身向弘治皇帝道:“臣等推举辽东总兵定西候蒋骥接掌大宁总兵。”

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长宁伯第三百一十章 冶炼工匠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虏策第两百六十七章 不待见(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先抓捕第三十三章 留取待春深(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长宁伯第两百五十章 卫所制度第四百零八章 张昭的调整(上)第两百八十四章 新生意(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张泰平的选择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缕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搏涛的思路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尔哈部的抉择第六百八十五章 彻底完成整合第五十一章 京西少年(五)-预备役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诸国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气第三百三十七章 张昭的圣眷第四十章 真正的技巧第两百七十一章 封爵,实至名归!第四百九十九章 韩游的控诉第两百一十四章 我们的淬炼第三百二十九章 护肤品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五百八十三章 李幽其人第七十章 生员(十)-攻守之势异也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锋第五百三十三章 李幽到来,潜忧第五百八十七章 准备杀鸡第一百五十二章 落幕第一百三十五章 说一千两就得一千两第四十七章 京西少年(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第五十五章 成长(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怎么谈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半一半第两百零三章 采购清单第五百一十八章 诱敌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义之师?第五百四十三章 新的兵种和军制第两百九十二章 税务使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锋(完)-落幕。第六百九十五章 风潮再起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服岳父第两百四十二章 张昭的建议(上)第二十八章 纵论战争第两百六十七章 不待见(下)第六百九十章 故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请假第两百九十五章 京师半日(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张昭秋后算账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锋(七)-大宁总兵人选第七百三十五章 慎守勤之死第三百九十八章 臣愿效法前贤第四十一章 微澜起第四百三十八章 烽烟滚滚唱英雄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何整顿第七十一章 生员(十一)-反攻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三百一十七章 张昭的想法第两百八十章 保卫者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杀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锋芒第四百零五章 卫举人来求情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战(中)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一回合第三百七十七章 开平中屯卫见闻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他起高楼(中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服?再打脸第六百五十八章 饮酒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三百九十八章 臣愿效法前贤第两百七十二章 面圣(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眼看他起高楼(完)第三章 配方和质疑第四百二十七章 累累如丧家之犬第三百八十二章 查明情况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一百五十二章 落幕第一百三十八章 奖励第七百三十八章 结束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虏策第六百八十八章 标准套餐第一百零二章 李幽的分析第七百三十一章 战场上的买卖第四百五十二章 军中会议第六百三十四章 发难(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所谓名将第五百九十七章 协商(上)第六百七十五章 欺诈第五百五十章 张昭的微笑第四百零九章 张昭的调整(下)第三百零九章 勾兑第三百四十章 鼓动寿龄侯第五百二十章 张昭论将第三百七十八章 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