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

张昭要回京的消息在京中流传,转瞬就到腊八时节。

平日里颇为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中也开始有了年节的气氛。腊八粥的味道在皇宫中飘散。

辛苦一年的弘治皇帝并没有在乾清宫西暖阁的住处召开家宴,他最近搬到西苑中疗养身体。

张昭给弘治皇帝带来大笔的银钱,这两年不仅仅是修建起“养心殿”。西苑这里早就开始修缮工程。

如今弘治皇帝住在万寿宫中。

中午时分,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中,弘治皇帝在万寿宫的偏厅中设家宴,庆贺腊八节。

张皇后带着永嘉公主,还有两个弟弟张鹤龄、张延龄前来,太子朱厚照在下首陪着弘治皇帝。

太监、宫女们流水般的将美酒佳肴送上来,分别上到各人面前的案几上。

其实明代之时就已经流行围桌吃饭的习俗。这一点在明代著名的世情小说《xx梅》中就有体现。但普天之下有谁可以和皇帝同桌呢?张皇后在乾清宫中和弘治皇帝一起吃饭时都得另外摆一桌。

饮酒之时随意的闲谈着皇家、京中的各种话题。

皇帝相当于是整个皇族的大家长,所以皇家里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或者笑料,都会传到他这里来。

而京中随着报业发展,更是有各种千奇百怪的趣事。足可令弘治皇帝一笑。

话题基本由张皇后主导着。顺带着弘治皇帝都“忘记”考校太子朱厚照的课业。他就是这样的一个“宠妻”狂魔。

张皇后穿着一袭明黄色的宫装,雍容华贵,三十出头的美妇保养得体,肌肤白皙,风情迷人。笑盈盈的劝酒后,一双妙目忽而一转,道:“陛下,张昭不日回京,今日这腊八粥可以赏赐些给他府中,以示荣耀。”

弘治皇帝坐在长案后,捻须笑道:“皇后不说朕差点忘记。”说着,扭头吩咐身旁的司礼太监萧敬去办。

张鹤龄低下头喝酒,看得出来因皇帝赏赐张昭心中不快。他是非常不爽张昭的。

太子朱厚照正对着他这位舅舅,心里就是一声冷笑。此人连自己是什么位置都摆不清。父皇赏赐张昭需要得到你同意吗?简直是不知所谓。

时年十三岁的朱厚照心智正在逐步的成长。他很讨厌他的这两位舅舅。微微沉吟几秒,侧身道:“父皇,等张昭回京后儿臣想去他府上请教兵事。”

弘治皇帝看向右侧下首的儿子,细长的脸,眉眼间朝气蓬勃。这幅容貌遗传自他和皇后。心中忍不住有些感慨他的青春已经逝去。颔首道:“嗯。”

朱厚照的做派,让张鹤龄脸上的郁闷几乎快要溢出来。谁都知道弘治皇帝大行之后,必定是太子登基。而如今太子和张昭关系如何亲密,他怎么混?

朱厚照得意的冲张鹤龄挑挑眉头,笑嘻嘻的拿起酒杯喝酒。

弘治皇帝在朝堂上历练出来的本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看得见张鹤龄的“失态”,也看得到太子的“顽皮”,笑呵呵的拿碗喝着熊掌汤,和张皇后闲话。

心里倒是略有沉思。他是深知自己儿子什么德性,也知道张昭的主张。就怕太子年幼将来被张昭说动北征,重蹈土木堡之变的故事。

等张昭回京,他要“敲打”一下张昭。

在此时,弘治皇帝已经感觉自己身体快要支撑不住。恐怕天不假年。

腊八的夜晚寒风呼号。京城里的大部分街道都是静悄悄的。小时雍坊里的李府是个例外。

门厅里大批人在等候着李相公召见。虽然他们自己都心知肚明没有什么希望。

门厅之后的更深处的庭院里灯火通明,几间用来待客的厅室中觥筹交错,诗文与小曲齐飞。

而此时在李府更幽深的院落里,李首辅的书房中,当朝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正在召见其门生顺天府警察局局长李道立。

“流民的事情,你要妥善安置。不可令京师地面出现动乱。”李东阳在书案后,神情凝重的说道。

李道立躬身作揖,道:“学生明白。请老师放心,涌入京师的流民就算达到20万,都不会有问题。开春之后就联络改革司往辽东移民。”

去年六月份以来,南北直隶、浙江、山东、河南、湖广相继发生水灾或旱灾。朝廷不断的在赈灾,但生民之苦屡见于报端。特别以真理报报道得最犀利。

同样“得益于”报纸的宣传,北直隶、山东的百姓知道京师富庶,大批的流民往京师而来。人数不下数十万。

这令京师各衙门、物资都在承压。首辅老大人很关心此事。

李东阳点点头,叹道:“伯修,民生多艰啊!”

治国理政之难,他是深有体会的。譬如此时,明明大半个大明都在受灾但京师、金陵、江南依旧是歌舞升平。更兼有辽东大胜,大明声威远播。

而朝廷中央财政枯竭之时,天子内帑还有余银修缮西苑。张昭的后军都督府战争债券则是在京中销售异常火爆,募集白银数百万两。种种怪相不一而足。

这都是摆在他这个首辅面前的难题。

闲谈两句,李道立深知老师的心思,试探的道:“老师,今日宫中遣使给新秦伯府送腊八粥。新秦伯即将回京,他是理财能手,学生可往他府中一行。”

李东阳沉吟半响,微微的摇头,“再看看吧。”

他身为首辅,和张昭的关系又要重新定位。至少不能再私下联手协商国事。否则,首辅+拥兵大将的组合足以令天子深夜睡不着觉。

说的更直白点,他现在需要疏远一下张昭。

京师南城宣北坊的成国公府中。

成国公朱辅在灯下看着书,一名粉裙美妾在旁剪着灯花。芬香时时传来。

长子朱麟穿着熊皮大裘衣,在温暖如春的书房中依旧感觉冷,咳嗽着道:“父亲,张昭过几日就要回京。他手中重兵,圣眷正浓,咱们府中是不是要和他缓和一下关系。”

新秦伯张昭在辽东完成兵制改革,可以说十万大军尽是“张家军”。兵权堪称军方第一人。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成国公府已位在其下。听闻英国公张懋对此都有些看法。

朱辅皱眉,训斥道:“你好好养你的病。这些事还轮不到你来操心。”心里冷笑着。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就真的好吗?他倒要看看这样的局面张昭还能维持多久?

第七百零九章 百感交集第三百零二章 宫中第八十七章 新舍人(下)第五百一十章 朝鲜国的对策第两百四十一章 赠君明珠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三十五章 新生意第三十八章 待日后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锋(六)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为什么?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第六百零八章 出乎意料(完)第五百三十八章 齐聚阿城(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第三百三十八张 扯虎皮第六百二十八章 燕滨大哭第五百三十章 新情况第六百三十四章 发难(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虏策第两百二十一章 与子同袍(中一)第八十四章 小小的涟漪第六百三十六章 悔之莫及第一百四十三章 看他起高楼(中)第五十三章 车中论述第三百零三章 汤玄策的人生(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阁老之语第八十八章 丫鬟、诡计第一百六十五章 百态(一)第五百一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两百三十五章 夜谈第三百二十五章 定国公府出手第四百零三章 抄家第四百二十一章 还是大明的百姓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里的晚餐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战(中)第两百六十三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下)第十二章 宫中太监(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真正的收获第六百四十二章 应对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尔哈部的抉择第四百五十一章 回开平中屯卫第三百七十五章 落实第三百九十五章 危机忽至第四百三十八章 烽烟滚滚唱英雄第六百七十章 事情还得人去做第五十九章 谣言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好!好!好!第五百三十五章 将要结束第三百七十三章 张泰平的选择第两百八十八章 弹劾奏章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个邀请、战报第六百二十三章 见张皇后第两百二十六章 与子同袍(八)第一百八十二章 陈康的想法第一百四十章 得与失第三百七十七章 开平中屯卫见闻第六百八十四章 落幕第六百八十三章 抓捕、论盐第四百零七章 新军营的战略第五百六十六章 胜却(下)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干二净第四百二十八章 王子落幕,大战将起第六百八十一章 敌人是谁第三百三十三章 试图激怒第两百二十二章 与子同袍(四)-创造出的战机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锋(七)-大宁总兵人选第七十二章 生员(十二)-打脸、逃离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决第八十三章 初见太子(下)第六百零一章 火(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多方关注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个小号第三百五十五章 竞争不过第二十八章 纵论战争第两百一十九章 与子同袍(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雨中的府邸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七十一章 生员(十一)-反攻第三百七十一章 说服刘大夏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杀人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两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险第五百七十六章 终章(下一)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荡第三百一十五章 国子监改革(下一)第五百二十三章 将军百战死第七百一十九章 如何掠夺第四百零五章 卫举人来求情第六百四十八章 意外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四百六十章 视察第六百一十章 此事和你无关第四百六十八章 歪风邪气第五百二十一章 捷报第五百九十八章 协商(下)第两百七十二章 面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