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

张昭要回京的消息在京中流传,转瞬就到腊八时节。

平日里颇为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中也开始有了年节的气氛。腊八粥的味道在皇宫中飘散。

辛苦一年的弘治皇帝并没有在乾清宫西暖阁的住处召开家宴,他最近搬到西苑中疗养身体。

张昭给弘治皇帝带来大笔的银钱,这两年不仅仅是修建起“养心殿”。西苑这里早就开始修缮工程。

如今弘治皇帝住在万寿宫中。

中午时分,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中,弘治皇帝在万寿宫的偏厅中设家宴,庆贺腊八节。

张皇后带着永嘉公主,还有两个弟弟张鹤龄、张延龄前来,太子朱厚照在下首陪着弘治皇帝。

太监、宫女们流水般的将美酒佳肴送上来,分别上到各人面前的案几上。

其实明代之时就已经流行围桌吃饭的习俗。这一点在明代著名的世情小说《xx梅》中就有体现。但普天之下有谁可以和皇帝同桌呢?张皇后在乾清宫中和弘治皇帝一起吃饭时都得另外摆一桌。

饮酒之时随意的闲谈着皇家、京中的各种话题。

皇帝相当于是整个皇族的大家长,所以皇家里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或者笑料,都会传到他这里来。

而京中随着报业发展,更是有各种千奇百怪的趣事。足可令弘治皇帝一笑。

话题基本由张皇后主导着。顺带着弘治皇帝都“忘记”考校太子朱厚照的课业。他就是这样的一个“宠妻”狂魔。

张皇后穿着一袭明黄色的宫装,雍容华贵,三十出头的美妇保养得体,肌肤白皙,风情迷人。笑盈盈的劝酒后,一双妙目忽而一转,道:“陛下,张昭不日回京,今日这腊八粥可以赏赐些给他府中,以示荣耀。”

弘治皇帝坐在长案后,捻须笑道:“皇后不说朕差点忘记。”说着,扭头吩咐身旁的司礼太监萧敬去办。

张鹤龄低下头喝酒,看得出来因皇帝赏赐张昭心中不快。他是非常不爽张昭的。

太子朱厚照正对着他这位舅舅,心里就是一声冷笑。此人连自己是什么位置都摆不清。父皇赏赐张昭需要得到你同意吗?简直是不知所谓。

时年十三岁的朱厚照心智正在逐步的成长。他很讨厌他的这两位舅舅。微微沉吟几秒,侧身道:“父皇,等张昭回京后儿臣想去他府上请教兵事。”

弘治皇帝看向右侧下首的儿子,细长的脸,眉眼间朝气蓬勃。这幅容貌遗传自他和皇后。心中忍不住有些感慨他的青春已经逝去。颔首道:“嗯。”

朱厚照的做派,让张鹤龄脸上的郁闷几乎快要溢出来。谁都知道弘治皇帝大行之后,必定是太子登基。而如今太子和张昭关系如何亲密,他怎么混?

朱厚照得意的冲张鹤龄挑挑眉头,笑嘻嘻的拿起酒杯喝酒。

弘治皇帝在朝堂上历练出来的本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看得见张鹤龄的“失态”,也看得到太子的“顽皮”,笑呵呵的拿碗喝着熊掌汤,和张皇后闲话。

心里倒是略有沉思。他是深知自己儿子什么德性,也知道张昭的主张。就怕太子年幼将来被张昭说动北征,重蹈土木堡之变的故事。

等张昭回京,他要“敲打”一下张昭。

在此时,弘治皇帝已经感觉自己身体快要支撑不住。恐怕天不假年。

腊八的夜晚寒风呼号。京城里的大部分街道都是静悄悄的。小时雍坊里的李府是个例外。

门厅里大批人在等候着李相公召见。虽然他们自己都心知肚明没有什么希望。

门厅之后的更深处的庭院里灯火通明,几间用来待客的厅室中觥筹交错,诗文与小曲齐飞。

而此时在李府更幽深的院落里,李首辅的书房中,当朝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正在召见其门生顺天府警察局局长李道立。

“流民的事情,你要妥善安置。不可令京师地面出现动乱。”李东阳在书案后,神情凝重的说道。

李道立躬身作揖,道:“学生明白。请老师放心,涌入京师的流民就算达到20万,都不会有问题。开春之后就联络改革司往辽东移民。”

去年六月份以来,南北直隶、浙江、山东、河南、湖广相继发生水灾或旱灾。朝廷不断的在赈灾,但生民之苦屡见于报端。特别以真理报报道得最犀利。

同样“得益于”报纸的宣传,北直隶、山东的百姓知道京师富庶,大批的流民往京师而来。人数不下数十万。

这令京师各衙门、物资都在承压。首辅老大人很关心此事。

李东阳点点头,叹道:“伯修,民生多艰啊!”

治国理政之难,他是深有体会的。譬如此时,明明大半个大明都在受灾但京师、金陵、江南依旧是歌舞升平。更兼有辽东大胜,大明声威远播。

而朝廷中央财政枯竭之时,天子内帑还有余银修缮西苑。张昭的后军都督府战争债券则是在京中销售异常火爆,募集白银数百万两。种种怪相不一而足。

这都是摆在他这个首辅面前的难题。

闲谈两句,李道立深知老师的心思,试探的道:“老师,今日宫中遣使给新秦伯府送腊八粥。新秦伯即将回京,他是理财能手,学生可往他府中一行。”

李东阳沉吟半响,微微的摇头,“再看看吧。”

他身为首辅,和张昭的关系又要重新定位。至少不能再私下联手协商国事。否则,首辅+拥兵大将的组合足以令天子深夜睡不着觉。

说的更直白点,他现在需要疏远一下张昭。

京师南城宣北坊的成国公府中。

成国公朱辅在灯下看着书,一名粉裙美妾在旁剪着灯花。芬香时时传来。

长子朱麟穿着熊皮大裘衣,在温暖如春的书房中依旧感觉冷,咳嗽着道:“父亲,张昭过几日就要回京。他手中重兵,圣眷正浓,咱们府中是不是要和他缓和一下关系。”

新秦伯张昭在辽东完成兵制改革,可以说十万大军尽是“张家军”。兵权堪称军方第一人。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成国公府已位在其下。听闻英国公张懋对此都有些看法。

朱辅皱眉,训斥道:“你好好养你的病。这些事还轮不到你来操心。”心里冷笑着。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就真的好吗?他倒要看看这样的局面张昭还能维持多久?

第两百九十章 激辩(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回京(中)第十四章 知道身份、规划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军将士书第七十九章 李东阳(上)第六百六十三章 道观成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第六百二十三章 见张皇后第六百九十七章 转机第五百三十四章 张昭的方案第三百一十五章 国子监改革(下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为什么?第两百七十一章 封爵,实至名归!第三百四十五章 变故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凤第六百八十六章 纷争再起第三百一十八章 孟先生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锋(六)第七百零七章 宫中(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赏赐第四百六十九章 树大招风第七十七章 尾声(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沈阳城中(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军卫抵达第四百三十九章 心里都被打崩溃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变故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第两百四十二章 张昭的建议(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锋(完)-落幕。第四百七十一章 京西园林畅想第两百九十二章 税务使第四十章 真正的技巧第四百九十二章 提前爆发第七百三十八章 结束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炼(一)第五百章 停止待勘第三百五十九章 悠闲半日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军副将第四百三十四章 孙贼,再来玩啊第两百一十一章 军议第两百三十一章 新军卫恐怖如斯。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个邀请、战报第六百四十五章 制度、失意第一百零一章 心事第两百五十三章 问君三语第五百二十三章 将军百战死第二十七章 考前准备(中)第六十二章 生员(二)-巨浪袭来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勋集团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锋(一)第两百九十章 激辩(二)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弹劾第三百九十二章 筹备成立第三十四章 调动第五百一十二章 灭哈达部第两百零九章 选择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让你传个信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一百零五章 张相公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一章 难题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他起高楼(中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达萨尔浒第三百零三章 汤玄策的人生(上)第五百七十三章 终章(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接下来的三件事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们有点事第六百八十三章 抓捕、论盐第两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七百一十七章 变故起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价和货币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惊艳第两百二十五章 与子同袍(七)-危急时刻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锋(一)第两百六十八章 尾声第两百二十七章 与子同袍(完)第六百七十二章 魏国公府第三百八十二章 查明情况第一百零五章 张相公第三百七十六章 装逼不易第四十章 真正的技巧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国数学第三十章 考前准备(下)第两百六十二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战争的氛围第十八章 进京第两百七十一章 封爵,实至名归!第三百三十章 经济压力第三百一十七章 张昭的想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将开业(求订阅哦)第七百三十六章 决意出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淬炼(一)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长宁伯第四百五十二章 军中会议第十一章 新的任务。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让第九十六章 暗流涌动第五百四十六章 交锋第四百八十章 交锋(三)第一百章 反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