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协商(下)

李首辅当然要皱眉。

二十万在籍百姓,提供给朝廷的除了春秋两季的税收,还有做徭役的人力,以及其他的苛捐杂税。现在张昭一张口就只给朝廷“三十税一”的农业税,这还搞什么?

张昭心里轻轻的叹口气。这倒不是他认为他自己道德高尚,而李东阳人品低劣。

李东阳现在是首辅,当着大明的家,当然希望财政改善。而财政改善就是要增加“自耕农”。这是最直接的手段。位置不同,立场不同罢了。

张昭要对他当时的承诺负责啊!这就是他的难处。不能拍拍屁股回到京城升官发财就算完事。他得对那些军户们负责。

同时,张昭感叹的还有见识的问题。

儒家士大夫似乎只有宋朝的文官们才懂得大量的征收商税来填补国库漏洞。大明朝作为一个农业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农业税当然是不能免的。但是,可以减轻百姓的负担,以商税弥补之。

至于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西方能满世界的抢,劳资抢不得?

张昭劝道:“元辅,放水养鱼啊!百姓之苦相信元辅深知。当前先蓄养民力,发展工商业。下官保证东北四布政司的商税会让朝廷在未来收益良多。”

李东阳沉吟数秒,直率的道:“子尚,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老夫也有难处。去岁以来数省受灾,多少百姓等着朝廷赈济,仅仅是免掉去年、今年的赋税是远远不够的。

今年开春之后,受灾的各省必定会青黄不接。届时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朝廷现在就要做好准备。

老夫已经打算通过大明皇家银行发行一百万元的债券。寅吃卯粮,将来也要有还的。最终就要落在东北这二十万户的百姓赋税上。三年免税这可以的。但之后不能再免了。”

李阁老将承销朝廷各衙门债券的“资质”给张昭,当然也是要他办事的。这里面的套路一环连着一环。

张昭无奈的道:“元辅,下官建议将日后的税率调整为二十税一(5%)。但杂税、徭役等等还请朝廷一律免掉,只收农业税。”

шωш☢ тtκan☢ ¢O

这个提议基本相当于日后太岳相公的“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诞生其实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明中后期,朝廷的各种征调、徭役,都是允许用银子来替代的。

举个例子。譬如:明朝有征调全国工匠到京师服役两个月的条例。远在湖广的工匠们不愿意到京师去,千里迢迢,还有各种花销。在明中后期时是允许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以免除掉。这银子是作为朝廷在京中雇佣工匠的开支。

成化年间,折银就已经是非常通行的做法。历史文献中有记载。

李东阳心里微微一动。

朝廷发行债券最终是要以银元来偿还的。所以赋税、徭役全部转化为银子他能接受。但是把徭役废除之后,地方官很多事都做不成。而且地方财政需要拨款。

(注:明朝的县衙等处会征发民壮来效力。)

一旦无法禁止地方上征发徭役、免费的人力,他加征春秋两税到5%,可能会成为恶政。

“此事容后再议。老夫要查找数据,征询意见。你还有什么问题?”

张昭道:“东北四布政司先期招募的官吏还请元辅同意维持原职并进入大明的官场体系之中。”

张昭假后军都督府之名,在京师中搞考试招聘官吏,基本都是七品以下的绿袍杂职官,还有不入流品的小官,还有大批做事的吏员。这些人很多并不一定有读书人的背景。

比如:童生、秀才之内的。搞不好还有账房、小吏、学徒出身的。

张昭当时考试题目相当于是小学毕业考试的水平。考的是语文、数学、思想政治三门课。这和传统的考试主考经义、八股、策论完全不同。

另外,张昭还任命了大量的土官。而且是在典史、主薄、县丞这样的位置。

李东阳点点头,“为稳定计,理当如此。此事朝廷会充分尊重辽东巡抚的意见。”

都是一些杂职官,小吏。并不影响士林的利益。流转起来最多也就到一个县令的位置。他犯不上卡着。

张昭松口气,躬身道:“谢阁老。下官希望将幽州商行的利润逐步过渡给户部。当下,战争债券还需要偿还。还有各部的军费还在核算中。”

李东阳见张昭一点点的提要求,他心里还是些意见的。毕竟他还是做了让步的。但最后这一个问题,却是让他心中舒畅。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当做他的政绩。

幽州商行隶属于后军都督府。深度的参与大宁都司、东北四布政司、奴儿干都司的商业贸易,一家独大。并且各矿山的收益都是划归在这家商行中。

利润非常高。这可以从它缴纳的商税中可以大致的推算出来。

幽州商行的主要职责就是张昭刚说的两个:军费、战争债券。

张昭手里握着兵权,还有财权,这就就非常的恐怖啊!令京中有流言说他是“东北王”。

李东阳其实根本没计划张昭会把这一块利益交出来,他还打算日后慢慢的侵蚀掉。毕竟朝廷占着大义的名分。

没想到张昭直接提出要逐步交给户部。

“子尚心中有国家啊!”李东阳的笑容越发的和熙,笑吟吟的道:“国子监改革的事情你先将你的意见上书给朝廷。”潜台词是他会支持。

张昭和李首辅达成协议,心情也十分畅快,躬身道:“下官谢元辅支持。”

张昭和李东阳在正月初一的上午阳光中在左顺门前道别。他站在文华殿前的广场,回首眺望着巍峨、庄严的三大殿,心中有些感慨。

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达萨尔浒第五十二章 京西少年(完)第三百三十七章 张昭的圣眷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锋(七)-大宁总兵人选第六十八章 生员(八)-第二出第四百四十七章 找你们有点事第三百零三章 汤玄策的人生(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国子监改革(下)第七十二章 生员(十二)-打脸、逃离第三百六十一章 金凤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图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两百章 张昭的打算第六百九十四章 第一回合第六百五十二章 惊闻暗子第七十三章 生员(十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杀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国数学第五百六十六章 胜却(下)第六百零一章 火(上)第十一章 新的任务。第三百八十四章 营救成功,只是开始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八斩!第四百一十五章 投资张昭个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阁老之语第两百六十八章 尾声第二章 刻不容缓第两百五十四章 闹上门第一百六十九章 道旁遇圣人第四百六十四章 调研(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长兄第两百三十章 命运改变(诸位书友中秋节快乐)第五十八章 考场中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十六章 青龙镇之行(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说服刘大夏第三十章 考前准备(下)第两百一十五章 没有猪一样的敌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门而入第三百三十五章 人多力量大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缕第四百零五章 卫举人来求情第四百零一章 意想不到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虏策第三百三十章 经济压力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让你传个信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京(上)第七百三十九章 招考制度第两百六十三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下)第六百九十七章 转机第两百零五章 拜访王恕(下)第两百八十六章 人才第七百四十一章 阳明悟道第两百四十四章 我不想当反派啊第一百六十章 甫一出场第六百二十二章 恐吓第六百一十三章 等待吧第四百八十二章 交锋(五)-骂你咋地第两百八十七章 推动工业之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脱的朱厚照第三百六十四章 鞑靼之地第七十一章 生员(十一)-反攻第四百六十八章 歪风邪气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九十二章 新游戏(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军议第两百二十九章 张相公第七百二十章 重大的转变第两百五十五章 王恕的态度第三百一十五章 国子监改革(下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战(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见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击开始第四百七十章 过年第一百八十一章 军议第四十八章 京西少年(二)-谁才是傻逼?第七百三十四章 杀!杀!杀!第五百六十六章 胜却(下)第四十七章 京西少年(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惊艳第两百六十七章 不待见(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风潮渐起第两百六十六章 不待见(上)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后的余晖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两百五十一章 书信第两百零七章 胡骑南下第五百四十章 酒宴第三百一十一章 国子监改革(上)第四百八十章 交锋(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战(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逍遥的淬炼第五百七十三章 终章(中)第一百零二章 李幽的分析第五百九十八章 协商(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兵团训练第三百三十四章 把路堵死第两百零九章 选择第五百八十五章 陛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