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纷争再起

作为大明的南都,曾经的京城,金陵城内人口两百余万,且高官巨贾众多。

因此,自报业大兴以来,金陵城中也是报纸众多。日销售份数达到3000份以上的报纸有11家。

这11家报社都是金陵报业协会的成员。例行的下午茶会自然也是这11家的总编来参加。

此时,集贤楼二楼的雅间中热情的迎着汤玄策的便是这样些人。

所谓“今时不同往日”并非是指的魏国公向张昭服软。这事和他们这些文人关系不大。双方是两条线上的。顶多魏国公府算一份报纸的金主。

而是指的扬州发生的事。张伯爷派兵直接接管了扬州城内的六家报纸。

这事对他们的震动非常大。正当报业协会里的“约法三章”他们不知道?不过是仗着天高皇帝远,且江南士风开放,所以报纸肆无忌惮。但张昭现在就在扬州坐镇,这样的狠人,他们还是非常忌惮的。

更别说,有一些人心中有鬼。

真理报、明理报目前是金陵城中的两大报纸。自然是有人见不得同行好。七月十五日真理报被打砸时,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

售价一万元的印刷机,说砸就砸了。

真理报昨日重新恢复开工,还是从扬州城内调来的三台印刷机。

汤玄策看着一众编辑,冷淡的拱拱手。他的分社社长乌文康离职以及停刊这一周以来,大部分的编辑离开,背后少不了这些人在蛊惑、运作。

明理报的主编回一礼,笑呵呵的看着汤玄策在雅间的主位上坐下,道:“汤兄,不知道你对于魏国公徐俌的奏章怎么看?”

明理报才是真正的江南第一大报。据闻其报刊名都是如今的南京吏部尚书王轼写的。

王老大人是大明江南半壁江山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文臣中的第一人。

其实,按照道理来说王轼没有这个高度。一般来说致仕的“宰相”声望会更高。

奈何成化朝、弘治朝的阁臣们都非常稳定。君不见,李东阳这样小时候都被皇帝接见的神童硬生生的在翰林院坐了十八年的冷板凳?

成化朝前期的阁臣如李贤、商辂,这都是名臣。至弘治末年,他们早就去世。之后的阁臣如万安、刘吉、彭时等名声狼藉。

而本朝的阁老,徐溥、邱濬都已经去世。自然而然,江南文臣第一人是文能安民,武能安邦的能臣王轼!

汤玄策坐在主位上看一众编辑,有一种看小丑般的心态,反正就是非常畅快,出一口恶气啊!这时,姿态狂傲的道:“我今日来此,并非要谈什么魏国公的文章。而是要提醒诸位,尊重报业内的约法三章。诸位若是不守,此乃取祸之道!”

明理报主编感到蛋疼。

一帮编辑更是有一种如同吃了屎一般的感觉。

小小一个监生口气太狂!但他们无可奈何。还得老老实实的听着。因为张昭已经在扬州做了一个示范,不听的报社是什么结果。

汤玄策再道:“我还有一个建议,金陵报业协会可以把名字改一改,改为江南报业协会。”

刚刚还在吹捧汤玄策的一帮总编被恶心到了,他这个提议说出来,应者寥寥。

改不改都是那么回事。江南这一带,除了扬州、苏州、杭州能有报纸可以和他们抗衡之外,其余的地方基本都“沦陷”,都受金陵报社的影响。

冷场了,汤玄策也不介意,继续道:“我还要通知诸位一声,按照大明律,无故侵犯他人财产,需要赔偿,杖责。真理报将在明天的报纸上谴责、声讨打砸者。不仅仅是要求这些人投案自首,还要求他们赔偿。”

说着,环顾众人一眼,转身离去。

集贤楼里,一帮编辑纷纷抱怨,“太狂了。此子太狂!”

“就是!满招损,谦受益。此人如此做派,好日子长不了。”

明理报主编道:“诸位,魏国公本人咱们还是别乱议论。确实取祸之道。白纸黑字的写着,将来以此为由来查,咱们跑不掉。”

“不知道刘兄对汤玄策所说的追究打砸者责任一事如何看?据我所知,真理报早就报案,只是应天府府衙一直拖着。但随着魏国公服软,再在报纸上造势。恐怕会引起士林动荡。我们的报道要谨慎。”

刘主编摇摇头,道:“明日的报纸,恐怕就是我们的表态。绝对会被张使相盯着。所以,我是建议跟着真理报一起报道的。私下里怎么做再说。”

“也是。”

一众编辑纷纷应声下来。

金陵城,王府。

王轼,字用敬,湖广人。天顺八年进士,时年六十六岁。弘治十七年秋,他的身体已经非常差。屡屡上书请求致仕,希望能返回老家颐养天年,归于故里。

但弘治皇帝和朝廷屡屡不批准。盖因,他于大明而言太重要。就像三边总督秦纮屡屡请求致仕,一概不批。

大明朝就有这样的特色,但凡是能臣,一般都是往死里用。特别是知兵的能臣。王阳明因去平叛,平定后死在归乡途中,不得不说是他的遗憾。

一名文士在王轼幼子的带领下,抵达卧室,面见王轼。

文士躬身行礼,然后毕恭毕敬的道:“老大人,魏国公被张使相拿住把柄,公开支持江南卫所改革,并言兵部管辖军队有违祖制。学生敢问老大人何意?”

王轼平卧着,让儿子将他扶起来,缓缓的道:“此事是大势所趋,老夫有何话可说?但我辈圣人子弟,便带不得兵么?”

文士欣喜的道:“有老大人这一句话,胜过十万句。”

王轼知道此人误解了他的话。他并不反对张昭对大明军队的改革。他是知兵的人,深刻的知道大明南边的一些叛乱,在九边而言算个什么?

鞑靼人才是大敌。而张昭能把鞑靼人打得哭爹喊娘,指派一个“跟班”出去就能打出斩首万余的大捷,这本事能差得了?

他是希望日后要给文人带兵的机会,而不是由武臣垄断。

但是,他如今病入膏肓,不得不让此人“误解”。他毕竟是要站在文臣的角度,去支持兵部掌控一部分军队。他还有门生、子弟将来要在大明官场上混。

第两百六十二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上)第五十八章 考场中第四百六十章 视察第六百三十章 谁算计谁第六百九十七章 转机第四十七章 京西少年(一)第两百九十章 激辩(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一百八十六章 为大军先锋第三百四十五章 变故第两百零二章 鞑靼撤离第两百八十三章 对钱宁的安排第三百四十七章 进宫第五百五十章 张昭的微笑第五百九十五章 调解失败第五百二十二章 野人女真第三百三十七章 张昭的圣眷第两百七十三章 面圣(中)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两百一十二章 小王子之心第三百七十五章 落实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后第三百九十章 张昭的圣恩第两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险第五十一章 京西少年(五)-预备役第两百六十章 王小娘子第六百七十八章 安民告示第五百零八章 海西女真四部的打算第两百一十八章 林同的情报第五百二十五章 李搏涛的思路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荡第四百四十章 胜利之甘美(求收藏啊!)第三百五十五章 竞争不过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标所在第三百一十二章 阁老之语第六百三十三章 发难(上)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图实现第五百九十九章 反击第六百二十九章 张泰平的苦闷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见(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还是读书人心黑啊第一百八十六章 为大军先锋第七百三十五章 慎守勤之死第六百零八章 出乎意料(完)第六十一章 生员(一)-波澜再起第十五章 青龙镇之行(上)第七十章 生员(十)-攻守之势异也第六百二十一章 冲突(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义之师?第四百零九章 张昭的调整(下)第两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议封爵第六百零九章 设立枢密院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澜起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明不可辱第五百四十九章 一个时代落幕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悠闲生活(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军议第六百六十六章 聊什么话题第三十四章 调动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锋(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战(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野人女真第四百三十八章 烽烟滚滚唱英雄第三百七十一章 说服刘大夏第六百五十三章 结案第五百七十五章 终章(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胜却(下)第六百五十四章 余波第两百二十八章 赞歌第三百五十五章 竞争不过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宗基业不能丢第两百二十章 与子同袍(中)第七十五章 安慰第六十九章 生员(九)-红契第两百六十四章 冬季的日常(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妻妾忽至第四百零五章 卫举人来求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战争的氛围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请独奏第三百四十八章 请继续你的表演第三百四十七章 进宫第一百五十四章 伯府夜宴(上)第六章 未果、等待第十章 蒋家庄第二十九章 考前准备(中一)第六百九十六章 风声不对,担忧第七十三章 生员(十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第六百三十章 谁算计谁第两百一十四章 我们的淬炼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阳城中(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看他起高楼(中一)第九十二章 新游戏(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发枪试射第三百一十三章 国子监改革(中)第四百八十七章 张泰平的选择第六百八十六章 纷争再起第三百九十八章 臣愿效法前贤第五百零四章 惴惴不安的海西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