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6 都察院报到】

“好了,等你回去想好了,再告诉傅应星便可,咱家要走了。”魏忠贤可没有功夫等韦宝想好。

韦宝抬头道:“九千岁,我都想好了!就去都察院!不管那里是龙潭虎穴,做官能带个都察院的官衔,总是风光的。”

魏忠贤微微一笑:“随你吧。年轻人就知道风光,却看不到这风光的背后,多少在地方上混迹了十数年,数十年的人到了都察院都要栽跟头!这些你看到了吗?就算你只是观政,但朝廷有重大议题,有大案子,这些时候,观政的人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能避得开吗?还有,若想有政绩,往往需要力排众议,需要赌,你知道一定能赌赢吗?”

“我跟着九千岁就不可能输!”韦宝急忙拍马屁道:“因为九千岁不可能输!”

魏忠贤笑道:“未见得吧?你若真的这么想,何必要偷偷拜在咱家门下,大可以正大光明的认在咱家门下!你也不想别人知道与咱家有关联吧?还有,你当咱家就没有输过吗?咱家经常输!只是咱家的皮厚,能扛得住,输几次不打紧,再赢回来就是了。但你输得起吗?你输一次,可能命就没了。”

不知道为什么,听魏忠贤这么说,韦宝忽然心中一暖,觉得魏忠贤对自己挺不错的。

“九千岁,您的教导我都记下来了,但这就像进了赌档,官场和赌档,在我看来差不多,进了场子,一直蹲在旁边,自然不输钱,但是不玩几把,也别想赢钱啊。”韦宝笑道。

“行,既然你都想好了,咱家会让人安排的!等消息吧!”魏忠贤挥了挥手,示意韦宝可以走了。

“九千岁安康,小子告退了。”韦宝急忙施礼道别。

魏忠贤眯着眼睛看着韦宝离开,心里涌起很多想法。

太监都不是正常人,因为那方面缺失了,所以对金钱和权力,要比正常人更加饥渴!

所以,魏忠贤绝不可能真的喜欢上韦宝这么一个相貌英俊的后生,他所盘算的,不过是能在韦宝身上弄到多少好处罢了。

本来依着魏忠贤的打算,是要好好培养培养韦宝的,因为他发现韦宝很会赚钱!

有这么一个会赚银子的人在底下弄银子,等养个十年八年,将韦宝养壮实了,再像杀鸡一般的宰了,那得从韦宝身上弄出多少银子啊?

看待古代的事情,一定不能站在已经知道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魏忠贤此时权力稳固,是有长远打算的,他绝对不会知道再过两年天启皇帝的身体就要每况愈下顶不住,想不到一个二十出头的皇帝会那么短命!

以长远角度看,对待韦宝这种处于低位,会赚银子的人,处于上位的人,一般都不会太防备,甚至很有可能想扶持一把,魏忠贤就是这番心思。

韦宝也大概能猜到魏忠贤的心思,他并没有不防备魏忠贤,只是与魏忠贤接触的越多,当初那种敬畏的心理就缓解了不少,觉得魏忠贤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

回到府邸,韦宝的脸上一直带着笑意,心里不由自主的舒畅了不少。

这一个月在翰林院的日子,实在是将韦宝弄的很憋闷。

翰林院就像是一座死气沉沉的大学,里面都是混日子的老师和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就业的压力,每个人都等着到了月末能领银子。

在那种环境,让人看不到未来是什么,不说充满了黑暗,反正充满了迷雾。

韦宝不喜欢。

王秋雅和吴雪霞、还有贞明公主全都觉察到了发生在韦宝身上的变化。

“这么开心,怎么样?魏忠贤答应给你调动地方了吗?”吴雪霞问道。

“都办妥了,让我等消息,要给我调到都察院去观政!”韦宝笑道。

吴雪霞无语了,“这也值得高兴么?你在翰林院是正七品,去都察院还是正七品,观政也同样没啥正事做吧?还有,都察院品流复杂,什么人都有,接触的人也多,而且大都是官场老油子,哪里有翰林院好啊?”

韦宝微微一笑,暗忖你怎么跟魏忠贤一个说法?“那都察院就是龙潭虎穴,我也要去玩玩,总比整日在翰林院无所事事好,放心吧!我会小心的!”

吴雪霞知道韦宝决定的事情,劝也无用,只得道:“你知道小心便好,官场的水很深的。”

“放心吧!”韦宝笑道:“好了,我要休息了,早就困的不行了。”

王秋雅、吴雪霞、贞明公主遂赶紧让一帮朝鲜侍女来服侍韦宝更衣沐浴就寝。

过了两日,消息就来了。

魏忠贤的效率的确很高,首辅顾秉谦亲自签发的调令,调了韦宝、吴孔嘉、还有几名今科二甲排在前几名的进士到都察院去,名义为观政,没有正经事情做。

韦宝暗忖魏忠贤办事的确是滴水不漏,并不是单单只调自己一个人去都察院,而是好几个人一起去,自己混在其中,这样不会显眼。

不过,韦宝有点不满意是吴孔嘉也一起去了,他真的很不想再看见这个总是阴阳怪气的家伙。

同科的余煌和华琪芳、翁鸿业等人仍然留在翰林院。

他们与韦宝相处了一个多月,都很喜欢韦宝的性格,所以来送行。

“我刚才向人打听了,往年没有从翰林院调人到都察院去惯例啊,今年不知道怎么了。”余煌对韦宝道:“韦大人,都察院比翰林院的人可多的多,而且大都是很有经验的老手,不比这边单纯。韦大人需要小心啊。”

华琪芳也道:“余大人说的不错,是要小心。不过,我觉得这也是很不错的机会,听说要在地方为官多年,还要清廉干练,有不错的官声,还要有人举荐,才有机会进入都察院,从都察院出来的官员,全都是升迁的。韦大人才入仕一个月就有机会去都察院,是难得的机会。”

翁鸿业点头道:“韦大人非寻常人啊,经常遇到奇事。望韦大人多加小心,能在都察院站稳脚跟,以后不要忘了我们这些交好的同年好友才是。”

韦宝笑道:“三位哥哥,三位大人,我怎么会忘了大家呢?我知道都察院人多复杂,会小心的,都在京城,我这又不是外放去外省。你们想我了,可以去看我,我想你们了,也会回来看你们,不打紧的。还有大家,我也会想大家的,以后多聚一聚。我有点小钱的,可你们每次非要各自付账。要是每次都由我做东,咱们每隔几日都能聚在一起玩。”

韦宝说的是真心话,因为担心有人觉得他显摆,所以他也就遵守大家的规矩了,各付各的。

可这些人即便都是薄有家产的中产家庭子弟,但毕竟刚刚为官,俸禄不高,京城的开销又很大。

所以不能总聚在一起玩,玩不要花银子嘛?

余煌、华琪芳和翁鸿业等继续留在翰林院的同年进士们听韦宝这么说,既感动又窝心,一个个都很舍不得韦宝,又说了好些让他小心,多保重这样的话。

相比于韦宝,其他要离开翰林院的同年进士就没有这么被拥戴了,只是寥寥数语作别。

吴孔嘉更是不发一言,早就走了。

“几位同年,莫走莫走,今日由我做东,咱们去好好喝一场酒吧?咱们今儿个上远一点的地方,好好喝一场。”韦宝叫住了另外几位也要上都察院去的同年进士。

几个人当中有一个是亲近于阉党的中立派,觉得跟一帮东林学子一起玩,有点尴尬,婉言谢绝了韦宝的好意,说以后在都察院仍然在一起,让韦大人不必客气。

韦宝也没有强求,拉着其他人去了酒楼,点了一桌三两纹银的大餐,众人大快朵颐。

这还不算酒水,算上现在已经名满京城的四特酒,这段饭得上十两纹银!

酒比饭菜要贵的多!

要是总按照韦宝这种消费标准,别说是中产家庭,就是富贵家庭也不见得玩得起啊,一天花个十几两纹银,一年就是五六千两纹银啊!

谁家能花五六千两纹银吃酒?

这还只是韦宝一个人,还不算韦宝身边的人和府邸的人。

众同年都羡慕韦宝的财力,愈发觉得韦宝为人随和,低调,处处能为他人着想。

与众翰林院的同年进士们好好玩乐了一场,次日,韦宝才去都察院报到。

都察院位于京城东北角,与翰林院离得很近,六科廊言官的衙门是紧挨着都察院的。

这几个衙门都是皇帝可能会随身召见的衙门,都离皇宫很近。

其实这个时候的中央官僚机构,大都在京城的内城,离得最远的也没有多远。

稍微远一点的,占地大一点的,多为军事方面的衙门。

都察院的衙门规模在京师众多衙门中,只能属于中等,但奢华程度却是倒数第一的。

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的官员都属于过度性质,很多高官,要么是兼差性质,要么是两袖清风那种。

反正,大家都尽力比清廉,一个清廉的衙门,自然不能奢华。

不但不奢华,甚至显得有些寒酸,与都察院高大上的地位很不相称。

韦宝远远的便下了轿子,步行到了衙门口,他在报道之前已经得到了两身都察院的官服。

本来是平级调动,不需要新官服的,但是翰林院的官服与别的衙门都不同。

现在韦宝穿的官服,则是京城绝大多数七品文官应当穿的官服了。

洪武三年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六、七品官员的带子是素银,其制为盘领右衽袍,衣料用纻丝(缎织物)或纱、罗、绢。袖宽三尺。五至七品青袍,公服花样,六、七品小杂花,径1寸。幞头有漆、纱两种,展角氏1尺2寸;先规定杂职官幞头不用展角,只垂2带;后准用展角。腰带;黑靴。

公、侯、驸马、伯服色花样同一品。百官入朝碰到雨雪,许服雨衣。

年轻的不像话的韦大人昂首挺胸走进都察院大门的时候,很快就引起了一众门子的注意,大门上红色的漆皮已经多处剥落,如果不是那一排排代表政府权力的招牌,根本谈不上任何的威严之处。

都察院的门官是个胖胖的老头儿,腆着肚子拦住了韦宝:“这位大人,看着眼生啊、”

“我是来报到的,我是都察院的人。”韦宝微微一笑。

对待这些衙役还是要讲究些策略的,韦宝从来不觉得绷着个脸,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就能立威。

这些守门的门子虽然不是什么起眼的角色,可这出来进去的人们无一能够逃过他们的法眼。

那门官看过了韦宝的官凭,急忙道:“哦是新来的大人,失礼了,我们已经接到通传,说今天要从翰林院过来几名观政大人。”

门官虽然口头上客气,但是韦宝能看出来,他并没有将观政放在眼里,表情冷淡的很。

虽然有点不高兴,但韦宝并没有表露出来,反而是从袖兜中摸出一锭五两纹银,递给那门官。

门官姓孙,四五十岁年纪,这些中央大衙门的差役,那都是正式编制,虽然不起眼,要是放在现代,那至少也是财政部发工资的最高检察院的保卫部长啥的,至少是正处级。

不过,在都察院这种衙门,这种人是没有品级的。

半大不大的孙老头看见韦宝递给他纹银,他愣住了。

作为门官,别人有事来办事,送银子是很平常的,虽然都察院来办事的多为官员,而且数量不多,但偶尔也有人送银子。

只是韦宝是都察院的人啊,何必给自己一个看门的送银子呢?

孙老头弄不清楚是咋回事。

而且还一送就是五两大官银,这出手,不是一般的大方啊!

“大人,您这是?”孙老头问道。

“小意思,给弟兄们买一些酒菜吃,我请客,以后进进出出,不是要经常见面吗?”韦宝笑道。

几名守门的兵士闻言,都放亮了眼睛,异口同声的多谢大人。

“我姓韦,叫韦宝。”韦宝微微一笑。

“多谢韦大人!”几个人又一起道谢。

“呵呵,小意思,小意思!”韦宝很享受与基层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感觉。

将心比心,在上一世,自己不就是这些点头哈腰,要是捞着一点小便宜,就要高兴半天的主儿么、

韦宝知道,即便这些人捞着了自己的便宜,也不见得就会念着自己的好,但他并不很在意。

而且,就算不念着自己的好,总归是吃过自己的好处了,以后见面肯定要比别人客气一些,有这一点,韦宝就满意了。

这些衙门的低等人员,还是看谁官大,就拍着谁来的,他一个新来的观政,算个毛啊?

门官孙老头随后很客气的带韦宝进了都察院大门,亲自带他去报到,本来门官是不用这么殷勤的。

但韦宝出手实在太大方,五两纹银啊!他自己至少要得二两纹银,其余三两纹银分给弟兄们。

二两纹银,已经比他一个月的俸禄多了。

都察院是清水衙门,可没有什么油水。

因为都察院都是监督别人,来都察院,都不是什么好事。

不像是别的大衙门,管着地方事务,来京城办事的人多,到了衙门,也会给他们这些守门的一点点实惠。

“这边是十三道御史办事的屋子。”孙老头边走边向韦宝介绍道:“那边是六科廊言官办事的屋子,他们虽然不归咱们都察院管,却也在咱们衙门办公。”

韦宝边走边哦哦连声,仿佛孙老头是向导,他是现代人参观名胜古迹一般。

虽然是清水衙门,但是都察院的人是真多,三百多口子人挤在这么不大的衙门里面,似乎每个屋子都好多人,而且都是忙进忙出的那种,进进出出也不说话,手里都捧着一大叠公文。

与翰林院大家都背着手,慢悠悠的踱步的画面,完全是两种画风啊。

吴孔嘉和几名从翰林院刚刚调过来,与韦宝一同观政的同年进士,还在院子中站着,找不到门呢。

他们看见韦宝由着门官亲自带进来,都有点诧异,不知道韦宝用了啥法子。

还是韦宝背后有啥不认人知道的大人物撑腰?

反正他们是不会想到韦宝身为都察院衙门的人,会给都察院衙门的门官银子。

韦宝乐呵呵的与众人拱手,算是打过招呼了,继续跟着孙老头走。

“那里面那位就是都察院经历司都事李大人,刚上这儿来的,找他准没错。”孙老头轻声对韦宝道:“韦大人,那我先回去了。”

“哦哦,多谢。”韦宝笑道。

“韦大人以后叫我老孙头就可以,有什么事情找我,打个招呼就成。”老孙头笑颜如花。就因为弄到银子的机会少,所以偶尔有人给他一点实惠,那叫一个服务周到。

韦宝笑着点点头:“多谢孙老哥。”

“哎,韦大人千万不要如此,别人听见了不好,就叫老孙头,你们都是大人啊,而且听说几位翰林院过来的,还是新科进士!不能坏了规矩。”老孙头赶忙道。

“他们是进士,我是探花郎。”韦宝眨了眨眼睛。

“哦哦,难怪了!韦大人是探花郎啊、难怪与旁人不同,一看就是大富大贵有气度之相!”孙老头有些略带敬仰的看着韦宝。

韦宝很满意孙老头的态度,再次拱手道谢。

礼多人不怪,不管是对上,还是对下。

韦宝在这些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

甚至比吴三辅做的都好一些。

吴三辅是对平级和上级比较热情,对下面人就没有韦宝这么热情了。

刚才孙老头介绍的都察院经历司都事李大人已经看见韦宝来了,放下手中正在看的一份公文,问道:“你是?”

“大人,在下韦宝,是翰林院刚调来都察院的观政。”韦宝感觉施礼道。

李大人哦了一声,乐呵呵的一脸笑意,“知道知道,前两日已经接到通传了,韦大人还是探花郎吧?是这次派到都察院的几名观政中学问最好的。”

李利民五十多岁年纪,在都察院待了十多年,也属于中立派,胆小,圆滑,什么人都不敢得罪那类人,放到现代,就是典型的老好人。

没啥大前途,却也不容易有啥大风险。

韦宝来之前做了一点功课的。

知道都察院有正经职事的官员就快两百人,还有很多相关的无品级的办事人员,可能这里三百人都不止,四百人都有。

都察院左都御史一人正二品、都察院右都御史一人正二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无定员正三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无定员正三品、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无定员正四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无定员正四品。

这些个大员都是带着光环的,一般不管衙门实际事务,只在有大事的时候出马。

有点像是大工程的项目经理。

而具体办事的是经历司衙门。

都察院经历司,主事的是都察院经历一人正六品,都事一人正七品,这个李大人就是都事,正七品,与韦宝是平级的,不过,人家有正经职事,是有实权的大人,而韦宝这个观政,没有正经事情做。

虽然是平级,在衙门中的地位肯定相差甚远。

此外,都察院经历司还有都察院司务二人从九品。

下面还有都察院司务厅,照磨一人正八品。

都察院照磨所,检校一人正九品。

都察院司狱一人从九品。

此外还有有责任的,有职事的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十人,他们都是正七品。

这些人是办事的主力人马。

好家伙,三四百人当中,一大半都至少是县太爷级别以上的啊。

要是放到现代,这是怎么样的衙门啊?

中央大衙门,就是不一样。

“韦大人啊,你先四处看看吧?经历大人刚才还看见呢,现在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兴许是去忙去了,经历大人回来,才能亲自安排你们在哪儿办公。不过,咱们这地方人多,书案紧张,恐怕是没有你们翰林院的条件那么好,人人都有单独的屋子办公。你要是不想到处看看,就在我这儿坐会儿也可以。”李利民笑容满面道。

【0470 韦公子故弄玄虚】【0273 有条不紊的备考】【0940 不一样的韦宝】【0625 谈崩了】【0734 陪皇帝逛花园】【0728 杨之才被吓死了】【0386 浪人琵琶】【0848 努尔哈赤不怕死人】【0323 又有新招】【0765 韦总裁部署应对策略】【0331 最好的世界】【0474 韦宝到京城】【0817 总裁要看试验】【0902 韦总裁一点不觉得苦】【0196 采煤炸葯工业肌肉】【0180 骆养性居然让吴大小姐卖身】【0247 四平八稳的融资】【0288 同窗会】【0874 魏忠贤邀王体乾报喜】【0718 婉拒杨雪要求】【0282 海军训练学堂和海卫队】【0254 如火如荼的建设】【0065 规划韦家大院】【0504 最后一道难关】【0833 建奴开战了】【0576 公州城谈判】【0071 功名是一点要的】【0364 在大明使用指纹技术】【0048 王秋雅去而复返】【0394 很坚持的祖大寿】【0538 李倧的条件】【0774 下手为强】【0090 天上掉钱】【0995 国公爷讨价还价】【0553 孙承宗高兴了】【0091 灵药后续】【0358 凶杀】【0437 会错意的吴襄和吴三辅】【0551 东江军丢了东江】【0809 去韦家庄】【0368 抓回赵刘氏】【0448 强势的吴祖氏】【0233 翻转】【0917 管理蒙古,得学建奴】【0192 在大明打口井都如此费劲】【0404 韦宝正式拜师孙承宗】【0400 芝麻和西瓜兼顾】【0551 东江军丢了东江】【0215 土地爷们的压力】【0901 韦总裁上课】【0608 痛苦的李倧】【0266 无处不在的吴雪霞】【0558 审时度势的努尔哈赤】【0193 挖口井到底有多难】【0655 殿试】【0995 国公爷讨价还价】【0174 强势归来】【0969 一帮大能】【0275 顺风顺水提早交卷】【0572 夺取连山关】【0117 孙九叔的操作技巧】【0107 各取所需】【0759 左国柱被重用】【0257 怎么跟原来的货不太一样】【1060 理工宅与文青宅】【0433 韦总裁上锦州城见孙承宗】【0558 审时度势的努尔哈赤】【0245 牛头不对马嘴】【0951 八百多万两纹银的缺口】【0455 别生气了啊】【0204 简易煤矿】【0168 泄点天机】【0080 求助芳姐儿】【0760 山东巡抚李精白】【0538 李倧的条件】【1063 阻止朱由校修三大殿】【0418 互相举报】【0444 营造葫芦岛】【0811 巡洋舰】【0747 徐大化给魏忠贤出的主意】【0071 功名是一点要的】【0920 彼得大帝和拿破仑大帝】【0958 丁绍轼】【0195 成天想着穿越的哥们】【0145 入宫】【0757 杨涟终究还是死了】【0947 黑暗的时代】【0234 各个击破】【0273 有条不紊的备考】【0965 杨嗣昌】【0552 孙承宗带了一堆官员来】【0643 就问你气不气】【0866 该怎么报就怎么报】【0042 这才是人生】【0253 总裁府】【1041 吓破了胆的建奴】【0632 韦总裁进京赶考】【0063 韦达康厥过去了】【0463 有钱有势在哪个时代都可以为所欲为】【0816 终于还是决定要打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