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清理官场

“说吧!有什么重要之事告诉我?”张焕坐了下来,望着神情显得十分紧张的李县令微微笑道。

李县令轻轻添了一下干涩的嘴唇,他习惯性地向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都督,严县令在新年期间曾离开过河西,去了开阳郡。”

“你怎么知道?”张焕依然不露声色地问道。

“他带了一个小妾同去,回来后他的小妾到处炫耀,说严县令新年期间带她去开阳郡的什么酒楼吃饭,又在开阳郡的什么金铺了买了首饰,所以我也有所耳闻。”

张焕点了点头,新年期间韦谔在长安,严县令不可能遇到他,不过张焕早有心理准备,虽然他已不会和韦谔发生什么大的冲突,但韦谔也不会咽下这口气,小动作必然不断,象拉拢分化自己的手下人等等,现在这些县令心存不满,这种机会他韦谔当然不会放过,张焕见李县令似乎还有话说,便笑道:“还有什么事,一起说了吧!”

“还有就是李都督知不知道这些县令心存不满的真正原因?”

“说!”

李县令着实有些犹豫,很多事情他其实是知道,但说出来的后果他也清楚,不过要想往上爬,就不得不借助某些人的肩膀,他瞥了一眼杜梅,吞吞吐吐道:“其实问题是出在杜先生一月时让大家做的那张土地调查表上,杜先生还记不记得当时神乌县丞跑来给先生拜年时,杜先生说了什么?”

杜梅一怔,他仰头思索了半天,忽然恍然大悟,“你是说恢复府兵制的那件事?”

“就是那件事。杜先生过早地泄露了都督要收回土地的想法。”

张焕回身望着杜梅道:“究竟是什么事?泄露了什么想法?”

杜梅苦笑了一下道:“正月初一那天,神乌县王县丞来给我拜年,他和我是同科进士。早就认识。那天我和他聊起适合河西发展的一些思路,其中就谈到了改良府兵制,倒没想到竟会引发这些县令的猜疑。”

“其实都督和杜先生都不知晓,这些县令、县丞在武威郡长则十年,短则五六年,每个人都有十分复杂的人情网,武威郡地大部分丰腴的土地其实都掌握在他们或他们家人的手中,从前辛将军只考虑防范吐播。从不管他们这些事,地方上地政务都由他们为所欲为,而韦家为取得河西又全盘答应不动他们地利益,这此都督强势进入河西,他们摸不清底细,所以便旁敲侧击来探听消息。”

说到这,李县令微微叹了口气,“那王县丞自己就有八十顷上田。加上他的两个弟弟以及丈人们,所占有的土地少说也有二、三百顷,所以他才利用故旧的身份套杜先生的话,府兵制不就是要让农民有土地么?”

张焕见他侃侃而谈,一切细节都清清楚楚。便笑了笑问道:“你又如何知道?难道他们又告诉了你?”

李县令脸一红,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是个见风使舵之人,见张焕回京了就担心他不再返回,便和其他县令一起积极谋算。可等张焕回来后。又发现他真的有长期留下的迹象,于是就赶紧告发他人。以洗脱自己的罪责。

张焕也没有追究地意思,便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道:“你做得很好,我这次记你一功,先去吧!”

李县令刚走,杜梅便上前向张焕跪倒,惭愧道:“属下一时失察,请都督责罚。”

张焕笑着将他扶了起来,“谁没有个书生意气的时候呢?记住教训就是了。”

他见杜梅坐下又道:“不过这件事你要想个妥善办法,看看怎么处理才好?”

杜梅沉思片刻便道:“关键是都督手上没有可替换之人,全罢免了震动也太大,属下的建议是杀鸡骇猴,一手硬一手软,再慢慢地一个一个收拾。”

“那这个鸡又是谁?”张焕半眯了眼徐徐问道。

“严县令!”杜梅毫不迟疑地道。

次日一早,张焕便在五百骑兵的护卫下离开了会西堡返回武威郡,一群年轻的士子们也随他同行,而裴明远则留在码头协助杜梅储运粮食。

从会西堡到武威郡约二百余里,是两天的路程,第二天下午,众人过了猪野泽,离武威郡已不到二十里,地方官员们便一一向张焕辞行,各自回到自己县里,最后只剩下神乌县的严县令和王县丞,或许是杜梅不在地缘故,二人一路上也有说有笑,给一群士子沿路讲解河西的山川地理和人文风俗,并打趣他们来到河西后,抢着给他们做媒的人将打破头,听得一群士子悠然向往,离开京城时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念头竟有些动摇了。

“都督!这群士子至少要分我六人。”严县令加快了马速赶上张焕道。

张焕回头看了看那群朝气蓬勃的士子,他没有一口回绝,只是温和地对他笑道:“那你打算怎么用他们?”

严县令想了想便道:“我打算把他们放在六曹,县衙中都是一些老吏,暮气十足,正需要一点有活力地年轻人。”

“回头再说吧!要来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我打算让他们先到军队里磨练一阵子,既然是想来收复西域,却让他们做小吏,他们怎会甘心。”

张焕说着,又笑了笑道:“说起老吏,我倒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都督请说。”

“眼看会西堡即将建成,我打算迁二千军户到堡中去,同时也设置会西县,辖黄河边西岸数十里方圆,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县令,我看你手下王县丞颇为干练。便想提拔他为会西县第一任县令,你看如何?”

“这个严县令犹豫了一下,很为难地道:“新年伊始、杂事繁多。他一走恐怕县里的很多事情都会瘫掉。请都督慎重考虑。”

张焕微微一笑,“不妨,我会安排一个新县丞接替他。”

说罢,张焕抽了一鞭战马,将心事重重的严县令远远地抛在后面。

很快,一行人进了武威城,春天地武威城已被生机勃勃地绿色所覆盖,花红柳绿、姹紫嫣红。处处都洋溢着春地气息,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大街上人流如织,饭馆酒肆里生意兴隆,还有嗅到机会地商人牵着骆驼出现在大街上。

在离城门不远处有一座颇具规模的校场,此刻校场里扎满了帐篷,住着约千余户移民,他们大多是陇右地区地无地农民。听说去河西有可能得到土地,便悄悄地举家前来,张焕也来者不拒,实在来不及盖房,就将他们暂时安置在帐篷里。

在校场门口搭了几座巨大地粥棚。正逢晚饭时间,粥棚前排着长长的领粥队伍,一些乞丐也混杂在其中。

“都督,那是夫人的马车!”一名亲兵忽然指着从粥棚旁驶来的一辆马车,旁边还跟着几名侍卫。张焕也认了出来。可不就是裴莹的马车么?

马车的侍卫也显然看见了张焕的队伍,便立刻掉头快速驶来。嘎地一声停在了张焕面前,车帘拉开,露出裴莹亮丽的笑脸,“我家老爷终于回家了!”

张焕微微笑道:“莫非莹儿是来替我安抚这些百姓?”

裴莹笑盈盈地点了点头,“你天天说河西最大地问题是人口不足,这些人眼巴巴地跑来投奔你,你虽然提供食宿,却不闻不问他们的内心感受,我今天去了才知道,他们中有不少是逃出来的奴隶,就害怕你把他们遣返回去,整日里担心害怕,度日如年,我告诉他们你会给他们自由,他们都感激不尽呢!”

“有你就行了,你是都督夫人,我不指望你还能指望谁?”

张焕说着,让亲兵先带士子们去军营给他们安排食宿,他自己却翻身下马,也坐进了裴莹的马车,马车随即缓缓启动,向都督府驶去。

“怎么,可是遇到什么不顺利之事?”张焕见裴莹的脸上有些不自然,便笑着问她道。

裴莹摇摇头苦笑了一下:“刚才在校场那边,他们谁也不相信我是都督夫人,在他们想像中都督夫人应是雍容华贵的中年贵妇,怎么会是个黄毛丫头,有不少人还以为我是都督的女儿。”

张焕不由哑然失笑,他正想开玩笑地唤她一声乖女儿,忽见裴莹面有嗔色,他立刻咬住舌头转换话题道:“你五哥来了!”

裴莹一怔,脸上的嗔色立刻变成了喜色,连忙拉开车帘向后望去。

“你别看了,他在黄河码头,留下来协助杜先生搬运粮食。”张焕搂过她地腰,在她樱唇上亲了亲,暧昧地笑道:“多亏有你这个娘子,岳父大人才出手阔绰,居然给我们河西十万石粮食,这样一来,我便可以撑到麦收了。”

一边拉下车帘,手却伸进了她的衣服里,肆无忌惮地揉捏起来,裴莹脸上映出了一抹绯红,她浑身酸软地倒在张焕的怀中,忍不住微微喘息起来。

马车越行越快,片刻便消失在绵绵的细雨之中

由于崔宁和母亲的到来,都督府又略略作了些改动,张焕先是买下了紧靠府宅地一处院子,将它改建成了一座道观,让母亲在里面静养,随后又将原来杨飞雨住的那间独院重新翻修,让崔宁居住,并和裴莹所住的院子连成一片,张焕又命人买来十几个模样清秀丫鬟充实内宅。

虽然崔宁已经跟他到了河西,但她原则性极强,在父亲没有松口之前,他们俩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张焕也不勉强崔宁,只要她在自己身边,没有嫁人之忧,那他也就放心了,崔宁嫁给他只是迟早的事。

崔宁性子温顺,同时她也是个极聪明地女子,为了能长久留在河西,她也是处处小心,平时只和裴莹说说话,极少再和张焕单独相处,以免惹起裴莹地不快,三人就这么不明不白地生活在一起,彼此心里都有数,可谁也不肯说破。

吃罢晚饭,崔、裴二女相约去内室下棋,张焕则来到自己的书房,他地书房位于内宅的最东面,有一大二小一共三个房间,其中一个小房间放置着一张巨大的沙盘,是数百人用几个月时间做出的河西地区全貌,而另一个房间则是他困了时休息的地方。

此刻书房里灯光柔和,炭火烧得正旺,使房间里十分温暖,张焕独自一人躺在他的圈椅上,闭着眼考虑河西官场的布局。

一路之上,他的方案已渐渐考虑成熟,清理河西官场和收回土地是两件息息相关之事,虽然他已掌握了河西,但也不能公开铲除异己,毕竟这些官员都是朝廷任命,做得太招摇一是会损坏他的名声,其次会使朝廷一些嫉恨他的人找到借口阻挠对他的援助,至少在自己强大起来之前尽量保持低调。

但无论如何,要赶在夏收之前,必须将土地问题解决。

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随即门轻轻地敲了敲。

“进来!”

门开了,亲兵副将陈平快步走进了书房,他半跪行了一礼,沉声道:“末将前来听命!”

第286章 朝战风云(上)第117章 皇后的决定第136章 鏖战会郡第33章 碎叶风云(十四)第17章 战略既定第159章 两日风云(一)第15 章 战争的第一条导火线第7章 林芝堂(下)第343章 中原乱起第138章 帐篷春色(下)第197章 事关重大(中)第74章 争兵权(三)第80章 稳军心第240章 奇袭成都(上)第194章 陇右来信第132章 三渡黄河(下)第316章 安西战略(六)第167章 抉择(上)第246章 设匦风波第53章 微妙的信号.第184章 上国小使第83章 探家主第188章 关陇旧臣第102章 争夺家主(四)第76章 返长安第32章 碎叶风云(十三)第161章 两日风云(三)第140章 真假粮商第321章 安西战略(十一)第403章 裴莹省亲第53章 战朝堂(二)第120章 尔虞我诈(一)第262章 意外收获第229章 厉兵秣马(二)第29章 立奇功(下)第374章 江淮风云(上)第181章 鏖战会西堡(上)第36章 碎叶风云(十七)第317章 安西战略(七)第96章 崔小芙(下)第334章 国事烦忧(下)第327章 安西战略(十七)第287章 朝战风云(中)第26章 仗刀行第334章 国事烦忧(下)第132章 三渡黄河(下)第350章 吐蕃赞普的决定第99章 争夺家主(一)第135章 谋取河西(下)第388章 大治开元第166章 机会第311章 安西战略(一)第61章 楚尚书第316章 安西战略(六)第21章 碎叶风云(二)第30章 碎叶风云(十一)第1章 碎叶截银(上)第38章 回纥惊变(上)第34章 崔家主第291章 漕运之争(下)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210章 格局之变(七)第4章 挥琵琶(下)第146章 裴莹出使(上)第157章 崔小芙召见(下)第60章 罢官职第28章 碎叶风云(九)第259章 不伦之爱第43章 左相国第70章 射胡月(三)第272章 朝堂内外第193章 各让一步第98章 崔计裴谋第14章 小聚会第37章 碎叶风云(十八)第281章 指点迷津第126章 魔高一丈第196章 事关重大(上)第45章 年夜饭第35章 利与情第86章 置新宅第344章 淮西有事第181章 鏖战会西堡(上)第60章 罢官职第146章 裴莹出使(上)第48章 张破天第195章 飞奴客第43章 意外发现.第377章 江淮风云(四)第412章 制科考试第148章 闻弦第373章 步步连环(下)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124章 玄武门之变(中)第194章 陇右来信第377章 江淮风云(四)第258章 凤翔之变(下)第27章 救少主第191章 厉兵秣马第37章 碎叶风云(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