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一看,来者是杨公公的徒弟,以前还是小沙子,如今已经要称呼沙公公了,师傅是皇上的贴身太监,做徒弟也跟着沾了光,不过见着他还是客客气气的样子:“沈正卿,皇上有要紧的事情找,请速速进宫。”
沈念一从来不问皇上找他到底是为了什么,既然皇上说是要事,那么必然就是紧要的,无论是先帝还是如今的皇上,从来都没有因为一点芝麻小事找过他,所以大理寺的人,一听沈念一要进宫,后背就发冷汗。
一路上,沈念一都没有开口,沙公公也是个比较寡言的人,这一点有些像他师傅,从来不在不该开口的时候乱插嘴,杨公公陪着以前的六皇子,在夹圈道中转了一圈,却是因祸得福了,杨公公本事不是那种很会钻营的人,身边除了两个小徒弟,就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裙带关系。
那些人一听是六皇子继位,杨公公直接被提拔上去,成了宫人中数一数二的,悔不当初,没有多与他攀攀交情,至于先帝身边的莫公公,虽然没有被一抹到底,皇上说其服侍先帝一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寻了个清闲之职,安排去养老了。
莫公公在先帝病情起伏的时候,已经战战兢兢的,后来先帝咽气,倪太医殉职,他更是怕得不行,生怕新帝一句话,就要了他的老命,恨不能求爷爷告奶奶的讨饶,如今得到这样一个善终,差些要在新帝脚边磕头磕破头。
皇上却连眼角余光都没有多看他一点:“莫公公,记得宫里头的规矩,才能活得长久。”
他听懂了,那是让他最好记得不要乱说话,谄媚笑道:“我年纪大了,记性差,以往的事儿都不太记得,承蒙皇上可怜,让我去个不用费心的地方,以后就等着养老送终了。”
皇上点点头,将他那七八个徒弟一并指给他带了去,还当真是要替他养老送终了。
这一点,太皇太后不太赞成,毕竟历朝历代都有个规矩,先帝归天,最贴身的宫人都要及时处理,否则的话,有些事情传出去,就是祸害。
皇上似乎对此事颇为不以为然,那些关在大牢中的穷凶极恶都可以大赦,何况是在父皇身边服侍多年的,就是那句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莫公公除了贪钱些,服侍父皇的架势,还真是挑不出错来,何必上来就要增出杀业。
太皇太后提点道:“皇上莫要忘记,还有个不知何时就炸开的秘密,皇上就能够确保莫公公不会告诉别人?”
皇上知道,祖母所言的那个秘密,是他手中没有玉玺,父皇不知在几时将玉玺给了旁人,要说早就丢失了玉玺,又不太可能,当然,连夜赶制出一块相差无几的,也不是太难的事情,那个工匠长年累月被供养在宫中一个秘密之处,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见光见人,如今却派了大用处。
他手边的这方玉玺,几乎已经以假乱真,能够看出不相同的人,天底下也没有几个,等三五年后,这一块就是正儿八经的传国玉玺,祖母担心就担心在,基业未曾安稳,有人拿着玉玺出来做事,所以才主张将莫公公杀了灭口。
皇上若有所思的看着玉玺,忽而抬起头来,再认真不过的问道:“祖母,是不是所有知道这个秘密的人,都该杀?”
太皇太后居然沉默下来,她从新帝的言语中听出了一丝警示,新帝是她的孙儿,也是她一手扶植而上的,才短短的时日已经研磨出天子的气场,她虽然有些敬畏,心里头还是很欢喜的,要是唯唯诺诺的,烂泥扶不上墙,她才会得更加失望。
而且,他给出的警示分寸极好,只有一点点,如果太皇太后不甚在意,那也可以直接抹过去,然而组孙两人互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出了彼此没有说出口的话。
点到为止的后果,是莫公公白白捡回一条老命,他大概都不知道,自己是皇上与太皇太后拉扯争夺间的第一件战利品,当然,这件战利品如今是放在皇上书案边。
沈念一大步流星的走到御书房门前,守门的人已经统统都换过,其中有一个眼熟的,而沙公公已经进去回禀,只听得寅迄在说:“沈正卿快些进来。”
那语调中,居然带着一丝仓惶,那是一种不确定的不安感,隔着门都可以感受到,沈念一知道,那真的是出大事了。
“沈正卿,八百里军报。”寅迄挥挥手将御书房中的人遣散的一个不剩,将手中的军报重重投掷在桌上,“天朝大军溃败不成军。”
沈念一想过太多种皇上寻他的可能性,想过是宫中那些不安分的太妃惹事,想过是朝中有人不服气新帝的威严,甚至想过是皇上看了许多只有天子才能够看到的机密案卷,心中存有疑问,所以要找他过问。
千百种可能,没有这一件,没有边关险些失守的要害大事。
沈念一心中的第一个念头是:宁夏生在做什么,宁大将军怎么可能放任自己的军队失利!
他一把抓过军报,字字惊心,与皇上说的那一句半字不差,军报用一种赤褐的颜色书写,简直像是干涸的鲜血,透过这张军报,他几乎都能够体会到战事有多么吃紧。
“只有这一封军报。”寅迄声音中透着化不开的倦意,“或许发出的更多,然而能够传到天都的只有这一份。”
边关的军报是定时发出的,前些日子,先帝归天,新帝继位,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这些上头,大概是疏忽了,中间已经停了好几天,有时候,天气不好,雨雪天,晚些也是有的,再说宁大将军驻守边关多年,都没有出过问题,谁会想到,这边乱成一锅粥的时候,那边也出了大事。
寅迄的脸色阴晴不定:“沈正卿,这个档口,你说朕该怎么做?”
此事本不该沈念一来管,但是寅迄目前能够百分百信任的人,也就只有他,朝野上下,文武百官,他早朝的时候,坐着高高在上,往下看去,不知哪个心里头真正在想什么,哪个又是当日参与阻止他登基的余孽。
尽管太皇太后大刀阔斧,处置了很大一批人,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个道理,他很明白,不可能真正将所有参与的人都抓住的,必然会有漏网之鱼,而他却不得知。
沈念一也能够理解皇上的心情,安外必先攘内,如今这内还没个定数,外又不测风云,皇上毕竟年轻经验少,要是按照其以往的性子,怕是要亲自带军冲到边关去一探究竟了,如今还能将他找来,有商有量,实在是难得。
“皇上,此事甚大,不能够仅仅凭一封军报推断那边的形势。”沈念一的意思很明朗,不能先乱了自己的心,能够将军报传回来,那么也不是全军覆没的架势,而且宁大将军带兵,也不可能会全军覆没。
“朕心里头乱得厉害。”寅迄一双眼紧紧盯着沈念一,“而且真奇怪,明明应该畏惧的,朕却又觉得有些跃跃欲试,是不是急疯了心,会变成这样?”
“不,皇上这个时候,最不需要的就是畏惧。”沈念一镇定的说道,“皇上或许已经在心里做好应战的准备。”
如果边关大军溃败,失守,作为皇上是绝对不可能听之任之的,如果先帝还在的话,势必会再派出其他的将军与大队的人马,收复失地,两国交战,有时候胜败都在预算之中,宁大将军这些年做得这么出色,无非是他善于用兵,又不会居功自傲,底下的亲兵人人以他为首是瞻,手底下有好兵,才能打出好看的仗。
眼前这位年轻的皇上,却什么都没有,先帝一定没有想过,由于其手握大权,作为一个君王做得太完善,却没有及时将权利下放给几个皇子,导致突发的状况一来,新帝就算咬着牙硬着头皮,也不过是勉强过关。
而战事一来,新帝没有手足无措,吓得簌簌发抖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皇上可曾查出前一封军报,是几时到达的?”
“十天之前。”皇上在他到来以前,已经将前头的军报都着人整理出来,“前一封就是例常的军报,没有一点点的异样。”
正常的军报应该是在三天到五天之间,才能够将边关发生的事情源源不断的传到天都来,当然很多时候,不过是一句最简短的平安,两国之间也并非一整年都在开战的,如果战事停休的那段日子,不重要的军报,甚至不会送到皇上的手里,就被一笔带过。
沈念一看了看最后的那一封,是没有其他的异样,这样算起的话,中间可能有一封更加重要的军报遗失了,可能是中途被敌人劫走,也可能是进宫的时候被动了手脚,那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在这里,要下手的话,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