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甲长钟大用

一进入围墙内,一股说不出来的难闻味道迎面而来,不知是牛马粪味,还是生活垃圾的酸臭味,总之一股说不出的味道,整个墩内可说用肮脏,污秽来形容。

也是,一个不大的空间,连墩军家口数算在内,十几个人的吃喝拉撒睡都在内中,而这些墩军们又不是什么高雅人士,自然对卫生不是那么讲究,这让里面是垃圾满地,蚊蝇横飞,让人眉头大皱。说实在,对这墩内的环境,王斗直到现在还未适应。

沿着围墙内,左侧筑有一排的墩军住房,住房旁有一口水井,不过井水早己干涸。

在围墙的右侧,还有羊马圈与仓房等建筑,堆放着一些墩台物质。此外在正对着门口的墩台旁,更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靖边墩守军与妻口姓名,此外还详列着墩内火器,器械,家具等情况:

“……靖边墩守军七人,计有夜不收两名:韩朝、韩仲。墩军五名口:钟大用,妻王氏。杨通,妻刘氏。齐天良,妻陶氏。马名,妻石氏。王斗。家具:锅七口,缸七只,碟十四个,碗十四个。火器:钩头炮一个,线枪一杆,大铳一个,三眼铳一把,火yao火线全。器械:军每人弓一张,刀枪一把,箭三十支。……军旗一面,旗杆两根,扯旗绳两副,灯笼三盏,梆铃一副,软梯一架,柴堆五座,烟皂五座,擂石二十堆,牛马狼粪全……”

这种石碑在大明每座墩台都有设立,用意是防止守墩军士逃跑及日后如数验收,而每位墩军妻室的随同居住,是出于让守墩军士安心戍守的考量。

在王斗挑水进来时,墩军齐天良、马名,还有夜不收韩朝、韩仲几人正或蹲或靠在石碑这边闲聊,余者他们妻室陶氏、石氏还有杨通妻刘氏等几个妇人正在旁晾晒衣服,一边说着话。

与王斗一样,这些人身上的衣衫也是破破烂烂,上面布满补丁,几个男子除了他们身上表明身份的腰牌与鸳鸯战袄外,说他们是军人,还真不象。除了韩朝、韩仲兄弟二人,齐天良、马名与几个妇人更是面有菜色,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相比他们,王斗会好一些,至少不会象他们那样面黄肌瘦,蓬头垢面,衣衫不洁。

见王斗进来,各人都是笑着看向他,似乎在无聊的日子中有了些取乐的东西。方才对王斗大叫的那人正是韩仲,今年二十一岁,算是墩内年纪最小的人,平日里性情粗豪,颇有些好勇斗狠的味道,加上他的哥哥韩朝身手也是了得,所以二人在墩内地位颇高,平日里就算甲长钟大用也是对他们客客气气。

此时韩仲身子半靠在墩台夯土上,一只脚架在石碑上,一边做着无聊的抖动动作,他的哥哥韩朝则是双手抱怀,懒洋洋地依在夯台上闭目养神,似睡非睡的样子,见王斗进来,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后又将眼睛闭上。

见王斗挑着水忽哧忽哧从自己身旁走过,理都懒得理自己,韩仲不由睁大牛眼,奇怪地叫道:“喂,王大傻子,刚才我和你说话呢,你怎么不回个话?”

众人都是笑起来,一旁马名的妻子石氏是个厚道人,她一边将衣裳晾在绳上,一边笑道:“韩小哥儿,你就不要取笑王哥儿了,人家整日挑水干活,也是不易。”

几人笑乐了几句,齐天良道:“不要理那鳖蛋,咱们接着说咱们的……对了,刚才我说到哪了?”

……

王斗来到那排墩军居房前面,将水倒入了甲长钟大用屋前的水缸内。

这排住房分为几个小间,每间房内有火炕,外有锅灶水缸碗碟等物,供墩内守军及家口所用。由于年久失修,这些房屋大多破烂漏水,门窗损坏,典型的危房。

这一排房中,位置最好,阳光最充足的便是眼前这间房了,为甲长钟大用及其妻王氏zhan有,不过也只保证门窗及屋顶不漏水进风罢了,陈旧是免不了的。

每次看到这排房屋,王斗总想起后世工地上一些民工的板屋,简陋,低矮,门前歪歪斜斜挂满了墩军及妻口们的破烂衣裳,还有各样奇奇怪怪的东西。

王斗倒好水,将水桶放好,松了口气,正想好好休息一下,这时石碑那边传来一阵动静,只听各人七嘴八舌地道:“钟头下来了?可有什么动静?”

接着更是响起墩军杨通讨好的声音:“钟头辛苦了,快坐下来好好歇息歇息。”

什么时候杨通己是从悬楼上下来了,这个马屁精,向来不放过任何讨好甲长钟大用的机会。

王斗冷冷地转头看去。在石碑的旁边,有一架软梯,可以直通到十几米高的墩台上,墩台上的望厅内备有号炮狼粪柴草等物,以作为敌寇来临的报警之用。

比起墩内各人,钟大用很喜欢墩台这个位置,说是很有登高远望,把酒临风的感觉,经常一看就是半天。王斗去挑水时钟大用还在望厅上了望,什么时候他己经从软梯上下来了。

如众星捧月一般,此时那钟大用正昂然站在人群当中,他的妻子王氏也是笑容满面地紧紧靠在他的身旁。这钟大用年在四十,是以总旗官衔充任靖边墩甲长,据传与董家庄管队官张贵交好,加上他又是墩军之首,因此在这靖边墩内拥有决对的权力地位。

相比墩内各人的面黄肌瘦,脸有菜色,他却是油光满面,肥肥胖胖,一双细细的眼睛内不时发出贪婪狠毒的目光。全墩中只有他拥有盔甲,身上的鸳鸯战袄也没有一处补丁,腰间别的腰牌也是上好的坚木做成。

享受了各人的一阵马屁后,钟大用那尖刻的声音响起:“己经十几日没有动静了,看来鞑子真的到别处去了,不过还没有看到鞑子出境的空烟号火,就不知鞑子们还在哪里劫掠。”

语气中隐隐有兴灾乐祸之意。

不过听他的口气,在场各人却是沉默了一会,后金军劫掠之惨,在场各人都是感同身受,前些时日保安各地大受荼毒,就算后金军移到别处去烧杀抢劫,这种事情也决对高兴不起来。

似乎察觉到自己失言,钟大用脸色有些不好看,只有杨通仍是巴结道:“鞑子走了就好,谢天谢地,改日小的去董家堡城隍庙拜拜,烧香回个愿。”

这杨通年在三十,算起来也是相貌堂堂,可惜这副阿谀的样子破坏了他的形象。

听杨通这样说,钟大用的脸色又会好了一些。

这时钟大用妻子王氏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钟大用点了点头,他咳嗽了一下,尖声说道:“有一事我要与大伙说说,眼下就快秋播了,田地里的活计还要大家帮忙,诸位放心,都是墩内同僚,改日做活时,我会给大家吃饱的。”

依明代的卫所制,与普通的旗军一样,各地守瞭墩军同样拨给田地四五十亩,还有牛具种子等,以让墩军们耕种养瞻,专心守望。靖边墩内几位军士都是世袭军户,祖辈都在这里生活,原本也同样分有土地。虽说军户的田租子粒每亩需要交纳两斗,比普通民户们租重了一倍,不过在明初时,还是可以好好过日子的。

只是大明屯田制的弊端,让靖边墩与卫所其余旗军一样,长年下来,墩军田地大多己经被舜乡堡与董家庄各级军官们侵占得差不多了,他们私下也成为各个军官们的佃户,近年天灾不断,加上他们每年都要交纳沉重的租额,根本难以糊口。这也是他们与妻小看起来象乞丐的缘故。

钟大用身为总旗,家内也有传下来的军官职田一百亩,他大小算个官,身后也有一定势力,所以他名下的田地不会被别人侵占。不过他的官小,当然也侵占不了别人多少田地,不过他也有自己的招,就是役使手下几个墩军给他耕种干活,这也是当时大明卫所军队中的普遍现象。

明中叶后,大明朝廷为了改变各地官员军将侵贪军户屯田之举,又按官职大小给每位军将一定的养廉田,钟大用家也分到五十亩,这合计一百五十亩田地,除了家人耕种外,钟家大部分都是役使手下墩军们耕种,往日王斗更是干活的主力。

眼下是崇祯七年的八月十三日,依后世的阳历,此时不过是九月初,按理说小麦秋播的时节还未到来,不过在这大明朝,由于小冰河时期的影响,这天气冷得早,使得保安州小麦秋播的日子都提前了许多。这也是钟大用说话的原因。

杨通第一个说道:“看钟头您说的,帮您干点活是我们应份之事,就算您不说,我们也会主动帮忙的,何必提什么吃食的事?这样说就生份了。”

钟大用油脸上露出笑容,赞许地看了他一眼。钟大用妻子王氏也是夸奖杨通:“杨哥儿就是伶俐。”

听了钟大用的话,齐天良与马名二人却是脸有苦色,与杨通一起,三人都是董家庄管队官张贵的佃户,平日里耕作活计繁重,眼下又要免费帮钟大用干活,这日子,真是苦。不过多年下来,他们早就麻木习惯了,钟大用要自己干活,那就干吧,好歹到时有几顿干的吃,这世道,有吃的就不错了。

齐天良年纪在三十岁左右,普通军户出身,奇怪的是还识点字,而且人长得瘦小,食欲却是大得惊人,他开口说话,别的不问,先问道:“钟头,到时干活真的能吃饱?”

齐天良的话让钟大用不高兴,他沉着脸不说话,他的妻子王氏在旁骂道:“当然了,我们当家的还会骗你不成?不过齐猴儿你到时能不能少吃点,你食量这么大,我们家当再多,到时也要让你吃穷了!”

齐天良摸了摸头有些不好意思,他的妻子陶氏在旁扯了扯他,示意他不要乱说话。也怪不得齐天良有此疑问,钟大用每次说会让干活的人吃饱,不过每次齐天良都没有吃饱过,论起小气,这钟大用在这方圆一带同样是一绝。

齐天良身旁的马名比他小两岁,平日最关心就是自家的田地,他犹豫了半响,问道:“钟头,这活要干几日?小的怕到时错过自家田地的农时。”

钟大用没好气地道:“到时你手脚麻利些不就行了?”

他们这边说话,韩朝,韩仲兄弟则是悠闲地站在一边,帮钟大用干活没问题,只要到时有吃的就行了。与王斗一样,他们都不是军户出身,而是近些年从民户中招募过来的,只不过韩朝兄弟不知道是从哪里流浪过来的,因身手好,便被招为夜不收,成了大明的侦察兵,王斗则是附近辛庄村的人。

原本三人当兵只是为了吃粮,每月饷米一石,也不需要为军户田地交纳租额,前景不错,不过这些年朝廷粮饷经常拖欠,一年中倒有大半年没有银钱饷米入手,这让韩朝兄弟日子过得极为清苦,有时比起几个墩军还有所不如,毕竟他们租种田地,多少有些收入。

王斗同样是如此,对原先的王斗来说,他参军是为了拿份粮饷周济家人,没想到一年中倒有大半年在白干,而且在墩内每天还要受气,对这份工作,他己经越来越不想干了。不过对眼下的王斗来说,这份军人的职业他是不会放弃的,在这乱世中,有一份武力身份保障,总多了一分保护自己及家人的机会。

钟大用与众人说了几句,转头寻找:“对了,那个王大傻子去哪了?”

王斗一向是他役使的主力,眼下自家田地要秋播了,自然是少不了这个壮汉的参与。

众人纷纷张望,正在这时,却见王斗大步走来,身上披挂整齐,不但手上拿着长枪,腰上别着腰刀,身上步弓箭袋更是齐全。

他本来就虎背熊腰,加上此时全身披挂,眼神锐利,这龙行虎步而来,真是极有气势。

看到他这样子,众人心中都是升起异样的感觉,钟大用骂道:“你这货跑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又找打了?”

旁边各人都有些兴灾乐祸,王斗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

老白牛:

新书总算发布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书十二卷,每卷人物与情节都有过仔细的考虑,应该是个精彩的故事。

另:关于更新,无推荐时每天一更,时间为中午十二点。有推荐时每天两更或是三更,时间为中午十二点、傍晚六点。入vip后,不论更多少,都是放在中午十二点。

第582章 户部应对(下)第775章 涅槃第37章 过年、李家、亲戚第247章 血海上第152章 护送第52章 冲突第448章 土车、医士第793章 惊叹第696章 流贼内乱第81章 我的理想第195章 飞蛾扑火第81章 我的理想第148章 免税第803章 到齐第103章 登城第694章 斩贺人龙第76章 法与情第483章 马科第623章 痕迹第162章 炼银、收入与支出第650章 难解难分第37章 过年、李家、亲戚第760章 驰檄第737章 此獠第115章 得胜第525章 密议第756章 追谥第216章 多尔衮、阿巴泰第498章 隔河炮战(中)第313章 重新评价第674章 群魔乱舞第322章 若犹怙恶不悛,杀无赦!第478章 鸡蛋第715章 三策第222章 胡儿可敢再战第436章 惨烈车营(下)第529章 让他们自己玩去吧第436章 惨烈车营(中)第605章 鸦兵撒星阵(下)第705章 见习研究员第209章 分兵第813章 拼命第153章 银矿第150章 联姻第311章 雄主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793章 惊叹第455章 救援第209章 分兵第360章 陈永福想立功第54章 禁私斗、婚期第655章 征虏大将军第44章 变化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惊第638章 尸堆第221章 谁是兔第507章 排队枪毙(上)第539章 离去第566章 清虏第38章 私人庄田第82章 开矿费用第436章 惨烈车营(下)第529章 让他们自己玩去吧第499章 杨兴岭第30章 震惊第241章 许月娥之事、清兵谋议第778章 追赃助饷第461章 再冲上去第640章 炮轰第384章 得知第13章 捷报第569章 归化司第397章 致胜秘诀第582章 户部应对(下)第437章 长岭山布置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287章 铜墙脸皮第120章 大敌第684章 潜伏任务(下)第122章 防务第312章 布局(下)第279章 强攻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492章 攻下第3章 你信不信?第565章 崇祯十五年了第716章 战争乌云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第552章 责问第527章 皇太极死了第571章 哗然第75章 新编第7章 白甲第593章 朱仙镇之序幕第741章 暴雨第526章 杀人不用刀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儿第143章 闹饷第520章 长岭山绞肉机(中)第417章 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