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到洛阳、嫉妒

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王斗与陈永福大军从龙门出发,路过关陵祭拜了关羽祠庙后,全军到达洛水南岸。

洛水宽广,往日需要渡船,不过现在正值腊月,天寒地冻,河面都结了冰,不需渡船也可过。当然需要选择冰面厚些的地方过去,毕竟舜乡军一些火炮及辎重颇为沉重。

到了河边,江风更猛,寒意逼人,可以看到从周边一些州县逃亡进洛阳的士绅百姓不断过河。很多人乘坐马拉大冰车,风驰电掣般从冰面而过。

“洛河原有桥……”

说话的是秦轶,他高瘦的身上穿着一件鸳鸯战袄,头戴八瓣帽儿铁尖盔,身披红棉翻羊毛大氅。大氅上有帽子,可以罩在头上遮蔽风雨,打扮与普通的舜乡军没什么两样,只有腰牌与盔缨有所区别。

舜乡军中所有的赞画文吏,同样要身着军服,并不可平常文人打扮,意示舜乡军整体规划如一的制度。

秦轶官话说得很标准,只带一些河南南阳口音。进入舜乡军后,他也不断在学习,毕竟舜乡军的参谋赞画与此时的军师很有区别。不是简单谋略便可,还要懂得军中火力战力配置,后勤,军队训练等种种方面,往日单程的文人空谈可不行。

而且舜乡军的高识字率,也使进入的文人难有鹤立鸡群之感。进入舜乡军这一年多来,秦轶收获很多,从这只军队身上,他感觉自己学学到很多东西。此次随军出战,他更有了自己的思考,似乎更可用全局眼光俯瞰苍生大地。

“隋朝洛阳有天津桥,原为浮桥,隋末为李密焚毁。唐初原址重建,改为石桥,仍称天津桥,桥上有四角亭,桥头有酒楼。时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天上弯月,河水粼粼,便为天津晓月,洛阳古八大景之一。”

秦轶的声音带着罔然:“天津桥历经数百年,可叹宋末金虏与鞑虏连番入寇,这天津桥最终毁于战火。此后数百年,洛水河上再无石桥,车马过河,皆靠渡船。”

温方亮,高史银,赵瑄诸人策在马上,正对岸那边宏伟的洛阳城指指点点,作激昂文字,指点江山状。寒风撩起他们的披风大氅,可谓意气风发时。

听了秦轶的话,赵瑄佩服地道:“秦赞画好学问,这洛阳典故,懂得这么多。”

高史银却骂了一声:“狗日的金虏与鞑虏,害得我大军过河却要踏冰,真是罪孽深重。”

在几人身后,高寻也策于马上,眺望对面的洛阳城,耳听秦轶之言,再听高史银等人话语,似乎一股历史的沧桑感迎面而来。

这个时代,是男儿大有为之时,他虽然升任到新军千总,不过在舜乡军中仍声名不显。不过高寻相信自己,定可在这时代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他相信自己。

王斗与陈永福策马于众将之前,听着秦轶的话语,眼望对面那座壮丽巍峨的城池,同样感慨良多。

陈永福看着对面城池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他对王斗说道:“犬子与贵军李光衡,温达兴两位千总己先期过河,他们传来情报,兵备王胤昌,河南府知府亢孟桧,总兵王绍禹,游击刘见义与罗泰己经在南关外迎接等待。王兵备的意思,我们大军先在东门外驻扎,待挑选个吉日,我大军再进入洛阳。”

他脸上露出笑容:“汝州一战,流贼丧胆,洛阳军民大振,眼下流贼大军压境,城内人心惶惶。王兵备用意,也是鼓舞人心之用。”

王斗道:“这全靠陈军门奋勇杀敌,才有汝州大捷。”

陈永福摇头:“自家事自家知,若没有王将军,汝州能否报捷,真的难说。”

他感慨道:“自开封过来,本将欠王将军颇多,可惜王将军不是河南将兵,不能在当地久留……也罢,往后只要王将军前来河南,我陈永福的府邸,大门永远为将军敞开。”

这个老将感叹良多,汝州之战,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大大的功劳,未来升赏自不用说。就是实在的好处,汝州战后也所得甚多。陈永福盘算以后可以扩展自己的军力。

与舜乡军并肩杀敌的日子,陈永福也在日夜揣摩如何仿效舜乡军练兵,并希望王斗能留些经验丰富的老军,作为前锋营的指导教官。陈永福这个请求,王斗还在考虑其中利弊之处。

其实舜乡军成名来,特别是去年各镇总兵前往东路观摩后。不但各镇纷纷仿效舜乡军练兵,便是舜乡军大小将官,从军官到普通士兵,或明或暗,都不断有人前来挖角,许下种种丰厚的酬金好处。

只是因为东路安稳的环境,良好的上进平台,还有严酷的惩罚措施,还没出现跳角的情况。却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将兵挨不过对方短暂的诱惑,跳槽到别处去。

“听闻东路设立讲武堂,犬子也算伶俐,希望将军给个名额,让犬子进讲武堂磨练几年……”

……

陈永福的话说到这里,洛阳城前来迎接的官员己到,他也立时住口,与王斗一起指挥大军过河。有本地人氏向导,洛水何处冰厚,河处冰薄,王斗等人心中有数,因此大军过河顺利。

到了北岸的南关码头,王斗等人一上岸,不由吃了一惊,只见码头边,河岸边,还有码头进去的街道上,密密麻麻围满了迎接或是围观的民众。

看到舜乡军与前锋营不断上岸,那些威武的铁甲大军,特别十门沉重的红夷大炮现身后,岸上一片的惊叹与啧啧称奇声。还有那一千多辆马车,各人都道:“没见过官兵有这么多车马的。”

民众太热情了,让王斗等人保持低调都不行。岸上肯定有闯军的细作,这人马不断上岸,想必舜乡军与前锋营的军力武力都会落在这些人眼中,却不好驱赶围观的民众。

王斗与陈永福上岸后,码头上鼓乐齐鸣,鞭炮炸响,岸上等待的兵备王胤昌,河南府知府亢孟桧,还有河南总兵王绍禹,游击刘见义等数十个大小官员迎了上来,如此高规模的迎接队伍,体现了洛阳军民对这只救援部队的重识。

一番寒暄后,大军往南关而去,洛阳有东、西、南、北四关,这四个小城池护住洛阳主城。李光衡与温达兴己经先期到达南关之下,不过依洛阳官员的安排,这只大军先期驻扎在东关外的迎恩寺与白马寺之间。

从码头一直到南关,再到洛阳主城,都是居民繁盛之处,店铺鳞次栉比。王斗等人沿官道与街道一路行去,不说路旁满是围观的人群,不断还有民众闻风赶来,都想看看这只汝州大捷后的联合部队英姿。

王斗骑在马上不断拱手,他身着御赐的盔甲,其实是一副明光铠,每一片甲叶都是精良无比,特别胸前两个闪亮的护心镜,象奶罩一样一左一右护在胸前,使王斗看起来有如天神下凡,引来一片的啧啧之声。

围观民众皆道:“有王将军与陈总兵到达,这洛阳定万无一失。”

到达南关之前,首先出现的是一道“拦马墙”,“拦马墙”约有一丈,墙前挖有壕沟,引瀍水入壕。这是洛阳第一道防线,可阻挡对方骑兵接近,迫使他们下马作战。

依洛阳当地官员说,围绕洛阳城的这道“拦马墙”,周长有二十三里多,只在某些官道上开些寨门。过了东、西、南、北四关,离洛阳主城墙三十步,便是深深的护城河,同样引瀍水或是洛水入壕。

护城河内侧,一样有一道高一丈的“拦马墙”,如此形成严密立体的护务体系。

其实大明的城池皆是深厚,防守严密,关键在于防守的人。

南关不大,离洛阳城约有二里,原来这里防守的是一个把总,不过河南总兵王绍禹等人到达后,这南关,还有洛阳南门,己经由开封游击罗泰接手。

到了这里,洛阳城看得更清楚,其实洛阳城大小与汝州差不多,不过城池更高更厚,一色青砖包砌的城墙,墙高怕有四丈多。让王斗印象深刻的是城门上雄伟的阙楼,还有城墙上众多的垛口与马面。

依当地官员说,洛阳城一共有马面三十九座,马面上均有了望敌情的敌楼。那些马面每座间距数十步,攻城的敌人均处于城上武器的杀伤范围之内,形成正面及两侧的交叉火力网。

城池四角还有角台与角楼,视野广阔,可监控与痛击来自多种角度的进攻之敌。四座城门又筑有瓮城,使得洛阳城坚固无比。如果守军稍稍用心些,城池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崇祯八年那场仗就是如此,高迎祥领十几万大军攻打洛阳城,多日不能攻破。历史上这次李自成攻打洛阳,因城池坚固,也是血战多日,要不是守军哗变,李自成怕一年也攻不下洛阳城。宁武关比洛阳城简陋多,因守将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集中优势兵力,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才堪堪攻破,一度还准备放弃。

想到这里,王斗看了一眼眼前的河南总兵官王绍禹,还有游击罗泰与刘有义二人,此时这三人正以嫉妒之极的眼光看着自己与陈永福二人。

王斗心下暗叹,明末文人多饭桶,武人也好不到哪去,从九边各镇军阀到南明各将,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国家的元气,就在他们内斗中耗尽。

文人当国,国家不幸,武人当国,国家同样不幸,只可惜了人民百姓,多灾多难。

……

依安排,到了南关后,舜乡军与前锋营又开往东关一带,在瀍水与洛水旁安营扎寨,准备午饭。

兵备王胤昌等文武官员,则在南关署衙招待王斗与陈永福二人,酒宴很丰盛,还有乐姬助兴。想起洛阳周边那些吃树皮,吃草根的灾民流民,王斗不由暗暗摇头,百姓己是死人相弃,这些官将还如此荒淫糜烂。

宴中王胤昌与河南府知府亢孟桧对王斗与陈永福赞不绝口,连称他们是国之栋梁,汝州之捷,可谓是军民振奋,连福王听了都是大悦,称几日后王斗等人进城,福王有意召见宴请。

陈永福大喜,听了这个消息,王绍禹与刘见义几人更是流露出又羡又妒的神情。

他们大军于月初到达洛阳时,先期除了总兵王绍禹外,刘见义与罗泰二人的军马,还被拒在洛阳城东关外不得进城。王绍禹再三请求,福王才勉强将刘、罗二人的军马放进城中,协守二门。召见宴请之事,更是无从谈起。

没想到王斗与陈永福二人一到,福王却是如此礼遇。这样厚此薄彼,怎么不让三人嫉妒非常?

虽说几日后的宴请,王绍禹与刘见义几人同样陪同召见,不过却是托王斗等人的福,让王绍禹等人心下非常不舒服。

午宴过后,王斗与陈永福告辞出来,陈永福恨恨骂了声:“一众鼠辈,打仗不行,排斥争利倒有一手。”

方才在宴中并不怎么愉快,王绍禹、刘见义几人阴阳怪气,不时的冷嘲热讽,怎么听怎么不舒服,王斗还好,陈永福却差点忍不住跳出来。

此时文人势力大大减弱,王胤昌与亢孟桧身为兵备与知府,对那些武人间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却没有办法,特别在大兵将要压境的情况下,只能尽力调解。

老实说刘见义几人并不给他这个兵备什么面子,一场接风宴差点闹个不欢而散,王胤昌除在心中骂几句:“这些武人越来越飞扬跋扈”,余者又有什么办法?

由一个官员带路,王斗与陈永福领着自己的护卫向东关而去,王胤昌己经言明,明天他还会亲自带领洛阳一些官员乡绅到二人军营中拜访劳军,向他们传授面见福王之事。

洛阳的冬天很冷,地上微微有一些积雪,却是不厚,然寒风一阵一阵的吹来,冷寒刺骨。

王斗骑在马上,听陈永福在身旁骂骂咧咧,骂刘见义等人无能善妒,见不得自己立功,和这些人共事同僚,真是倒了八辈子大霉,汝州之战后的好心情,都被他们破坏了。

第293章 一战而溃、舜乡军虎威第477章 锦州危第89章 许月娥的枪术第327章 灭之第736章 炼狱第4章 童养媳第40章 上官视察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中)第506章 大决战(上)第553章 血河(上)第212章 追击第480章 辎重第371章 强攻、硬守(中)第123章 大敌来临第209章 分兵第156章 随军第380章 夜袭成功第619章 野心第741章 暴雨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287章 铜墙脸皮第312章 布局(下)第145章 处决(上)第487章 血肉第211章 石桥之战(下)第463章 骑战、搏战第786章 大略第452章 还是我们这边舒畅第294章 王斗为前锋、大丈夫当如是第253章 侧射第70章 旧日上司第555章 挡路者死!第817章 光复第644章 踏燕然兮,逐胡儿第592章 “封地”第16章 小小心思第66章 排枪第173章 愤怒的纪兵备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405章 权力本能第629章 过河第135章 阅兵操演第166章 收获、完善班子第332章 他们以为我不敢动手?第346章 飞蝗、出征准备。第553章 血河(下)第534章 杖毙第724章 对比第444章 毒烟弹第535章 落下第509章 右臂第405章 权力本能第776章 忠与顺第427章 汇合行军(下)第312章 布局(下)第341章 如潮而来(下)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370章 闯兵围城第390章 伏击第498章 隔河炮战(上)第435章 宁远争议(上)第392章 名动天下第498章 隔河炮战(下1)第547章 血本无归(上)第69章 成亲第489章 密信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484章 放肆!第72章 贫穷第487章 血肉第238章 献捷太庙、贺表如云第546章 沸腾不休第442章 黄土岭之战(中)第256章 红夷大炮第328章 盛京谋议(上)第473章 龙颜大悦第610章 直捣第435章 宁远争议(中)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476章 魔盒打开(下)第739章 对策第825章 尽灭第312章 布局(下)第804章 六部分第511章 难支第818章 碾压第482章 主力西进第603章 大军出塞(上)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413章 新营制第213章 向卢督臣第146章 吓了一跳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373章 不同的待遇第234章 敌方的重视第733章 改变第24章 建堡第510章 大崩溃、擒获(下)第489章 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