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塞外

商议良久,都觉不妥,最后各人只得决定先放放,着圣旨好生宣慰嘉奖,等锦州战事全部打完再说?

当然,各督抚与大将可以圣旨宣慰,不过锦州前线千总以下的官将及士兵,却需要兵部立时封赏,缓慢不得。?

而大明边军的斩首功次,一向赏赐丰厚,特别对东奴北虏更是如此,正德年间曾议定,一人独斩首级一颗,着升实授一级,三人共斩一颗,为首者升署一级,为从者给赏银财帛。?

便是二人共斩幼小贼首级一颗,也就是不到十五岁小鞑子,为首者都可以升署一级,为从者量赏。不愿升者,每实授一级赏银五十两,署职二十两。斩杀妇女与儿童,也一样署职给赏,不过要砍到四颗脑袋。?

到了嘉靖年间,斩首一颗者,除升实授一级外,又赏银三十两,所得马匹等物,尽给本人。隆庆年更题准,与大众达贼血战,能临阵斩获首级一颗者,超升二级,不愿升者,赏银一百两,所获马牛货物尽给本人。?

当然,这只是蓟镇一家,各边不得援以为例。?

这是小兵的首级功赏,对军官来说,千总把总,领官军五百或一千人,部下有斩获首级十名颗,二十名颗者升一级,每多十颗二十颗加一级,一直到三级而止,二级实授,一级署职。?

除首级外,大明还有头功、奇功等分别,此并不看首级,只看敌之多寡、捷之大小。阵前当先、殿后、斩将搴旗、擒斩贼首等,都算奇功。上等者,拟升,次等者。拟赏。?

现在大明的功次。都是仿嘉靖例,斩首一级,升实授一级。再赏银三十两。游击参将的功次都可缓缓,不过前线低级军官与小兵的赏赐不能缓,初战刚大捷。就有功不赏?那前线的将士如何肯下力死战??

此次辽东大捷,连斩首数,还有各种官兵头功、奇功赏赐,又督抚大将功次未定,就要多赏财帛银两。零零碎碎,算起来有近十万两之多,这个钱,自然要兵部或是户部出。?

谈到银两,兵部尚书陈新甲。户部尚书李待问却是叫苦。特别李待问,更是给崇祯皇帝算了一笔帐,便是关于此次锦州大战的花费。真是难以想象的浩大。?

此时云集辽东的兵马己经超过二十万。他们大多是营兵,按此时的军饷来算。每兵至少需要银一两,加米数斗,这是多少银子??

况且锦州前线中,还有数万的骑兵,这些骑兵,除基本军饷外,每月还约要二两的草豆银,如此前线的大明军队,光光粮饷,一个月差不多就要三十万两银子。?

这些前线将士,当然不能吃银子,辽东地方,也供应不了这么多粮草。开中法后,边镇的粮草大多由商人支运,只是如此大战,商人同样供应运输不了那么多粮秣,还需要朝廷支应。?

千里运粮,十去其九,数十万民夫肩挑人背,小车推送,顶多牛车马车,运粮到达辽东后,一路损耗多达数倍,这样户部准备的粮草,一个月就需达数十万石之多。?

战事才刚刚开始,眼见户部的库房就要掏空了,李待问四处恤补,还向御马监借了不少银子,这都是要利息的,还是利滚利,现在他只盯着秋粮税收,希望可以缓解一二。?

此战的赏银,户部是可以掏一部分,不过松锦战事若长久相持下去,粮饷肯定保证不了。?

他一抬官袍,向崇祯皇帝跪了下去:“臣以为,锦州之事,当速战速决,眼下的大明,打不起大仗啊,还请皇上明察!”?

吏部尚书李日宣,卟嗵一声,也陪着李待问跪了下来:“臣认为李阁老所说,当是老成谋国之言。皇上发饷源源,自是军心欢动,然辽东兵多饷艰,户部一直恤补穷匮,又岂是长久之道?”?

“今苏州府旱蝗,太仓州灾荒,湖州府蝗灾,山东、河南又大旱再起,村里无炊烟,野多暴骨,萧条惨楚,饿死载道,目不可忍视。嗷嗷生灵岂可坐视不救?曹贼,革、左诸贼未净,不论救济或是剿贼,皆需大批粮草,又岂能尽支于辽东?”?

他说道:“今闻官兵大捷,正是士气如虹之时,当趁锐而击之,一鼓作气,尽灭鞑虏,以解锦州之围。万不可坐失良机,困守寸地,岂不闻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二人的话,听得陈新甲一惊,他身子晃了晃,差点摔倒,慌忙对崇祯帝道:“皇上,万万不可!”?

他立时跪下,说道:“圣上明鉴,锦州虽有捷报,然东奴大部仍在,战力不失,岂又可轻敌冒进?当稳扎稳打,免得给奴以可趁之机。兵凶战危,古有明训,一个不小心,就是举国精锐尽丧,还请皇上三思!”?

锦州之战,陈新甲早与王斗交流过,依王斗说的,松锦之战,当急时急,免得坐失歼敌良机,当缓时缓,免得轻敌冒进,给贼奴以可趁之机。?

数十万人的大战,又岂能一时半会分出胜负?而且此战东奴倾国而出,战力非比寻常,奴酋洪太,也非等闲之辈,所以松锦之战,比拼的就是国力,看谁能坚挺到最后。?

虽然陈新甲是兵部尚书,不过打仗的事,他更相信王斗的意见。?

按王斗说的,这场仗,只要大明不败,就那等于胜利。前方捷报己经传来,他这个兵部尚书,在崇祯帝眼中,印象分大大加强,又哪会冒这个仓促决战的风险??

万一失败,他这个兵部尚书就当到头了,内阁首辅,更想都不用想,所以一听李日宣、李待问的话语,立时出言反对。?

李待问眼中闪过冷意,对陈新甲怒声喝道:“敢问本兵陈大人,若不速战速决,长将相持下去,粮饷何在?”?

陈新甲冷笑道:“李阁老是户部尚书,粮饷问题。自然由你解决。怎地问起我来了?”?

他大声说道:“我大明是相持不起,然奴贼更相持不起,岂不闻奴境之内银多粮少。便是王公大臣,也常有饥寒之忧?”?

“我大明再是窘迫,东奴蕞尔小国。在粮草供应上,也不能与我大明相提并论!况且东奴青壮尽出,境内庄园田亩乏人耕种,日久粮草更难以接济,只要相持,我大明必胜,皇上请三思啊!”?

说完他对崇祯皇帝连连叩头,嗵嗵有声。?

这时张四知也在陈新甲身旁跪下,说道:“臣附意!本兵肺腑之言。一片为国为民之心,天日可鉴,”?

说完后。又慢条斯理看了李日宣、李待问一眼。眼神阴沉无比。眼见内阁首辅之位不保,张四知有点破罐子破摔起来。不过临退之前,定要给李日宣、李待问二人下点眼药。?

比起李日宣、李待问二人的背后一刀,陈新甲虽然与他争斗激烈,反倒有点象君子之争,不象二人那么阴险。这一刀,让张四知深深记在心中,此仇可谓不共戴天,不知不觉,他己经与陈新甲结成了同盟。?

眼见阁臣纷争激烈,各有各的道理,崇祯皇帝不由犹豫起来,紧捏奏折,久久不语?

……?

崇祯十四年八月,在松锦前线明军与清军血战时,临近东路,塞外满套儿之地。?

满套儿便是后世的丰宁地区,南部多山地,群山绵亘,茫茫林海。北部水草丰美,尽是辽阔的高原草滩,从西北往东南,有汤河、潮河两条大河。?

这二河,汤河往东南后,经过密云镇的冯家堡,石城堡,一直通向通州,天津等地。潮河同样如此,经过密云镇的古北口,在密云与汤河交汇,进入密云后,二河又称白河。?

崇祯十二年,钟显才奉王斗之令,开拓满套儿,又移流民,在满套儿诸地,沿着汤河、潮河两岸,设立了众多的屯堡。还有大量东路商人涌入,在境内设立畜场,矿场,伐木场等等。?

总体而言,满套儿南部,矿场与伐木场较多,北部草滩疏林地带,各屯堡附近,畜场较多,各式的鸡场,鸭场建立,还有牛场,羊场等等。?

他们每年都生产出大批的肉瓷罐,畅销东路各地,有军队这个大客户在,不愁肉产品贩卖不出。特别崇祯十三年时,满套儿发现金矿,更吸引了众多商人的进入。?

由于获利颇多,塞外广大的地盘,己经成为东路商人眼中的金矿。?

崇祯十三年下,甲等拥军模范,镇东商行会长郑经纶与副会长赖满成,因为积极响应王斗开垦塞外的号召,更被幕府嘉奖功勋值一百点,并被许可佩剑而行。?

要知道,时舜乡军,现在靖边军计算军功的“功勋值”可谓非常珍贵,一百点功勋值,足以兑换塞外良田一百亩,或是草场山地五百亩,这些都可以世世代代传家的,只要王斗在一日,就保证这些土地归他们所有。?

以中国之民千百年来对土地的热诚,谁不眼热?而且,这些土地上,若发现什么珍贵的矿产资源,同样归拥有人所有,只需上缴收入的三成便可。?

明显一个例子,赖满成选到的山地中,本来多温泉,奇峰异洞,他原本打算建个山庄的,却不料无意中发现了金矿,立时轰传四野。?

赖满成有怀壁之忧,要将金矿献给王斗,却被王斗所拒,言幕府之律一法九鼎,岂有失言收回之理?此事之后,所有的东路商人都放下心来,开拓塞外的热情越发高涨,除想获得实利外,还想获得功勋值。?

毕竟军队塞外开拓的土地所得,都归王斗所有,而没打下的土地,也没有安全感,没有军队保护啊。况且,王斗许可与幕府联合,却不许可私自拓土,所以想要获得封地,就只有从王斗手中获得,功勋值,就是其中的途径,可多渠道获得。?

越来越多的商人武装出境,雇佣退役的舜乡军,招募护院家丁,刀客剑客镖师什么的,幕府“宗师堂”设立后,许多拥有剑士身份的武者也被这些商人雇佣,加入各种塞外开拓队。?

这些商人开拓队装备精良。因为幕府大力支持。所以各队都拥有大批犀利的东路鸟铳手铳与盔甲,他们主动刺探塞外各个部落情报,测绘山地水源。配合幕府的情报司人员,源源不断将各样情报发回。?

而随着东路匪患的肃清,境内太平。武器的收缴,也早己完毕,往日各人出门必随身携带防身武器的现象消失不见,现东路能随身携带兵器的,也只有军人与学生。?

而普通的军户百姓,商人什么的,要持武器,必须办理持剑证与持铳证,经幕府镇抚司与情报司证实忠诚可靠。方可拥有鸟铳,手铳,刀剑。盔甲等武器。而且平日不许携带出门。?

郑经纶等人被许可佩剑而行,可谓身份的象征。而且这种特许嘉奖者,时时都有面见王斗的机会,还经常可与王斗共进午餐或晚餐,不知让多少人眼热羡慕。?

要知道,随着王斗身份地位的提高,特别封忠勇伯后,要见王斗一面,是何等的艰难。?

现在每一年中,在特定几个日子里,王斗都会召见各界贤杰,与他们共进晚餐,名额只定在八个。私下里,一个晚餐名额的价值,己经超过了五千两银子。?

只是甲等拥军模范的获得谈何容易,甲乙丙丁,甲等称号,非杰出贡献者不可得。?

经过几年的经营,现在满套儿之地,约有人口七、八万,大小屯堡一、二十个,特别满套儿更是大堡,有人口一万余,连商人什么的算上,己经颇为的热闹。?

这里本是外藩蒙古土默特右翼旗的牧放之地,万历年中,阿拉坦汗之子辛爱黄台吉在此设立兀爱营,后传到其孙俄木布楚虎尔手中,不过在归顺清国后,俄木布楚虎尔渐渐东迁,领着大股部落前往敖木伦河区域(现大凌河),满套儿之地,只余少数部落,还有一些喀喇沁右翼旗小部落在此放牧。?

钟显才领军出塞时,慑于当时舜乡军之威,该处的土默特、朵颜人慌忙逃窜,跑到了滦河,以逊河地段,甚至后来又再东逃北窜,浑然不顾这里原本是土默特右翼旗的大本营。?

大明初中期时,曾在满套儿设立卫所,后辛爱黄台吉又在此经营,有破旧城堡一所,钟显才赶走蒙古人后,领着屯民修葺了城池,并将该城重新命名,称之为新永宁。?

新永宁城座落在潮河南岸,经过两年的建设,城池颇为坚固,城周四里多,高二丈五尺。在城的西面,南面与东面,分别建有城门,每门都有城楼,楼上还架立了一些佛狼机火炮。?

新永宁算是满套儿地区的心脏,而且这附近地带,也算是水草丰美,土地肥沃,虽说小冰河时期,又常年干旱,潮河萎缩了不少,不过灌溉田地却是足够。?

所以城池的附近,到处是林立平整的屯田,靠近一些山地处,还有众多的畜场,加上前来淘金的商人不断,城堡内众多的商铺林立起来,喧腾的叫卖声响动,己经有了东路腹地的景象。?

城池上飘扬着日月浪涛旗,此时在新永宁的东门城楼上,高史银、温方亮、沈士奇正持着千里镜眺望。?

在他们身后,靖边军前锋朱雀营,左卫青龙营各位将官肃立,又有忠义营的官将们,比如杨东民、张文儒、徐友渔、李金盛、王安宁等人。?

他们同样穿着类似靖边军军官的短身明甲,鳞甲腿裙,戴着帽儿盔,不过颜色款式上有所区别,士兵也是如此,他们的军营,也不在永宁城,而是靠近延庆州。?

还有一些参谋司人员在旁,比如温方亮的叔父,赞画温士彦同样在侧。?

千里镜中,正有大批的东路商人,带着他们的武装商队,各人或骑着马骡,或赶着大车,沿着东路到新永宁的官道,络绎不绝的,从东门进入城池。?

这些人中,很多人都披有盔甲,或是持着鸟铳,虽然这些都是靖边军淘汰的盔甲兵器,但这些武装,相对塞外的胡人,或是大明境内的明军,决对犀利。?

这些武装商队的人员构成也五花八门,以民间的“大侠们”居多,虽在靖边军看来他们都是乌合之众,但用在塞外开拓,很多时候还是得力的。?

“这次出征塞外。为什么要联络这些商人呢?他们能打几个鞑子?”?

放下千里镜。高史银撇了撇嘴,对那些昂首挺胸前来的武装商人们颇为不屑。?

温方亮也放下千里镜,笑了笑。道:“按大将军说的话,这叫军民团结一家亲,将整个东路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军人与商人,都是一家人嘛。他们虽然不能打,但最不济的,运送缴获的战胜品还是可以的,再说了,我们夺回的牛马人口,很多还要卖给他们不是?看在肉瓷罐的份上,老高你就将就将就吧。”?

高史银与沈士奇同时大笑,他们笑时都一个姿势。昂着头,叉着腰,上下牙齿全部露出。看到他们的笑容。温方亮裂了裂嘴:“我温方亮什么都不怕,就怕二位笑时的尊容。”?

看他们欢笑打趣的样子。忠义营的徐友渔、李金盛几人都是识趣的陪笑,只有杨东民身后的许禄,刘玮等人心下失落,当年同堡同级的卫所将官,温方亮己经是靖边军的参将,而自己等人……唉,悔之晚矣。?

温赞画此时抚着美须,淡淡道:“塞外之略,忠勇伯自有考量,尔等不可小觑商人之力,运送粮秣,提供粮草,交游贸易,哪项离得开商贾?不说别的,便是塞外诸部落的情报收集,水源地形测绘,单靠情报司,哪有那么多人手?再者,此力不用,难道如山西那帮商人,为鞑虏所用?”?

温方亮微笑不语,高史银与沈士奇互视一眼,都是撇了撇嘴。?

自那日将军府议事后,二人也算见识了温赞画的真面貌。知道这人外表儒雅,有若翩翩美男子,正经起来又有若道德先生,其实内心的深沉狠辣,让人思之心寒。?

不过我喜欢,沈士奇心中嘿嘿一笑。?

“呵呵,赖满成这小子也到了,看来,与商贾们约定的时日,没有一个人违反,东路的商人,还是知情识趣的!”?

沉默片刻后,温方亮又打开了话头,他举起千里镜,突然一笑:“这小子,还扛了一把大刀,他这身子骨,舞得动吗?”?

高史银与沈士奇也来了兴趣,一同看去,果然,前方又冒出了一支长长的商队,车辆马匹的,人数众多,怕有几百人之众,为首一人,油头粉面,不过全身都披着铁甲,还扛了一把大大的青龙偃月刀。?

高史银惊奇:“哈,这小子不拿洒金扇儿,改拿关公刀了?”?

往年里,温方亮与赖满成同处舜乡堡内,也算是狐朋狗友,号称三铁,王斗主政后,二人一个从商,一个从军,都算混得春风得意。多年来,赖满成的招牌就是手上摇把洒金扇儿,一摇三摆的,各人己经熟悉了他这种风格,突然改变形象,还有点适应不了。?

而赖满成交游广阔,高史银随王斗到舜乡堡后,作为王斗麾下的亲近将官,自然是赖满成重要的交游对象,二人也算打得一片,成为谈得来的朋友。?

看到赖满成这身打扮,高史银同样吃惊不小,他哈哈大笑:“这小子,被大将军赏了一百功勋之后,怕是心热起来,还想再立些功劳。只不过他这小身板,要是对上鞑子,怕是悬乎。”?

随后他有些自得地道:“老温,这些年下来,我们的功勋有多少了?”?

温方亮眼睛一闪:“没有仔细估算,怕破万了吧?”?

高史银志得意满:“我应该也破万了,这样算来,到时至少有良田万亩,林地草场五万亩,以后仗再打下去,啧啧……想想就痛快!”?

他忽然有些烦恼:“到时这些田亩林地,该怎么经营安排呢?我没有经验啊,那么大的产业,家里的婆娘怕也不行。”?

温方亮摸了摸鼻子:“我也有点苦恼,不过东路最近成立一家商行,听说招募了众多有田园业场管理经验的管家管事,他们与商科合作,专门为我们这些有大量功勋的军官效力,听说让他们来管理经营,可比寻常之人高出数成收益,也不知是真是假。”?

高史银咬牙切齿:“可以让他们试试,他们还敢坑害我们?除非有九颗脑袋!要是亏了,哼哼!”?

听二人炫耀着手中的功勋,沈士奇坐立不安:“我老沈也要加快了,我的功勋值,才几千呢。到时没有良田万亩,怎么跟子孙交待?”?

他忽然有点担心:“两位哥哥,你们说,光我们三人,到时大将军就需赏下田地几万亩,整个靖边军算算是多少,大将军有那么多土地来封赏吗?”?

温方亮与高史银哈哈大笑,高史银更拍着沈士奇的肩膀:“小沈啊,这你就不用担心了,算算这新永宁一带,就有田地多少?整个满套儿,又有土地多少?要是不够,就再打,一直打下去,总会够的!”?

温赞画也淡淡道:“沈将军,这天下大着呢,土地无穷无尽,要多少,有多少!以我靖边军之威,还愁土地不足?”?

他看了温方亮一眼,心中极为欣慰,自己老温家,就数这个侄儿,不,儿子最有出息,位高权重不说,还挣下了一份想都想不到的家业。唉,欣慰啊欣慰,吾家有后矣!?

众人身后的靖边军各将,各样兴奋地议论,商议如何经营田园,忠义营各将们,则是羡慕万分。?

张文儒突然高声叫道:“大丈夫就当如此,骑快马,杀贼敌,良田美宅,不亦快哉?不过几位将军休得得意,某张文儒,现入靖边军,总有良田万亩的时候。”?

张文儒性格豪迈,颇得高史银的欢心,他回头拍了拍张文儒的肩膀,哈哈笑道:“老张说得不错,跟着大将军,区区万亩良田算什么?入我靖边军,什么都会有的,万亩良田不算什么,万倾良田,才是开始!”?

城楼上众人都是大笑,意气风发,尽显强军强将风姿,随后温方亮笑容一收,看着赖满成越走越近,入了城门,这家伙,看到城楼上各人,还摆出一个舞刀跃马的姿势,也不知腰闪了没有。?

他看看城楼上的沙漏,说道:“午时了,商贾们也全部到了,该向他们宣布此行的目的所为了!”?

高史银与沈士奇也是沉肃点头,幕府相召东路商贾,还有一部分有东路保人,亲近友善的外路商人们前来塞外,为保机密,并没有告知原因,连沈士奇下的忠义营各将,同样没有告知,他们还是今日才得知此次行动所为。?

此次两线作战,东路的商贾们全体动员,一部分由镇东商行会长郑经纶率领,前往辽东,协同运送辎重。?

余下的则出塞前来新永宁城,在实利与大量功勋值的吸引下,他们义无反顾,当然,换个词,他们也不敢反抗。?

商人都是机灵的,他们猜测靖边军出塞,可能有大动作,只不知具体原因罢了,不过有利益吸引,个个都极为心热。?

七月下时,温方亮与高史银等人,就领靖边军到达了满套儿,东路的商贾会晚一些,不过算上时间,还在王斗与参谋司预订的计划时间之内。?

温方亮看向东边方向,远望云天,他似乎看到了辽东的土地山川,他心驰神往:“想必锦州那边,大将军己经与奴贼打上了,我们也该出发了!”

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348章 军临中州(下)第477章 锦州危第507章 排队枪毙(上)第447章 土袋第293章 一战而溃、舜乡军虎威第666章 骚动第781章 骗局第286章 向皇太极求援、杨嗣昌前来第387章 袭城第609章 没有悬念了第105章 射杀第72章 贫穷第789章 汇集第205章 务必保全性命回来第47章 猪圈第620章 让我们奋战吧第254章 肉搏第399章 忠勇伯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247章 血海上第709章 死得恐怖第240章 高起潜的拉拢第471章 报捷第533章 皇家脸面何在?第459章 打响第818章 碾压第461章 再冲上去第217章 再次分兵、拉拢第341章 如潮而来(上)第740章 预备第826章 吾乡第377章 内应第211章 石桥之战(下)第158章 婴孩第151章 做妾可以考虑第370章 闯兵围城第380章 夜袭成功第11章 管队官张贵第253章 侧射第640章 炮轰第415章 哗然第663章 笑中有泪第401章 交由世人评说第594章 大宁都司都指挥使第498章 隔河炮战(完)第418章 忠义营第486章 激斗(下)第599章 调虎离山(下)第223章 巨大的收获第339章 镇东商行第734章 掩护第519章 等待第660章 清洗第238章 献捷太庙、贺表如云第699章 霍尔火箭第761章 眼熟第479章 哨骑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459章 打响第211章 石桥之战(中)第637章 惨烈恶战第178章 卢象升视察(上)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268章 愿领军在侧,随之杀奴第334章 大开杀戒第376章 技穷第695章 士绅一体纳粮第625章 头破血流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下)第431章 神火飞鸦第641章 自尽第103章 登城第521章 落幕第456章 凹阵应锐阵(中)第672章 微服私访(下)第146章 吓了一跳第752章 忧虑第407章 祭拜、变化第788章 全民第415章 哗然第786章 大略第711章 是时候了第94章 纪小娘子第389章 溃逃第552章 责问第729章 掌号第三声第47章 猪圈第678章 交锋第722章 打粮第454章 惊闻第818章 碾压第104章 城头血战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619章 野心第166章 收获、完善班子第253章 侧射第515章 及时第279章 强攻第129章 不战而逃